原文
更造今光武,中兴昔武丁。云昭河洛画,天作典谟经。
立极余三纪,颐神再一星。
尧山邻禹穴,松雪蔚争青。
诗词问答
问:《高宗圣神武文宪孝皇帝挽诗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更造
(1).重造。《汉书·食货志下》:“於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造钱币以澹用。” 颜师古 注:“更,改也。”
(2).犹更始。《文选·班固<东都赋>》:“且夫 建武 之元,天地革命;四海之内,更造夫妇。” 张铣 注:“言 建武 元年,天地改命,夫妇、父子、君臣人伦之徒,皆以更始。” 宋 曾巩 《节相制》:“逮后王之更造,开阡陌以居民。隶伍符者,身不受於一廛;仗齐鉞者,位不连於九棘。” 宋 杨万里 《高宗圣神武文宪孝皇帝挽诗》之二:“更造今 光武 ,中兴昔 武丁 。”
中兴
通常指国家由衰退而复兴
国家中兴
中兴机会。——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武丁
(1). 商 代国王名。后世称为 高宗 。 盘庚 弟 小乙 之子。相传少时生活在民间,即位后,重用 傅说 、 甘盘 为大臣,力求巩固统治。在位五十九年。《诗·商颂·玄鸟》:“ 商 之先后,受命不殆,在 武丁 孙子。”《楚辞·离骚》:“ 説 操筑於 傅巖 兮, 武丁 用而不疑。” 唐 许浑 《和淮南王相公与宾僚同游瓜州别业题旧书斋》:“宾御莫辞严下醉, 武丁 高枕待为霖。”
(2).古代传说中仙人名。姓 成 ,名 武丁 。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 桂阳 成武丁 ,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 织女 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问曰:‘ 织女 何事渡河?去当何还?’答曰:‘ 织女 暂诣 牵牛 ,吾復三年当还。’明日失 武丁 。至今云 织女 嫁 牵牛 。” 唐 刘宪 《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殿上呼 方朔 ,人间失 武丁 。” 郑泽 《七夕赴城》诗:“自昔悲尘世,由来有上仙。 武丁 亦多事,输与恨 * 。”
河洛
亦作“ 河雒 ”。1. 黄河 与 洛水 的并称。《史记·郑世家》:“和集 周 民, 周 民皆説, 河 雒 之閒,人便思之。” 汉 班昭 《东征赋》:“望 河 洛 之交流兮,看 成皋 之旋门。” 明 方孝孺 《御赐训辞记》:“虽 河 洛 之所出,龙龟之所负,何以过于此哉?”
(2).指 黄河 与 洛水 两水之间的地区。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诏》:“驍雄竞奋,火烈风扫,剋定中原,肃清 河 洛 。”《南史·宋纪上·武帝》:“时帝将镇 下邳 ,进兵 河 洛 ,及徵使至,即日班师。” 王闿运 《皇中宪大夫侯官陈君墓志铭》:“谁谓弗彰? 河洛 是仪。”
(3).指 洛阳 。《文选·班固<西都赋>》:“盖闻皇 汉 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 河洛 矣。” 李善 注:“东都有 河 南 洛阳 ,故曰 河洛 也。” 唐 张说 《龙门西龛苏合宫等身观世音菩萨像颂》:“天下之大都有五,而 河洛 总其中。”
(4).指 洛水 。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臣闻 河洛 之神,名曰 宓妃 。”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湘君》:“ 江湘 之有夫人,犹 河雒 之有 虙妃 也。”
(5).河图洛书的简称。 三国 魏 曹丕 《以孙登为东中郎封侯策》:“盖河洛写天意,符讖述圣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 杨侃 称‘纬书之类,谓之秘经,图讖之类,谓之内学,河洛之书,谓之灵篇。’”
(6).亦作“ 河落 ”。即饸饹。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热洛河》:“今 齐 鲁 间以蕎麦作麪食,名河洛。” 赵树理 《邪不压正》一:“生客细客吃挂面,熟客粗客吃河落。”参见“ 河漏 ”。
天作
犹天造,天生。谓自然形成。《诗·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毛 传:“作,生;荒,大也。天生万物於高山,大王行道能安天之所作也。” 唐 韩愈 《燕喜亭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明 何景明 《雨颂》:“相彼物矣,既鞠既靡;自我天作,乃奋而起。”
典谟
(1).《尚书》中《尧典》、《舜典》、和《大禹谟》、《皋陶谟》等篇的并称。《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汉书·扬雄传下》:“典謨之篇,雅颂之声,不温纯深润,则不足以扬鸿烈而章缉熙。” 唐 刘知几 《史通·序列》:“窃以《书》列典謨,《诗》含比兴,若不先叙其意,难以曲得其情。”
(2).指经典;法言。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正人伦,传道统,有 尧 之君大哉;理纲常,训典謨,是 孔 之贤圣哉。” 郁达夫 《题写真答荃君》诗之二:“乱世何人识典謨,遗民终老作奚奴。”
(3).指《尚书》。 元 耶律楚材 《进西征庚午元历表》:“典謨寔六籍之大经,首书其事, 尧 舜 为五帝之盛主,先务厥猷。” 清 汤斌 《赠李映碧先生》诗:“ 鲁国 遗经火,口传赖 伏生 。九十 秦 博士,典謨赖以明。”
立极
(1).树立最高准则。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所以报本反始,所以庆长立极。” 明 唐顺之 《廷试策》:“陛下敬一以昭事,中和以立极。”
(2).登帝位;秉国政。 宋 文天祥 《逐鹿》诗:“ 轩辕 此立极,玉帛朝诸侯。”《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上帝传下玉旨云:‘朕立极以来,未会卿等,今立此会,名曰三界通明会。’” 清 李振裕 《祠阙里雅》诗:“於皇时 清 ,继天立极。”
颐神
犹养神。《后汉书·王充传》:“裁节嗜欲,颐神自守。” 晋 陆云 《登遐颂·焦生》:“颐神太素,淑思玄冲。” 唐 韩愈 《闵己赋》:“恶饮食乎陋巷兮,亦足以颐神而保年。”
一星
(1).一颗星。《晋书·天文志上》:“极东一星曰柱下史。”《宋书·符瑞志上》:“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参见“ 一星终 ”。
(2).一点儿。 唐 李群玉 《仙明州口号》诗:“半浦夜歌闻盪桨,一星幽火照叉鱼。”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这头巾在菜园里埋伏许多时,可怎生无半点儿尘丝,一星儿土渍?”《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你使我八两银子,空吃我这许多时草豆,一星活儿不肯替做,我该白养活你不成?” 冰心 《寄小读者》九:“父亲记否我少时的一夜,黑暗里跑到山上的旗台上去找父亲。一星灯火里,我们在山上下彼此唤着。”
(3).衡器上作标记的一个小点。《宋史·律历志一》:“其衡合乐分册一尺四寸,重一钱半,锤重六钱,盘重四钱,初毫至稍,布二十四銖,下别出一星,等五絫。”
(4).旧时用银为货币时,常称-钱为一星,即沿衡器上的标记而来。
禹穴
(1).相传为 夏禹 的葬地。在今 浙江省 绍兴 之 会稽山 。《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 江 、 淮 ,上 会稽 ,探 禹穴 。”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 禹 巡狩至 会稽 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閒云 禹 入此穴。”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山》诗:“幸游 建德 乡,观奇经 禹穴 。” 唐 李白 《越中秋怀》诗:“何必探 禹穴 ,逝将归 蓬丘 。”
(2).指 会稽 宛委山 。相传 禹 于此得 黄帝 之书而复藏之。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东》诗:“ 禹穴 藏书地, 匡山 种杏田。” 王琦 注:“ 贺知章 《纂山记》曰: 黄帝 号 宛委穴 为 赤帝 阳明之府,於此藏书。 大禹 始於此穴得书,復於此穴藏之,人因谓之 禹穴 。” 禹 于 宛委山 得 黄帝 金简书之说,见《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宋 陆游 《秋雨初霁徙倚门外有作》诗:“前身已预 兰亭 会,老眼曾窥 禹穴 书。” 清 王誉昌 《舟泊武林城外因忆新安会稽之胜赋呈确庆夫子志别》诗:“学溯 考亭 开雾障,书探 禹穴 破云封。”
(3).相传为 夏禹 决 汉水 时的住处。在今 陕西省 旬阳县 东。《大清一统志·兴安府·古迹》:“ 禹穴 在 洵阳县 东一百三十里。高八尺,深九尺。旁鎸“禹穴”二字。穴右有泉,味甚清洌。世传 禹 决 汉水 时居此。”
松雪
(1).谓松上积雪。 南朝 宋 颜延之 《赠王太常》诗:“庭昏见野阴,山明望松雪。” 唐 李白 《东武吟》:“倚巖望松雪,对酒鸣丝桐。”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之十七:“好是梨花相映处,更胜松雪日初晴。” 宋 苏轼 《真觉院有洛花》诗:“岁寒君记取,松雪看苍鳞。”
(2). 元 代书画家 赵孟頫 号松雪道人,简称松雪。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书》:“余以为教人学书,当分三等。第一等有絶顶天资,可以比拟 松雪 、 华亭 之用笔者,则令其读经史,学碑帖,游名山大川,看古人墨蹟,为传世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