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观严光祠碑有感原文
我昔过钓台,峭石插江渌;登堂拜严子,挹水荐秋菊。君看此眉宇,何地著荣辱?雒阳逢故人,醉脚加其腹。
书生常事尔,乃复骇世俗。
正令为少留,要非昔文叔。
平生陋范晔,琐琐何足录!安得太史公,妙语写高躅。
诗词问答
问:夜观严光祠碑有感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夜观严光祠碑有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钓台
为钓鱼而设在水边的台子
登堂
升上厅堂。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入门不咳,登堂无声,二不肖也。” 唐 李贺 《感讽》诗之一:“县官踏飡去,簿吏復登堂。”《说唐》第十回:“二人携手登堂,喜动颜色,顶礼相拜。”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现在已到门庭,请举步入室登堂罢。”
严子
(1).即 庄子 。避 东汉 明帝 讳,庄改为“严”。《汉书·叙传上》:“若夫 严子 者,絶圣弃智,修生保真,清虚澹泊,归之自然。” 颜师古 注:“ 严 , 庄周 也。”
(2).指 西汉 末 严君平 。 明 陆粲 《赠别王直夫》诗:“ 严子 时闭肆, 贡公 乃弹冠。”参阅《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眉宇
两眉的上方
荣辱
荣耀和耻辱
荣辱与共
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序》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书生
(1) 读书人
白面书生
(2) 指抄写的人
常事
(1) 平常的事
平生常事
(2) 常见的事
世俗
(1) 世间一般的习俗
世俗之见
(2) 非宗教的
她不允许他们在去教堂来回的路上谈论世俗的事情
正令
(1).即使;纵使。 宋 陆游 《示子遹》诗:“ 元 白 纔倚门, 温 李 真市鄶,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2).正常的时令。《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气令微甚歌》“重感於邪証不轻”注:“运,五运也,主四时,在天则有寒热温凉之正令,在地则有生长收藏之正化。”
(3).政令。政府公布的法令。《荀子·非相》:“故仁言大矣,起於上,所以道於下,正令是也。” 王先谦 集解“正,或为政。”
要非
(1).犹言总不是。 唐 韦应物 《有所思》诗:“莫道无相识,要非心所亲。” 宋 范成大 《送汪仲嘉归四明》诗:“清润要非山泽相,又烦一札下云根。”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军制》:“故审讯裹胁之徒,其供称曾经 * ,要非其本心也。”
(2).犹言若不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然事虽暗昧,必有其间,要非审思研察,不能得也。”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范晔
范晔(398-445) : 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曾任尚书吏部郎。后因触怒彭城王刘义康改任宣城太守,郁郁不得志,遂从事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的著述,写成纪传八十卷,但未及完成“十志”,因卷入刘义康与宋文帝的权力之争而被杀。琐琐
亦作“璅璅”。1.犹惢惢,疑虑不定。《易·旅》:“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李镜池 通义:“琐琐,是惢惢的假借,三心两意,疑虑不一。《説文》:‘惢,心疑也,众三心,凡惢之属,皆从惢。读若<易>:旅琐琐。’……这是説商人多疑,离开寓所,反而闯祸。”
(2).形容人品卑微、平庸、渺小。《诗·小雅·节南山》:“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郑玄 笺:“琐琐姻亚,妻党之小人。” 高亨 注:“琐琐,卑微渺小貌。” 晋 习凿齿 《与弟秘书》:“璅璅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北史·崔浩传》:“ 浩 曰:‘但恐诸将琐琐,前后顾虑,不能乘胜深入,使不全举耳。’” 章炳麟 《文录·思乡愿下》:“晚 明 风烈,独有直臣,直臣可式,独有 杨继盛 ,餘琐琐皆党人矣。”
(3).形容事情细小,不重要。《文选·张衡<东京赋>》:“薄狩於 敖 ,既璅璅焉, 岐阳 之蒐,又何足数。” 薛综 注:“璅璅,小也。言鄙陋不足説也。” 唐 白居易 《议祥瑞辨妖灾策》:“自谓政之能立,道之能行,虽有琐琐之妖,不足惧也。”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古人之史……经制述作二者是大,他琐琐不足记也。” 何其芳 《画梦录·岩》:“这是颓墙,这是碎瓦,都琐琐不足为外人道。”
(4).形容声音细碎。 唐 杜牧 《送刘三复郎中赴阙》诗:“玉珂声琐琐,锦帐梦悠悠。”
(5).絮聒,多言貌。 元 黄溍 《上京道中杂诗·刘蕡祠堂》:“平生二三策,非徼明主恩,琐琐谈得失,无乃市井言。”《封神演义》第九三回:“既将军有猜疑之念,贫道又何必在此琐琐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药娘》:“ 素修 曰:‘小园与外间隔絶不通,姊何由至?’女曰‘……妹来欲出小诗奉教,幸勿琐琐固詰,以败清兴。’” 叶圣陶 《前途》:“买菜的男女徘徊在鱼摊菜担旁边,琐琐地争论价钱,计较斤两,一片嚷嚷。”
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太史公
汉 司马谈 为太史令,子 迁 继之,《史记》中皆称“太史公”。其说不一:(1)太史公为官名, 汉武帝 时置,因位在丞相之上,与三公相等,故称。(2) 司马谈 为太史令, 司马迁 尊其父,故称。(3)太史令掌天文图书等,古代主天官者皆上公,故沿旧名而称之。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 谈 为太史公”三家注。综上当以第三说较为可信。后世多以“太史公”称 司马迁 。
妙语
(1) 指意味深长或说得很俏皮的话
(2) 快速、简练而漂亮、诙谐的说法
用一些妙语使他们的评论生动
(3) 词美意深而富于情趣的言语
妙语惊人
高躅
(1).崇高的品行。《晋书·隐逸传赞》:“确乎羣士,超然絶俗,养粹巖阿,销声林曲。激贪止竞,永垂高躅。” 唐 颜真卿 《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体浑元之正性,秉弘毅之高躅。” 明 李东阳 《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其他名师硕士,踵高躅而延餘光者,盖亦多矣。”
(2).指有崇高品行的人。 宋 苏舜钦 《送安素处士高文悦》诗:“近臣上荐书,天子渴高躅。”
(3).指归隐。 唐 卢纶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唯当俟高躅,归止共抽簪。”《太平广记》卷七五引 唐 张读 《宣室志·王先生》:“有 弘农 杨晦之 ,自 长安 东游 吴 楚 。行至 乌江 ,闻先主高躅,就门往謁。”
(4).健步。
(5).比喻雄健豪迈的艺术风格。 唐 窦臮 《述书赋》:“高躅莫究其涯,雄风于焉已扇。”
(6).比喻艺术风格雄健豪迈的诗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