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鳏茕心所念,简牍手自操。何言符竹贵,未免州县劳。
赖是余杭郡,台榭绕官曹。
凌晨亲政事,向晚恣游遨。
山冷微有雪,波平未生涛。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直下江最阔,近东楼更高。
烦襟与滞念,一望皆遁逃。
诗词问答
问:《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自此后诗到杭州后作)》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全唐诗
参考注释
心所
佛教语。心所有法的简称。亦名相应行法、心数。谓此类法皆依心王而起,与心王相应。如:触、作意、受、想、思等,共六位五十一种。 章炳麟 《驳神我 * 说》:“且心所有五徧行境,人与禽兽所同也。”
简牍
(1).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亦泛指书写用品。《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王充 於宅内门户壚柱,各置笔砚简牘,见事而作,著《论衡》八十五篇。”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於策,小事简牘而已。” 唐 黄滔 《魏侍中谏猎赋》:“文高而简牘增焕,思苦而烟霞动色。”
(2).指文书;书籍;书简。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牘,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及 西臺 陷殁,简牘湮散, 丁 亦寻卒於 扬州 。”《旧唐书·韦元甫传》:“ 元甫 精於简牘, 锡 详於讯覆。” 宋 苏辙 《蚕麦》诗:“为农良未易,为吏畏简牘。”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来信令我作书再催并介绍,今写则写矣,附上,但即令见面,恐其不得要领,仍又与未见无异……况我又不善简牘,不能作宛转动听之言哉!”
符竹
《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后因以“符竹”指郡守职权。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优詔忽临,又委之符竹。” 宋 王禹偁 《谢除翰林学士启》:“止期卜兆於松楸,再请効官於符竹,岂意未谐私愿,俄辱殊恩,翻令朽退之身,亦预深严之地。” 明 张居正 《工科左给事中邱岳并妻敕命一道》:“夫古人不慕专城之柄,符竹之荣,而愿出入禁闥者,为其身依清近,而雅言易闻也。”
未免
(1) 实在是,不能不说是
你的发言未免长了些
(2) 不免
初次见面,未免有些拘束
州县
(1).州与县的合称。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今将自州县始,请各诵所怀,聊以观诸生之志。”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於教化也。”
(2).指州县官。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应知不知》:“今之州县死一州一县之社稷。”
赖是
亏得,幸好。 宋 毛滂 《虞美人》词:“二分春去知处,赖是无风雨。” 宋 范成大 《正月九日雪霰后大雨》诗:“夜霰三更碎瓦,昼冥一阵翻盆。赖是梅花已过,不然皴玉谁温?”
台榭
台和榭。亦泛指楼台等建筑物。《书·泰誓上》:“惟宫室臺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万姓。” 孔颖达 疏引 李巡 曰:“臺,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臺上有屋谓之榭。” 唐 杜甫 《滕王亭子》诗:“君王臺榭枕 巴山 ,万丈丹梯尚可攀。”《红楼梦》第一○二回:“那日, 尤氏 过来送 探春 起身……觉得凄凉满目,臺榭依然,女墙一带都种作园地一般,心中悵然如有所失。”
官曹
官吏办事机关;官吏办事处所。《东观汉记·光武纪》:“ 述 ( 公孙述 )伏诛之后,而事少閒,官曹文书减旧过半。”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若文章著述,犹择微相影响者行之,官曹文书,世间尺牘,幸不违俗也。” 唐 白居易 《司马厅独宿》诗:“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 宋 范成大 《次韵温伯谋归》:“官路驱驰易折肱,官曹随处是愁城。” 元 卢挚 《青华观西轩》诗:“琳宇夏天晓,官曹今日闲。”
凌晨
(1) 从零时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
(2) 天快亮的时候
七月三日凌晨
政事
政府施政的事务
过问政事
向晚
临近晚上的时候
向晚的风很凉爽
游遨
嬉游;游逛。《三国志·魏志·吴质传》“封列侯”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始 质 为单家,少游遨贵戚间,盖不与乡里相沉浮。” 唐 虚中 《赠秀才》诗:“ 筠阳 多胜致,夫子纵游遨。”参见“ 遨游 ”。
亦作“ 游敖 ”。亦作“ 游驁 ”。漫游,游历。《诗·齐风·载驱》:“ 鲁 道有荡, 齐子 游敖。”一本作“ 游遨 ”。 朱熹 集传:“游遨,犹翱翔也。” 陈奂 传疏:“游敖,犹敖游也。”《鹖冠子·王鈇》:“游敖同品,祭祀同福,死生同爱,祸灾同忧。”《吕氏春秋·察今》“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 汉 高诱 注:“驁,千里马名也。王者乘之游驁,因曰驥驁也。”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乘良策肥,千里游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左太冲 絶丑,亦復效 岳 游遨,於是羣嫗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明 陈献章 《漫题》诗之二:“饭蔬食饮水,曲肱谢游遨。”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然而鵾鹏化焉,蛟龙藏焉,万宝之都,而吞舟之鱼所乐而游遨也。”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昔闻承平贵公子,软裘宝马夸游敖。”
水心
(1).水中央。 唐 元稹 《说剑》诗:“幽质狱中埋,神人水心守。” 宋 王安石 《平甫游金山同大觉见寄相见后次韵》之二:“ 漳南 开士好丛林,慧剑何年出水心。” 明 唐寅 《游金山》诗:“孤屿崚嶒插水心,乱流擕酒试登临。”《花月痕》第六回:“ 小岑 、 剑秋 陪着 荷生 一船。一会荡入水心,遥望着旷远芊绵,水烟凝碧。”
(2).见“ 水心剑 ”。
(3). 宋 叶适 的别号。 适 晚年居 永嘉 城外 水心村 ,人称 水心先生 。
镜面
(1).镜子的表面。 唐 韩愈 《嘲鼾睡》诗之一:“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 唐 罗隐 《晚眺》诗:“天如镜面都来浄,地似人心总不平。”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古砚辩》:“久用则锋乏,光如镜面,不堪用。”
(2).即鐴。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三:“鐴,犁耳也……形不一。耕水田:曰瓦缴,曰高脚;耕陆田:曰镜面,曰碗口。随地所宜制也。”
(3). 湖南 出产的以稻谷为原料酿造的一种酒名。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二一:“你看他说了好多情况!酒后吐真言,一瓶老镜面,没有白费吧?”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纤毫
亦作“纎豪”。极其细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君秉国之钧,正色处中,纤毫之恶,靡不抑退。”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清修公正,纤毫无私。” 唐 杜甫 《夏夜叹》:“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朱子语类》卷十八:“前圣后圣心心一符,如印记相合,无纎豪不似处。”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噶雄》:“月射四壁,纤毫毕照。” 叶圣陶 《倪焕之》六:“这可爱的剪影,纤毫不漏地印在 焕之 的眼里,同时也印在他的心里。”
直下
(1).径直趋赴。《晋书·陶回传》:“ 峻 知 石头 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 小丹阳 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
(2).谓径直实行下去。《朱子全书·孟子一》:“ 孟子 见人,即道性善,称 尧 舜 ,此是第一义。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
(3).直接下达。《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注:“时租庸使帖下诸州调发,不关节度观察使,谓之直下。”
(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宋 范成大 《燕子坡》诗:“大山如墙缺,小山如塜纍,众山直下看,方知此峯危。”《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 皇甫松 去衣架上取下一条绦来,把妮子缚了两隻手,掉过屋梁去,直下打一抽,吊将妮子起去。”
(5).下面,底下。 唐 白居易 《海漫漫》诗:“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元 无名氏 《天净沙》:“梦儿里分明见他,客窗直下。觉来依旧天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来到这个三叉路口,不知那条路往 中山 去,因此就在这枯杨直下,歇息一回。”
(6).谓直系下传。 唐 欧阳詹 《许州送张中丞》诗:“ 孙 吴 去后无长策,谁敌 留侯 直下孙。” 唐 欧阳詹 《送郭秀才应举》诗:“ 并州 细侯 直下孙,才应秋赋怀 金门 。”
近东
欧洲人指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地区,但伊朗、阿富汗除外
烦襟
烦闷的心怀。 唐 王勃 《游梵宇三觉寺》诗:“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元 韦居安 《摸鱼儿》词:“垂钓饵,趁春水生时,賸有桃花鱖,烦襟浄洗。” 清 方文 《汤君谟读书敬亭寄此》诗:“何时就清盥,一洗烦襟开。”
滞念
凝结在心中的思念。亦泛指牵挂。 晋 陆机 《拟青青陵上柏》诗:“戚戚多滞念,置酒宴所欢。”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尔情无滞念,胷臆萧豁。”
一望
(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诗:“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捨。”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 边一望 楚 天长。”《西游记》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墙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2).指目力所及的距离。亦泛指较近的距离。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则见贝闕蓬壶一望中。”《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武昌 一望之地,最为紧要。”《西游记》第九三回:“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 舍卫国 。”
遁逃
逃走;逃避
仓皇遁逃
遁逃山中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资治通鉴》
诗文赏析
水心①如镜面千里②无纤毫③
①千里:形容遥远。 ②水心:水中央。 ③纤毫:极其细微。
原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作于初任杭州刺史时。这两句是说,登楼能看到很远的地方,那里水中央平静如镜,纤毫之波纹都没有。晚秋时节天高气爽,江南水上景象如画。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