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翁宏以诗百篇见示原文
高奇一百篇,造化见工全。积思游沧海,冥搜入洞天。
神珠迷罔象,端玉匪雕镌。
休叹不得力,离骚千古传。
诗词问答
问:谢翁宏以诗百篇见示的作者是谁?答:廖融
问:谢翁宏以诗百篇见示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谢翁宏以诗百篇见示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廖融的名句有哪些?答:廖融名句大全
廖融谢翁宏以诗百篇见示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762-32
参考注释
高奇
高超杰出。 汉 王充 《论衡·累害》:“贞良见妬,高奇见噪。”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 袁阳源 才气高奇。”《宋史·王安石传》:“ 安石 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説。” 清 梅曾亮 《<桑弢甫先生集>序》:“先生以孝义奇伟之性,发为诗文,高奇清旷,有自得之趣。”
一百
(1).数词。十的十倍。《孟子·公孙丑下》:“前日於 齐 ,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 唐 骆宾王 《冬日宴》诗:“二三物外友,一百杖头钱。”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五:“ 政和 中,遂著於令,士庶传习诗赋者,杖一百。”
(2).泛指多数。 北周 庾信 《对酒歌》:“人生一百年,欢笑惟三五。” 宋 杨万里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诗之一:“更无短计消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
(3).指跨步。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七:“今人一足引前,一足曳后,谓之一百……又今人履石渡水,将近彼岸,跨步而过,亦曰一百。”
造化
(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积思
(1).专心思考;积久思考。《汉书·东方朔传》:“陛下富於春秋,方积思於六经,留神於王事。”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之六:“方当积思,思有利钝,如兄所赋,恐不可须。”《隋书·经籍志二》:“故断自 高祖 ,终於 孝平 、 王莽 之诛,为十二纪、八表、十志、六十九传,潜心积思二十餘年。”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 逊轩子 曰:‘……﹝ 贾岛 ﹞积思三年,局於声律,卒以“数息树边身”为对,不知反为前句之累。’”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最是委心任运好,不然积思要成痗。”
(2).刻骨相思。 南朝 齐 王融 《奉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之一:“且协金兰好,方愉琴瑟情。佳人忽千里,幽闺积思生。”
沧海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冥搜
(1).尽力寻找,搜集。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非夫远寄冥搜,篤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书籍之厄》:“吾家三世积累,先君子尤酷嗜,至鬻负郭之田以供笔札之用。冥搜极讨,不惮劳费,凡有书四万二千餘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穷,絶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癩头蟆猝然跃去。”
(2).深思苦想。 唐 王昌龄 《箜篌引》:“ 明光殿 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 元 曾瑞 《青杏子·骋怀》曲:“情动魂消,腹稿冥搜,宿恩当受。”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下:“必兢兢焉冥搜积想,务期周遍而后已。”
洞天
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意思是洞中别有天地,现在借指引人入胜的境地
别有洞天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神珠
(1).犹明珠。 唐 楼颖 《<国秀集>序》:“神珠匿耀,剖巨蚌而寧周;寳剑韜精,望斗牛而未获。”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二折:“莫不是少柴无米苦央及,便休题伶牙俐齿相支对,想着他亲娘在日看承似神珠寳贝。” 元 袁桷 《次韵士文感兴》:“神珠守深渊,光怪孰可比;矫矫林中鹤,絜白不受耻。”
(2).指 唐 代蹴毬戏中的皮质圆球。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毬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紱黄金羈,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靂应手神珠驰。”
(3).苦葴的别称。
罔象
(1).亦作“ 罔像 ”。古代传说中的水怪。或谓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 韦昭 注:“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肿。”《庄子·达生》:“水有罔象。”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本作‘无伤’。云: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一云:水神名。”《文选·张衡<东京赋>》:“残夔魖与罔像,殪野仲而歼游光。” 薛综 注:“罔象,木石之怪。” 宋 梅尧臣 《送圣民学士知登州》诗:“ 始皇 安得长,阴怪役罔象。”
(2).水盛貌。《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朱熹 集注:“罔象,水盛貌。”
(3).虚无。《文选·王褒<洞箫赋>》:“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李善 注:“罔象,虚无罔象然也。”
(4).同“ 象罔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见《庄子·天地》。 南朝 齐 张融 《答周颙书》:“但敷生灵以竦志,庶足下 罔象 以捫珠。”
雕镌
雕刻
逼观疑鬼功,其迹非雕镌。——白居易《游悟真寺》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离骚
(1).遭遇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 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类对》:“ 刘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长子,贤而能文。 建中靖国 间,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谢诸公云:‘晚岁离骚,旋招魂於异域;平生精爽,犹见梦於故人。’”
(2).离别的愁思。语本《楚辞·离骚》 汉 王逸 注:“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陈直径,以风諫君也。” 唐 岑参 《送赵侍御归上都》诗:“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宋 方岳 《齐天乐·和楚客赋芦》词:“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3).牢骚。《北史·儒林传论》:“ 孝籍 徒离骚其文,尚何救也。” 宋 苏辙 《次韵子瞻见寄》:“ 贾生 作传无封事, 屈平 忧世多离骚。”
(4).文体之一种。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体上》:“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 西汉 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 沉 宋 律诗。”
(5).泛指词赋、诗文。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斯诚离骚之博徒,艺苑之别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弹离骚》:“一曲《离骚》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国恩 《楚辞概论·楚辞的名称》:“﹝《离骚》﹞这个名词的解释,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离忧,也不是遭忧和别愁,更不是明扰,乃是 楚 国当时一种曲名。按《大招》云:‘ 楚 《劳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古音‘劳’在‘宵’部,‘商’在‘阳’部,‘离’在‘歌’部,‘骚’在‘幽’部。‘宵’‘歌’、‘阳’‘幽’,并以旁纽通转,故‘劳’即‘离’,‘商’即‘骚’,然则‘劳商’与‘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离骚’之为 楚 曲,犹后世‘齐驱’‘吴趋’之类。 王逸 不知‘劳商’即‘离骚’之转音,故以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鲜卑’与《招魂》的‘犀比’是一件东西一样。”
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