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舜禹曾何与,羲农实强名。含灵徒叶赞,造物始无情。
阊阖非烟澹,觚棱晓气清。
葳蕤大衢隘,殷辚外朝盈。
鲜旭分衣绘,薰风拂佩琼。
华颠万内集,殊俗海隅倾。
棨戟金闺奥,囊书赭桉横。
敷言齐列位,稽首从群卿。
不报乾坤施,难图日月明。
仁心由性得,治体与时行。
金石皆中款,丹青岂外荣。
功归元首重,泽及草茅轻。
业业冲虚意,区区爱戴诚。
何为犹让德,不以慰怀生。
退复歌天保,期於采颂声。
诗词问答
问:《奉和邻几六月七日文德殿观文武百官等上尊号》的作者是谁?答:司马光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司马光的名句有哪些?答:司马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舜禹
虞舜 和 夏禹 的并称。《论语·泰伯》:“巍巍乎, 舜 禹 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史记·五帝本纪》:“自 黄帝 至 舜 禹 ,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晋书·元帝纪》:“愿陛下存 舜 禹 至公之情,狭 由 巢 抗矫之节。”
何与
(1).何如;比……怎样。《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齐王 ﹞田於海滨……射中获多,矜而自功。顾谓僕曰:‘ 楚 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乐若此者乎? 楚王 之猎何与寡人?’” 裴骃 集解引 郭璞 曰:“与犹如也。”《文选·张衡<西京赋>》:“此何与於 殷 人屡迁,前八而后五?” 李善 注:“言欲迁都 洛阳 ,何如 殷 之屡迁乎?言似之也。”
(2).犹言与谁。《汉书·东方朔传》:“方今 公孙丞相 、 儿大夫 、 董仲舒 …… 司马迁 之伦,皆辩知閎达,溢于文辞,先生自视,何与比哉?”
(3).犹言何干。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方巨山争体统》:“此守臣职也,於都吏何与焉?” 明 李贽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寃不寃与此人何与,但恐傍观者丑耳。” 清 李渔 《闲情偶记·颐养·行乐》:“人之行乐,何与於我?”
羲农
伏羲氏 和 神农氏 的并称。《文选·班固<答宾戏>》:“基隆於 羲 农 ,规广於 黄 唐 。” 张铣 注:“ 羲 , 伏羲 也; 农 , 神农 也。” 南朝 陈 徐陵 《谢敕赐祀三皇五帝馀馔启》:“窃以 甘泉 之殿,旧礼 羲 农 ; 长乐 之宫,本图 尧 舜 。” 郭沫若 《水平线下·湖心亭》:“在租界上住着的时候,觉得 中国 的天下是太平无事的;但到‘ 中国 地界’上来,更好,更好,我们 中国 还是 羲 农 盛世!”
强名
1.亦作"强名"。 2.犹盛名。灵徒
神仙。 唐 王勃 《七夕赋》:“既而丹轩万栱,紫房千籥,仙御逶迟,灵徒扰弱。”
叶赞
协同翊赞。《晋书·元帝纪》:“然 晋 室遘纷,皇舆播越,天命未改,人谋叶赞。”《新五代史·裴迪传》:“ 太祖 自 岐 还,将吏皆赐‘迎鑾叶赞功臣’,将吏入见, 太祖 目 迪 曰:‘叶赞之功,惟 裴公 有之,佗人不足当也。’”
物始
事物的开始、本原。《梁书·处士传·何胤》:“ 胤 曰:‘卿詎不遣传詔还朝拜表,留与我同游邪?’ 果 愕然曰:‘古今不闻此例。’ 胤 曰:‘《檀弓》两卷,皆言物始。自卿而始,何必有例。’”《易·乾》“元者善之长也” 唐 孔颖达 疏:“元是物始,於时配春。”
无情
(1) 没有感情
无情无义
(2) 不留情
水火无情
阊阖
(1) 传说中的天门
阊,天门也。楚人名门曰阊阖。——《说文》
排阊阖而入帝宫。——《史记·司马相如传》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屈原《楚辞·离骚》
(2) 宫门的正门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非烟
(1).亦作“ 非烟 ”。《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后因以“非烟”指庆云,五色祥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夕望汤池,观仰月之势;朝瞻美气,眺非烟之色。” 唐 权德舆 《杂诗》之一:“婉彼 嬴氏 女,吹簫偶 萧史 。綵鸞驾非烟,绰约两仙子。”
(2).喻藻绘绚烂。 宋 王禹偁 《贺南郊大赦表》:“不得涌非烟之词,濡甘露之笔,藻绘於玉册,发挥於皇谋,亦臣之不幸也。”
(3). 唐 人小说中的人名。 唐 河南府 功曹参军 武公业 之妾 步非烟 ,貌纤丽,善文墨。邻居 赵象 见而悦之。题诗唱和,互相爱慕。后为 公业 所知。鞭挞 非烟 致死。事见 唐 皇甫枚 《非烟传》。 明 徐翽 《春波影》第二折:“原不比和新诗的 非烟 侍女,怎做得识英雄的执拂歌姬。”
见“ 非烟 ”。
觚棱
亦作“ 觚棱 ”。1.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宫阙。《文选·班固<西都赋>》:“设璧门之凤闕,上觚稜而栖金爵。” 吕向 注:“觚稜,闕角也。”《后汉书·班固传上》作“柧棱”。 宋 王观国 《学林·觚角》:“所谓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谓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迁 岐 説果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达京华。” 郁达夫 《偶成》诗:“不羡神仙况一官,觚棱那復梦 长安 。”参见“ 柧棱 ”。
(2).借指京城。 宋 秦观 《赴杭倅至汴上作》诗:“俯仰觚棱十载间,扁舟江海得身闲。”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无端又作觚棱梦,醒视扁舟落五湖。”
(3).借指故国。 梁启超 《游箱 * 温泉作》诗:“忽起觚棱思,乡心到 玉关 。”
(4).棱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时河冰方结,觚稜如锋刃。”
(5).比喻言行方正刚烈。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见访即送其归里》诗之一:“时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见“ 觚稜 ”。
晓气
清晨的雾气。 唐 李百药 《渡汉江》诗:“溜阔霞光近,川长晓气高。” 唐 宋之问 《早秋上阳宫侍宴序》:“沧洲晓气,化为宫闕之形;閶闔秋风,乱起金银之树。” 宋 苏辙 《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槛泉亭》:“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
葳蕤
(1) 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上葳蕤而防露兮。——《楚辞·七谏·初放》
羽盖葳蕤。——张衡《东京赋》
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委顿;委靡不振
殷辚
(1).多盛貌,繁盛貌。《文选·扬雄<甘泉赋>》:“八神奔而警蹕兮,振殷轔而军装。” 李善 注:“殷轔,言盛多也。” 唐 柳宗元 《闵生赋》:“登高嵓而企踵兮,瞻故邦之殷轔。”
(2).象声词。 唐 张仲甫 《雷赋》:“或殷轔而鼓作,或灭没而韜潜。”按,《集韵·上準》:“轔,殷轔,车声。”
外朝
(1). 周 制天子、诸侯处理朝政之所。对内朝而言。《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礼记·文王世子》:“其在外朝,则以官,司士为之。” 郑玄 注:“外朝,路寝门之外庭。” 孙希旦 集解:“愚谓外朝,治朝也。”《国语·鲁语下》:“天子及诸侯合民事於外朝,合神事於内朝;自卿以下,合官职於外朝,合家事於内朝。” 韦昭 注:“言与百官考合民事於外朝也。”参见“ 内朝 ”。
(2).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列子·仲尼》:“﹝ 尧 ﹞不知亿兆之愿戴己歟?不愿戴己歟?顾问左右,左右不知。问外朝,外朝不知。问在野,在野不知。”《汉书·刘辅传》“於是中朝左将军 辛庆忌 ……俱上书”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南朝 梁 沉约 《立内职诏》:“在 宋 太始 ,位置繁冗,遂设九品,且拟外朝。”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其后九卿用事,丞相取充位,给事謁者为左右私人,而丞相为外朝。”
薰风
(1).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东阳 《天津八景》诗之四:“层轩南向坐薰风,极目平畴远近同。” 陈毅 《纪念宁沪解放十周年》诗:“解放 寧 沪 吾道东,大军整肃胜薰风。”
(2).相传 舜 唱《南风歌》,有“南风之薰兮”句,见《孔子家语·辩乐》。后因以“薰风”指《南风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有虞 继作,政阜民暇,‘薰风’诗於元后,‘烂云’歌於列臣。” 宋 苏轼 《东阳水乐亭》诗:“鏗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伐君独喜。不须写入薰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
华颠
白头。指年老。《后汉书·崔駰传》:“ 唐且 华颠以悟 秦 , 甘罗 童牙而报 赵 。” 唐 卢肇 《被谪连州》诗:“黄绢外孙翻得罪,华颠故老莫相嗤。” 清 赵翼 《接张廉船书寄答》诗:“欲作报章无别语,相期健饭到华颠。” 鲁迅 《集外集拾遗·<哀范君三章>之一》:“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殊俗
(1).风俗、习俗不同。《<诗>大序》:“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五方殊俗,同事异号。” 胡惠生 《南游吟》:“蛮语生乡感,殊俗惹客愁。”
(2).指风俗不同的远方。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始皇 既没,餘威振於殊俗。” 唐 岑参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诗:“坐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 宋 陈与义 《舟行遣兴》诗:“殊俗问津言语异,长年为客路歧难。”
(3).异于流俗。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今空语同知有达人而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宋书·郭启玄传》:“身死之日,妻子冻馁,志操殊俗,良可哀悼。”
海隅
临海的一定区域
棨戟
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所用的仪仗,出行时作为前导,后亦列于门庭。《汉书·韩延寿传》:“功曹引车,皆驾四马,载棨戟。”《后汉书·舆服志上》:“公以下至二千石,骑吏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县长二人,皆带剑,持棨戟为前列。”《旧唐书·张俭传》:“ 唐 制三品以上,门列棨戟。” 清 周亮工 《夜登杭州城楼有感》诗:“落日荒城满目秋,辕门棨戟未全收。”
金闺
(1).指 金马门 。亦代指朝廷。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閤疏》:“ 金闺 云路,从兹自远。” 钱振伦 注引 李善 《江淹<别赋>》注:“ 金闺 , 金马门 也。” 宋 苏轼 《秧马歌》:“锦韉公子朝 金闺 ,笑我一生蹋牛犂,不知自有木駃騠。” 金 杨叔玉 《赠答彦文相过之什》诗:“ 金闺 满鵷鷺,什伯自为偶。” 清 吴伟业 《送沉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多少 金闺 榜墨新,科名埋没声华冷。”
(2).闺阁的美称。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一:“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养亲辞归》:“公主金闺质自超,重文章慨赐英豪。” 清 钮琇 《觚賸·蛟桥幻遇》:“邑中金闺之艷,幽谷之姝,徧数止某某三人。”
囊书
(1).囊中书札。 唐 杜牧 《送沉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诗:“悬弓三百斤,囊书数万纸。”
(2).以袋盛书。 唐 李山甫 《赴举别所知》诗:“腰剑囊书出户迟,壮心奇命两相疑。”
(3).犹囊封,封事。 宋 司马光 《与范景仁书》:“自夏及秋,囊书三上,皆杳然若投沙砾於沧海之中,莫有知其所之者。”
列位
在场的各位;诸位
承蒙列位光临
首从
首犯和从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宫婢肆逆》:“你们既打问明白,不分首从,便都拏去,依律凌迟处死。”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叛逆既宜分首从,投诚也合辨高低。”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九》:“现在‘经验’既已登坛,自然株连着化为妄想,理合不分首从,全踏在朝靴底下,以符列祖列宗的成规。”
不报
(1).不报复。《礼记·中庸》:“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国语·越语下》:“战胜而不报,取地而不反。”
(2).不批复;不答复。《东观汉记·丁鸿传》:“ 鸿 当袭封,上书让国於 盛 。书不报。” 唐 王维 《不遇咏》:“北闕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周亮工 《尺牍新钞》卷一引 明 高攀龙 《与叶适同书》:“朋友相与,须尽力砭其失,方有进处。弟施矣,足下不可不报。”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仁心
仁爱之心。《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涉乎仁心者必宜断之以成性。” 宋 司马光 《马病》诗:“羸病何其久,仁心到栈频。”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秉操》:“他身如泥塑,秉烛到天明。他一点仁心认得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二》:“胞所奏极是,真真天父爱善恶恶,慈祥审慎之仁心也。”
由性
任性;任凭心意。如:她出嫁后颇为由性。
治体
(1).治国的纲领、要旨。 汉 贾谊 《新书·数宁》:“以陛下之明通,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治非有难也。”《周书·王褒传》:“ 襃 有器局,雅识治体。” 宋 司马光 《乞优老上殿札子》:“愿陛下慎选德望材器为众所服,知治体、晓兵略者以代之。”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天下无无弊之制,无不扰民之事,当择其合时势而害轻者行之。后之儒者,以 熙寧 之法而妄意詆娸,非知治体者也。”
(2).政治法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孔融 之守 北海 ,文教丽而罕于理,乃治体乖也。” 宋 龚鼎臣 《东原录》:“臺官言事,惟务摭人之恶,不顾治体之如何尔!自以为若卹治体,则仅乎不举职矣。”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大同之治体,无国种,无险要。”
(3).指规范的文体。 明 杨慎 《萧颖士论文》:“ 贾谊 文辞最正,近於治体。”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去古既远,治体不振,生当其时,手足罔措,輒欲争效异国,不以师人为耻,偶见章句之大殊,喜其文法之一定,忘其鄙且拙,而谓新且异焉。”
时行
时兴
时行歌曲
金石
金属和石头,比喻坚固的东西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中款
出于内心的真诚情意。亦指出于内心的恳挚之言。 晋 陆云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三:“何用结中款,仰指北辰星。”《隋书·五行志下》:“是时北军临 江 , 柳庄 、 任蛮奴 并进中款, 后主 惑佞臣 孔范 之言,而昏闇不能用,以至覆败。” 唐 李白 《与贾少公书》:“以足下深知,具申中款。”
合乎款式。《二刻拍案惊奇》卷一:“ 黄撮空 没做道理处,文诌诌强通句把不中款解劝的话。”《歧路灯》第一○三回:“这 王象藎 在监十餘日,不惟诸事中款,且识见明敏。”
丹青
丹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
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汉书·苏武传》
尤善丹青。——《晋书·顾恺之传》
元首
(1) 头
元首股肱
(2) 君主
凡昔元首。——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当承元首之明。——宋· 司马光《谢门下侍郎表》
(3) 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草茅
亦作“ 草茆 ”。亦作“艸茅”。1.杂草。《楚辞·卜居》:“寧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唐 杜甫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诗:“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清 唐甄 《潜书·柅政》:“虽无不肖攘民之事,而视民若忘,等於草茅。”
(2).草野;民间。多与“朝廷”相对。《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梁书·张弘策传》:“英雄今何在?为已富贵,为在草茅?”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朝廷有顽钝无耻之大臣,而后草茅有激浊扬清之名士。”《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分明是草茆儿戏,到像 细柳 规模。”
(3).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新唐书·马周传赞》:“ 周 之遇 太宗 ,顾不异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 章炳麟 《秦政记》:“建国之主,非起于艸茅,必拔于搢绅也。”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二章三:“﹝ 刘基 ﹞以 贾谊 、 屈原 自比,怨 元 朝政府不用草茅,不问采薇,自艾自叹。”
(4).比喻鄙陋微贱。 唐 陈子昂 《为宗舍人谢赠物表》之二:“自国之宠贵,未闻此荣。草茅孤臣,何以堪处!”
(5).比喻浅陋微贱的人。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閤下以旧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损,加礼於草茆之中,孤煢之际。” 宋 曾巩 《福州谢到任表》:“草茆弱质,素依及物之仁;犬马微诚,终冀因心之恕。”
业业
(1).危惧貌。《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孔 传:“业业,危惧。”《汉书·董仲舒传》:“故 尧 兢兢日行其道,而 舜 业业日致其孝……此其寖明寖昌之道也。”《三国志·吴志·朱桓传》:“时 桓 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 唐 独孤及 《贺袁傪破贼表》:“七州之地,人罢耕织,百姓业业,全活无所。”
(2).高大雄壮貌。《诗·小雅·采薇》:“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毛 传:“业业然,壮也。” 高亨 注:“业业,高大貌。” 明 夏完淳 《野哭》诗:“駟马騤騤车业业,日高鹅鸛不成列。”
虚意
犹虚心。《孔丛子·独治》:“ 耳 又使谓 子鱼 曰:‘……王又 闻 子贤,欲諮良谋,虚意相望也。’ 子鱼 遂往。 陈王 郊迎而执其手。”
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爱戴
衷心拥护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让德
(1).逊让于有德之人。语本《书·舜典》:“ 舜 让于德,弗嗣。” 蔡沉 集传:“让于有德之人也。” 北周 庾信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白环表让德之符,玄珪告成功之瑞。” 倪璠 注引《帝王世纪》:“ 西王母 慕 舜 之德,来献白环。”
(2).将自己的德行归功于他人。《礼记·祭义》:“天子有善,让德於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
(3).谦让的品德。《魏书·崔光韶传》:“属逢 唐 朝,耻无让德。”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且各曹长被举之人,亦必须让三让再以副举贤若 夔龙 之美事,及再三为大众所推乃得受之,以弘让德而镇嚣争焉。”
不以
(1).不为,不因。《礼记·表记》:“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不用;不靠。《孟子·离娄上》:“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宋 曾巩 《上欧蔡书》:“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 贞观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胜,不独立吸引注意。”
(3).无论;不管。《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虽有牙符而无织成圣旨者,不以何人,并勿啟,违者处死。”
怀生
(1).安于生计。《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子犯 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於是乎出定 襄王 ,入务利民,民怀生矣。” 俞樾 平议:“怀,安也。言民安其生也。”
(2).爱惜生命。《吴子·论将》:“果者,临敌不怀生。” 清 戴震 《原善中》:“有血气,夫然后有心知,於是有怀生畏死之情,因而趋利避害。”
(3).谓有生命之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怀生之类,沾濡浸润。”《隋书·音乐志下》:“罝罘斤斧,顺时令。怀生熙熙,皆得性。”
天保
谓上天保佑,使之安定。《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亦孔之固。” 郑玄 笺:“保,安。尔,女也。女,王也。”后引申指皇统、国祚。《史记·周本纪》:“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恶,贬从 殷王受 。’” 张守节 正义:“ 武王 答 周公 云,定知天之安保我位,得依天之宫室,退除 殷紂 之恶。”《宋书·武帝纪中》:“我 世祖 所以抚归运而顺人事,乘利见而定天保者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嗟天保之未定,见殷忧之方始。”一说保,保斗,为古代车盖中心轴端部件。天保,借指天之中枢北极星,引申指人世政治中心,如京邑、国都。参阅 陆宗达 《训诂简论》。
颂声
歌颂赞美之声。《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何休 注:“颂声者,太平歌颂之声。帝王之高致也。”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周康 之时,颂声作乎下。”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彷彿风尘,用垂颂声。”
诗文赏析
【原题】:
奉和邻几六月七日文德殿观文武百官等上尊号十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