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则原文
照彻离微造化根,纷纭出没见其门。游神劫外问何有,著眼身前知妙存。
虎啸萧萧岩吹作,龙吟冉冉洞云昏。
南泉点破时人梦,要识堂堂补处尊。
诗词问答
问:颂古一百则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问:颂古一百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正觉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正觉名句大全
释正觉颂古一百则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照彻
(1).透明晶莹。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又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彻,得霜即熟。” 宋 张耒 《大礼庆成赋》:“潢流汪洋,碧玉照彻。”
(2).犹照亮。谓使光明透过黑暗而遍照。 巴金 《雨》三:“他们有什么力来照彻这个黑暗世界呢?”
造化
(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纷纭
(1)
(2) 众多而杂乱
众说纷纭
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众多的样子,引申为罗唆,找麻烦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出没
显现或隐没
大鲸悠然出没于浪涛中
船头在浪中缓缓出没
游神
(1).犹游心。《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汉 冯衍 《说邓禹书》:“诚少游神乎经书之林,驰情乎玄妙之中。” 宋 苏辙 《谢太中大夫门下侍郎表》之二:“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游神渊默,灼见羣臣之情;运智密微,阴扶圣母之断。” 明 梁辰鱼 《江东白苎·效沉青门唾窗绒体引》:“但峻志未就,每托迹于醉乡;逸气不伸,常游神於花阵。”参见“ 游心 ”。
(2).巡游之神;游荡之鬼。 清 尤侗 《西堂杂俎·瑶宫花史小传》:“ 王母 闻其以腴词赠答,切责之,命游神巡察,不许私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数十年游神耗鬼,杂入衡文,吾辈寧有望耶!”
(3).方言。流氓。 郭沫若 《初出夔门》一:“我们的一批和清华学生的一批,便不能不成为了轮船上的游神--游神者 四川 话之流氓也。”
(1).谓专心致志。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未若游神典文,吐故纳新,求饱乎耒耜之端,索緼乎杼轴之閒。” 晋 李兴 《故使持节侍中太傅鉅平成侯羊公碑》:“游神元默,散志青云。” 宋 孙沔 《论治本》:“伏望皇帝陛下,游神清浄,毓德太寧。”
(2).谓脱离尘俗,隐居成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洹水》:“县北有 隆虑山 ,昔 帛仲理 之所游神也。” 吴越 钱鏐 《天柱观记》:“具悉我国家集庆仙源,游神道域,普天之下灵迹甚多。”
(3).指死亡。《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叔孙协墓志》:“春秋卅,游神放世。”
(4).古代方士迷信认为精神可以离开躯体出游。 唐 陈鸿 《长恨歌传》:“﹝道士﹞又能游神驭气,出天界,没地府以求之,不见。” 吴越 钱鏐 《天柱观记》:“方 瑶水 以游神,復 华胥 而入梦。”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妖僧》:“顷之, 刘 忽瞑眩欲死,以语 行果 , 行果 曰:‘是将游神,神游而復可以昇矣。’”
(5).“游弈神”的省称。道教认为有游弈神,游弈人间,伺察善恶,有“日游神”、“夜游神”之称。 明 汤显祖 《邯郸梦·行宫望幸》:“到头天样大事,撞着一个老太岁游神。”《天雨花》第一回:“因此,惊动日夜游神,奏之上帝。”
何有
(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 * 》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身前
人活着的时候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清· 袁枚《祭妹文》
虎啸
(1).虎吼叫。 三国 魏 曹丕 《十五》诗:“雉雊山鸡鸣,虎啸谷风起。” 晋 陆机 《赴洛道中作》诗:“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颠。”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2).比喻英杰得时奋起,四方风从,如风虎相感。语本《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孔颖达 疏:“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虎啸而谷风冽,龙兴而致云气。”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龙睇大野,虎啸六合。” 唐 李白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 子房 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龙吟
(1).龙鸣。亦借指大声吟啸。《文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李善 注:“言己从容吟啸,类乎龙虎……《淮南子》曰:龙吟而景云至,虎啸而谷风轃。”《易·乾》“云从龙” 唐 孔颖达 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
(2).形容箫笛类管乐器声音响亮。《初学记》卷二八引 南朝 梁 刘孝先 《咏竹诗》:“谁能製长笛,当为作龙吟。”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三:“笛奏龙吟水,簫鸣凤下空。” 元 郭钰 《和袁方茂才秋夜宴集》:“月明湖水龙吟细,云度 吴 山雁到稀。”
(3).形容声音深沉或细碎。 宋 陆游 《题庵壁》诗:“风来松度龙吟曲,雨过庭餘鸟迹书。” 明 刘基 《题石末元帅扇上有陈大初画松》诗:“永夜高风吹万窍,商声满地作龙吟。”《红楼梦》第二六回:“看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4).形容语声洪亮。 唐 吕岩 《勉牛生夏侯生》诗:“鹤形兮龟骨,龙吟兮虎颜。”
(5).喻指君主的号令。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起陆之贵,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吟云萃,固非偶然也。”
冉冉
(1) 渐进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2) ∶ 慢慢地
冉冉上升
(3) 柔软下垂的样子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点破
用极简短的话语揭露出隐情或事情的真相
时人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仪表堂堂
(3) 形容志气宏大
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
(4) 阵式或气势很大
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补处
(1).佛教语。前佛既灭后,菩萨成佛而补其位之称。亦指嗣前佛而成佛之菩萨。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 子长 、 子云 ,自叙元系,则云补处,仰嗣 释迦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受灌顶职位,为法王孙,居 兜率施天 ,是生补处。” 清 龚自珍 《助刊圆觉经略疏愿文》:“命终之后,三人相见於莲邦,乃至一生补处。”后用以借指补官。 宋 陆游 《夜读岑嘉州诗集》诗:“晚途有奇事,随牒得补处。”
(2).指曾经到过的地方。 宋 陆游 《高斋小饮戏作》诗:“ 白帝 、 夜郎 俱不恶,两公补处得凭栏。” 钱仲联 校注:“两公谓 杜甫 曾客 夔州 , 李白 曾流 夜郎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