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庙席词林一二臣,校雠撰述体惟均。
圣心欲以古为鉴,史法有如王次春。
神武略中书事类,天和览后得名新。
羡君受此传家宝,遗与儿孙似昔人。
诗词问答
问:《和芸叟左司被资治通鉴之赐感事赋诗》的作者是谁?答:吕陶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吕陶的名句有哪些?答:吕陶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2. 原作选,据文津阁本改
参考注释
词林
(1).指汇集在一处的文词。 南朝 梁 萧统 《答晋安王书》:“殽核坟史,渔猎词林。”
(2).词坛。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许昌 郭挺 元杰 ,从 李方叔 学,久蒙训导。 方叔 死, 挺 有挽诗云:‘憔悴词林失俊英,已应精爽在 蓬瀛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公文介公诗》:“吾乡 公文介 公 鼐 , 万历 中,为词林宿望,诗文淹雅,絶句尤工。” 金婉 《为外录<词林正韵>毕书后》:“后此词林增善本,四声堪证 宋 名贤。”
(3).翰林或翰林院的别称。 宋 王应麟 《玉海·圣文五·康定赐翰林飞白书》:“ 至和 元年九月, 王洙 为学士, 仁宗 尝以涂金龙水牋为飞白‘词林’二字赐之。” 元 卢亘 《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归钱塘》诗之二:“昭昭日月揭,胡为厌词林?” 严复 《救亡决论》:“至于成贡士,入词林,则其号愈荣,而自视也亦愈大。”
二臣
(1).指 春秋 楚 乱臣 费无极 与 鄢将师 。《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四族放而 唐 劭,二臣诛而 楚 寧。” 刘孝标 注:“二臣, 费无极 与 鄢将师 也。”
(2).指 黄帝 臣 风后 与 力牧 。 唐玄宗 《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 赤帝 收三杰, 黄轩 举二臣。” 沉德潜 注:“二臣, 风后 力牧 。”
校雠
亦作“校仇”。 1.一人独校为校,二人对校为雠。谓考订书籍,纠正讹误。 汉 刘向 《<管子>序》:“所校讎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 唐 韩愈 《送郑十校理序》:“秘书,御府也,天子犹以为外且远,不得朝夕视,始更聚书 集贤殿 ,别置校讎官,曰学士,曰校理。”《宋史·职官志四》:“﹝ 元祐 三年﹞十二月,詔礼部,本省长贰定校讐之课,月终具奏。” 清 吴翊 《洞庭山馆呈司寇东海公》诗之二:“锦堂恩詔许归休,妙选宾僚佐校讐。”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解故上》:“自 隋 以降,书府失其守,校讎之事,职诸世儒。”
(2).比试;比较。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潘烂头》:“或谓 潘 曰:‘汝素以术自衒,今天师至矣,敢与之校讎乎?’”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事物不相校讎,輒昧善恶。”
撰述
(1) 著述
(2) 著述的成品
圣心
(1).圣人的心怀。亦专用于 孔子 。《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后汉书·韦彪传》:“其二千石视事虽久,而为吏民所便安者,宜增秩重赏,勿妄迁徙,惟留圣心。” 清 龚炜 《巢林笔谈》卷三:“夫子詔四子言志,原在酬知。春风 沂水 ,却是所问非所对,而一片化机流溢,不觉深契圣心,喟然叹与。”
(2).帝王的心意。《三国志·魏志·杨阜传》:“然今之小人,好説 秦 汉 之奢靡,以盪圣心。”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 唐 杜甫 《北征》诗:“圣心颇虚佇,时议气欲夺。” 明 宋濂 《进<元史>表》:“此皆天语之丁寧,愈见圣心之广大。”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四川起义清方档案》:“庶趁此机势,边陲肃安,大局早靖一日,圣心早宽一日。”
以古为鉴
亦作“ 以古为镜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新唐书·魏徵传》:“以古为鑑,可知兴替。”按,《旧唐书·魏徵传》“鑑”作“镜”。
史法
修史的法则。 唐 韩愈 《答元侍御书》:“谨详足下所论载,校之史法,若济者,固当得附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全书皆体例谨严,具有史法。”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即使说是‘ 未庄 人也’,也仍然有乖史法的。”
有如
(1).犹如,好像。《诗·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 召公 ,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归舍不能食,有如鱼中鉤。”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吾闻人心不同,有如其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来自田间,心直口快,待 曾 家的子女,有如自己的骨肉。”
(2).如果,假如。《史记·商君列传》:“ 公叔 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今 唐 兵不出数千,将军拥众万餘,不乘其未定而击之,有如 唐 兵惧而自退,将军何面目以见陛下乎!” 清 顾炎武 《义士行》:“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谁与诉?”
(3).古人誓词中常用语。《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杨伯峻 注:“‘有如’亦誓词中常用语, 文 十二年《传》‘有如 河 ’……‘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谓 河 神鉴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晏子 仰天叹曰:‘ 婴 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
次春
明 时御茶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供御茶》:“ 洪武 二十四年九月……罢造龙团,惟採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
神武
神明而威武
将军乃神武雄才
中书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 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 裴松之 注引《吴历》:“ 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 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隋 唐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宋史·叶清臣传》:“陛下欲息奔竞,此繫中书。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 隋 、 唐 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明 清 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书的班次,进士是一途,监生是一途。”《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他就凑了千把银子,捐了个内阁中书。”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书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潞公 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 荆公 行至题下。”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早拜中书事 祖龙 , 江淹 亲向梦中逢。”参见“ 中书君 ”。
事类
(1).事情的类似性;同类之事。《韩非子·显学》:“夫祸知磐石、象人,而不知祸商官儒侠为不垦之地、不使之民,不知事类者也。” 汉 王充 《论衡·实知》:“放象事类以见祸,推原往验以处来。”《后汉书·陈宠传》:“ 宠 为 昱 ( 鲍昱 )撰《辞讼比》七卷,决事科条,皆以事类相从。”
(2).指文章中引用古事故实以类比事理。 晋 挚虞 《文章流别论》:“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七章:“﹝ 唐 前期﹞有些士人博见强记,使用事类表现惊人的丰富。”
天和
(1).谓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庄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成玄英 疏:“汝形容端雅,勿为邪僻,视听纯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归至汝身。”《淮南子·俶真训》:“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 唐 孟郊 《蜘蛛讽》诗:“万类皆有性,各各禀天和。”《红楼梦》第十六回:“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儿,不能一见,倘因此成疾,亦大伤天和之事。”
(2).谓人体之元气。《文子·下德》:“目悦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精灵困於烦扰,荣卫消於役用。煎熬形气,刻削天和。”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诗:“虚怀养天和,肯徇奔走闹。”《封神演义》第一百回:“ 李靖 等慰之曰:‘陛下当善保天和,则臣等不胜庆幸。’” 清 顾炎武 《寄子严》诗:“不幸丧厥明,犹能保天和。”
(3).天气和暖。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诗之二:“鸟鸣知天曙,冰泮知天和。”
得名
(1) 获得称号或名号
赵云因常打胜仗而得名“常胜将军”
(2) 出名;著名
以擅长油画而得名
传家宝
(1).家中世代相传的珍贵物品。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这是个传家宝,留下自己用吧。”
(2).用作比喻。如: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
儿孙
(1) 儿子和孙子
(2) 泛指后代
昔人
前人;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