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景逊借梅圣俞诗卷原文
前日读子诗,快我烦病躯。若坐大暑中,琼杯饮琳腴。
辞严意清绝,敢谓人所无。
子乃不自高,尚尔尊圣俞。
为我诵佳句,实亦郊岛徒。
遂云有家藏,两轴如椽粗。
我方嗜此学,常恨失所趋。
愿子少假之,使之识夷途。
诗词问答
问:问景逊借梅圣俞诗卷的作者是谁?答:文同
问:问景逊借梅圣俞诗卷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文同的名句有哪些?答:文同名句大全
文同问景逊借梅圣俞诗卷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前日
前天,昨天的前一天
招前日宾客。——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病躯
抱病之身。《三国演义》第五二回:“ 琦 谓 肃 曰:‘病躯不能施礼, 子敬 勿罪。’”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你们这样衰老,又且都是病躯,将来怎么样去杀贼!”
大暑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7月23日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这时候最热
琼杯
(1).玉制的酒杯。亦用以美称酒杯。 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琼林綺食青玉案,使我醉倒无心归。” 宋 辛弃疾 《满江红·中秋寄远》词:“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舞,清歌咽。”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盈盈仙醴照琼杯,玉洞桃花处处开。”
(2).比喻荷花。 元 袁桷 《赵昌荷花》诗:“琼杯欲侧雨丝垂,金掌初调露珠定。”
琳腴
犹言玉液琼浆。常借指美酒。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三》:“羽童捧琼浆,玉华饯琳腴。” 宋 陆游 《醉中作》诗:“曾赐琳腴白玉京,狂歌起舞 蜀 人惊。” 宋 周紫芝 《鹧鸪天·荆州都倅生日》词:“微雨后,小寒初,满斟长寿碧琳腴。”
清绝
(1).形容美妙至极。 唐 李山甫 《山中览刘书记新诗》诗:“记室新诗相寄我,蔼然清絶更无过。” 宋 陆游 《小雨泛镜湖》诗:“吾州清絶冠 三吴 ,天写云山万幅图。” 清 陈维崧 《琵琶仙·泥莲庵夜宿同子万弟与寺僧闲话》词:“且啜茶瓜,休论尘世,此景清絶。” 邓方 《冬月阅国初诸家诗因题绝句》之二:“独有 愚山 爱敦厚,五言清絶似 瀟湘 。”
(2).凄清至极。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之十一:“昔读《楚辞》,意不大爱之,顷日视之,实自清絶滔滔。”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浩歌渌水曲,清絶听者愁。” 宋 苏舜钦 《和子履雍家园》:“珍禽不可见毛羽,数声清絶如哀弹。” 清 周亮工 《舟中蟋蟀》诗:“清絶是何音,遥遥损客心。”
(3).清雅至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四·茉莉》:“又有似末利而瓣大,其香清絶者,谓之狗牙,亦名雪瓣,海南有之。”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题徐晋遗表弟所画牡丹图并以志悼》词:“璧人年少。记临风侧帽,姿尤清絶。”
自高
(1).自然高大。《庄子·田子方》:“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 唐 魏徵 《论治疏》:“又天居自高,龙鳞难犯,在於造次,不敢尽言。”
(2).自傲;抬高自己。《后汉书·袁绍传》:“性矜愎自高,短於从善,故至於败。” 宋 陈亮 《甲辰秋答朱元晦书》:“后生小子遂以某为假 伯恭 以自高,痴人面前真是不得説梦。”《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殷 家女子倒百般好,只有些儿毛病,专一恃贵自高,不把公婆看在眼里。”
(3).犹自重;自珍。《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虽弘道自高,恶为洁饰,而容貌闲美,即之温然。”
尚尔
(1).仍然。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土番 之酋长尚尔骄悍, 哈密 之城印犹未归。”
(2).尚且如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对神尚尔,对人可知。”
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佳句
诗文中精辟的语句
郊岛
唐 诗人 孟郊 、 贾岛 的并称。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李 杜 数公,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下视 郊 岛 辈,直虫吟草间耳。” 清 方文 《书吴晦之诗后归其兄子公绰》诗:“孤情冷韵似 郊岛 ,老死巖穴无人知。” 卷盦 《<蔽庐丛志>序》:“升 公干 之堂,不免举莛扣鐘;拟 郊 岛 之诗,或至寒瘦成槁。”
有家
(1).指家。有,词头。《易·家人》:“闲有家,志未变也。” 孔颖达 疏:“所以在初防闲其家者,家人志未变黷也。”
(2).指卿大夫。有,词头。《书·皋陶谟》:“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 孔 传:“卿大夫称家。”
(3).谓女子出嫁。《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宋 王明清 《春娘传》:“妾闻‘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若即嫁一小民,布裙短衣,啜菽饮水,亦是人家媳妇。”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探姑》:“女 润玉 ,年方及笄,未遂有家。”
失所
(1) 失去安身之处
流离失所
(2) 失当
假之
假若。《荀子·正名》:“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而恶北、无寡,岂为夫南者之不可尽也,离南行而北走也哉!”《荀子·性恶》:“假之人有弟兄资财而分者,且顺情性,好利而欲得,若是则兄弟相拂夺矣。”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九:“之,犹‘若’也……《荀子·正名》篇曰:‘假之有人欲南而恶北。’《性恶》篇曰:‘假之有弟兄资财而分者。’‘假之’,皆谓‘假若’也。”《战国策·魏策四》:“假之得幸,庸必为我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