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谢公所筑埭,未叹曲池平。苏州来赋诗,句与秋气清。
僧构擅空阔,浮光飞栋甍。
维斗天司南,其下百渎倾。
贝宫产明月,含泽遍诸生。
槃礴淮海间,风烟侵十城。
籁箫吹木末,浪波沸庖烹。
我来杪摇落,霜清见鱼行。
白鸥远飞来,得我若眼明。
佳人归何时,解衣绕厢荣。
诗词问答
问:《外舅孙莘老守苏州留诗斗野亭庚申十月庭坚和》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谢公
(1).指 晋 谢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 每闻清歌,輒唤‘奈何!’ 谢公 闻之曰:‘ 子野 可谓一往有深情。’” 唐 李白 《示金陵子》诗:“ 谢公 正要 东山 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词:“试问 东山 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 谢公 否?”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 钱起 《送包何东游》诗:“子好 谢公 跡,常吟孤屿诗。” 明 高启 《天平山》诗:“难追 谢公 游,空发 阮生 慟。”
(3).指 南朝 齐 谢朓 。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 谢公 。”
(4).指 宋 谢景初 。 元 费著 《笺纸谱》:“纸以人得名者,有 谢公 ,有 薛涛 。”参见“ 谢公牋 ”。
曲池
(1).人体经穴名。在两肘横纹外端骨凹陷处。《灵枢经·本输》:“为经入于曲池,在肘外辅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
(2).曲折回绕的水池。《楚辞·招魂》:“坐堂伏槛,临曲池些。” 王逸 注:“下临曲水清池。” 南唐 冯延巳 《抛球乐》词:“曲池波晚冰还合,芳草迎船緑未成。” 清 黄景仁 《如梦令·晓遇》词:“细雪乍晴时候,细水曲池冰皱。” 何其芳 《忆昔》诗之二:“万里寒江滩石吼,几杯旨酒曲池浮。”
(3). 春秋 鲁国 地名,在今 山东省 宁阳县 东北。《春秋·桓公十二年》:“公会 杞侯 、 莒子 ,盟子 曲池 。” 杜预 注:“ 曲池 , 鲁 地。”
苏州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全市面积8488.42平方公里。赋诗
吟诗;写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唐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纱帽乌皮几,閒居懒赋诗。”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长在 北平 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
秋气
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吕氏春秋·义赏》:“春气至,则草木产,秋气至,则草木落。”《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一:“ 曲江 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 明 刘基 《秋日即事》诗之七:“秋气萧条 宋玉 悲,西风唯有雁相宜。”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
空阔
广阔而没有阻碍视线的东西
平野空阔
浮光
(1).水面或物体表面反射的光。 南朝 陈 阴铿 《渡青草湖》诗:“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韞珠澄积润,让璧动浮光。” 明 文徵明 《岁暮雪晴山斋小诗》之九:“朝日照盂盎,浮光上虚楹。”
(2).指浮动的目光。 老舍 《蛤藻集·且说屋里》:“他的带烟气的脸上露出青筋,离离光光的眼睛放出一些浮光。”
栋甍
(1).指栋梁。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旗旆流日月,帐庐扶栋甍。”《隐居通议·骈骊三》引 宋 聂子述 《上梁文》:“东里西邻,无復栋甍之接;南贫北富,率为瓦砾之场。”参见“ 栋梁 ”。
(2).比喻担当重任的人物。《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诚社稷之元龟,大 汉 之栋甍。” 李贤 注:“甍亦栋也。”
维斗
北斗星之别称。《庄子·大宗师》:“维斗得之,终古不忒。” 成玄英 疏:“北斗为众星纲维,故曰维斗。”《韩非子·解老》:“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 宋 黄庭坚 《走答明略》诗:“吾闻向来得道人,终古不忒如维斗。”
司南
(1).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韩非子·有度》:“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陈奇猷 集释:“司南其制盖如今罗盘针,故可以正朝夕也。朝夕犹言东西,日朝出自东,夕入於西,故以朝夕为东西也。” 汉 王充 《论衡·是应》:“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越裳 氏重译来贡……使者迷其归路, 周公 锡以文锦二疋,軿车五乘,皆为司南之制。” 严复 《救亡决论》:“远之蚕桑、司南,近之若书槧、火药,利民前用,不可究言。”
(2).比喻行事的准则;正确的指导。《鬼谷子·谋篇》:“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唐 李商隐 《<会昌一品集>序》:“为九流之华盖,作百度之司南。” 宋 陆游 《十月二十四子夜梦中送庐山道人归山》诗:“夙士极知成殿后,吾曹所赖作司南。”
(3).司南车的省称。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使大夫宴将送至国而还,亦乘司南而背其所指,亦朞年而还至。”《晋书·舆服志》:“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
(4).犹司晨。 唐 杜甫 《鸡》诗:“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 杨伦 笺注:“ 夔州 在南,鸡司昏晓,今失其司晨之职,故曰 巫峡 漏司南。”参见“ 司晨 ”。
贝宫
贝阙珠宫。 宋 黄庭坚 《以团茶洮州绿石研赠无咎文潜》诗:“贝宫胎寒弄明月,天网下罩一日收。” 元 吴莱 《风雨渡扬子江》诗:“黑云鲸涨颇心掉,明月贝宫终色侮。” 清 王夫之 《游仙诗》之一:“银闕皑精光,贝宫烂霞采。”参见“ 贝闕珠宫 ”。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诸生
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诸生学于太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诸生许用德。——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槃礴
1.箕踞而坐。《庄子·田子方》:“ 宋元君 将画图……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槃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成玄英 疏:“解衣箕坐,倮露赤身,曾无惧惮。” 宋 王安石 《虎图》诗:“想当槃礴欲画时,睥睨众史如庸奴。”
2.引申为傲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项斯》:“槃礴宇宙,戴蓟花冠,披鹤氅,就松阴,枕白石,饮清泉,长吟细酌,凡如此三十餘年。”
3.亦作“ 槃薄 ”。盘踞地上。《晋书·五行志中》:“ 洛阳宫 西 宜秋里 石生地中,始高三尺,如香鑪形,后如傴人,槃薄不可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鸡足山》:“往 鸡足山 ,山阴而上,屈盘取路,至西南冈,山峯险阻,崖径槃薄,乃以锡扣,剖之如割,山径既开,逐路而进。”
4.犹磅礴。高大貌。 晋 郭璞 《江赋》:“ 虎牙 嵥竖以屹崒, 荆门 闕竦而槃礴。”《文选·郭璞<江赋>》作“磐礴”。 李善 注:“广大貌。” 金 元好问 《梁父吟扇头》:“槃礴万古心,块石入危坐。”
淮海
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现在的连云港市西南)一带的地区
风烟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箫吹
箫声。 唐 上官仪 《奉和秋日即日应制》:“緹油泛行幔,簫吹转浮梁。”
木末
树梢。《楚辞·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汉 张衡 《西京赋》:“陵重巘,猎昆駼,杪木末,擭獑猢。” 南朝 梁 刘孝标 《东阳金华山栖志》:“夫鸟居山上,层巢木末;鱼潜渊下,窟穴泥沙。” 明 王守仁 《宏上人所蓄秋山图》诗:“仙槎影没银汉远,木末芙蓉为谁剪?” 清 郑珍 《江边老叟诗》:“君不见壬寅 松滋 决七口,閭殫为江 * 吼;北风三日更不休,十室登船九翻覆。老夫无船上木末,稚子衰妻復何有!”
浪波
波浪。 宋 叶适 《陈彦群墓志铭》:“浪波急疾,高或灭嶠,远浮数国,而渟於深渊,必将有以用之也,而竟若此何耶?”
摇落
凋残,零落。《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如何对摇落,况乃久风尘。” 明 何景明 《答望之》诗:“江湖更摇落,何处可安栖?” 清 曹寅 《和程令彰十八夜饮南楼》之一:“客心摇落傍孤笳,步屧随时向酒家。”
霜清
(1).形容秋水明净;洁净。 唐 张九龄 《赴使泷峡》诗:“霜清百丈水,风落万重林。” 唐 皇甫冉 《寄刘方平大谷田家》诗:“冰结泉声絶,霜清野翠浓。” 宋 黄庭坚 《外舅孙莘老留诗庭坚和》:“我来杪摇落,霜清见鱼行。”
(2).整肃,肃清。 唐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诗:“持斧佐三军,霜清天北门。”
鱼行
贩卖鱼的店铺。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市》:“鲜鱼行、鱼行、南猪行、北猪行。” 朱心 《鱼抬梁·土堆亭》:“突然,有个鱼行老板向着 鲁班 一面招手一面喊:‘掌墨师! 张师傅 !’”
白鸥
(1).水鸟名。 唐 李白 《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宋 张耒 《望龟山》诗之一:“轻舟渔子犯烟去,照水白鸥窥影飞。” 明 高启 《哭临川公》诗:“竟成黄犬叹,莫遂白鸥期。”
(2).比喻白浪。《文选·鲍照<还都道中作>诗》:“腾沙鬱黄雾,飜浪扬白鸥。” 刘良 注:“飜浪有似白鸥鸟也。”
眼明
(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诗:“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坼紫泥书。” 宋 陆游 《新辟小园》诗之二:“眼明身健残年足,饭软茶甘万事忘。”
(2).犹眼红。激怒的样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
(3).方言。羡慕。 韩起祥 《刘巧团圆》:“她不满意咱,咱也不眼明她。”
佳人
(1) 貌美的女子
(2) 美好的人,指怀念的人或理想中的人
(3) 有才干的人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解衣
(1).脱衣。《战国策·齐策六》:“太子乃解衣免服,逃太史之家为溉园。” 唐 杜淹 《<文中子>序》:“ 文中子 於是有四方之志,盖受《书》於 东海 李育 ……考《易》於族父 仲华 ,不解衣者六岁,其精志如此。”《红楼梦》第二一回:“ 寳玉 见他不应,便伸手替他解衣,刚解开钮子,被 袭人 将手推开,又自扣了。”
(2).见“ 解衣推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