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洪上人原文
洪蒙既判,惠然红日。天地开明,即心是佛。
尘沙刹海,遍界发辉。
一丝毫头,昧之不得。
却须直下掀翻,休为知见所执。
受用只此平常,更无玄妙奇特。
若是衲僧门下,难免痛棒三十。
目今且赠四藤,任便东西南北。
回首集云峰,面前青突兀。
诗词问答
问:惠洪上人的作者是谁?答:释祖钦
问:惠洪上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祖钦的名句有哪些?答:释祖钦名句大全
释祖钦惠洪上人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洪蒙
指辽阔、混沌的宇宙。 姚华 《曲海一勺》:“及有非常之变,则纪律荡然,一时才俊,失所依据,斤斧自操,聪明所结,足使风云变色,河岳异彩,新陈递嬗,洪蒙再开。” 许地山 《缀网劳蛛·海角底孤星》:“你看我们在这林中,好像双星悬在洪蒙的穹苍下一般。” 臧克家 《运河》诗:“是谁的手辟开了洪蒙,把日月星辰点亮在长空?”
洪濛:1.迷蒙。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上:“ 曹 魏 改奏 文帝 所赋《西山一何高》,言仙道洪濛不可识。” 唐 修睦 《秋台作》诗:“到头归去是,免使叹洪濛。”
(2).指太空,宇宙。 唐 张乔 《试月中桂》诗:“与月转洪濛,扶疏万古同。” 明 陈子龙 《昆明池治水战歌》:“旋风捲土移洪濛,劫灰飞尽羵羊舞。”
(3).天地形成前的混沌状态。 清 吴伟业 《退谷歌》:“无乃此世非洪濛,元气茫茫鬼神凿。”
(4).指原始、不发达状态。 铁铮 《政府说》:“远者辽矣,近观吾境,始则洪濛,继则开化,进而文明,循兹以逝,人类将絶灭,地球将消融。”
惠然
顺心的样子
惠然莅临
惠然肯来(函柬用语,表示欢迎客人光临的言词)
红日
太阳。因其放射出红色光辉,故称。 唐 王建 《宫词》之一:“ 蓬莱 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 南唐 李煜 《浣溪沙》词:“红日已高三丈透,金鑪次第添香兽。” 宋 晁补之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词:“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 大江 东注。”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开明
原义是从野蛮进化到文明,后来指通达事理,思想不守旧
开明人士
即心是佛
见“ 即心即佛 ”。
尘沙
(1).尘埃与沙土。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疾风千里兮吹尘沙。” 元 虞集 《城东观杏花》诗:“緑水满沟生杜若,暖云将雨少尘沙。” 李季 《玉门儿女出征记》诗十七:“寒流随风漫大地,午夜里风怒号飞卷尘沙。”
(2).喻污浊,战乱。 清 顾炎武 《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诗:“遥望 天寿山 ,犹在浮云间。长叹未及往,尘沙没中原。” 蔡有守 《送陈树人居若明之日本》诗:“乡邦回首尘沙恶,一往夷嵎欲几年。”
(3).犹尘世。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景灵致斋见怀》:“不嗟门外尘沙苦,只觉壶中岁月长。” 宋 王安石 《蒙城清燕堂》诗:“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
刹海
佛教语。犹言水陆。《华严经·世主妙严品》:“一依内现依,如尘中刹海。”
发辉
(1).散发光辉。《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以发辉也。” 晋 潘岳 《杨荆州诔》:“散璞发辉,临軹作令。”
(2).发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虎炳辞义。”一本作“ 发挥 ”。
丝毫
比喻数量极小或很小;一点点
愈为相公官属五年,辱知辱爱,伏念曾无丝毫事为报答效。—— 唐· 韩愈《为河南令上留守郑相知启》
鲁迅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丝毫也不妥协,他具备坚决的心。——《论鲁迅》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直下
(1).径直趋赴。《晋书·陶回传》:“ 峻 知 石头 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 小丹阳 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
(2).谓径直实行下去。《朱子全书·孟子一》:“ 孟子 见人,即道性善,称 尧 舜 ,此是第一义。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
(3).直接下达。《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注:“时租庸使帖下诸州调发,不关节度观察使,谓之直下。”
(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宋 范成大 《燕子坡》诗:“大山如墙缺,小山如塜纍,众山直下看,方知此峯危。”《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 皇甫松 去衣架上取下一条绦来,把妮子缚了两隻手,掉过屋梁去,直下打一抽,吊将妮子起去。”
(5).下面,底下。 唐 白居易 《海漫漫》诗:“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元 无名氏 《天净沙》:“梦儿里分明见他,客窗直下。觉来依旧天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来到这个三叉路口,不知那条路往 中山 去,因此就在这枯杨直下,歇息一回。”
(6).谓直系下传。 唐 欧阳詹 《许州送张中丞》诗:“ 孙 吴 去后无长策,谁敌 留侯 直下孙。” 唐 欧阳詹 《送郭秀才应举》诗:“ 并州 细侯 直下孙,才应秋赋怀 金门 。”
掀翻
翻转;翻腾;推翻。《水浒传》第一○四回:“众人跌脚捶胸,好似掀翻了抱鷄窠,弄出许多慌来,却去駡 王庆 ,羞 三娘 。”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六:“五座固定的献金台,三座流动的献金台,掀翻了整个的 武汉 三镇。” 杨朔 《春雷一声》:“到早晨五点钟,革命的军民已经连根掀翻了腐烂的王朝。”
知见
(1).见识;见解。《汉书·文帝纪》:“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神宗皇帝》:“ 介甫 之病,坐不近人情,故 君实 明快之言,如不闻也,然岂但 介甫 已乎,凡稍有知见者俱如是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往所理想,在知见情操,两皆调整,若主智一派,则在聪明睿智,能移客观之大世界于主观之中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节:“从这多数的征伐事项中,可以抽绎出下列的几项知见。”
(2).看见,知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时都统 冯湛 帐前适有一人在傍知见。”《廿载繁华梦》第二回:“海关里有两个册房……一个是造真册的,一个是造假册的。真册的自然是海关大臣和库书知见;假册的就拿来虚报皇上。”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六章:“大嫂, 刘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过什么,你也知见。”
(3).佛教语。知为意识,见为眼识,意谓识别事理、判断疑难。 宋 秦观 《法云寺长老疏文》:“无前后来去之际,有解脱知见之因。”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不停心,则虽有无上知见,为烦恼风动摇慧灯,若存若灭……制心一处,何事不办,如开佛知见矣。”
受用
(1) 接受财物作为官府开支;受益
受用不尽
(2) 舒适
今天身体有点不受用
(3) 享受
共同受用
只此
仅此;就此;唯有这样。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一领白衫又不中穿,夜拥孤衾三幅布,昼欹单枕是一枚甎:只此是家缘。”《水浒传》第八十回:“既承如此相款,深感厚意,只此告回。” 冯善骥 等《郑成功》第三五章:“客商小贩无奈,只得在他身上暗中使银子,上下打点,只此方能幸免无事。”
平常
经常发生或出现的
平常的命运
玄妙
深奥微妙
玄妙的学说
奇特
不寻常,特别
她的奇特行为
一条奇特的赭色狗
若是
——一般用在偏正复句中偏句的开头,表示假设,相当于“要是”、“如果”,正句中常用“就”、“便”跟它相呼应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水浒传》
他若是不去,我们就让别人去
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黄滔 《上李补阙》诗:“諫草封山药,朝衣施衲僧。” 元 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舟子迷归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况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寿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为衲僧耶?”
门下
(1) 门客
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门下有毛遂。门下二十人
(3) 门生;弟子
(4) 敬辞,称对方
窃为门下忧之
(5) 门庭之下
寄食门下。——《战国策·齐策四》
比门下之客。
比门下之车客。
问门下诸客。
难免
不容易避免,免不了
他年纪还小,难免幼稚一点
三十
(1).数词。十的三倍。《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岁。《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3).指三十年。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目今
现在;如今
任便
(1) 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
(2) 随便、听凭你的方便
愿来就来,任便吧
东西南北
指四面八方,亦指方向
出门分不清东西南北
东西南北,谁敢宁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云峰
亦作“ 云峯 ”。1.高耸入云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 宋 毛滂 《河满子·夏曲》词:“急雨初收珠点,云峰巉絶天半。” 清 厉鹗 《游菁山常照寺》诗:“閲世如浮囊,誓愿栖云峯。”
(2).状如山峰的云。 唐太宗 《饯中书侍郎来济》诗:“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 渤海 北岸,海水平静,直与天接,天上云峰怒涌。”
(3).山名。在今 山东省 黄县 。 北魏 郑道昭 《与道俗□人出莱城东南九里登云峰山论经书》诗:“槃桓竟何为, 云峯 聊可息。”
面前
跟前;面对着的地方
他来到国王面前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很艰巨
突兀
(1) 突然变化的
平原过去了,面前山峦世界突兀而起
(2) 高耸的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苍然突兀。——明· 顾炎武《复庵记》
突兀的山石
(3) 突然
事情来得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