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祐祭海神十六首原文
百川所归,天地之左。澒洞鸿蒙,功高善下。
行都攸依,百禄是荷。
制币嘉玉,以侑以妥。
诗词问答
问:淳祐祭海神十六首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淳祐祭海神十六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百川
江河湖泽的总称。《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晋 成公绥 《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於 黄河 。” 唐 李白 《公无渡河》诗:“ 大禹 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四瀆尊於百川,谓其发源而东,不假他水,直注於海也。”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河名 大清 ,百川朝宗,美瑞也。”
所归
(1).归依;归宿。《老子》:“儽儽兮若无所归。”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2).归向;归属。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汉 班彪 《王命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
(3).称赞。 晋 羊祜 《让开府表》:“功未为众所归,而荷厚禄,则使劳臣不劝。”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澒洞
(1).绵延;弥漫。 汉 贾谊 《旱云赋》:“运清浊之澒洞兮,正重沓而并起。”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西圻野老》:“哀声澒洞彻四极,草木惨澹颜色伤。” 明 李东阳 《徐用和侍御所藏云山图歌》:“何人醉写云山图,浮云澒洞山模糊。” 李大钊 《青春》:“吾 华 自辛亥首义,癸丑之役继之,喘息未安,风尘澒洞,又復倾动九服,是亦欲再造其神州也。”
(2).水势汹涌。 宋 苏轼 《庐山二胜·栖贤三峡桥》诗:“空濛烟靄间,澒洞金石奏。”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岷江 ﹞又受 彭蠡 之流,阻以 小姑 之险,澒洞震动,不可方物。” 赵朴初 《周总理挽诗》:“大星落中天,四海波澒洞。”
(3).引申为冲击、震动。 黄中黄 《孙逸仙》第四章:“一时謡变,澒洞全 粤 ,针小棒大,遂流言有人马数万之众。”
(4).虚空混沌貌。 宋 范成大 《不寐》诗:“丹田恍澒洞,银海眩眵黑。”
鸿蒙
亦作“ 鸿濛 ”。 1.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 成玄英 疏:“鸿蒙,元气也。”《淮南子·道应训》:“西穷窅冥之党,东开鸿濛之先。”《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鸿蒙肇判,风气始开。”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又试问鸿蒙初辟时,又哪里有贫富贵贱?”
(2).迷漫广大貌。《汉书·扬雄传上》:“外则正南极海,邪界 虞渊 ,鸿濛沆茫,碣以崇山。” 颜师古 注:“鸿濛沆茫,广大貌。” 宋 范成大 《寿栎东斋午坐》诗:“屋角静突兀,云气低鸿濛。”《红楼梦》第一二○回:“我所居兮, 青埂 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3).东方之野,日出之处。《淮南子·俶真训》:“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 高诱 注:“鸿濛,东方之野,日所出,故以为景柱。”
(4).混沌;浑噩。 唐 韩愈 《嘲鼾睡》诗之二:“鸿蒙总合杂,诡譎骋戾狠。”《吴礼部诗话》引 元 王履 诗:“半生堕落忧患界,万事元在鸿濛间。” 清 龚自珍 《世上光阴好》诗:“静原生智慧,愁亦破鸿濛。”
(5).指高空。 明 刘基 《通天台赋》:“矗鸿濛以建标兮,拖甘泉以为祛。”
高善
尽善尽美。 汉 孔融 《圣人优劣论》:“ 荀愔 等以为圣人俱受乾坤之醇灵,禀造化之和气。该百行之高善,备九德之淑懿。”
行都
在首都之外另设的一个都城,以备必要时政府暂驻
百禄
(1).犹多福。《诗·小雅·天保》:“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隋书·音乐志中》:“降斯百禄,惟响惟应。” 唐 白居易 《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序:“自佐邑从军,连牧二郡,不以寒暑而易其心,宜乎荷百禄,号良二千石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诏书》:“速即丢魔鬼,归亲爷,方可受天百禄也。”参见“ 百福 ”。
(2).小儿出生满百日举行的贺宴。《再生缘》第二十回:“媳妇们俱坐罢,今日孙儿百禄,友戚齐临,可谓合欢矣!”参见“ 百晬 ”。
是荷
犹言为荷。意谓对你的帮助或恩惠表示感谢。多用于书信的末尾。《花月痕》第三回:“席设 宝髻坊 荔香仙院 ,务望便衣早临,是荷。”
制币
古代祭祀时所供之缯帛。帛的长宽皆有定制,因称“制币”。《仪礼·既夕礼》:“赠用制币玄纁束。” 郑玄 注:“丈八尺曰制。”《晋书·武帝纪》:“詔以制币告于太庙。” 宋 苏轼 《北岳祈雨祝文》:“敢以制币、茶果,清酌之奠,敢昭告于 北岳 安天元圣帝 。” 王国维 《释币上》:“或广三尺二寸,长三丈六尺是为制币。”
嘉玉
指用于祭祀的美玉。《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玉曰嘉玉。” 陈澔 集说:“无瑕之玉也。” 汉 蔡邕 《独断》:“凡祭,号牲、物异于人者,所以尊鬼神也……玉曰嘉玉,币曰量币。”《后汉书·明帝纪》:“今既筑隄理渠,絶水立门, 河 汴 分流,復其旧迹, 陶丘 之北,渐就壤坟,故荐嘉玉絜牲,以礼 河 神。”《宋史·乐志七》:“嘉玉制币,以通神明。神不享物,享于克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