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后庭花原文
我恰才胸膛上扑地着。他去那砖街上丕的倒。
不争你这穷性命登时死。哎。
将我这富魂灵险諕掉了。只见他齁喽喽的冷涎潮。
他可早血流出七窍。冷冰冰的僵了手脚。
诗词问答
问:河西后庭花的作者是谁?答:郑廷玉
问:河西后庭花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河西后庭花是什么体裁?答:散曲
问:郑廷玉的名句有哪些?答:郑廷玉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元曲选 忍字记 第一折
参考注释
恰才
亦作“ 恰才 ”。
见“ 恰纔 ”。
胸膛
躯干的一部分,在颈和腹之间
挺起胸膛
地着
谓定居于一地。《汉书·食货志上》:“理民之道,地著为本。” 颜师古 注:“地著,谓安土也。” 唐 独孤及 《谢加司封郎中赐紫金鱼袋表》:“见在户口,纔有地著,其中鰥寡疲弱,不能自存者十犹六七,徵遣征赋,未尝及期。”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百姓 赵加起 ,实派天潢;久安地著,虽为疎属,实重宗盟。”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若不以地著为重者,则惟当问其祖宗为何等,而安用是纷纷者为?”参见“ 土著 ”、“ 土断 ”。
街上
在城市的大道上
在街上碰见他
丕的
亦作“ 丕地 ”。象声词。倒地之声。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那厮不由分説,将我乱打。被我可叉则一拳,丕的打倒在地。”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一折:“我恰纔胸膛上扑地着,他去那甎街上丕的倒。”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俺男儿气中了丕地倒,醒来时俺姐姐自扶着。”
不争
(1)
(2)
只因为
不争我听拨琵琶楚江头,愁泪湿青衫袖。——元曲选《扬州梦》
(3)
不在乎,不要紧
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得不好。——《水浒传》
(4)
连词。如果
假使不争折损了,深为可惜。——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性命
指生物的生命
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偷性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身心性命。——清· 刘开《问说》
登时
(1).立即;立刻。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又中恶急疾,但吞三九之炁,亦登时差也。”《北史·祖珽传》:“至夜, 珽 忽令大叫,鼓譟聒天,贼众大惊,登时走散。”《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十三妹 一听,登时把两道蛾眉一竖。”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五章:“登时 * 和 * 向着敌人劈头盖脸地打去。”亦作“ 登时间 ”。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若是有人见,若是有人拿,登时间事发。”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四折:“我这一服药与你那婆婆喫了,登时间就好。”《水浒传》第四三回:“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巖下。”
(2).犹当时。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答人问九江说》:“县闻虽近,又不如其邻人登时亲见之审也。”
魂灵
(1).魂,灵魂。《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呜呼哀哉,想魂灵兮。”《全唐诗》卷八七四载《輓歌》:“红轮决定沉西去,未委魂灵往那方。”《红楼梦》第一○九回:“若説 林姑娘 的魂灵儿还在园里,我们也算好的,怎么没有梦见过一次。” 鲁迅 《彷徨·祝福》:“她( 祥林嫂 )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2).人的精神或意念。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可喜娘的脸儿百媚生,兀的不引了人魂灵。” 鲁迅 《集外集·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我虽然已经试做,但终于自己还不能很有把握,我是否真能够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
只见
犹言只觉得。 宋 周邦彦 《解语花·上元》词:“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弹琴诉怨》:“强对 南薰 奏 虞 弦,只见指下餘音不似前,那些个流水共高山?”
齁喽喽
(1).鼻息声。形容酣睡。
(2).喉咙为痰所塞而发出的声音。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一折:“只见他齁嘍嘍的冷涎潮,他可早血流出七窍,冷冰冰的僵了手脚。”
可早
亦作“ 可蚤 ”。已是;已经。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三折:“可早三更了,你听那墙上土扑簌簌的,房上瓦廝琅琅的,兀的不諕杀我也。”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我 马均卿 自从娶了 张海棠 ,添了这个孩儿叫做 寿郎 ,可早五岁也。”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可蚤来到门首也。”
血流
在循环系统中流动的血液
七窍
指人头上的七个孔,即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口
冷冰冰
形容不热情,冷淡
他们记起了他那冷冰冰的握手和低垂的眼光
了手
(1).完毕;完了。《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诛 陵 老母妻子了手,所司奏表於王。”《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 秋胡 辞母了手,行至妻房中。”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既是招了也,外郎着他画字,将枷来下在死囚牢里,等府尹相公下马,判个斩字,便是了手。”
(2).结局。《红楼梦》第十九回:“我们一家子都在别处,独我一个人在这里,怎么是个了手呢?”
(3).犹高手。 明 李贽 《答澹然师》:“ 慈湖 ( 杨慈湖 )於 宋 儒中独为第一了手好汉,以屡疑而屡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