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宗郊祀二十九首原文
帝乡于郊,一精二纯。紫觚陟降,嘉玉妥陈。
神方留娭,瑞贶纷纶。
申锡无疆,螽斯振振。
诗词问答
问:宁宗郊祀二十九首的作者是谁?答:学士院
问:宁宗郊祀二十九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学士院的名句有哪些?答:学士院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帝乡
传说中天帝住的地方
帝乡不可期。——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一精
(1).谓一意精心。 汉 刘向 《列女传·蔡人之妻》:“夫有恶疾,意犹一精,母劝去归,作诗不听。”
(2).一种精气。《鹖冠子·道端》:“夫寒温之变,非一精之所化也。” 陆佃 解:“五精化气,然后寒暑成焉。”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天所以刚者,非一精之力。”
陟降
(1).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传:“盖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 马瑞辰 通释:“《集传》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诗曰:‘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诗曰:‘念兹皇祖,陟降庭止。’《访落》诗曰:‘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随天神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后因以为祖宗神灵暗中保佑之义。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迎神》:“陟降左右,诚达幽圆。” 宋 陈亮 《重华宫正谢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寿;陟降在帝,孰知 文后 之声!” 清 唐孙华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灵游。”
(2).犹往来。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郑序》:“今则囊如悬罄,佣室寓食。方将适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栈道。”《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大礼史 王曾 言:‘皇帝执玉被衮,酌献七室,而每室奏乐章,恐陟降为劳,请节宫架之奏。’” 王国维 《观堂集林·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古又有陟降一语,古人言陟降犹今人言往来,不必兼陟与降二义。”
(3).谓中晷影的长短变化。《新唐书·历志三上》:“中晷长短,谓之陟降。景长则夜短,景短则夜长。积其陟降,谓之消息。”
嘉玉
指用于祭祀的美玉。《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玉曰嘉玉。” 陈澔 集说:“无瑕之玉也。” 汉 蔡邕 《独断》:“凡祭,号牲、物异于人者,所以尊鬼神也……玉曰嘉玉,币曰量币。”《后汉书·明帝纪》:“今既筑隄理渠,絶水立门, 河 汴 分流,復其旧迹, 陶丘 之北,渐就壤坟,故荐嘉玉絜牲,以礼 河 神。”《宋史·乐志七》:“嘉玉制币,以通神明。神不享物,享于克诚。”
神方
(1).神奇的方术。《晋书·艺术传·吴猛》:“﹝ 吴猛 ﹞年四十,邑人 丁义 始授其神方。”《晋书·艺术传论》:“或假灵道诀,或受教神方,遂能厌胜禳灾,隐文彰义。”
(2).谓仙方,验方。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指 咸池 而一息,望瑶臺而高骋;匪爽言以自姱,冀神方之可请。” 唐 方干 《题龙瑞观兼呈徐尊师》诗:“世人莫识神方字,仙鸟偏栖药树枝。”《 * 词话》第五四回:“神方得自 蓬莱岛 ,咏诀传从 少室君 。”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到 娘娘庙 ,她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
留娭
相留嬉戏。娭,通“ 嬉 ”。《宋史·乐志七》:“神方留娭,瑞貺纷纶,申锡无疆,螽斯振振。”
纷纶
(1).杂乱貌;众多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纷纶威蕤,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汉书》作“纷轮”。 宋 苏轼 《三笑图赞》:“万生纷纶,何鄙何妍,各笑其笑,未知孰贤?” 明 高启 张宪 《舞剑联句》:“屋翻影纷纶,地殷势挥霍。” 清 唐孙华 《夏日斋中读书》诗之一:“纷纶布经籍,汎滥陈篇章。”
(2).渊博。《后汉书·逸民传·井丹》:“ 井丹 字 大春 ……通五经,善谈论,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纶 井大春 。’” 李贤 注:“纷纶,犹浩博也。”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或有渔猎三史,纷纶五经。”
(3).忙碌;忙乱。 唐 杜甫 《丽人行》:“犀箸厌飫久未下,鸞刀缕切空纷纶。”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玉华侍郎》:“人世纷纶,真可厌苦。”
(4).华美。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纷纶翕响,冠众艺兮。” 唐 叶季良 《赋得琢玉成器》:“片玉寄幽石,纷纶当代名。”
申锡
厚赐。《诗·商颂·烈祖》:“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毛 传:“申,重。” 郑玄 笺:“天又重赐之以无竟界之期。” 高亨 注:“锡,赐。”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幸晋阳宫》:“圣朝将申锡,王业成艰难。” 明 何镗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序》:“即鱼水交驩,秬卣申锡,又何以过此遭逢之无间也。”
无疆
没有穷尽;无限
万寿无疆
螽斯
绿色或褐色昆虫,善跳跃,吃农作物。雄的前翅有发声器,颤动翅膀能发声
振振
(1).众多貌;盛貌。《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马瑞辰 通释:“振振,盛也。振振与下章绳绳、蛰蛰皆为众盛,故《序》但以子孙众多统之……《传》训为仁厚失之。” 陆德明 释文:“振音真。”《后汉书·章帝八王传赞》:“振振子孙,或秀或苗。”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皇皇后辟,振振都人,遇佳辰於今月,就妙赏乎胜趣。” 明 宋濂 《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积久愈昌,数世之后,将振振绳绳,悬龟繫鱼,秉钧当轴。”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自古高望华阀,品升於朝,门地著於天下,振振绳绳。”
(2).信实仁厚貌。《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毛 传:“振振,信厚也。” 陆德明 释文:“振音真。”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庙碑》:“振振 薛公 ,惟德之造。” 明 张居正 《应制题百子图》:“应知皇泽远,麟趾自振振。”
(3).群飞貌。《诗·鲁颂·有駜》:“振振鷺,鷺于下。” 毛 传:“振振,羣飞貌。” 宋 叶适 《叶君宗儒墓志铭》:“鸿冥冥, 芙蓉 之上;鷺振振, 黄塘 之下。”
(4).骄矜貌。《公羊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 桓公 震而矜之,叛者九国。震之者何?犹曰振振然。” 何休 注:“亢阳之貌。”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振振》:“《公羊》 葵丘 之会, 桓公 振振然。振振,矜夸也。”
(5).战栗。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中》:“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意林》引《太公金匮》:“ 尧 居民上,振振如临深渊; 舜 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 唐 李咸用 《 * 词》:“眼光滴滴心振振,重瞳不转忧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