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赠吴知纲原文
学道休妻别子,气财酒色捐除。攀缘爱念永教无。
绝尽忧愁思虑。
不得无明暂起,逍遥物外闲居。
常清常净是功夫。
相称全真门户。
诗词问答
问:西江月 赠吴知纲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问:西江月 赠吴知纲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西江月 赠吴知纲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马钰的名句有哪些?答:马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学道
(1).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若 宪 ,贫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观四年作诗寄任因命舍弟同赋》:“学道一生凡几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之一:“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
(2).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汉书·张良传》:“廼学道,欲轻举。” 颜师古 注:“道谓仙道。” 宋 苏轼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从 左慈 学道,得九丹金液仙经。”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然而出来的题目就因此常常是难题,仍如飞剑一样,非上 武当山 寻师学道之后,决计没法办。”
(3).即学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 广东 学道。” 清 蒲松龄 《禳妒咒·入泮》:“酒色养的那脾胃娇,那厌气时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学道瞎,真是瞎学道。”《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据了他的学识,与他个学道,绰绰然做得过去,却不肯把学道与他,偏与他个巡道。”参见“ 学政 ”。
休妻
旧指离弃妻子。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七:“京师有谚语曰: 王太祝 生前嫁妇, 侯工部 死后休妻。”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三折:“我借与他钱呵,搭救出它招贤纳士东洋海;他还我钱呵,却是拔出这弃子休妻大会垓。”
别子
古代指天子、诸侯的嫡长子以外的儿子
酒色
(1) 美酒和女色
贪于酒色
(2) 酒的颜色
(3) 醉酒的神情;醉态
捐除
废除;消除。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删弃文法,捐除科条。” 清 陈天华 《警世钟》:“故我剖心泣血,劝列位总要把从前的意见捐除,纔是好哩。” 陈独秀 《反动政局与各党派》:“目前第一步奋斗是要比较进步的党派即刻觉悟自身的价值与使命,相互捐除宿怨联合起来。”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九:“人总还是人啊!他们的悲哀与不幸,什么时候才能捐除呢?”
攀缘
(1) 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2) 比喻投靠有钱有势的人往上爬
(3) 蔓延地生长
(4) 牵挽
忧愁
忧虑愁苦
忧愁满面
思虑
(1) 思索考虑
思虑周详
(2) 仔细考虑
得无
恐怕,是不是。常和“耶”构成表推测性的疑问句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逍遥物外
谓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自由自在。 宋 张孝祥 《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词:“识破嚣尘,作箇逍遥物外人。”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苟非金石,鲜不销亡。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屣万有,逍遥物外。”
闲居
避人独居
功夫
(1) 武术技能,有时也代指武术
练功夫
(2) 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也作“工夫”
吾乃当以十九日亲祠,而昨出已见治道,得雨更治,徒弃功夫。——《三国志·沙帝纪·齐王芳》
(3) 素养、本领、造诣
宋文帝书,自云可比 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 羊欣,功夫少于 欣。”——《南齐书·王僧虔传》
相称
相符;相配
真门
本谓 阿弥陀佛 第二十愿所成就的法门。泛指通过修习佛法获得佛果的法门。 唐 刘得仁 《冬夜与蔡校书宿无可上人院》诗:“真门犹是幻,不用觉浮生。”
精彩推荐:
- 恭惟天佑宋,奕叶际明良。积德由文武,生贤迈汉唐。粤稽资殿老,降自皛山阳。崧极申函粹,东维传启祥。堂堂三代直,赫赫万夫望。清庙圭璋璧,明堂枫柞樟。诏成来凤翥,云滃际龙骧。谁误玄黄篚,争驰赤白囊。搀抢星有耀,晻{左日右台}日无光。白昼鸣枭獍,长衢纵虎狼。公卿失匕箸,帷幄自金汤。昔在齐刘豫,前睎石敬瑭。久为虏臣妾,深入汉封疆。谁似机筹妙,曾无矢镞伤。边城长男女,农亩遂耕桑。惠泽孚禽兽,威棱憺犬羊。报动隆爵秩,纪绩满旗常。事业侔伊吕,功名陋霍张。岩岩千仞壁,纳纳百川语泻天潢。寿域周三蜀,春祺遍一方。篷峦擎屃赑,壶玉扣鸳鸯。御府颁殊玩,褒轮下十行。绣鞍翻昱爚,茸纛立荧煌。万古功名样,千年节义香。九重新政
- 晁错,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於轵张恢生所,与雒阳宋孟及刘带同师。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时,天下亡治尚书者,独闻齐有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徵。乃诏太常,使人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迁博士。又上书言:“人主所以尊显功名扬於万世之後者,以知术数也。故人主知所以临制臣下而治其众,则群臣畏服矣;知所以听言受事,则不欺蔽矣;知所以安利万民,则海内必从矣;知所以忠孝事上,则臣子之行备矣:此四者,臣窃为皇太子急之。人臣之议或曰皇太子亡以知事为也,臣之愚,诚以为不然。窃观上世之君,不能奉其宗庙而劫杀於其臣者,皆不知术数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