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送高仲山通州教授原文 诗词名句

送高仲山通州教授

作者:仇远 朝代:宋代

送高仲山通州教授原文

通川得通儒,善类蒙善教。
如此老成人,真足重学校。
我昔客朱方,曾窥管中豹。
言容既笃厚,文字入玄奥。
交游二十年,夷险同一操。
閒居虎林麓,倚窗聊寄傲。
忽承北斗敕,勇鼓来淮櫂。
华发映青袍,轻帆惬黄帽。
天晴宜征途,芹藻春色到。
臯比坐可暖,三载勤训导。
惜哉龟手药,至老方取效。
载酒游五山,何由共吟啸。

诗词问答

问:送高仲山通州教授的作者是谁?答:仇远
问:送高仲山通州教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仇远的名句有哪些?答:仇远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通川

流通的河川。《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醴泉涌於清室,通川过於中庭。” 李善 注:“通流为川而过中庭。” 南朝 宋 谢灵运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曲汜薄停旅,通川絶行舟。” 宋 苏辙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泛清河》:“何时好霖雨?是处有通川。”

通儒

指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尉缭子·治本》:“野物不为牺牲,杂学不为通儒。”《后汉书·贾逵传》:“ 逵 所著经传义詁及论难百餘万言,又作诗、颂、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 宋 苏轼 《答试馆职人启》:“职在翰苑,当发策而莫辞,识匪通儒,惧品藻之不称。”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及 乾 嘉 之际,通儒辈出。”

善类

善良的人;有德之士。《子华子·孔子赠》:“明旌善类而诛锄丑厉者,法之正也。”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忠宣 守 陈州 ,党錮祸起,尽窜善类。”《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剪除恶人,救拔善类,这是最难得的事。” 叶圣陶 《穷愁》:“尔出入兹地,亦岂善类?”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老成人

(1).年高有德的人。《书·盘庚上》:“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之二:“数百年礼义之门,而足下於今为老成人,在乎慎重学术,以表厉后生。”

(2).指年老敦厚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两个年轻小子,天天在一起,没有一个老成人在旁边,他两个便无话不谈,真所谓‘言不及义’,那里有好事情串出来。”

(3).特指旧臣。《诗·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朱熹 集传:“老成人,旧臣也。”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 孔戣 ﹞今年纔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 宋 苏洵 《管仲论》:“ 晋 袭 文公 之餘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餘年,何有?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4).练达持重的人。 唐 杜牧 《唐故宣州观察使御史大夫韦公墓志铭》:“公幼不戏弄,冠为老成人,解褐得官,出羣众中,人不敢旁戏嫚。”《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祇得如此,何况你。”

重学

(1).尊尚学术。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谒先师》:“重学尊师,兴贤进士。”

(2).即力学。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清 王韬 《上当路论时务书》:“化学、光学、重学、医学、植物之学,皆有专门名家。” 严复 《救亡决论》:“不讲载力,重学,又乌识桥梁营造?”

朱方

(1). 春秋 时 吴 地名。治所在今 江苏省 丹徒县 东南。《左传·昭公四年》:“秋七月, 楚子 以诸侯伐 吴 ……使 屈申 围 朱方 。” 杜预 注:“ 朱方 , 吴 邑。”《史记·吴太伯世家》:“ 王餘祭 三年, 齐 相 庆封 有罪,自 齐 来犇 吴 。 吴 予 庆封 朱方 之县,以为奉邑。” 裴駰 集解引《吴地记》:“ 朱方 , 秦 改曰 丹徒 。”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 ,落日次 朱方 。”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三章并序》:“ 南条 北固 , 朱方 旧里。” 清 张一鸣 《登金山》诗:“ 白下 朱方 频战伐, 吴 头 楚 尾总云烟。”

(2).指南方。 唐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诗:“谴深辞紫禁,恩在副朱方。” 明 刘基 《梅颂》诗:“朱方之秀梅实硕兮,含章而贞受命独兮。”

窥管

(1).管中窥物。比喻见识狭小。 晋 陆云 《与陆典书》:“所谓窥管以瞻天,缘木而求鱼也。” 唐 张说 《喜雨赋》:“虽欲谭天而窥管,孰知 尧 德之为大。”《云笈七籤》卷十五:“不慙窥管之微,輒呈酌海之见。”

(2).古代浑天仪上观察星体用的管状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以璣衡求‘极星’, * 在窥管中,少时復出,不能容‘极星’游转。乃稍展窥管候之,凡歷三月,‘极星’方游于窥管之内,常见不隐。”

言容

(1).说话时的神情。《礼记·玉藻》:“言容詻詻。” 孔颖达 疏:“言容詻詻者,谓教令严猛也。军旅行教令,宜严猛也。”

(2).言语与容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言容鄙陋,无可观听。”

笃厚

老实忠厚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入玄

谓达到玄妙的境界。《二刻拍案惊奇》卷二:“緑窗相对无餘事,演谱推敲思入玄。”

交游

亦作“ 交游 ”。1.朋友。《管子·权修》:“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郑君墓志铭》:“君天性和乐,居家事人,与待交游,初持一心,未尝变节。”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 萧伯升 ﹞豪詄自喜,意气卓犖,交游满天下。”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至于地方一层,实在毫无办法想了。因为我并无交游,止认得几个学校。”

(2).交际;结交朋友。《荀子·君道》:“其交游也,缘类而有义。”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列士者,以孝悌为本,以交游为末。” 宋 王安石 《与陈和叔内翰书》:“与 和叔 交游三十年,非敢相求於末度。” 孙犁 《白洋淀纪事·走出以后》:“她却交游很广,认识许多女孩子,不但本村,外村也有许多姐妹。”

见“ 交游 ”。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夷险

(1).平险。 三国 魏 曹操 《分租与诸将掾属令》:“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羣士不遗其力,是以夷险平乱,而吾得窃大赏,户邑三万。”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二章:“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

(2).平坦与险阻。《魏书·程骏传》:“ 魏 昔与 燕 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险故也。” 明 李东阳 《<北上录>序》:“平生一二朋旧,或取而观之,知道路之夷险,居起之劳逸。”《红楼梦》第五十回:“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

(3).指国运的平顺与艰险。 晋 陶潜 《五月旦和戴主簿》诗:“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宋 王安石 《贺韩魏公启》:“毁誉几至万端,夷险常持于一意,故四海以公之用舍一时为国之安危。”

(4).犹言正与偏。《隋书·天文志上》:“视日在傍而大,居上而小者,仰瞩为难,平观为易也。由视有夷险,非远近之效也。”

(5).谓艰险。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又欲使悉得可与,经夷险而不易情,歷危苦而相负荷者,吾未见其可多得也。”《魏书·彭城王勰传》:“﹝ 咸阳王 禧 ﹞谓 勰 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 勰 恨之,对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 彦和 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国运方夷险,天心詎测量。”

(6).指险峻。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天地、风云、日星、河岳、草木、禽兽、虫鱼、花石之高旷夷险、清明黲露、奇丽诡譎,一切可喜可骇之状,以为之情。”

同一

(1) 相同;同样

同一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

(2) 一致

林麓

犹山林。《周礼·地官·林衡》:“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文选·张衡<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 薛综 注:“木丛生曰林。” 李善 注:“《穀梁传》曰:‘林属於山曰麓。’”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或结罝罘於林麓之中,合重围於山泽之表。” 唐 杜甫 《客堂》诗:“舍舟復深山,窅窕一林麓。” 清 周安 《游道场山》诗:“逶迤步崇冈,奔迫下林麓。”

寄傲

寄托旷放高傲的情怀。 晋 陆云 《逸民赋》:“眄清霄以寄傲兮,泝凌风而頽叹。”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唐 司空图 《连珠》:“苟惭白首而待聘,不若 沧洲 而寄傲。” 宋 陆游 《休日留园中至暮乃归》诗:“尽道官身属太仓,未妨寄傲向林塘。”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赤壁》:“幽栖处,喜二客从予寄傲。斗酒藏家,鱸鱼归网,怎不向江头遐眺!”

北斗

大熊星座的一部分恒星,七颗亮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七颗星名是天枢、天璇、天玑、 * 、玉衡、开阳和摇光。前四颗称“斗魁”,又名“璇玑”;后三颗称“斗柄”,又名“玉衡”。此七星即大熊座α、β、γ、δ、ε、ζ和η,除 * (δ)是三等星以外,其余六颗都是二等星。北斗七星常被当作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华发

斑白的头发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青袍

(1).青色的袍子。《古诗》:“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 南朝 梁 何逊 《与苏九德别》诗:“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 唐 杜甫 《渡江》诗:“渚花张素锦,汀草乱青袍。”

(2).比喻包围在树干上的苔藓。 元 明本 《苔梅》诗:“玉堂试看青袍客,莫忘 江 南有白衣。”按,苔梅,谓枝干上生有苔藓之梅。

(3).学子所穿之服。亦借指学子。 唐 许浑 《酬殷尧藩》:“莫怪青袍选, 长安 隐旧春。” 清 唐孙华 《浙闱撤棘后闻以铨曹公事连染左官》诗之二:“较比 翟公 添气色,青袍日日到门来。”参见“ 青衿 ”。

(4). 汉 以后贱者穿青色衣服。因指贱者之服。 唐 杜甫 《徒步归行》:“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仇兆鳌 注:“公往行在,麻鞋謁帝,有青袍而无朝服。”《宣和遗事》后集:“ 粘罕 令左右将青袍迫二帝易服。”

(5).借指寒士。 唐 李商隐 《泪》诗:“朝来 灞水桥 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刘学锴 等集解引 陈帆 曰:“然自我言之,岂 灞水桥 边以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贵客,穷途饮恨,尤极可悲而可涕乎?”

(6). 唐 贞观 三年,规定八品、九品官服青色, 显庆 元年,规定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此时亦得辞渔樵,青袍裹身荷圣朝。”按,此处“青袍”指县尉之服。

(7).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 元 柳贯 《太子受册礼成赴西内朝贺退归书事》诗:“青袍最困微班忝,亲向前星挹斗杓。”

(8).借指出仕。 宋 林逋 《寄祝长官坦》诗:“深心赖黄卷,垂老愧青袍。”

(9). 唐 时幕府官居六品,六品服深绿,故称。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仇兆鳌 注:“《唐志》尚书员外郎,从六品。 上元 元年制,五品服浅緋,六品服深緑。 朱 注:‘公时已赐緋,而云青袍者,以在幕府故耳。旧注谓青袍九品服,误矣。’”

轻帆

亦作“ 轻颿 ”。指小舟,轻舟。 唐 王昌龄 《送窦七》诗:“ 鄂 渚轻帆须早发, 江 边明月为君留。” 宋 柳永 《过涧歇近》词:“数幅轻帆旋落,艤棹蒹葭浦。” 清 周亮工 《舟中载马》诗:“轻颿载駃騠,夹岸草萋萋。” 蔡有守 《清明后一日訒生将赴日本同人祖饯于珠江画舫即席用子匋韵》:“东鯷烟雨轻帆卸,可是樱花尚未残。”

黄帽

(1).黄颜色的帽子。《史记·佞幸列传》“以濯船为黄头郎”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著黄帽也。” 宋 苏轼 《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霜风可使吹黄帽,樽酒那能泛浪花。” 宋 杨万里 《送黄仲秉少卿知泸州》诗:“安得欹黄帽,相徙却白头。”

(2).船夫。 宋 周邦彦 《蓦山溪》词:“ 周郎 逸兴,黄帽侵云水。” 清 孙枝蔚 《夜入真州》诗:“但见船头渔火明,忽闻黄帽报初更。”

(3).借指船。 宋 范成大 《雪霁独登南楼》诗:“青帘闪闪千家静,黄帽亭亭一水横。”

征途

(1) 远行的途程

艰险的征途

(2) 比喻出征之路途

革命征途

芹藻

(1).比喻贡士或才学之士。语本《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南朝 梁 江淹 《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 淹 幼乏乡曲之誉,长匱芹藻之德。” 宋 苏辙 《燕贡士》诗:“泮水生芹藻,干旄在俊城。”参见“ 芹宫 ”。

(2).水芹和水藻。 明 徐渭 《送兰公子》诗:“ 耶溪 芹藻色,相伴秋荷老。”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比坐

邻坐。 唐 赵璘 《因话录·徵》:“毕席端坐不旁视,不与比 * 言。”

训导

教训开导;教育学名词。训导与训育涵义大致相同

龟手药

可治手上皮肤冻裂的药。龟,通“ 皸 ”。语本《庄子·逍遥游》:“ 宋 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清 钱谦益 《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之三:“寒瘃颇思龟手药,百金安敢覬封侯。”

取效

亦作“ 取効 ”。收效。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金石草木之药,亦皆比古力弱,非倍用之,不能取效。”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神人方》:“天下治劳,直须累月或经岁,唯此方得於神授,随手取効。” 明 袁宏道 《赏心集引》:“病者听之,以为 卢 扁 復出,而及其取效,反不得与余村 鄢艸头 、 陈打卦 等。”

五山

(1).五座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 岱舆 、 员嶠 、 方壶 、 瀛洲 、 蓬莱 。《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州 、五曰 蓬莱 。”

(2).五座山。指 华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东莱 。《史记·孝武本纪》:“ 中国 华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东莱 ,此五山 黄帝 之所常游,与神会。” 三国 魏 曹植 《吁嗟篇》:“飘飘周八泽,连翩歷五山。”

(3).五座山。指中岳 嵩山 、东岳 泰山 、西岳 华山 、南岳 衡山 、北岳 恒山 。《后汉书·冯衍传》:“疆理九野,经营五山。” 李贤 注:“五山即五岳也。”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簸顿五山踣,流漂八维蹉。”

(4).五大佛寺。皆建于 南宋 。即 杭州 径山 兴盛万寿寺 、 北山 景德灵隐寺 、 南山 净慈报恩光孝寺 、 宁波 阿育王山 鄮峰广利寺 、 太白山 天童景德寺 。

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吟啸

(1).犹呼啸;呼叫。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羣,边声四起。”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 少游 居 维扬 雄藩脂膏之地,十万之师,吟啸可致。” 冰心 《寄小读者》七:“繁星闪烁着,海波吟啸着,凝立悄然,只有惆怅。”

(2).悲叹;哀号。《太平御览》卷四八六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乐安县 故市经荒乱,人民饿死,枯骸填地,每至天阴将雨,輒闻吟啸呻叹,声聒於耳。”《新唐书·崔咸传》:“ 咸 素有高世志,造诣崭远。閒游 终南山 ,乘月吟啸,至感慨泣下。”

(3).高声吟唱;吟咏。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吟啸苍崖之间,而万物化为尘氛;怡颜丰柯之下,而朱户变为绳枢。”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玄 尝登 江陵 城南楼云:‘我今欲为 王孝伯 作誄。’因吟啸良久,随而下笔,一坐之间,誄以之成。” 元 张可久 《梧叶儿·山 * 中》曲:“青山小 洞庭 ,吟啸寄幽情。” 清 挥敬 《前济南府知府候补郎中徐君遗事述》:“时 山东 官吏欲置之死……君吟啸自如,得诗数十首,真健才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释道潜,朝代:宋代

    先生少年喜武事,三略六韬曾遍阅。

    胸中云梦吞八九,气胜万夫真勇决。

    防边伊昔从都护,欲取功名继前烈。

    臂弓腰箭事戎装,远出砂场恣游猎。

    擒狐射雁狂且逸,不觉归途迷夜雪。

    败官遭谴失所志,回首飘然辞魏阙。

    挟持妙术当生涯,放浪江湖闲岁月。

    寻常得钱即沽酒,笑与妻奴同饮啜。

    乐天知命了无忧,奕奕红颜浮两颊。

    春风浩荡鲁城边,稠花乱蕊争纷妍。

    方将与君共携手,骋怀游目相回旋。

    兴来别我汶阳去,黄鹄一举难留连。

    村桥野店醉斜日,路人谁识地行仙。

  • 作者:尹志平,朝代:元代
    昨夜西风紧,今朝秋意深。道人虽则是降心。寒暑亦难禁。衲袄宜教宽大。且要昼披夜盖。一衣犹恐不销任。此外更何寻。
  • 作者:喻良能,朝代:宋代
    红莲犹得爱青山,翠木苍萝处处攀。云水窟中聊假日,簿书丛里暂偷闲。幨帷车乘春同到,灯火城门夜未关。我亦林泉曾俯仰,只今双屦又尘寰。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覆屋惟诛草,起楼非背山。

    松阴常匼匝,溪水自潺湲。

    适足供吟啸,居然谢往还。

    应须笑文景,名姓噪人寰。

  • 作者:曾几,朝代:宋代
    公如老殊所嗜蜜,种花山中引蜂入。千门万户芙蕖房,为公谋食如风狂。朝来蜂臣不趋衙,一心祝蜂早归家。归来喜舞击铜钵,与人从今莫胡越。
  • 作者:廖厚初,朝代:清代

    两载门墙曾括月;九霄云路始抬头。

  • 作者:刘克庄,朝代:宋代
    懒窥户外问晴阴,静向窗前阅古今。江国事稀聊袖手,钧天梦断久灰心。
  • 作者:罗志仁,朝代:宋代
    杨柳苏堤欠补栽,谁能瀛屿种添梅。去年我兴西湖别,健在明年又会来。
  • 作者:陈德武,朝代:宋代
    丝丝线线。惹起云根燕。万里江山春欲遍。多在梨花庭院。经旬一见通宵。恍如身在蓝桥。记与巫山神女,不禁暮暮朝朝。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婪暑迩日腾炎威,晚田望泽枯欲萎。

    前此时若恐虚掷,我心忧惄如调饥。

    密云布宇只顷刻,艮风坎雨相招携。

    金官白帝施号令,素舆玉马珠幡旗。

    玉女投壶天帝笑,鞭驰列缺丰隆随。

    前日火流疑未尽,一时湔濯驱无遗。

    泉弱湖消池待竭,须臾涨影将平堤。

    水亭空濛眄烟景,生寒忽欲添纱衣。

    利农蠲疾人心悦,吾亦因悦非虚词。

    军书适报有佳信,伫待获丑班贞师。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