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步生所居原文
君今移居涧水东,涧水暴涨侵近路。尽取涧石成垣墙,生凿岸柳作桥柱。
结茅构屋十数间,取次面势分几处。
看山看水督耕耨,随意自在不计步。
到处或坐或偃息,尽有室庐庇风雨。
土床竹簟虽草草,已足自适奉寒暑。
窗下瓦榼漆生光,贳酒提携老无数。
客来安更问谁何,洒鱼拾蟹共烹煮。
青黄错杂出木盘,野蔌山蔬四时具。
久厌轻动踏市尘,未尝开口论世故。
究竟得意此最多,向老尤要知其趣。
一生遇事皆任真,仰首高风继巢许。
诗词问答
问:题步生所居的作者是谁?答:李复
问:题步生所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复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移居
迁居
暴涨
(1) 突然猛烈增高水位
河水暴涨
(2) 激增到不寻常的或空前的水平
物价暴涨
侵近
接近,靠近。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一折:“往常我冰清玉洁难侵近,是他因。” 元 孔文卿 《东窗事犯》第四折:“ 施全 心胆大将他坏, 秦檜 福气大难侵近。本向 灵隐寺 祭福星,不想到宅上惹祸根。”
垣墙
院墙;围墙
结茅
亦作“ 结茆 ”。编茅为屋。谓建造简陋的屋舍。 南朝 宋 鲍照 《观圃人艺植诗》:“抱鍤壠上餐,结茅野中宿。” 宋 苏轼 《新居》诗:“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 清 张岱 《陶庵梦忆·表胜庵》:“ 炉峯 石屋,为一 金和尚 结茆守土之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 儋州 则又结茅与 黎 人杂居,亦随地营宅。”
十数
(1).十个等级(的人)。数,等差。《国语·郑语》:“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 韦昭 注:“ 贾 、 唐 云:‘十数,自王以下位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僕,僕臣臺……合此十数之位,以训导百官之体。’”此指王、公等十个等级。
(2).犹言十多;十几。表示较多。《庄子·德充符》:“妇人见之,请於父母曰:‘与为人妻寧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成玄英 疏:“妇人美其才德,竞为其媵妾,十数未止。”《后汉书·荀彧传》:“又欲授以正司, 彧 使 荀攸 深自陈让,至于十数,乃止。” 晋 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古今言 左氏 《春秋》者多矣。今其遗文可见者十数家,大体转相祖述。”《水浒传》第一回:“门上使着肐膊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
取次
亦作“ 取此 ”。1.随便,任意。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儿当兴卿门宗,四海将受其赐,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唐 杜甫 《送元二适江左》诗:“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兀的不取次弃舍,等閒抛掉。” 汪文溥 《子美嘱题化佛化装百相即柬亚子》诗:“有时西笑入 长安 ,七贵三公取次看。”
(2).草草,仓促。《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何不揭毡看验之?取此行麁疎法令。” 宋 陆游 《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 朱庭玉 《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3).次序。 北齐 斛律羡 《北齐乐歌》:“日日饮酒醉,国计无取次。”
(4).谓次第,一个挨一个地;挨次。 元 揭傒斯 《山市晴岚》诗:“近树参差出,行人取次多。” 清 朱彝尊 《是日再入保和殿侍宴》诗:“妙舞娑盘歇,华鐘取次催。”
(5).尴尬,进退两难。
势分
权势,地位。 宋 何坦 《西畴常言·应世》:“凡居人上,有势分之临,惟以恕存心,乃可以容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 封 虑势分悬殊,恐将不遂。”《醒世姻缘传》引起:“那忽然得做皇帝的快乐,不过是势分之荣,倏聚倏散的泡影,不在那君子三乐之中。”
耕耨
(1).耕田除草。亦泛指耕种。《周礼·天官·甸师》:“掌帅其属耕耨王藉,以时入之,以共齍盛。”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神农 之揉木为耒,教民耕耨,民始食穀,穀始播种。” 宋 苏辙 《策问论》:“盖耕耨稼穡,草木鸟兽皆民之所赖以生,而国用之所由以足者。” 清 顾炎武 《与潘次耕书》:“大抵北方开山之利,过於垦荒;蓄牧之获,饶於耕耨。”
(2).喻辛勤钩稽探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夫经典沉深,载籍浩汗…… 扬 班 以下,莫不取资;任力耕耨,纵意渔猎。”
随意
随着自己的意愿
唱完几曲之后,船上有人跨过来,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威尼斯》
自在
(1) 自由;无拘束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唐· 李咸用《游寺》
(2) 安闲自得,身心舒畅
他心中好不自在
(3) 心离烦恼的系缚,通达无碍
不计
不计较;不考虑
不计成本
不计个人得失
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偃息
(1) 休养;歇息
(2) 停息;止息
室庐
居室;房舍。《管子·山国轨》:“巨家美修其宫室者服重租,小家为室庐者服小租。”《汉书·东方朔传》:“又坏人冢墓,发人室庐。” 宋 苏辙 《病后》诗:“一经寒热攻骸骨,正似兵戎过室庐。柱木支撑终未稳,筋皮收拾久犹疏。” 明 方孝孺 《借竹轩记》:“古之达人以百世为斯须,以天地为室庐,以万物为游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或有室庐偪仄无地避煞者,又有压制之法,使伏而不出,谓之斩殃。”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竹簟
竹席。 唐 元稹 《竹簟》诗:“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 宋 苏轼 《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竹簟暑风招我老,玉堂花蕊为谁春。” 清 张养重 《竹枝词》:“ 蘄州 竹簟凉于水, 黄陂 葛巾细于纱。”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那些庙里总常常有人在殿前廊下绞绳子,织竹簟,做香。”
草草
马虎;简陋从事;不细致或不全面;慌乱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他草草收拾了一下,背着包就往东站赶
自适
自我舒适
寒暑
(1) 气候的冷和热
寒暑表
(2) 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
经历了几十个寒暑
生光
指日食或月食过程中的一种位置关系,即地球阴影和月亮圆面或月亮阴影和太阳圆面第二次内切,也指发生这种位置关系的时刻。生光发生在食甚之后
酒提
即酒端子。《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酒保见説,便将酒缸、酒提、匙、筯、盏、楪,放在面前。” 陈永春 《杂记北平》:“再就是那套紫铜‘漏斗’,其馀是几两装的几个竹制‘酒提’。”
无数
(1) 无法计数,指数量极多
可能的组合是无数的
(2) 不知底细
胸中无数
谁何
稽察诘问,喝问的意思
信臣精卒陈利而谁何。——汉· 贾谊《过秦论》
烹煮
烧煮。 宋 苏轼 《和陶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未忍便烹煮,绕观日百廻。”
青黄
(1).青色和黄色。《楚辞·九章·橘颂》:“緑叶素荣,纷其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摶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王逸 注:“言橘叶青,其实黄,杂糅俱盛,烂然而明。” 宋 范成大 《晚步东郊》诗:“水墨依林寺,青黄负郭田。”
(2).又指黄中带青。形容不健康的脸色。 张天翼 《仇恨》:“每张青黄的脸上没了先前的兴奋。”
(3).泛指色彩。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人目不见青黄曰盲,耳不闻宫商曰聋,鼻不知香臭曰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匠者得沟中之断木,饰以青黄。”
(4).谓用彩色加以修饰。语出《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启》:“沟中不愿於青黄,爨下无心於宫徵。”
(5).指四时之乐。《汉书·礼乐志》:“灵安留,吟青黄。” 颜师古 注:“青黄,谓四时之乐也。”
(6).犹言是非、黑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却奁》:“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
错杂
交错掺杂;混杂
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清稗类钞·战事类》
老幼错杂
野蔌
野蔬。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宋 陆游 《农家》诗:“谿碓新舂白,山厨野蔌香。”
山蔬
山中野菜。 南朝 梁 沉约 《舍身愿疏》:“野粒山蔬,可同属饜。” 唐 孟郊 《长安羇旅行》:“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宋 梅尧臣 《寄滁州欧阳永叔》诗:“山蔬采笋蕨,野膳猎麏麋。” 元 赵显宏 《殿前欢·闲居》曲:“桃花流水鱖鱼肥,山蔬野菜偏滋味。”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轻动
(1).轻举妄动。《宋书·徐羡之传》:“而 庐陵王 义真 轻动多过,不任四海,乃先废 义真 ,然后废帝。”《东周列国志》第二二回:“ 庆父 谋篡益急,只为 閔公 是 齐侯 外甥,又且 季友 忠心相辅,不敢轻动。” 毛 * 《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 * 顽固派的进攻》:“即是说, 江 北愈胜利,愈发展,则 顾祝同 在 江 南愈不敢轻动,你们在 皖南 、 苏南 的文章就愈好做。”
(2).轻轻地飘动。 晋 王嘉 《拾遗记·吴》:“乃织为罗縠,累月而成,裁为幔,内外视之,飘飘如烟气轻动,而房内自凉。”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瓏影。”
市尘
喻指城市的喧嚣。 宋 陆游 《东窗小酌》:“市尘远不到林塘,嫩暑轩窗昼漏长。” 明 方孝孺 《休日奉陪蜀府诸公宴集》诗:“语乐天趣深,心清市尘远。” 清 焦循 《江村二首寄城中诸子》诗之二:“桥竹林花絶市尘,又因坐静觉情生。”
未尝
(1)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口论
口头论说。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夫口论以分明为公,笔辩以荴露为通。”《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适庶之分,以匡得失。”
世故
(1) 通达人情,富有待人接物的处世经验
老于世故
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琐忆》
(2) 应酬;敷衍
他也世故了几句
(3) 生计
不治世故
(4) 世事变故
世故尚未夷
(5) 世交
世故相逢各未闲
究竟
到底
他究竟想干什么?
在这方面,他究竟是行家
得意
满意,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
得意的男孩
十二分得意
最多
表示在数量上排名第一的事物。
例句: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要知
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 范公 人之云亡,天下叹息。昨其家以铭见责。虽在哀苦,义所难辞,然极难为文也。伏恐要知。”
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遇事
碰上变化或情况
遇事多想再做
任真
听其自然。率真任情,不加修饰。 晋 陶潜 《连雨独饮》诗:“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 逯钦立 校注引《庄子·齐物论》 郭象 注:“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体中独任天真而已。”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吾兄吾兄 巢 许 伦,一生喜怒长任真。” 宋 阮阅 《增修诗话总龟·饮食》:“ 李太白 陶渊明 则不然,各常为诗曰:我醉欲眠君且去。虽曰任真之言,然亦太无主人之情矣。” 明 袁宏道 《偶成》诗:“ 稽叔 终疑傲, 陶潜 总任真。”
仰首
抬头,仰起头
高风
(1).强劲的风。 汉 刘向 《九叹·远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赠崔侍郎》诗:“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清 吴伟业 《清风使节图》诗:“豫章夹日吟高风,岁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强风。 唐 杜甫 《向夕》诗:“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3).指秋风。《太平御览》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斜日当轩盖,高风卷旆旌。” 师尹 注:“高风,八月风也。” 明 刘基 《淡黄柳·台城秋夜》词:“高风淅淅,翻动林梢败叶。”
(4).高尚的风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序》:“覩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北史·王罴王思政等传论》:“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亦足奋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孙锺元先生时居蓟门九十二岁》诗:“ 邵 许 高风远尚存,传经一代又 苏 门。” 徐迟 《黄山记》一:“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5).高雅的艺术风格。 宋 梅尧臣 《次韵答王景彝闻余月下与内饮》:“呼我作卿方举酒,更烦佳句赏高风。”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二:“ 东坡 谓书至于 颜 柳 而 钟 王 之法益微,诗至于 李 杜 而 魏 晋 以来高风絶尘亦少衰矣。”
(6).美善的风教、政绩。 唐 韦应物 《始至郡》诗:“昔贤播高风,得守媿无施。” 宋 苏轼 《杭州与莫提刑启》:“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简上,肃高风於列郡,浹厚德於齐民。”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忆昔 文翁 以《诗》《书》治 蜀 ,而 扬 马 之瑋製以兴; 何武 用儒术进贤,而 龚 唐 之高风克劭。”
巢许
(1). 巢父 和 许由 的并称。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将蹈 鸿涯 之遐迹,绍 巢 许 之絶轨。” 唐 贾岛 《长孙霞李溟自紫阁白阁二峰见访》诗:“古寺期秋宿,平林散早春,漱流今已矣, 巢 许 岂 尧 臣?”
(2).指隐者。 宋 陆游 《雪中寻梅》诗:“正是花中 巢 许 辈,人间富贵不关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