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挽张龙山原文 诗词名句

挽张龙山

作者:马廷鸾 朝代:宋代

挽张龙山原文

大雅林中集众英,三长正合入承明。
汗青有日头无白,家传修来国史成。

诗词问答

问:挽张龙山的作者是谁?答:马廷鸾
问:挽张龙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马廷鸾的名句有哪些?答:马廷鸾名句大全

马廷鸾挽张龙山书法欣赏

马廷鸾挽张龙山书法作品欣赏
挽张龙山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大雅

(1).《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为 周 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 西周 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 厉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 札 来聘……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体,其 文王 之德乎!’”后亦用以称閎雅淳正的诗篇。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自 杜甫 后,大雅不作,至 明 乃復振。”

(2).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大雅宏达,於兹为羣。” 李善 注:“大雅,谓有大雅之才者。《诗》有《大雅》,故以立称焉。” 明 蒋灿 《题杜少陵像》诗:“大雅长往矣,遗容后代看。” 清 感惺 《断头台·受谳》:“那议会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学识渊博的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附文》:“至于分类分得不伦不类,那是小子底学识不到,还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谓高尚雅正。 宋 叶适 《贺县尉》诗:“端庞还有北人风,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绵渺而藴藉。”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这样不伤大雅而又含有象征意义的词儿正合于一个青年人寄兴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众英

众多的英才。 汉 焦循 《易林·观之夬》:“众英积聚,国无寇贼。”

三长

(1). 北魏 地方基层行政官吏党长、里长、邻长的合称。《魏书·高祖纪下》:“初立党、里、邻三长,安民户籍。”《魏书·食货志》:“ 魏 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

(2).阴阳家指年月日之首。《隋书·艺术传·萧吉》:“《阴阳书》云:‘年命与岁月合德者,必有福庆。’《洪范传》云:‘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主王者。’经书并谓三长,应之者,延年福吉。”《隋书·艺术传·萧吉》:“而本命为九元之先,行年为三长之首,并与岁月合德。”

(1).三种长处。《旧唐书·刘子玄传》:“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 宋 陆游 《史院书事》诗:“皇祖圣謨高万古,诸贤直笔擅三长。”

(2). 汉 郭笃 、 王宏 、 平陶 三人表字皆有“长”字,合称“三长”。 宋 马永易 《实宾录》卷三:“ 郭篤 字 长信 ,与从舅 扶风郡 王宏 字 长文 , 平陶 字 长材 相善,并知名,海内号 太原 有‘三长’焉。”

承明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

(2).即 承明庐 。《汉书·翼奉传》:“ 未央宫 又无 高门 、 武臺 、 麒麟 、 凤皇 、 * 、 玉堂 、 金华 之殿,独有 前殿 、 曲臺 、 渐臺 、 宣室 、 承明 耳。”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阳尹荆州》诗:“驂驾乘駟马,謁帝朝 承明 。”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词:“想夜半 承明 ,留教视草,却遣筹边。”参见“ 承明庐 ”。

汗青

(1) 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2) 借指史册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日头

(1) 日子;天(多见于早期白话)

我也有盼着他的日头

(2) 指白天(多见于早期白话)

半个日头

(3) 〈方〉∶太阳

家传

(1) 叙述家人事迹以传示其子孙的传记

(2) 另见 jiāchuán

修来

谓修业进德以求将来之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掩细瑕而録大用,忘近恶而念远功,使夫 曹劌 、 孟明 有修来之効, 魏尚 、 张敞 立雪耻之绩。”《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太祖 乃还救 谭 ,十月至 黎阳 ”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是后又望将军改往修来,克己復礼,追还孔怀如初之爱。”

国史

(1).原指当代人修纂的本朝实录和本朝历史,后泛指一个朝代的历史。《后汉书·班固传》:“既而有人上书 显宗 ,告 固 私改作国史者,有詔下郡,收 固 繫 京兆 狱。”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诸侯亦各有国史。” 唐 司空图 《商山》诗之一:“国史数行犹有志,只将谈笑继英尘。”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国史者,君民比并之史。”

(2).国之史官。《诗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於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 宋 朱淑真 《芍药》诗:“到底只留为謔赠,更劳国史刺民风。”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三径虽荒松菊存,田园逸趣颇堪论。

    棹舟自是成孤往,有待归来未闭门。

  • 作者:范成大,朝代:宋代
    甲光射曾云,雨脚不敢到。西山明古雪,秋日一竿照。先偏井络密,后拒参旗掉。分弓滴博平,鸣剑伊吾小。君看天山箭,狐兔何足了开边吾岂敢,自治有余巧。归来翠帷卷,聊共黄花笑。虽无落帽风,亦复接䍦倒。余闲校笔阵,刻烛龙蛇扫。毛锥乃更勇,我亦鼓旗噪。
  •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倚石攀萝歇病身,青筇竹杖白纱巾。
    他时画出庐山障,便是香炉峰上人。

  • 作者:邵隆濩,朝代:明代

    白发五兄弟,青年两侄儿。

    喜开春夜宴,正惬小斋居。

    曲啭清如吹,觞传疾似飞。

    醉归天正雪,不觉湿重衣。

  • 作者:张耒,朝代:宋代
    纸窗未白烛微明,鹎鵊枝头一两声。却忆去年桃李后,淮阳旅舍听残更。
  • 作者:舒岳祥,朝代:宋代
    麦风生晓寒,梅潦蕴炎溽。三日不出门,新笋已成竹。独酌固自佳,对妇亦不俗。黄鱼出海门,餍饫及僮仆。因思去年时,煎牟作糜粥。饥饿走荒山,群奴深两目。今春幸完生,一饮万事足。薄蚕微有收,条桑柔更绿。百里无鸡豚,虽老不食肉。本是在家僧,杀生岂吾欲。颇恨在棠豀,刍豢事屠戮。归来卖笋翁,烧煮拟果腹。无奈军马嚣,十百遭缚束。此君何不幸,乃值汝辈辱。今辰斑衣郎,扣门求采录。开奁粲纤指,解苞剥寒玉。释缚李左车,拭面何平叔。有此席上珍,举筹诚不恶。风味近瑶柱,标格荐醽醁。似怜老翁馋,洗我尘一斛。蜕脱成癯仙,凌空驾黄鹄。吐吭出新诗,落纸欹醉墨。王刘戴三君,秦楚齐敌国。你县森笋簴,箭锋值正鹄。安得长相从,大嚼筼筜谷。
  • 作者:仇远,朝代:宋代
    西湖春碧净无泥,画舫朱帘傍岸移。寒食清明初过后,杏花杨柳乍晴时。后从西日催歌鼓,莫放东风转酒旗。只恐明朝成雨去,暗惊浓绿上高枝。
  • 作者:曹植,朝代:魏晋
    口厌常珍鹿曤。愿□百品异方。
  •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南去经三楚,东来过五湖。山头看候馆,水面问征途。地远穷江界,天低接海隅。飘零同落叶,浩荡似乘桴。渐觉乡原异,深知土产殊。夷音语嘲哳,蛮态笑睢盱。水市通阛阓,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成人男作丱,事鬼女为巫。楼暗攒猖妇,堤喧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沽。见果多卢橘,闻禽悉鹧鸪。山歌猿独叫,野哭鸟相呼。岭徼云成栈,江郊水当郛。月移翘柱鹤,风泛飐樯乌。鳌碍潮无信,蛟惊浪不虞。鼍鸣江擂鼓,蜃结气浮图。树裂山魈穴,沙含水弩枢。喘牛犁紫芋,羸马放青菰。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奴?泥中采菱芡,烧后拾樵苏。鼎腻愁烹鳖,盘腥厌脍鲈。钟仪徒恋楚,张翰浪思吴。气序凉还热,光阴旦复晡。
  • 作者:文天祥,朝代:宋代
    剑外春天远,江阁邻石面。幕府盛才贤,意气今谁见。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