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中盘慧因寺原文
平明出苑门,轻舆陟山径。
左右泉应荅,上下松掩映。
于此间得路,无尘惟有净。
延缘过石桥,犹复攀岩磴。
于焉造兰若,澄心闻定磬。
东轩少憩坐,虚窗称清凭。
未能戒绮语,然胥契真性。
诗词问答
问:游古中盘慧因寺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游古中盘慧因寺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四
2. 去声
参考注释
平明
天亮的时候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 楚山孤。——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轻舆
轻车。 晋 左思 《吴都赋》:“轻舆按轡以经隧,楼船举颿而过肆。” 宋 曾巩 《游 * 山》诗:“我驰轻舆岂知倦,倏忽遂觉穷嶔崟。”
山径
山中小道
山径幽幽
左右
(1) ∶左和右两方面
主席台左右,红旗迎风飘扬
(2) 附近;两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身边
在帝左右
(4) 近臣;随从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帅左右登牙城拒战。——《资治通鉴·唐纪》
左右拥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5) 对人不直称其名,只称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称呼对方
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史记》
(6) 反正
我左右闲着没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在六点或六点左右到的家
断断续续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动为她所左右
(9) 身边办事的人,侍从
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掩映
彼此遮掩,互相衬托
云霞掩映。——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此间
此地
此间已有传闻
得路
(1).指仕途得志。 唐 孟郊 《伤时》诗:“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
(2).当道,当权。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是时文学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送唐伯玉还朝》词:“忆当年, 天章阁 上, 建明 尤伟, 庆历 诸贤方得路,便不容他老子。”
无尘
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 崔橹 《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 杜荀鹤 《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惟有
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延缘
(1).缓慢移行。《庄子·渔父》:“﹝客﹞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 清 陶澂 《蛮触行》:“秋林湿尽土花碧,蜗牛延缘不踰尺。”
(2).与他物相连属。 宋 范成大 《桂海岩洞志》:“ 桂 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篸,森列无际。”
石桥
(1).石造的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河东岸有石桥,桥本当河,河移,故厕岸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凌石桥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鹃 《赏菊椰子林》:“溪上架着一条弓形的石桥,桥栏上齐整地排列着好多盆黄色和浅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胜 石梁 。梁连接二山,形似桥,故称。 唐 宋之问 《灵隐寺》诗:“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桥 。” 宋 梅尧臣 《送微上人归省天台》诗:“释子怀慈母,吾儒未易轻。不寻琪树去,肯向 石桥 行。” 宋 梅尧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诗:“常观月从东方出,想照 石桥 旁畔人。”
岩磴
亦作“ 巖隥 ”。险峻的山路。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南除輦道,北清禁林,左关巖隥,右梁潮源。” 唐 王勃 《九成宫东台山池赋》:“覆簣而縈巖磴,浮芥而环川堮。” 唐 孙逖 《奉和登会昌山应制》诗:“巖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
于焉
从此;于此。 唐 顾况 《塞上曲》:“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 唐 唐彦谦 《游南明山》诗:“于焉偶閒暇,鸣轡忽相聚。”
于是。《诗·小雅·白驹》:“所谓伊人,於焉逍遥。” 朱熹 集传:“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遥而不去。” 陈奂 传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摇也。今字作‘逍遥’。”《后汉书·董卓传论》:“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 崑冈 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於焉而极。” 唐 元稹 《相和歌辞·决绝词》:“有美一人,於焉旷絶。” 明 刘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轩》诗:“珍重无生侣,於焉托清净。”
兰若
寺庙,即梵语“阿兰若”的省称
兰若山高处,烟霞障几重。——杜甫《谒真谛寺禅师》
澄心
(1).使心情清静。《文子·上义》:“ 老子 曰:‘凡学者能明於天人之分,通於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反於虚无,可谓达矣。’” 唐 吕岩 《水龙吟》词:“万事澄心定意,聚真阳、都归一处。”《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 晁梁 澄心定虑了一会,将那寺中房廊、屋舍、园圃、庭堂合他住过的禪房榻炕,都能想记无差。”
(2).静心。 晋 陆机 《文赋》:“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 唐 王鲁复 逸句:“清泉绕屋澄心远,曙月衔山出定迟。”
东轩
指住房向阳的廊檐。《文选·陶潜<杂诗>》:“啸慠东轩下,聊復得此生。” 吕向 注:“轩,檐也。” 南朝 梁 任昉 《苦热》诗:“旭旦烟云卷,烈景入东轩。”
少憩
稍稍休息。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甘棠失目》:“﹝ 甘棠 ﹞泣而言:‘感君恩意,吾尚存一眼,实不愿医。’乃掖之起坐……正念少憩,復拉卧如初。” 元 王恽 《苦热叹》诗:“簟纹燎炎辉,侧胁能少憩。”
绮语
(1).佛教语。涉及闺门、 * 等华艳辞藻及一切杂秽语。十善戒中列为四口业之一。 南朝 梁武帝 《答<菩提树颂>手敕》:“但所言国美,皆非事实,不无綺语过也。”《法苑珠林》卷八八引《成实论》:“虽是实语,以非时故,即名綺语。或是时以随顺衰恼无利益故,或虽利益,以言无本,义理不次,恼心説故,皆名綺语。”
(2).指纤婉言情之辞。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贫尼少时也学拈毫,自摩顶以来,十年不作綺语了。”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近人为词,习綺语者,託言 温 韦 。”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或是竟顺流忘反,成绮语淫话的烂小说生涯。”
(3).华美的语句。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绮语洗晴雪,娇辞哢雏鸎。” 宋 苏轼 《登州海市》诗:“新诗綺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二章:“綺语:意义藴藉或新奇,读之有餘味者。诗歌等文用之,小学教科书选用宜极少。”
真性
(1) 真的
真性近视
(2) 本性;天性
颠倒困踣之极,乃得彻见真性。——明· 李贽《答马历山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