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赠万生下第还吴)原文 诗词名句

赠万生下第还吴)

作者:郎士元 朝代:唐代

赠万生下第还吴)原文

直道多不偶,美才应息机。
灞陵春欲暮,云海独言归。
为客成白首,入门嗟布衣。
莼羹若可忆,惭出掩柴扉。

诗词问答

问:赠万生下第还吴)的作者是谁?答:郎士元
问:赠万生下第还吴)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郎士元的名句有哪些?答:郎士元名句大全

郎士元赠万生下第还吴)书法欣赏

郎士元赠万生下第还吴)书法作品欣赏
赠万生下第还吴)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248_44

参考注释

直道

(1).古道路名。(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二百一十二年)命 蒙恬 开筑,北起 九原 (今 内蒙古 包头市 西北),南至 云阳 (今 陕西 淳化 西北),是联结 关中 平原与 河套 地区的主要通道。《史记·蒙恬列传论》:“吾适北边,自 直道 归,行观 蒙恬 所为 秦 筑 长城 亭障,堑山堙谷,通 直道 ,固轻百姓力矣。”《新民晚报》1984.6.8:“‘ 秦始皇 直道 ’原来是一条专供军队大规模进攻的宽阔大道……全长一千四百里。由于是‘直道’,因此遇山开山,遇沟填沟,工程十分浩大。”

(2).泛指直的路。《北史·张衡传》:“帝上 太行 ,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魏书·太祖纪》:“车驾将北还,发卒万人治直道。”

(3).犹正道。指确当的道理、准则。《礼记·杂记》:“其餘则直道而行之是也。”《韩非子·三守》:“然则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见,而忠直日疏。” 唐 吕岩 《促拍满路花》词:“是非海里,直道作人难。”《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 朱熹 ﹞慨然叹息道:‘看此世界,直道终不可行!’”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五:“‘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不偶

(1).不遇;不合。 汉 王充 《论衡·命义》:“行与主乖,退而远,不偶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 中散 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2).引申为命运不好。 宋 苏轼 《京师哭任遵圣》诗:“哀哉命不偶,每以才得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 淮阳 叶生 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絶当时,而所如不偶,困於名场。”

美才

(1).出色的才学。 宋 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 吴 人 郑夷甫 少年登科,有美才。” 明 方孝孺 《棠溪书舍记》:“夫人有美才难矣,以美才而得师,又难也。”

(2).杰出的人才。《新唐书·文艺传序》:“ 大历 、 贞元 间,美才辈出。”

息机

(1).息灭机心。《楞严经》卷六:“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五:“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君子知命,达人息机。” 明 唐顺之 《罗君八十寿序》:“及其晚年,息机以归老,萧然一室,若不知有门外事者。” 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十八:“千里行程暂息机,江山依旧境全非。”

(2).停止机械运转。 宋 梅尧臣 《陪观新水硙》诗:“激射聊因势,回环岂息机。”

灞陵

古地名。本作 霸陵 。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 汉文帝 葬于此,故称。 三国 魏 改名 霸城 , 北周 建德 二年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岂知 灞陵 夜猎,犹是故时将军。” 唐 李白 《忆秦娥》词:“ 秦 楼月,年年柳色, 灞陵 伤别。” 宋 晁补之 《永遇乐·东皋寓居》词:“只愁恐轻鞍犯夜, 灞陵 旧路。” 清 钱谦益 《燕市别惠房二老》诗:“龙汉劫中期后会, 灞陵 回首重依然。”

云海

俯视时看到的如海涛起伏的云,泛指海天高远;苍茫空阔之境

言归

(1).回归。言,助词。《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一说为我归。 毛 传:“言,我也。”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四·玄奘》:“ 奘 少离桑梓,白首言归,访问亲故,零落殆尽。” 清 万寿祺 《答武进刘十》诗:“乱瘼何畤已?言归耕墓田。” 清 方文 《舟次三山》诗:“泊泊岁将暮,言归尚未能。”

(2).《诗·周南·葛覃》有“言告言归”之句,因以“言归”指《诗·葛覃》篇。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放队》:“羽觴湛湛,方陈《既醉》之诗,鼉鼓渊渊,復奏‘言归’之曲。”

白首

(1).犹白发。表示年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元 钱应庚 《春草碧·次韵酬复孺》词:“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兰药。白首友於情,同忧乐。”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迈,白首无成。独坐无聊,老怀难遣。” 清 吴敬梓 《移家赋》:“羡白首之词臣,久赤墀之记注。”

(2).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 宋 陈师道 《送内》诗:“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深言匪曲衷,白首为所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纯洁的初恋,信托的心,白首的约,不辞的别。”

入门

(1) 初级读物;任何知识或业务的初始门路

技术入门

(2) 初步学会

入门师傅

布衣

(1) 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2) 平民百姓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有布衣毕昇。——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莼羹

用蓴菜烹制的羹。《晋书·陆机传》:“尝诣侍中 王济 , 济 指羊酪谓 机 曰:‘卿 吴中 何以敌此?’答云:‘千里蓴羹,未下盐豉。’时人以为名对。”《说郛》卷十九引 宋 曾三异 《因话录·蓴羹》:“‘千里蓴羹,未下盐豉。’世多以淡煮蓴羹,未用盐与豉相调和。非也!盖末字误书为未, 末下 乃地名, 千里 亦地名。此二处产此二物耳。其地今属 平江郡 。” 清 金农 《闻喜县中早发》诗:“脯腊膎胰非不饱,未免秋风刮面思蓴羹。”

蒓羹:莼菜做的羹。 唐 张志和 《渔父歌》:“ 松江 蟹舍主人欢,菰饭蒓羹亦共餐。” 宋 周邦彦 《蓦山溪》词:“玉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箇甚,烟雾底。独爱蒓羹美。”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 张翰 在 西晋 齐王炯 的幕下,因秋风起而思食 江 东莼羹,因而离开了 齐王 。”

柴扉

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稷》诗:“还闻稚子説,有客款柴扉。” 唐 李商隐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之二:“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西游记》第六七回:“长老欣然促马,至庄门外下马,只见那柴扉紧闭。” 清 吴伟业 《和王太常西田杂兴韵》:“乱后归来桑柘稀,牵船补屋就柴扉。” 洪深 《申屠氏》第三本:“ 方蛟 叫门,柴扉半启,走出一个庄客。”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一寸才生麦,千畦未种麰。

    卯阴徒伫望,辰霁更增愁。

    所幸风无作,亦甘雨且休。

    摛吟不成句,惟是识先忧。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指日中秋,便满目、蟾光如洗。又还竹溪溪上,长庚瑞世。事业权与韩范辈,文章拍调苏黄里。借北来双鹤寿芳筵,人千岁。羞阿买,依兰砌。看大阮,趋枫陛。这冰壶人物,蓬山地位。荐墨未曾乾翠剡,除书已拟封黄纸。把爆筵、趁取牡丹红,花前醉。
  • 作者:梅尧臣,朝代:宋代
    背岭断崖下,老竹生扶疏。孤根石上引,劲节松不如。莫言霜雪多,终见绿有余。
  • 作者:黄庶,朝代:宋代
    人情岁时登,乡县自无讼。公庭破莓苔,日苦黥徒送。幕府隐诗书,黄堂卧梁栋。几字署纸尾,朝夕宁倥偬。尘土安止足,性情适吟讽。收心观无始,静卧悯群动。劳生懵出处,欲把清风轻。青山自无价,夜夜有归梦。但知陶潜卑,宁识贾生恸。夜寸诵君诗,一杯齐费用。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江南五月喜黄梅,冀北惟愁云不开。

    远喜安能近愁易,快晴忽讶过旬来。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富贵夸人死即休,每轻庸子觅封侯。读书历见古人面,好义常先天下忧。独往何妨刀买犊,大烹却要鼎函牛。坐皆豪杰真成快,不负凌云百尺楼。
  • 作者:华岳,朝代:宋代
    君不见樵人王翰画山水,一夜风雷揭窗纸。又不见长沙洞清画龙蛇,满轴烟云翻捻指。二子相去数百年,笔端妙意谁能传。双溪道人何所授,一见笔法堪齐肩。笔一淡,轻烟映出垂杨岸。远山依约不还无,斜照不红秋水漫。笔一浓,黑云万叠翻狂风。江天日暮暗烟霭,天地星斗皆昏朦。潇洒诗人不解语,被君吐作无声句。何时觅取绡一缣,写我英姿伴烟雨。
  • 作者:黄公绍,朝代:宋代
    蟾苑萧疏,云岩芳馥。仙娥寄种来溪曲。晓烟薰上古龙涎,西风展破黄金粟。庾岭未梅,陶园休菊。天教占取清香独。胆瓶枕畔两三枝,梦回疑在瑶台宿。
  • 作者:侯善渊,朝代:元代
    亲传妙诀。法眼清眸超亿劫。似月临溪。飘落琼花满太微。冷然莹彻。瑞彩祥光冰玉洁。焕若星仪。虽有真容出绣帏。
  • 作者:吕陶,朝代:宋代

    凄风向晚来何频,潜与嘉雪为涂津。

    重云固结惨不动,六幕莽荡空无尘。

    信哉北帝举冬令,肃清万类犹时巡。

    人思沾被率土滨,有若渴者欲饮醇。

    傥施馀润及芽蘖,寸草亦望繁如茵。

    尝闻洛阳纵高卧,抑有郢客歌阳春。

    何如酒阵与之敌,却退寒色其威振。

    天心安肯靳一洒,化力自可周群伦。

    黎明忽见已盈尺,良瑞岂止山溢银。

    预知礼年此足贺,十空九室皆斯民。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