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读濂溪书,每爱爱莲趣。
是地名莲池,孰不生景慕。
忆我丙寅秋,曾一至其处。
今岁西巡归,保阳驻行辂。
乘间复来游,散洒怡神虑。
遥帷搴纵览,棐几凭搜句。
置之若澄图,曲折高下布。
浮屠亦传斯,极乐可證悟。
儒墨岂同道,吾兹故不赋。
诗词问答
问:《题张若澄莲池书院图因叠前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六
2. 浮屠极乐世界有白莲华池又有莲池大师者殊属附会云
参考注释
濂溪
湖南省 道县 水名。 宋 理学家 周敦颐 世居溪上。 周 晚年移居 江西 庐山 莲花峰 下,峰前有溪,因取旧居 濂溪 以为水名,并自以为号,世称 濂溪先生 。 宋 黄庭坚 有《濂溪诗》。《宋史·道学传一·周敦颐》:“﹝ 周敦颐 ﹞以疾求知 南康军 。因家 庐山 莲花峯 下,前有溪,合於 湓江 ,取 营道 所居 濂溪 以名之。” 清 方苞 《余处士墓表》:“求 朱子 遗蹟,再至 匡庐 ,淹留 濂溪 、 鹿洞 。”
地名
地方(如城市或城镇)的名称
莲池
(1).种莲的池沼。 南朝 梁 任昉 《咏池边桃》:“聊逢赏者爱,栖趾傍莲池。” 唐 崔元翰 《杂言奉和圣制见自生藤》:“餘芳连桂树,积润傍莲池。”
(2).指佛地。佛教谓极乐净土。 明 高濂 《玉簪记·投庵》:“不是三年曾有约,谁教今日会莲池。” 明 无名氏 《赠书记·假尼入寺》:“再不回头苦海向莲池,将来堕落知何地。” 清 沉起凤 《谐铎·穷士扶乩》:“年来説法成空相,愿咒莲池化酒杯。” 冰心 《往事(二)》三:“天国泥犁,任她幻拟:是泛入七宝莲池?是参谒白玉帝座。”
(3). 明 高僧。本姓 沉 ,名 袾宏 ,字 佛慧 ,号 莲池 , 仁和 (今 浙江 杭州 )人,世称 莲池大师 。又称 云栖大师 。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游跡》诗之八:“何许 莲池 老,空门另立阶。”
景慕
景仰;仰慕
他怀着景慕的心情参观雷锋纪念馆
一至
(1).一到。《管子·幼官》:“三千里之外,诸侯世一至。”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黄帝 尧舜 ,凤凰一至。”《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老夫只恐大限一至,不能发言,故今日为君叙及此也。”《宋史·晁迥传》:“方盛暑,为蠲宿直,三五日一至院。”
(2).竟至;乃至。《战国策·齐策一》:“ 靖郭君 之於寡人,一至此乎?”《红楼梦》第一一二回:“ 贾政 嘆口气道:‘我不料家运衰败,一至如此!’”
(3).犹言小善,偏材。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 刘昞 注:“未能兼济,各守一行。”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理尽者不可责有餘,一至者不可求兼济。”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愚夫一至,偶识量己。”
(4).指忠正鲠直。《晋书·王沉传》:“若达一至之言,説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穀千斛。”《北史·高道悦传》:“居法树平肃之规,处諫著必犯之节。王公惮其风鯁;朕实嘉其一至。”
今岁
指今年
今岁是个丰收年
乘间
利用机会;趁空子。《汉书·赵充国传》:“内不损威武之重,外不令虏得乘间之势。”《后汉书·苏竟传》:“ 王 氏虽乘间偷篡,而终婴大戮。” 宋 陈亮 《廷对》:“小人乘间而肆言以为公,力抵以为直,陛下亦不能不惑之矣。”《隋唐演义》第九六回:“ 李泌 本不乐仕进,久有去志,因乘间乞身道:‘臣已略报圣恩,今请仍许作闲人。’”
散洒
(1).分散洒下。 宋 苏舜钦 黎明 《淮上喜雨联句》:“乱点踰广津,散洒入原土。”
(2).指洒水。 唐 苏颋 《小园纳凉即事》诗:“散洒纳凉气,萧条遗世情。”
神虑
(1).指天子的心意,意图。《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相国 晋王 诞敷神虑,光被四海。”《三国志·吴志·张温传》:“然 诸葛亮 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君举必书,所愿特留神虑。”
(2).精神;心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左右惊怖伏地, 叔高 神虑怡然如旧。” 唐 元晦 《越亭二十韵》:“临高神虑寂,远眺川原布。” 宋 张耒 《上方》诗:“坐久神虑平,微凉清骨毛。”
纵览
放眼任意观看
棐几
用棐木做的几桌。亦泛指几桌。《晋书·王羲之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浄,因书之,真草相半。” 宋 陆游 《初夏》诗:“细煅诗联凭棐几,静思棋劫对楸枰。” 元 揭傒斯 《和傅与砺近日》之一:“棐几看云凭,衡门罢月关。”
搜句
寻求佳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是以搜句忌於颠倒,裁章贵於顺序;斯固情趣之指归,文笔之同致也。” 唐 李中 《宿青溪米处士幽居》诗:“静虑同搜句,清神旋煮茶。” 宋 苏轼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诗:“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曲折
(1) 弯曲
一条曲折的小路
(2) 委曲
巷道曲折
(3) 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
这件事情里面还有不少曲折
(4) 违背自己本意的奉承
据经正对,无所曲折
高下
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浮屠
亦作“ 浮图 ”。1.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佛陀,佛。《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其人弱於 月氏 ,脩浮图道,不杀伐,遂以成俗。” 李贤 注:“浮图,即佛也。”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浮屠者,佛也。 西域 天竺 有佛道焉。佛者, 汉 言觉。将悟羣生也。”《新唐书·狄仁杰传》:“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
(2).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指佛教。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风惊雾起,驰荡不休。”《新唐书·李夷简传》:“﹝ 夷简 ﹞将终,戒毋厚葬,毋事浮屠。” 清 恽敬 《香山先生家传》:“论曰:先生之学,杂於浮图、老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喇嘛﹞则又似与浮屠同出,其髠首不蓄髮亦同。”
(3).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指和尚。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夫 文畅 ,浮屠也。” 宋 王禹偁 《柳赞善写真赞》序:“﹝ 柳宜 ﹞堂有母,思见其面而不得归,浮图 神秀 为写其真,使其弟持还,以慰倚门之望。”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若有浮屠,持鉢而倚於门閭,是曰空相之庐。”
(4).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指佛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阿育王 起浮屠于佛泥洹处,双树及塔今无復有也。” 宋 苏轼 《荐城禅院五百罗汉记》:“且造铁浮屠十有 * ,高百二十尺。”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你慈悲救苦,俺稽首皈依,胜造个七级浮屠。”
(5).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旧时称伞或旗的顶子。因其形似塔顶,故名。《金史·仪卫志下》:“伞制,皇太子三位妃皆青罗表紫里、金浮图。”《明史·流贼传·李自成》:“标营白帜黑纛, 自成 独白鬃大纛银浮屠。”
(6).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博戏中掷骰子所成的一种贵彩。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章郇公 守 洪州 ,尝因晏客,掷骰赌酒。乃自默占,如异日登台辅,即成贵采。一掷得佛面浮图,遂缄秘其骰,至为相犹在。”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六:“又博家以一二三四五六投子为浮图……借此名以名投子者,岂以一二三四五六为自细至粗如浮图之状也歟?”
极乐
(1).尽情娱乐。 汉 枚乘 《梁王兔园赋》:“游观西园,从容安步。鬭鷄走兔,俯仰钓射。煎熬炰炙,极乐到暮。” 晋 成公绥 《啸赋》:“揔八音之至和,固极乐而无荒。”
(2).非常快乐。 汉 班固 《西都赋》:“方舟并騖,俛仰极乐。” 明 袁宏道 《致王瀛桥》:“病是苦事;以病去官,是极乐事。”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我死心塌地的肯定了我们居住的世界是极乐的。”
(3).指极乐世界。 唐 李绅 《题法华寺》诗:“极乐知无碍,分明应有缘,还将意功德,留偈法王前。” 明 袁宏道 《西方合论·第一刹土门》:“次同居浄土者,如极乐中有众生, 妙喜国 中有 铁围 、男女之类。”
(4).借指佛经。 明 袁宏道 《夷陵罗子华墓石铭》:“暮年皈心莲邦,课诵至忘寝食。既病不服药,唯诵极乐如常。”
儒墨
(1).儒家和墨家。 战国 时期同为重要学派。《庄子·天运》:“天下大骇,儒墨皆起。”《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 孔丘 也;墨之所至, 墨翟 也。” 唐 陈子昂 《夏日暉上人房别李参军序》:“讨论儒、墨、探览真玄。觉 周 孔 之犹述,知 老 庄 之未悟。”
(2).泛指多种学派。 唐 崔湜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铭序》:“百家之言,先儒未諭,一览冰释。四方儒墨之士,由是嚮风矣。”
同道
(1) 同一思想;同一原则
帝王治世,百代同道。——《论衡》
(2) 志同道合。亦指志同道合的人
同道中人
(3) 同路
同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