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游方山应诏诗原文
清汉夜昭晳。扶桑晓陆离。
发歌摐阳下。
建羽朝夕池。
摐金浮水若。
耸跸诏山祗。
一沾九霄露。
藜藿终自知。
诗词问答
问:侍游方山应诏诗的作者是谁?答:沈约
问:侍游方山应诏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沈约的名句有哪些?答:沈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清汉
(1).天河。 晋 陆机 《拟迢迢牵牛星》诗:“昭昭清汉暉,粲粲光天步。” 明 张居正 《泊汉江望黄鹤楼》诗:“九秋槎影横清汉,一笛梅花落远天。”
(2).霄汉;天空。 南朝 梁 沉约 《高松赋》:“既梢云於清汉,亦倒景於华池。” 唐 李商隐 《安平公诗》:“仰看楼殿撮清汉,坐视世界如 恆 沙。” 明 徐祯卿 《月》诗:“只自悬清汉,那知隔凤城。”
昭晳
同“ 昭晰 ”。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序》:“自是以来,载籍昭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夫六经彪炳,而纬候稠叠;《孝》《论》昭晳,而鉤讖葳蕤。”
扶桑
(1) 亦名朱槿,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观赏植物
(2) 神话中的树木名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经·海外东经》。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笺疏:“扶当为榑。《说文》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扶桑开朝晕,此高台端。——《文选·陆士衡·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左思《吴都赋》
(4) 传说中的东方海域的古国名,我国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
扶又若荠。——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鲁迅《送增田君归国》
赤县扶桑一衣带水。—— 郭沫若《沁园春》
陆离
形容色彩绚丽繁杂
光怪陆离
带长铗之陆离兮。——《楚辞·屈原·涉江》
朝夕池
海的别名。《文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游 曲臺 ,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 张铣 注:“朝夕池,海也。”《初学记》卷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海,一云朝夕池。”参见“ 朝夕 ”。
摐金
撞击金属乐器。 南朝 梁 沉约 《为安陆王谢荆州章》:“摐金入 济 ,识谢戎麾。” 唐 高适 《燕歌行》:“摐金伐鼓下 榆关 ,旌旗逶迤 碣石 间。” 前蜀 贯休 《长持经僧》诗:“摐金挣玉,吐宫嚥徵。”
水若
传说中的水神名。《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诗》:“山祇蹕嶠路, 水若 警沧流。” 张铣 注:“山祇,山神; 水若 ,水神也。” 唐 储光羲 《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诗:“山戛浴兰阯, 水若 居云屏。”
耸跸
肃然警跸。耸,通“ 竦 ”。 南朝 齐 谢超宗 《齐太庙乐歌·休成乐·皇帝诣便殿奏》:“辰仪耸蹕,霄卫浮鑾。” 南朝 梁 沉约 《侍游方山应诏》诗:“摐金浮水若,耸蹕詔山祇。”
一沾
谓一经登第。古人称受皇恩为沾恩,登第亦为“受恩”,故云。 唐 吕温 《及第后答潼关主人》诗:“一沾太常第,十过 潼关 门。”
九霄
(1).天之极高处;高空。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 巴 江暮雨连 三峡 , 剑 壁危梁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诗:“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谓仙人居处。《文选·沉约<游沉道士馆>诗》:“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张铣 注:“九霄,九天仙人所居处也。” 唐 李白 《明堂赋》:“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云。” 王琦 注:“按道书,九霄之名,谓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练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为九霄。” 宋 陆游 《长生观观月》诗:“独倚栏杆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处。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诗:“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 唐 黄滔 《敷水庐校书》诗:“九霄无詔下,何事近清尘?”
藜藿
(1) 指粗劣的饭菜
尧王天下也,…粝粢之食,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2) (藜藿——吃野菜。动用)
自知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