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文公上方原文
野寺隐乔木,山僧高下居。石门日色异,绛气横扶疏。
窈窕入风磴,长芦纷卷舒。
庭前猛虎卧,遂得文公庐。
俯视万家邑,烟尘对阶除。
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馀。
长者自布金,禅龛只晏如。
大珠脱玷翳,白月当空虚。
甫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
久遭诗酒污,何事忝簪裾。
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
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
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无生有汲引,兹理傥吹嘘。
诗词问答
问:谒文公上方的作者是谁?答:杜甫
问:谒文公上方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谒文公上方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20_10
参考注释
野寺
野外庙宇。 唐 韦应物 《酬令狐司录善福精舍见赠》诗:“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牀。” 宋 苏轼 《游杭州山》诗:“山平村坞迷,野寺鐘相答。” 清 张锡祚 《谒韦刺史祠》诗:“道心栖野寺,诗思冷秋塘。”
乔木
高大的树木
并汾乔木。——宋· 沈括《梦溪笔谈》
废池乔木。——宋· 姜夔《扬州慢》词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卧疾穷愁》诗:“野老时相访,山僧或见寻。” 唐 刘长卿 《寻盛禅师兰若》诗:“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元 李宗冽 《题岳溪禅林精舍》诗:“山僧四五人,屡访期识面。”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七:“百觅 理安寺 ,始与山僧晤。”
(2).僧人自称的谦词。《五灯会元·法眼宗·罗汉琛禅师》:“众人既尽在此,山僧不可无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师曰:‘山僧过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高下
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石门
(1). 春秋 鲁 城外门。《论语·宪问》:“ 子路 宿於 石门 。晨门曰:‘奚自?’ 子路 曰:‘自 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2).借指贤者。 汉 焦赣 《易林·革之旅》:“ 石门 晨开,荷蕢疾贫,遁世隐居,竟不逢时。”《后汉书·蔡邕传》:“是故天地否闭,圣哲潜形, 石门 守晨, 沮 溺 耦耕。”
(3).控制水流的石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灵帝 建寧 中,又增脩石门,以遏渠口,水盛则通注,津耗则輟流。”
(4).古代用于控扼要道的一种石砌防御工事。《三国志·蜀志·张嶷传》“拜为牙门将,属 马忠 ” 裴松之 注引《益部耆旧传》:“ 羌 於要厄作石门,於门上施牀,积石於其上,过者下石槌击之,无不糜烂。”
(5).古道路名。(1) 隋 唐 时自 四川盆地 通向 云贵高原 的重要道路,在 秦 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而成,因路经今 四川省 高县 境内的 石门山 得名。起自今 四川 宜宾 ,南抵 云南 曲靖 ,再通往 昆明 、 大理 等处。 唐 与 南诏 之间的交通,多经由此道。(2)指古 褒斜谷 通道。在今 陕西 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 东汉 的《石门颂》、 北魏 的《石门铭》最为著名。
日色
阳光
日色不早了,快点赶路吧
绛气
赤色霞光。 南朝 梁 江淹 《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絳气下縈薄,白云上杳冥。” 唐 王勃 《采莲赋》:“怜曙野之絳气,爱晴天之碧云。”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玉楼絳气,卷霞綃云浪寒光澄澈。”
扶疏
亦作“ 扶疎 ”。亦作“ 扶踈 ”。1.枝叶繁茂分披貌。《吕氏春秋·任地》:“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粃,墝而专居则多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宋 姜夔 《虞美人·咏牡丹》词:“玉盘摇动半厓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 明 刘基 《梅颂》:“扶踈萧森清以直兮,玄冰沍寒不挠其节兮。”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一:“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
(2).回旋貌;飘散貌。《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 高诱 注:“扶疏,槃跚貌。”《文选·嵇康<琴赋>》:“忽飘摇以轻迈,乍留联而扶疏。” 李善 注:“言扶疏四布也。” 元 揭傒斯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方瞳緑鬢红氍毹,春酒摇荡香扶踈。”
窈窕
(1) 文静而美好的
窈窕淑女。——《诗·周南·关雎》
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艳城郭。
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2) 幽深的
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风磴
指山岩上的石级。岩高多风,故称。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窈窕入风磴,长萝纷卷舒。” 仇兆鳌 注:“风磴,石梯凌风。” 元 揭祐民 《送人上京》诗:“冥冥落花啼鸟静,窅窅风磴寒泉鸣。” 明 陈子龙 《陟桐岩岭》诗:“千盘上风磴,百折启云关。”
卷舒
(1).卷起与展开。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 元 龙辅 《龙辅女红馀志·玳瑁屏》:“阳文张玳瑁屏风,黄金为屈膝,长七尺,广二丈,可以卷舒。”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叶子戏》:“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
(2).犹进退;隐显。 汉 刘向 《列女传·王章妻女》:“君子谓 王章 妻知卷舒之节。” 唐 韩愈 《遣兴联句》诗:“ 蘧 宁 知卷舒, 孔 颜 知行藏。” 元 刘祁 《归潜堂记》:“盖君子之道以时卷舒,得其时不进为固,失其时而强进为狂。”
卷缩和伸展。《淮南子·原道训》:“幽兮冥兮,应无形兮;遂兮洞兮,不虚动兮。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俛仰兮。” 高诱 注:“卷舒,犹屈伸也。”
猛虎
即老虎
猛虎下山
俯视
(1) 从高处往下看
从窗户可以俯视下面的院子
(2) 从高处或居高临下的地方向下看
静静地俯视他们下面的如画美景
家邑
古时大夫的采地。《周礼·地官·载师》:“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 郑玄 注:“家邑,大夫之采地。” 明 宋濂 《吴公行状》:“ 毘陵 , 吴 之 延陵 ,乃 季子 之家邑也。”
烟尘
(1) 烟灰
(2) 烟雾和尘埃
(3) 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旧时指战火
汉家烟尘在东北。——唐· 高适《燕歌行》
九重城阙烟尘生。——唐· 白居易《长恨歌》
(4) 旧时指人烟稠密的地方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杜甫《为农》
阶除
台阶。 汉 蔡邕 《伤故栗赋》:“树遐方之嘉木兮,于灵宇之前庭。通二门以征行兮,夹阶除而列生。” 唐 杜甫 《南邻》诗:“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萧七》:“疑送客时遗落途间,执灯细照阶除,都復乌有,意頊頊不自得。”
雨花
(1).雨中的花。 唐 李绅 《真娘墓》诗:“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 前蜀 韦庄 《江南送李明府入关》诗:“雨花烟柳傍江邨,流落天涯酒一罇。” 明 何景明 《秋日杂兴》诗之二:“雨花风叶总堪怜,海燕江鸥各渺然。”
(2).雨水飘散时的小水花。 唐 刘长卿 《题灵祐和尚故居》诗:“风竹自吟遥入罄,雨花随泪共霑巾。” 元 迺贤 《卖盐妇》诗:“雨花洒盐盐作卤,背负空筐泪如缕。”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飞沫倒捲,屑玉腾珠,遥洒人衣面,白日间真如雨花雪片。”
(3).喻雪。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乾象·雪》:“ 杨维楨 《雪》诗:龙喷雨花天作瑞。”
(1).佛教故事。佛祖说法,诸天降众花,满空而下。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餘。” 仇兆鳌 注:“《续高僧传》: 法云 讲《法华经》,忽感天花,状如飞雪,满空而下,延於堂内,升空不坠。又 胜光寺 道宗 讲《大论》,天雨众花,旋绕讲堂,飞流户内。” 宋 林逋 《送昱师赴请姑苏》诗:“当知举如意,宝地雨花频。” 明 高启 《次韵灵隐复见心长老见寄兼简泐禅师》:“书到喜闻双径老,雨华新散满瑶京。”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七:“道场馣馤雨花天, 长水 宗风在目前。”参阅《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
(2). 雨花台 的省称。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绝句》之六:“抖擞征衫趂马蹄,临行渍酒 雨花 西。”
不下
(1).不少于。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杨朔 《乱人坑》:“八年来,单单这个乱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亚于;不次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萨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宫者,俱在京师兑隅,雄丽轩敞,不下宫掖。” 刘光弟 《美酒行》:“云今东省旱,不下西省荒。”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大姐那股高兴的神气,也并不下于我。”
(3).没有攻克。《后汉书·公孙瓒传》:“ 绍 遣将 崔巨业 将兵数万攻围 故安 不下,退军南还。”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长者
(1) 年纪大、辈份高的人
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为长者折枝。——《孟子·梁惠王上》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唐· 杜甫《兵车行》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指有德行的人
忠厚长者
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君为长者。——《战国策·魏策》
(3) 显贵的人
禅龛
佛堂。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故得雕檀之妙,俯对禪龕,贝叶之文,式盈梵宇。”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长者自布金,禪龕祇晏如。” 宋 陆游 《好事近》词之十二:“谈笑做成丰岁,笑禪龕榔栗。”
晏如
安定;安宁;恬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内外清謐,朝野晏如。” 宋 范仲淹 《君以民为体赋》:“君惠则其民晏如。” 清 沉钦圻 《除夕书事》诗:“入夜四壁清,此心真晏如。”
玷翳
玉上斑痕。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大珠脱玷翳,白月当空虚。”
白月
(1).皎洁的月光。 唐 刘长卿 《宿北山禅寺兰若》诗:“青松临古路,白月满寒山。” 唐 孟郊 《寻裴处士》诗:“远心寄白月,华髮廻青春。”
(2).见“ 白分 ”。
空虚
里面没有什么实在东西的;不充实的
反对派所持的空虚的论点
南北人
《礼记·檀弓上》:“今 丘 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郑玄 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后因以“南北人”指居无常处、行踪不定的人。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之三:“ 甫 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
芜蔓
(1).荒芜;荒凉。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 甫 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桑变忽芜蔓,樟裁浪登丁。”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两个青年踏着芜蔓的草丛在激烈地争辩着。”
(2).冗杂散乱。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 汉 人诗不可句摘者……通篇高妙,无一芜蔓,不著浮靡故耳。” 清 龚自珍 《阐告子》跋:“喜少作(《阐告子》)闇合乎道,乃削剔芜蔓存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王讴》:“ 舜夫 诗集存诗太多,芜蔓不翦,时有俊篇,不愧名家。”
耘锄
除草和松土用的锄头
诗酒
做诗与饮酒;诗与酒。《南史·袁粲传》:“ 粲 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独步园林,诗酒自适。” 宋 苏轼 《寄黎眉州》诗:“且待 渊明 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清 秋瑾 《清明怀友》诗:“诗酒襟怀憎我独,牢骚情绪似君痴。”
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簪裾
古代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南史·张裕传》:“而 茂陵 之彦,望冠盖而长怀; 渭川 之甿,佇簪裾而竦叹。”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二:“ 星桥 拥冠盖, 锦水 照簪裾。”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二:“丝竹扬帝熏,簪裾奉宸庆。” 清 方文 《久不得子留消息》诗:“嗟尔有顽父,所志在簪裾。”
王侯
王爵和侯爵,也泛指显赫的爵位
蝼蚁
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
夫吞舟之鱼大矣,荡而失水,则为蝼蚁所制。——《韩诗外传》
蝼蚁之力
同尽
同时毕命;同归于尽。 明 陈子龙 《岁晏仿子美同谷七歌》之七:“百年奄忽竟同尽,可怜七尺如鸿毛。” 阿英 《李闯王》第四幕:“我 吴三桂 就是投顺过去,一朝再有变化,又怎么是好?真个与他同尽吗?”
丘墟
亦作“丘虚”。1.废墟,荒地。《管子·八观》:“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史记·李斯列传》:“ 紂 杀亲戚、不听諫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后汉书·窦融传》:“自兵起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墟,生人转入沟壑。” 宋 秦观 《代程给事乞祝圣表》:“楼观宫室,化为丘墟。”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但这浮华富丽的城市已化为劫灰零落的丘墟。”
(2).形容荒凉残破。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饰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遂使 神州 陆沉,百年丘墟, 王夷甫 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明 沉鲸 《双珠记·吉筵叙故》:“兵荒极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遗。” 章炳麟 《讨满洲檄》:“遂启 蒙古 宰割 赤县 ,则我中华始丘墟为亡国。”
(3).山陵之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橜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丘坟”。《文选·王褒<洞箫赋>》:“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 江 南之丘墟。” 李善 注:“《丹阳记》曰‘ 江寧县 慈母山 临 江 生簫竹管’。 王褒 赋云‘于 江 南之丘墟’,即此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其地丘墟,井深数丈。”
(4).泛指大地。 晋 郭璞 《井赋》:“独星陈於丘墟兮,越百代而犹在。”
(5).陵墓;坟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中状若丘墟,盖遗囤故窖处也。” 宋 陆游 《叹老》诗:“朋儕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网鱼。”
(6).堆垄不平貌。
(7).形容状貌魁伟。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丘墟,风神磊落。”
(8).中医学名词。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胆原丘墟,肝蠡沟。”原注:“足少阳胆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丘墟穴也。”《医宗金鉴·胆经分寸歌》:“踝上三寸是悬钟,丘墟踝前陷中取。”原注:“从悬钟行外踝下,斜前陷中,丘墟穴也。”
(1).废墟;成为废墟。《封神演义》第六回:“眼见七庙不守,社稷坵墟,我何忍见!” 田野 《怒吼了的胶东》:“虽然这村庄是变成了坵墟,其实,这更是一颗仇恨的种子呀!”
(2).坟墓。 清 席镐 《除夕感怀亡弟湘北》诗:“弟兄我七人,强半归坵墟。”
第一义
(1).佛教语。指最上至深的妙理。也称第一义谛、真谛、胜义谛。与世谛、俗谛或世俗谛对称。《大乘入楞伽经·集一切佛法品》:“第一义者是圣乐处因言而入,非即是言。第一义者是圣智内自证境,非言语分别智境。言语分别不能显示。”《坛经·付嘱品》:“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愿闻第一义,迴向心地初。”
(2).泛指最为重要的道理。 明 罗洪先 《论学书》:“力行是 孔 门第一义。”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五》:“我有一位朋友说得好:‘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
回向
佛教语。谓回转自己的功德,趋向众生和佛果。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俱识还源,竝知回向。”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能吃酒,会噇斋,吃得醺醺醉,便去搂新戒。讲经和回向,全然尷尬。”《西游记》第一百回:“待交了经,就来与你回向也。”
(1).回首面向。《书·召诰》“面稽天若” 孔颖达 疏引 汉 郑玄 曰:“面,犹迴向也。”
(2).佛教语。谓回转自己的功德,趋向众生和佛果。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七:“归心游太极,迴向入无名。” 倪璠 注:“《维摩詰经》:‘志当安住,方便迴向。’…… 僧肇 曰:‘迴彼杂行,向于一乘,此迴向心也。’” 隋 王胄 《卧疾闽越述净名意诗》:“復藉大因缘,勉以深迴向。”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只有其中一篇《归天返地》,视人生观似乎和佛法的回向相仿佛。”
心地
(1) 指人的存心、用心
心地善良
(2) 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万法,如地能长万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养
愿问第一义,回向心地初。——杜甫《谒文公上方》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子全书·学二》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镜花缘》
(3) 心情,心境
心地轻松
(4) 心胸、气量
总能够似宝玉这般人材心地?——《红楼梦》
金篦
(1).见“ 金鎞 ”。
(2).精美的锄土工具。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偃师县 有先朝上陵日,民献松二株,上以金篦亲栽於驛舍两廡之前,因号曰双松驛。”
刮眼
(1).犹刮目。擦拭眼睛。谓看得真切。 唐 韩愈 《过襄城》诗:“ 郾城 辞罢过 襄城 , 潁水 嵩山 刮眼明。” 宋 苏舜钦 《清轩》诗:“谁凿幽轩刮眼清,湖中嘉处更禪扃。”
(2).犹刮目。擦拭眼睛。喻亲切热情地待人。 宋 陆游 《赠刘改之秀才》诗:“ 放翁 七十病欲死,相逢尚能刮眼看。”
车渠
(1).车轮;车辙。《尚书大传》卷二:“﹝ 散宜生 ﹞之 江 淮 之浦,取大贝,如车渠。” 前蜀 贯休 《梦游仙诗》之三:“车渠地无尘,行至 瑶池 滨。”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车渠》:“车者,车也;渠者,辙迹也。 孟子 谓城门之轨者是也。”
(2).一种海中生物。壳甚厚,略呈三角形,表面有渠垄如车轮之渠,故名。肉可食,壳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车渠》:“车渠,大蛤也。大者长二三尺,阔尺许,厚二三寸。壳外沟垄如蚶壳而深大,皆纵文如瓦沟,无横文也。壳内白皙如玉。”
(3).玉石之类。 西域 七宝之一。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仇兆鳌 注:“《广雅》:车渠,石之次玉。《广志》:车渠,出 大秦 及 西域 诸国。”
(4).酒杯名。 汉 王粲 《车渠椀赋》:“待君子之宴坐,览车渠之妙珍。”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车渠屡酌,鸚鵡骤倾。”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琐语六》:“车渠、鸚鵡皆指酒杯。俗传:车渠为杯,注酒满过一分,不溢。尝试之,信然。”
(5).古国名。在今 柬埔寨 南部或 越南 东南部。《北史·真腊国传》:“南接 车渠国 ,西有 朱江国 。”
无生
(1).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诗·小雅·苕之华》:“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郑玄 笺:“我,我王也。知王之为政如此,则己之生,不如不生也。”一本作“无生”。
(2).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 晋 王该 《日烛》:“咸淡泊於无生,俱脱骸而不死。”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明 何景明 《近寺》诗:“亦知身是妄,从此学无生。” 康有为 《七月偕铁君及家人从者居丹将敦岛灯塔》诗:“碧海苍天无尽也,教人怎不了无生?”
汲引
(1) 引导;开导
(2) 比喻提拔或荐推人才
汲引忘疲,奖提不倦。——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
吹嘘
(1)
(2) 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他的运气没有什么可以吹嘘的
(3) 口出气;嘘气
(4) 过分夸奖
这辆轿车并不像销售商所吹嘘的那样好
(5) 对人或事过分吹捧
新闻发布人员必须注意不夸大,不吹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