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韵写怀原文
不厌清凉不附炎,平生疏懒近来添。
尘埃满匣常封砚,日影侵庭未捲帘。
京国云山如我瘦,家乡笋蕨为谁甜。
壮年作郡今宜免,老大那能共典签。
诗词问答
问:用韵写怀的作者是谁?答:祁顺
问:用韵写怀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用韵写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祁顺的名句有哪些?答:祁顺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参考注释
不厌
(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
(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
(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餘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姦。”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於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
(4).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輒讞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
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魘 ”。
清凉
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附炎
比喻依附权势。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因 禄山 之乱,附炎者皆罪累族灭,不可胜数。” 宋 陆游 《燕》诗:“去来要是知时节,常怪人嘲作附炎。”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疏懒
亦作“ 疏嬾 ”。亦作“疎懒”。亦作“疎嬾”。1.懒散。《北齐书·李绘传》:“下官肤体疏嬾,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此间疎懒成性,日在池塘,或至欢醉。” 明 刘基 《松叶酒歌寄梁安宅》:“我生疎嬾无所能,瘦皮黏骨危崚嶒。” 鲁迅 《彷徨·孤独者》:“我知道他疏懒,本不以杳无消息为奇,但有时也颇怨他不给一点消息。”
(2).松懈;懈怠。《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后来 少卿 已没, 道元 袭了父任,出仕在外,官府事体烦多,把那奉真香火之敬,渐渐疎懒。”《红楼梦》第二三回:“你日日在外游嬉,渐次疏懒了工课。”
近来
现时期或刚过去的时期
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日影
日光照射物体所成的阴影
京国
京城;国都。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我公实嘉,表扬京国。” 唐 牟融 《赠韩翃》诗:“京国久知名,江河近识荆。” 明 高明 《琵琶记·听女迎亲》:“若是到京国,相逢处,做箇好筵席。”
云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家乡
自己的家庭祖祖辈辈的居住地;故乡
笋蕨
竹笋与蕨菜。 宋 苏轼 《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诗:“萧然放箸东南去,又入春山笋蕨乡。”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
壮年
中国古年称男子三十为壮年
作郡
指担任一郡长官,治理地方。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岑参 在 西安 幕府,诗云:‘那知故园月,也到 铁关 西。’ 韦应物 作郡时,亦有诗云:‘寧知故园月,今夕在西楼。’”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田登 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
老大
(1) 年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少小离家老大回。——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老大嫁作商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兄弟姊妹中的年长者
老大务农,老二当兵
(3) 〈方〉∶指木船的船主或船夫
(4) 很大,非常
老大不快
老大吃惊
那能
方言。怎么样。
出处:章炳麟 《新方言·释词》:“凡诸形状皆谓之态,亦谓之能; 苏州 问何如曰那能,那即若字,能即态字,犹通语言曾(俗作怎)么样矣。”
例句:殷夫 《监房的一夜》:“ 小王 说:‘老和尚后来那能了呢?’说着笑了。”
典签
官名。本为处理文书的小吏。 南朝 宋 齐 时朝廷常派以监视出任方镇的宗室诸王和各州刺史,权力甚大。 梁 以后渐废。 隋 唐 诸王府亦设典签,但仅掌文书。 宋 以后废除。《南史·顾宪之传》:“﹝ 宪之 ﹞迁南中郎 巴陵王 长史、 南兖 南豫 二州事。典籤諮事,未尝接以颜色,动遵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