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谢崔杨州辟七首原文
拒霜着秋红,夸诩颜色好。五更青女劲,顦顇一何早。
深林兰自芳,寒节耿独抱。
识此知见香,鼻观不草草。
诗词问答
问:古意谢崔杨州辟七首的作者是谁?答:洪咨夔
问:古意谢崔杨州辟七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洪咨夔的名句有哪些?答:洪咨夔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拒霜
花名。木芙蓉的别称。冬凋夏茂,仲秋开花,耐寒不落,故名。 宋 宋祁 《益都方物略记》:“添色拒霜花,生 彭 、 汉 、 蜀州 ,花常多叶,始开白色,明日稍红,又明日则若桃花然。” 元 白珽 《西湖赋》:“秋容不淡,拒霜已红。” 清 纳兰性德 《浣溪纱》词之五:“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位凄凉。”
秋红
指秋日熟透泛红的果实。 元 陈基 《函关》诗之二:“涧泉鸣晓练,山果落秋红。”
夸诩
犹夸耀。《新唐书·后妃传上·杨贵妃》:“见它第有胜者,輒坏復造,务以瓌侈相夸詡。” 宋 叶适 《太府少卿福建运直宝谟阁李公墓志铭》:“边事既坏矣,尚多夸詡以悮朝听。”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祝唐二赋》:“ 祝枝山 作《观云赋》,手书以赠 东桥先生 。先生甚重之,每遇文士在座,即出而展翫,甚相夸詡。”
夸耀。《文选·扬雄<羽猎赋>》:“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器械储偫,禁蘌所营,尚泰奢丽夸詡,非 尧 、 舜 、 成汤 、 文王 三驱之意也。” 刘良 注:“谓苑圃宫观尚奢丽夸人也。”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近世学士饰藻繢以夸詡,增刑法以趋嚮,析财利以拘曲者,则有闻矣。”《解放军报》1977.1.12:“品德洁如玉,功高不夸诩。”
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五更
(1) 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青女
(1).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高诱 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南朝 梁 萧统 《铜博山香炉赋》:“於时青女司寒,红光翳景。” 唐 杜甫 《秋野》诗之四:“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 清 姚鼐 《问张荷塘疾》诗:“今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 郭沫若 《东风吟》:“青女相欺又几时?眼前百卉竞芳菲。”
(2).借指霜雪。 唐 寒山 《诗》之一一五:“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 宋 王安石 《红梨》诗:“岁晚苍官纔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 元 张可久 《一枝花·冬景》套曲:“玄冥不出权独占,青女三白势转严。”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秋思》词:“霜讯下银塘,併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
(3).喻指白发。 明 顾大典 《青衫记·乐天赏花》:“繁华易陨,恐青女又侵青镜。”
顦顇
亦作“ 顦悴 ”。1.形容枯槁瘦弱。 汉 祢衡 《鹦鹉赋》:“音声悽以激扬,容貌惨以顦顇。”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齐孝昭帝 侍 娄太后 疾,容色顦悴,服膳减损。” 元 白朴 《东墙记》第一折:“顦顇了玉肌金粉,瘦损了窈窕精神。”
(2).忧愁;困苦。《淮南子·主术训》:“百姓黎民顦顇於天下,是故使天下不安其性。” 唐 柳宗元 《上桂州李中丞荐卢遵启》:“若 宗元 者,可谓穷厄困辱者矣。世皆背去,顦顇旷野。” 清 黄宗羲 《馀姚县重修儒学记》:“ 元舆 忧道将陵,忍使 阳明 、 闕里 而顦悴於盛世乎?” 梁启超 《 * 与外国干涉》:“而各省新经兵燹之后,人民生计顦顇。”
一何
何其,多么
使君一何愚。——《乐府诗集·陌上桑》
一何怒。——唐·杜甫《石壕吏》
妇啼一何苦。
林兰
(1).花名。或曰梔子的别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水香送秋而擢蒨,林兰近雪而扬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卮子》:“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栀……佛书称其花为薝卜, 谢灵运 谓之林兰, 曾端伯 呼为禪友。或曰:薝卜金色,非卮子也。”
(2).木兰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木兰》。
(3).石斛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石斛》。
寒节
寒冷的季节;冬季。 晋 傅玄 《杂诗》:“常恐寒节至,凝气结为霜。” 晋 张华 《杂诗》:“东壁正昏中,固阴寒节升。”
知见
(1).见识;见解。《汉书·文帝纪》:“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神宗皇帝》:“ 介甫 之病,坐不近人情,故 君实 明快之言,如不闻也,然岂但 介甫 已乎,凡稍有知见者俱如是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往所理想,在知见情操,两皆调整,若主智一派,则在聪明睿智,能移客观之大世界于主观之中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节:“从这多数的征伐事项中,可以抽绎出下列的几项知见。”
(2).看见,知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时都统 冯湛 帐前适有一人在傍知见。”《廿载繁华梦》第二回:“海关里有两个册房……一个是造真册的,一个是造假册的。真册的自然是海关大臣和库书知见;假册的就拿来虚报皇上。”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六章:“大嫂, 刘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过什么,你也知见。”
(3).佛教语。知为意识,见为眼识,意谓识别事理、判断疑难。 宋 秦观 《法云寺长老疏文》:“无前后来去之际,有解脱知见之因。”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不停心,则虽有无上知见,为烦恼风动摇慧灯,若存若灭……制心一处,何事不办,如开佛知见矣。”
鼻观
鼻孔,也指嗅觉
草草
马虎;简陋从事;不细致或不全面;慌乱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他草草收拾了一下,背着包就往东站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