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偶书原文 诗词名句

偶书

作者:刘叉 朝代:唐代

偶书原文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诗词问答

问:偶书的作者是谁?答:刘叉
问:偶书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偶书是什么体裁?答:七古
问:刘叉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叉名句大全

刘叉偶书书法欣赏

刘叉偶书书法作品欣赏
偶书书法作品

译文和注释

译文
  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人世间纷繁复杂多如牛毛的事便开始一件件发生。很多不平之事发生在周围,心里充满了愤怒,于是不断对它们进行抨击,但不平事太多,多得把胸中那把与不平之事相抗争的“刀”都渐渐地磨损了。

注释
扶桑:神话传说中的大树。《山海经·海外东经》:“(黑齿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
野夫:草野之人,指诗人自己。处:一作“事”。
磨损:一作“磨尽”。

诗文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五。下面是原扬州大学教授李廷先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诗风粗犷,立意奇警的抒怀诗。奇就奇在最后一句:“磨损胸中万古刀。”

  诗中说,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世间纷繁复杂的事情便一一发生。韩愈也有“事随日生”的诗句,意思相同。当时正是唐代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外族侵扰的混乱时期。诗人经常看到许多不合理的事情:善良的人受到欺压,贫穷的人受到勒索,正直的人受到排斥,多才的人受到冷遇。每当这种时候,诗人便愤懑不平,怒火中烧,而结果却不得不“磨损胸中万古刀”。

  作者是个富有正义感的诗人。《唐才子传》说他在少年时期“尚义行侠,旁观切齿,因被酒 * 亡命,会赦乃出,更改志从学。”这位年少时因爱打抱不平而闹过人命案的人物,虽然改志从学,却未应举参加进士考试,继续过着浪迹江湖的生活。他自幼形成的“尚义行侠”的秉性,也没有因“从学”而有所改变,而依然保持着傲岸刚直的性格。只是鉴于当年 * 亡命的教训,手中那把尚义行侠的有形刀早已弃而不用,而自古以来迭代相传的正义感、是非感,却仍然珍藏在作者胸怀深处,犹如一把万古留传的宝刀,刀光熠烁,气冲斗牛。然而因为社会的压抑,路见不平却不能拔刀相助,满腔正义怒火郁结在心,匡世济民的热忱只能埋藏心底而无法倾泻,这是十分苦痛的事情。他胸中那把无形的刀,那把除奸佞、斩 * 的正义宝刀,只能任其销蚀,听其磨损,他的情绪十分激愤。诗人正是以高昂响亮的调子,慷慨悲歌,唱出了他自己的心声。

  这首诗用“磨损的刀”这一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比喻胸中受到压抑的正义感,把诗人心中的复杂情绪和侠义、刚烈的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艺术手法十分高妙。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还没有看到用“刀”来比喻人的思想感情的。这种新奇的构思和警辟的比喻,显示了刘叉诗歌的独特风格。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张镃,朝代:宋代
    芒屨方疑湿,天晴迳又乾。由来云在下,木杪是栏干。
  • 作者:刘克庄,朝代:宋代
    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术麝为群。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
  • 作者:杜甫,朝代:唐代
    标签:咏物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鼎湖龙去,仙仗隔蓬莱。辇路已苍苔。汉家原庙临清渭,远泣玉衣来。凤箫鸾扇共徘徊。帐殿倚云开。春风不向天袍动,空绕翠舆回。
  • 作者:方回,朝代:宋代
    池塘通磵水,篱落护柴门。昔在承平日,谁知化育恩。艰危多死徒,侥幸或生存。予亦问关久,频来憩此村。
  • 作者:许棠,朝代:唐代
    君初离雁塞,我久滞雕阴。隔闰俱劳梦,通宵各话心。禁风吹漏出,原树映星沉。白昼常多事,无妨到晓吟。
  • 作者:彭汝砺,朝代:宋代

    四海承平正右文,君王昨日幸成均。

    三千缝掖星辰拱,十二旗常日月新。

    万里去持山国节,六龙阻望属车尘。

    上心直欲窥尧禹,咫尺谁能席上珍。

  • 作者:赵蕃,朝代:宋代
    来犹念衾裯,去已谢絺綌。浮生几寒暑,大半是役役。长安冠盖地,难著山林客。虽云住连月,归梦无废夕。扁舟落吾手,旧路渐可识。迎潮初荡桨,晚日旋挂席。如鱼离罗网,如马脱羁絷。回首钓台高,清风明可揖。
  • 作者:杜甫,朝代:唐代
    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饮寒泉逢牴触。赤霄悬圃须往来,翠尾金花不辞辱。江中淘河吓飞燕,衔泥却落羞华屋。皇孙犹曾莲勺困,卫庄见贬伤其足。老翁慎莫怪少年,葛亮贵和书有篇。丈夫垂名动万年,记忆细故非高贤。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燕姝宁台舞,赵女邯郸步。

    阎易 * 饰,曼睩工盼顾。

    不丰亦不约,宜喜复宜怒。

    古来巳称绝,汉武寄馀慕。

    当户理瑶琴,能谱相如赋。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