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匡一师原文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诗词问答
问:忆匡一师的作者是谁?答:李商隐
问:忆匡一师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忆匡一师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李商隐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商隐名句大全
李商隐忆匡一师书法欣赏
注释
译文
我无端端离开“远公”多年了,此刻长安城中清晓闻钟令我回忆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来。
住一师也许还在室中煮茗读经,不觉烟炉中焚香已尽,寒灯也渐渐晦暗。外间童子见天色微明,便打开房门,不想夜来大雪,只见一片银白,门前的松树也披满雪。
注释
住一师:僧人,一作匡一师。
无事:无端。
远公:本指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一作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此处指住一师。
帝城:指京城长安。
钟晓:即晓钟,是唐代京城长安清晨的一大特色,每天拂晓,宫中和各佛寺的钟声一齐长鸣,声震全城。
西峰:指庐山。
炉烟:亦作“ 炉烟 ”。
诗文赏析
住一师是一个僧人。“远公”即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一作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诗中用“远公”来代称住一师,可见住一师绝非平庸之辈,亦见诗人仰慕之情。“无事”即“无端”;无端而别,更使人怅恨。钟晓,即晓钟,是唐代京城长安清晨的一大特色。唐无名氏《晓闻长乐钟声》诗云:“汉苑种声早,秦郊曙色分。霜凌万户彻,风散一城闻。”每天拂晓,宫中和各佛寺的钟声一齐长鸣,声震全城。诗人由帝城的晓钟,联想到住一师所在的西峰佛寺的晓钟,于是自然而然地想起相别经年的友人了。
接着,诗人重现了留存在记忆中最深刻感人的一个场景,含蓄地表达出对往日深挚情谊的追念。“烟炉(一作炉烟)销尽”,寒灯晦暗,正是拂晓时佛殿的逼真写照。小童推开出门,只见皑皑白雪,洒满苍翠的松枝。这两句粗看似乎既未写其人,也未写其事,然而仔细吟味,却是其人宛在,其事历历在目。清晨的钟声,把诗人带到当年与住一师同在西峰时的情景中去。他们可能曾一处围炉夜话,畅叙友情;也可能曾一起煮茗吟诗,共赏佳句;也可能曾一道焚香鼓琴,敲枰对弈,……此时,烟炉里香火已灭,点了一夜的灯烛逐渐暗淡,两人忘了时间长,忘了天气寒,待到小童开门一看,啊,白雪铺天盖地,真成了一片银色世界!这西峰松雪图,让诗人重温了昔日相聚时的欢乐,饱含着诗人深沉的忆念之情。清人田玉(香泉)评这两句说:“只写所住之境清绝如此,其人益可思矣。相忆之情,言外缥缈。”(《李义山诗集辑评》纪昀引)诗人的构思,确实是很高妙的。
这首诗,境界极美,情致幽远。清代田兰芳称此诗“不近不远,得意未可言尽”,纪昀说它“格韵俱高”,都对这首诗极为赞赏。
(王思宇)
0
纠错
精彩推荐:
- 鸾啼兰已红,见出凤城东。粉汗宜斜日,衣香逐上风。情来不自觉,暗驻五花骢。婵娟二八正娇羞,日暮相逢南陌头。试问佳期不肯道,落花深处指青楼。隐映罗衫薄,轻盈玉腕圆。相逢不肯语,微笑画屏前。知向辽东去,由来几许愁。破颜君莫怪,娇小不禁羞。楼上 * 罢,闺中刺绣阑。佳期不可见,尽日泪潺潺。泪尽珊瑚枕,魂销玳瑁床。罗衣不忍著,羞见绣鸳鸯。君去期花时,花时君不至。檐前双燕飞,落妾相思泪。空闺灭烛后,罗幌独眠时。泪尽肠欲断,心知人不知。秋风一夜至,吹尽后庭花。莫作经时别,西邻是宋家。独自披衣坐,更深月露寒。隔帘肠欲断,争敢下阶看。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万里行人至,深闺夜未眠。双眉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