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兀歹原文
安乐窠修真好避乖。翠林峦金碧楼台。
纳头一觉回光入玄界。畅好是清也波哉。
诗词问答
问:唐兀歹的作者是谁?答:贾仲名
问:唐兀歹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唐兀歹是什么体裁?答:散曲
问:贾仲名的名句有哪些?答:贾仲名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灰韵 出处:元曲选 金安寿 第四折
参考注释
安乐
安宁快乐
回归故里,度过老年的安乐生活
修真
道教谓学道修行为修真。 唐玄宗 《送道士薛季昌还山》诗:“洞府修真客, 衡阳 念旧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画人物必分贵贱气貌、朝代衣冠。释门有善功方便之颜,道像具修真度世之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其次者修真炼性,吐故纳新,筑坎离以延年,煮铅汞以济物。”
避乖
犹避难。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二折:“如今那友人门下难投託,因此上安乐窝中且避乖,倒大来悠哉。” 元 无名氏 《雁门关》第一折:“若説俺朝野公卿,无一箇将相之才,因此上万乘君向西 蜀 避乖,谁曾见这一场兴衰。” 元 徐再思 《殿前欢·观音山眠松》曲:“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
林峦
(1).树林与峰峦。泛指山林。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唐 王昌龄 《山行入泾州》诗:“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宋 朱熹 《休庵》诗:“别岭有精庐,林峦亦幽絶。” 明 皇甫冲 《维摩寺雨坐》诗:“林峦忽不见,但闻山涧响。” 清 汪懋麟 《送劳书升之任黔中》诗:“风景怜殊俗,林峦想故关。”
(2).指隐居的地方。 唐 李白 《赠参寥子》诗:“长揖不受官,拂衣归林峦。”
金碧
(1).金和玉。《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髮,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碧沉浮之殊,僕以为亦合其美并善而已。”
(2).金黄和碧绿的颜色。 唐 罗邺 《上阳宫》诗:“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 宋 苏轼 《雍秀才画草虫八物·鬼蝶》诗:“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共推此塔天下少,金碧丹青壮丽殊。”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又有琼瑶的轩馆同金碧的台榭。”
(3).金马、碧鸡。《文选·陆机<演连珠>》:“金碧之巖,必辱凤举之使。” 刘孝标 注引《汉书》:“或言 益州 有 金马 碧鸡 之神,可醮而致。” 唐 陈子昂 《送殷大入蜀》诗:“ 蜀 山金碧地,此地饶英灵。”参见“ 金马碧鸡 ”。
(4).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
楼台
(1) 〈方〉∶凉台
(2) 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
近水楼台
纳头
低头。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纳头一觉回光入玄界,畅好是清也波哉。”《儒林外史》第八回:“只见屋角头走过一个人来,见了二位,纳头便拜下去。”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 阿盖 在 梁王 与 段功 谈话之间,久已不胜其羞涩,经此一问,满脸涨得通红,一纳头向寺门跑去。”
一觉
(1).睡醒。后亦称一次睡眠为一觉。《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人之身世,如梦一觉,其间利害,竟亦何校。”《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安老爷 心中有事,天还没亮,一觉醒在枕上,听得远寺鐘敲,沿村鸡唱。”
(2).谓全力以赴。 明 无名氏 《女学士》第三折:“想当日 周 朝文武圣明君,一觉的安社稷,定乾坤。”
回光
(1).回旋晃动的光。 南朝 梁元帝 《古意咏烛诗》:“花中烛,焰焰动帘风;不见来人影,迴光持向空。”
(2).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天空发生短时光亮的现象。 许地山 《黄昏后》:“直等到西方底回光消灭了,他才立起来,一手挟着乐器,一手牵着女儿,从园里慢慢地走出来。”泛指物体反射出的亮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四:“眼前乱投书籍报章的散影,及小镜的回光。”
(3).迷信指离躯远游之神魂返归躯壳。《英烈传》第四回:“长老也出了天门,与伽蓝拱手而别,便迴光到自己身上。”
入玄
谓达到玄妙的境界。《二刻拍案惊奇》卷二:“緑窗相对无餘事,演谱推敲思入玄。”
畅好是
真是;正是。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三折:“兀的是谁家一个匹夫,畅好是胆大心麄。”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哎哟,勿勿勿,畅好是冷得来奇怪。”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恰纔的追凉后雨困云淹,畅好是酣眠处粉腻黄黏。”
也波
衬词。无义。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 明 康海 《村里迓鼓·春游》套曲:“调愈精,听转清,歌情曲尽景中情,丹崖翠壁音相应。再也波听,浑疑鼓瑟下湘灵。” 清 蒋士铨 《香祖楼·怀驿》:“离别情如何,征袍上一样泪痕多。想家人也波,念家乡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