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次旧吴原文
维舟背楚服,振策下吴畿。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黄池通霸迹,赤壁畅戎威。
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
行叹鸱夷没,遽惜湛卢飞。
地古烟尘暗,年深馆宇稀。
山川四望是,人事一朝非。
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郑风遥可托,关月眇难依。
西北云逾滞,东南气转微。
徒怀伯通隐,多谢买臣归。
唯有荒台露,薄暮湿征衣。
诗词问答
问:夕次旧吴的作者是谁?答:骆宾王
问:夕次旧吴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夕次旧吴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骆宾王的名句有哪些?答:骆宾王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79_35
参考注释
维舟
(1).古代诸侯所乘之船。维连四船,使不动摇,故称。《尔雅·释水》:“天子造舟,诸侯维舟。” 郭璞 注:“维连四船。”
(2).泛指帝王贵族所乘之船。 唐 赵彦昭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六龙齐軫御朝曦,双鷁维舟下緑池。”
(3).系船停泊。 南朝 梁 何逊 《与胡兴安夜别》诗:“居人行转軾,客子暂维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宥》:“行次江馆,其家室皆已维舟入亭矣。”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皇舅墓》:“维舟上读半磨灭,使君乃缘戚里恩。”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记》:“望见有石壁甚峭峻,维舟登岸,寻之得一尼菴。”
楚服
(1). 楚国 的服装。《战国策·秦策五》:“ 异人 至, 不韦 使 楚 服而见。王后悦其状。” 鲍彪 注:“以王后 楚 人,故服 楚 製以説之。”
(2). * 。喻荷叶。 明 高启 《西斋池上三咏·荷叶》:“ 楚 服新裁得, 吴 筩旧製成。”
(3).粗陋的服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江陵二乡人》:“方 丘月林 同 张诚 往 楚 籍没时, 曾 ( 曾省吾 )具方巾青袍,入謁於后堂, 丘 与揖而送之; 王 ( 王篆 )则囚首楚服,口称‘小的’,言词佞而鄙, 丘 与 张 怒,笞二十而遣之。”
(4).指 楚 境。服,京畿以外之地。《南齐书·刘怀珍传》:“ 攸之 矜躁夙著,虐加 楚 服,必当阻兵中流,声劫幼主,不敢长驱决胜明矣。” 唐 李敬玄 《奉和别鲁王》:“緑车旋 楚 服,丹蹕佇 秦 川。”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维舟背 楚 服,振策下 吴 畿。”
振策
扬鞭走马。 晋 陆机 《赴洛道中作》诗之二:“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方欲振策 燕 赵 ,席卷 秦代 。” 明 刘基 《自衢州至兰溪》诗:“振策率广路,逍遥散烦襟。”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以足下遂当西迈,振策在涂,故不以时报。”
盛德
(1) 崇高的品德
君子盛德
(2) 深厚的恩德
足感盛德
三让
(1).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仪礼·士冠礼》:“三揖至於阶,三让。”《礼记·礼器》:“三辞三让而至。”
(2).指 周 泰伯 让位于 季历 事,后人称为盛德。《论语·泰伯》:“ 泰伯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邢昺 疏引 郑玄 注云:“ 泰伯 , 周太王 之长子,次子 仲雍 ,次子 季歷 。 太王 见 季歷 贤,又生 文王 ,有圣人表,故欲立之。而未有命。 太王 疾, 太伯 因适 吴 採药, 太王 殁而不返。 季歷 为丧主,一让也; 季歷 赴之,不来奔丧,二让也;免丧之后,遂断髮文身,三让也。”《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 太伯 建 邠 , 孔子 称为三让。”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余疚侬 《三年五月一日与同学冒雨登慧山》诗:“ 句吴 始启宇,三让来就封。”
(3).指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谦让之礼。《史记·高祖本纪》:“ 汉王 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申午,乃即皇帝之位 汜水 之阳。”《后汉书·和帝纪》:“故太尉 邓彪 ,元功之族,三让弥高,海内归仁,为羣贤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 曹公 称为表不止三让,又勿得浮华。”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南北史两国交兵不详载》:“每代革易之际,以禪让为篡夺者,必有九锡文、三让表、禪位詔册,陈陈相因,遂成一定格式。”
(4).再三责数其过失。《周礼·地官·司救》“凡民之未有衺恶者,三让而罚” 贾公彦 疏:“三让而罚者,凡欲治罚人者,皆先以言语责让之,乃行治罚。”
(5).谓以三种方式资助。《逸周书·酆谋》:“三让:一近市,二贱粥,三施资。” 孔晁 注:“以财让也。近来民市,旅资以思也。” 卢文弨 雠校:“﹝旅资以思﹞,疑当作‘施资以惠’也。”
雄图
宏大的谋略
雄图大业
九围
(1).九州。《诗·商颂·长发》:“帝命式于九围。” 孔颖达 疏:“谓九州为九围者,盖以九分天下,各为九处,规围然,故谓之九围也。”《隋书·西域传·高昌》:“自我皇 隋 ,平一宇宙,化偃九围,德加四表。” 唐 柳宗元 《祭独孤氏丈母文》:“名播九围,望高群士。”《云笈七籤》卷九六:“咄嗟天地外,九围皆吾家。”
(2).重围。 南朝 梁元帝 《祀五相庙》诗:“ 楚 关开六塞, 吴 兵入九围。”
黄池
(1).积水的池塘。 汉 枚乘 《七发》之四:“輦道邪交,黄池紆曲。”
(2).地名。 春秋 时地名。在今 河南 封丘 西南。当 济水 和 黄沟 交会处。 春秋 初为 卫 地,后属 宋 。《左传·哀公十三年》:“夏,公会 单平公 、 晋定公 、 吴 夫差 于 黄池 。” 清 王士禛 《姑苏怀古》诗之一:“争长 黄池 未济师,餘皇舟已徙 熊夷 。”
(3).地名。镇名。在今 安徽 当涂 东南。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借问几时还,春风入 黄池 。” 王琦 注:“ 胡三省 《通鑑註》: 宣州 当涂县 有 黄池镇 。《一统志》: 黄池河 ,在 太平府 城南六十里,东接 固城河 ,西接 芜湖县河 ,入 大江 ,南至 黄池镇 ,北至 宣城县 界。《江南通志》: 黄池河 ,在 池州 当涂县 南七十里, 寧国府 城北一百二十里。一名 玉溪 ,郡东南之水,皆聚此出 大江 。河心分界,南属 宣城 ,北属 当涂 。”
霸迹
见“ 霸迹 ”。
亦作“ 霸跡 ”。1.犹霸业,王业。 南朝 梁 刘遵 《和简文帝赛汉高帝庙》:“分蛇沦霸迹,提剑灭雄威。” 唐 褚亮 《赋得蜀都》诗:“英图多霸跡,歷选有名臣。”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诗序:“丁酉岁,吾北征,出自 蓟门 ,歷观 燕 之旧都,其城池霸迹已芜没矣。”
(2).特指建立了赫赫王业的 汉 朝。《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桓桓 魏武 ,外託霸跡,志掩 衡 霍 ,恃战忘敌。” 吕向 注:“霸跡,谓 汉 朝也。言其外託事 汉 以示天下而志欲掩取 吴国 ,恃其战勇,轻忘 吴 敌也。”
赤壁
传为中国古代著名的赤壁之战遗址,位于湖北省蒲圻县西北
戎威
军威。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豹变分奇略,虎视肃戎威。”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 黄池 通霸业, 赤壁 畅戎威。”
文物
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指礼乐制度
迁谢
(1).犹言衰退败落。《南齐书·武帝纪》:“ 宋 德将季,风轨陵迟,列宰庶邦,弥失其序,迁谢遄速,公私凋弊。”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 元 惟则 《示友人》诗:“气运忽迁谢,一散无重期。”
(2).谓时间迁移流逝。《百喻经·病人食雉肉喻》:“外道等执於常见,便谓过去未来现在唯是一识,无有迁谢。” 宋 苏辙 《赠景福顺长老》诗序:“岁月迁谢,今三十六年矣。”
(3).谓身心衰老。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只为主人不了絶,遂招迁谢逐迷邪。”《古尊宿语录·佛眼禅师》:“初生时渐长,至三岁五岁,乃至二十时,决定不移,到四十五十,而此身念念迁谢,念念无常。” 宋 陈师道 《观音院修满净佛殿记》:“身既与物同其盛衰,心亦与时而迁谢。” 明 宋濂 《四明佛陇禅寺兴修记》:“盖以众生汩没妄尘,念念迁谢,起灭不停。”
英灵
烈士的灵魂;受崇敬的人去世后的灵魂。也说“英魂”
盛衰
兴胜和衰败
鸱夷
(1).革囊。《战国策·燕策二》:“昔者 五子胥 説听乎 闔閭 ,故 吴王 远迹至於 郢 。 夫差 弗是也,赐之鴟夷而浮之江。”《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王 闻之大怒,乃取 子胥 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取马革为鴟夷。鴟夷,榼形。”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死忠》:“你一死之后,当取汝尸盛以鴟夷之革,浮之江中。”
(2).借指 春秋 吴 伍员 。 明 高启 《行路难》诗之二:“ 鉤弋 死 云阳 , 鴟夷 弃江沙。”
(3).指盛酒器。《艺文类聚》卷七二引 汉 扬雄 《酒赋》:“鴟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復藉酤。” 宋 司马光 《柳溪对雪》诗:“鴟夷赊美酒,油壁繫轻车。” 清 陈维崧 《满庭芳·吾邑茶具俱出蜀山暮春泊舟山下漫赋此词》:“看鴟夷扑满,磊磊邱樊。”一本作“ 鴟彝 ”。
(4).即 鸱夷子皮 。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西子 下 姑苏 ,一軻逐 鴟夷 。” 冯集梧 注:“《史记·货殖传》: 范蠡 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欲酹 鴟夷 、 西子 ,未辨当年功业,空繫五湖船。” 郁达夫 《留别》诗之二:“ 鴟夷 应笑先生拙,难买轻舟泛五湖。”参见“ 鴟夷子皮 ”。
(5).拇指。行酒令的手势。
湛卢
(1).古代宝剑名。传为 春秋 时 欧冶子 所铸。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欧冶 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古之利器, 吴 楚 湛卢, 大夏 龙雀,名冠神都。”
(2).泛指宝剑。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三二:“迢迢望气中原夜,又有湛卢剑倚门。” 郑泽 《登楼叹》诗:“何当淬我湛卢剑,乘风涛兮斩长鲸。”
(3).山名。亦写作“湛炉”。在今 福建省 松溪县 ,相传为 欧冶子 铸剑之处。参阅《宋书·州郡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福建三·湛卢山》。
(4).复姓。见《通志·氏族五》。
烟尘
(1) 烟灰
(2) 烟雾和尘埃
(3) 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旧时指战火
汉家烟尘在东北。——唐· 高适《燕歌行》
九重城阙烟尘生。——唐· 白居易《长恨歌》
(4) 旧时指人烟稠密的地方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杜甫《为农》
馆宇
房舍;馆舍。《后汉书·郭镇传》:“每入官舍,輒更缮修馆宇。” 唐 孟郊 《寄陕府邓给事》诗:“ 陕 城临大道,馆宇屹几鲜。” 宋 洪迈 《鬼国记》:“至一馆宇,优乐盘殽,极为丰洁。”
山川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四望
四顾
四望无人
人事
(1) 指人世间的事
人事沧桑
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人事调动
(3) 人情事理
不懂人事
(4) 人的意识的对象
不省人事
(5) 人力能做到的事
尽人事
(6) 馈赠的礼物
送人事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悬剑
《史记·吴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剑,繫之 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悬剑”指守信。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但悬剑空壠,有恨如何?”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图画,也全数插入--这,自然想借以增加读者的兴趣,但也有些所谓‘悬剑空壠’的意思的。”
亡珠
《韩非子·说林上》:“ 子胥 出走,边候得之, 子胥 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后用为随机应变的典实。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识机
亦作“ 识几 ”。谓知晓事物发生变化的几微迹象。 汉 蔡邕 《汝南周勰碑》:“然则识几知命,可覩于斯矣。”《文选·祢衡<鹦鹉赋>》:“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 李善 注:“ 王弼 《周易》注曰:‘机者,事之微也’。” 唐 杜甫 《归燕》诗:“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
郑风
(1).指郑公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弘 ( 郑弘 )少以苦节自居,恒躬采伐,用贸粮膳,每出入溪津,常感神风送之,虽凭舟自运,无杖檝之劳,村人贪藉风势,常依随往还。有淹留者,徒辈相谓:‘汝不欲及 郑 风邪?’其感致如此。”参见“ 郑公风 ”。
(2).《诗》十五国风之一。
西北
方位名,介于西和北之间。特指中国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记》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隐
旷达的隐士。《世说新语·雅量》“ 戴公 从东出”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王韶之 《晋安帝纪》:“ 戴逵 字 安道 ……性甚快畅,泰於娱生,好鼓琴,善属文,尤乐游燕,多与高门风流者游,谈者许其通隐。”《梁书·处士传·何点》:“ 点 虽不入城府,而遨游人世,不簪不带,或驾柴车,躡草屩,恣心所适,致醉而归,士大夫多慕从之,时人号为‘通隐’。” 清 吴伟业 《陈徵君西佘山祠》诗:“通隐居城市,风流白石仙。”
多谢
(1) 表示感谢的客套话
(2) 嘱咐;劝告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薄暮
傍晚
每薄暮下管键。——清· 方苞《狱中杂记》
加以薄暮逆夷又发火烧潮音街。——《广州军务记》
征衣
(1).旅人之衣。 唐 岑参 《南楼送卫凭》诗:“应须乘月去,且为解征衣。” 宋 刘儗 《诉衷情》词:“征衣薄薄不禁风,长日雨丝中。” 清 孙枝蔚 《出门》诗:“冻树鷄鸣早,征衣烛灭迟。”
(2).出征将士之衣。 唐 赵嘏 《送李裴评事》诗:“塞垣从事识兵机,只拟平戎不拟归。入夜笳声含白髮,报秋榆叶落征衣。” 宋 司马光 《出塞》诗:“霜重征衣薄,风高战鼓鸣。” 清 顾炎武 《赠朱监纪四辅》诗:“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3).泛指军服。 续范亭 《寿徐老》诗之三:“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