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寄南康使君仲晦五十二兄原文 诗词名句

寄南康使君仲晦五十二兄

作者:黄铢 朝代:宋代

寄南康使君仲晦五十二兄原文

故人已别,出拥朱辕轓。
昨尝枉札素,谓言寻里门。
云胡不践诺,使我心烦冤。
天门深九重,叫阍闻有言。
狺狺猛犬吠,噎噎黄霾昏。
何由一褰开,豁然见乾坤。
沈忧谅难寤,掩默孰与论。
秋风吹层波,落叶何翩翩。
林端月照夜,谷口云迷村。
谁同紫芝友,桂枝谁攀援。
江蓠老已尽,况复芳兰荪。
应当虎符峦,茕茕劳梦魂。

诗词问答

问:寄南康使君仲晦五十二兄的作者是谁?答:黄铢
问:寄南康使君仲晦五十二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铢的名句有哪些?答:黄铢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谓言

以为,说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唐 元稹 《青云驿》:“谓言青云驛,绣户芙容闺。” 宋 宋庠 《左散骑常侍东海徐公》诗:“谓言知尔晚,何此忠义激!”

里门

(1).闾里的门。古代同里的人家聚居一处,设有里门。《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庆 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宋 欧阳修 《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之二:“里门每入从千骑,宾主俱荣道路光。”

(2).指称乡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

胡不

何不。《诗·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苟必信,胡不赴 秦 军俱死?”《汉书·韦贤传》:“黄髮不近,胡不时监?”

践诺

履行诺言。《红楼梦》第九九回:“如蒙践诺,即遣冰人,途路虽遥,一水可通。”

烦冤

(1).烦躁愤懑。《楚辞·九章·思美人》:“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 王逸 注:“忠谋盘紆,气盈胷也。”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烦冤荒陇侧,肝心尽崩抽。” 唐 杜甫 《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权智》:“尝有病瘖者,为人所苦,烦冤无以自言。” 严复 《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我国暨 突厥 、 印度 、 波斯 诸国之妇女,其烦冤紆抑,不待言矣。”

(2).屈折盘旋。《文选·宋玉<风赋>》:“夫庶人之风,塕然起於穷巷之閒,堀堁扬尘,勃鬱烦冤,衝孔袭门。” 李善 注:“勃鬱烦冤,风迴旋之貌。” 汉 邹阳 《几赋》:“高树凌云,蟠紆烦冤。”

(3).中医谓中气郁结。《素问·示从容论》:“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客运太过为病歌》:“飱泄食减腹支满,体重烦冤抑气升。”注:“烦冤者,谓中气抑鬱不伸故也。”

天门

(1) 神话传说中天宫的门

(2) 帝王宫殿大门

(3) 指人额头的中间

(4) 人的心(道士用语)

九重

(1).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臺。”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

(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復西归。”京剧《贵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

(4).指宫门。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宫禁,朝廷。 唐 卢纶 《秋夜即事》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6).指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人觚》:“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队队雄军惊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叫阍

旧时吏民因冤屈等原因向朝廷申诉称“叫閽”。 唐 杜甫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昭代将垂老,途穷乃叫閽。”《旧唐书·王廷凑传论》:“茫茫黔首,於何叫閽?” 明 唐顺之 《王御史毅斋诔》:“披腹叫閽,变岂虚来。” 李光 《感事寄秋叶》诗:“駡座人惟赢一死,叫閽客亦悮三生。”

有言

(1).有名言,有善言。《论语·宪问》:“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杨伯峻 注:“有言,意为有善言。”

(2).泛指有话。如:有言在先。

狺狺

(1).犬吠声。《楚辞·九辩》:“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朱熹 集注:“狺,犬争吠声。” 宋 陆游 《旅舍》诗:“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义犬》:“犬泅出,至有人处,狺狺哀吠。” 王蒙 《浮光掠影记西德》二:“嘲笑 柯岩 的话音未落,传来了狺狺的狗叫声。”

(2).比喻议论中伤之声喧嚷。《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嶮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启,又羣吠之狺狺。” 唐 白居易 《与杨虞卿书》:“其餘附离之者,恶僕独异,又信狺狺吠声,唯恐中伤之不获。” 王闿运 《严伯受甫哀词》:“聊避俗之狺狺兮,就玄壙以塞吾听。”

(3).比喻争辩不休。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卿周公神道碑铭》:“迨癸亥内计,极论阉与其私人 郭巩 交关乱政状…… 巩 被弹,犹狺狺不相下。” 清 刘鹗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自序》:“呜呼!以此更虚於梦之百年,而必孜孜然,斤斤然,駸駸然,狺狺然,何为也哉?”

犬吠

狗叫。喻小的惊扰。 唐 杜牧 《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一军无主,仅一月日,曾无犬吠,况於他谋。”参见“ 犬吠之警 ”。

噎噎

(1).象声词。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此虫鸣声。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到的二十里巡铺上,则听的那里面噎噎的啼哭。”此哽咽声。

(2).悲哽貌。 明 唐顺之 《盛孺人墓志铭》:“士鲜慷慨之节久矣,岂其素所自树立者尽然,或者鉤牵儿女子语,故噎噎不能自割。”

黄霾

空气中悬浮的黄色烟尘。 明 李贽 《弥陀寺》诗:“停舟欲问 弥陀寺 ,正是黄霾日上时。”《清史稿·灾异志五》:“﹝ 顺治 ﹞十四年二月, 阳城 黄霾蔽天,屋瓦皆飞。”

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豁然

(1) 一下子彻底晓悟;开阔;顿时通达

(2) 坦荡

待人豁然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沈忧

亦作“沉忧”。深忧。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二:“去去莫復道,沉忧令人老。” 宋 曾巩 《秋夜》诗:“清泪昏我眼,沉忧回我肠。” 王统照 《车中》:“原来他正沉在一种幽绵的细微的沉忧的感思之中,所以没有注意到自己所立的地位。”

孰与

(1).与谁。《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庄王 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史记·孟尝君列传》:“ 齐 无 秦 ,则天下集 齐 , 亲弗 必走,则 齐王 孰与为其国也!”《新唐书·韩翃传》:“时有两 韩翃 ,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 德宗 曰:‘与诗人 韩翃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2).犹言何如。意谓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汉 班固 《东都赋》:“且夫僻界 西戎 ,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周书·杜杲传》:“若使 齐 寇乘之,则彼此危矣。孰与心忿悔祸,迁虑改图。”

(3).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墨子·耕柱》:“ 巫马子 谓 子墨子 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战国策·齐策一》:“我孰与城北 徐公 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君孰与 商君 、 吴起 、大夫 种 ?” 宋 王安石 《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松》:“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 明 徐渭 《自为墓志铭》:“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 渭 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秋风

秋天的风

层波

(1).谓起伏的波浪。 唐 张祜 《送曾黯游夔州》诗:“不远 夔州 路,层波 灧澦 连。” 元 袁桷 《次韵徐志友杂咏》:“层波激奇观,妙用安可几。”

(2).喻美女的眼睛。 宋 柳永 《西施》词:“万娇千媚,的的在层波。” 宋 晏几道 《蝶恋花》词:“恼乱层波横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落叶

落叶植物在生长季节末或一短时间内的叶子分离或脱落,或裸子植物在全年内断断续续的自然掉叶

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端月

农历正月

照夜

谓光耀黑夜中。 汉 张衡 《思玄赋》:“ 丰隆 軯其震霆兮,列缺燁其照夜。” 汉 王粲 《神女赋》:“戴金羽之首饰,珥照夜之珠璫。” 宋 苏轼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我观 文忠公 ,四子皆超越,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韬·分险》:“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维 《归辋川作》诗:“谷口疎鐘动,渔樵稍欲稀。” 清 黄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诗:“此间看山復看枫,谷口敞与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陕西 礼泉 东北。 西汉 于此置 谷口县 , 东汉 废。因位于 九嵕山 东、 仲山 西,当 泾水 出山之处,故谓之 谷口 。古时相传为 黄帝 升仙的地方。也称 寒门 。《汉书·郊祀志上》:“其后 黄帝 接万灵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谓 寒门 者, 谷口 也。”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 黄帝 升仙之处也。”又注:“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凉,故谓此谷为 寒门 也。”

(3).古地名。在今 陕西 淳化 西北。 秦 时于此置 云阳县 。《战国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国,北有 甘泉 、 谷口 。’” 鲍彪 注:“在 云阳 。” 西汉 末年,高士 郑朴 (字 子真 )曾隐居于此。 汉 扬雄 《法言·问神》:“ 谷口 郑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师。” 唐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诗:“ 谷口 郑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录》:“ 谷口 在 云阳县 西四十里, 郑子真 隐於此。”后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元 杨奂 《得邳大用书复寄》诗:“ 谷口 知何似,他年愿卜隣。” 清 钱谦益 《高邮道中简顾所建》诗:“负耒我今归 谷口 ,惊弓君莫问壶头。”

紫芝

(1).真菌的一种。也称木芝。似灵芝。菌盖半圆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泽及云纹;下面淡黄色,有细孔。菌柄长,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上。可入药,性温味甘,能益精气,坚筋骨。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 汉 王充 《论衡·验符》:“ 建初 三年, 零陵 泉陵 女子 傅寧 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长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盖紫芝也。” 唐 欧阳詹 《珍祥论》:“紫芝产於 甘泉 ,自麟呈於 雍祠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 延彬 治 泉州 十七年,吏民安之。会得白鹿及紫芝,僧 浩源 以为王者之符。”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芝》。

(2).比喻贤人。《淮南子·俶真训》:“ 巫山 之上,顺风纵火,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 高诱 注:“膏夏、紫芝皆喻贤智,萧、艾,贱草。皆喻不肖。”《旧唐书·杨炎传》:“丁忧,庐於墓前,号泣不絶声,有紫芝、白雀之称,义表其门閭。”

桂枝

(1).传说月中有桂树,因以“桂枝”指月。 唐 卢照邻 《明月引》:“横桂枝於西第,绕菱花於北堂。” 唐太宗 《辽城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2).“桂林一枝”的省言。喻登科及第。 唐 孟浩然 《送洗然弟进士举》诗:“桂枝如已擢,早逐雁南飞。” 唐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诗:“欲归江海寻山去,愿报何人得桂枝。” 宋 梅尧臣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诗:“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元 杨弘道 《幽怀久不写一首效韩子此日足可惜赠彦深》诗:“明年桂枝春,兄弟双翱翔。”参见“ 桂林一枝 ”。

(3).中药名。即肉桂。可作中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桂》﹝集解﹞引 陶弘景 曰:“单名桂者,即是牡桂,乃《尔雅》所谓侵木桂也。叶长尺许,花子皆与菌桂同,大小枝皮俱名牡桂,但大枝皮肉理粗。虚如木而肉少味薄,名曰木桂,亦云大桂,不及小嫩枝皮肉多而半卷,中心皱起,其味辛美,一名肉桂,亦名桂枝,一名桂心。出 融州 、 桂州 、 交州 ,甚良。”

(4).古代妇女首饰步摇上的饰物。《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繆。”

攀援

(1) 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动

(2) 援引提拔;支持。援用,引用

(3) 追随,依附

江蓠

(1).见“ 江离 ”。

(2).红藻的一种。藻体深褐色或暗红色,细圆柱状,有不规则的分枝。生在海湾浅水中。可提取琼胶,供食用及作工业原料用。也叫“龙须菜”。

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兰荪

(1).即菖蒲。一种香草。《文选·沉约<和谢宣城>》:“昔贤侔时雨,今守馥兰蓀。” 刘良 注:“兰蓀,香草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蓀,蓀即今菖蒲是也。”

(2).指佳子弟。 清 赵翼 《西干故里示侄亮采宝士侄孙公兰等》诗:“是我昔时初奋迹,瓣香能不望兰蓀。”参见“ 芝兰玉树 ”。

应当

(1) 应该

你应当照料你自己

(2) 承当;应付

次日,杨雄自出去应当官府。——《水浒传》

虎符

古代军中印信。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持左半,作调动军队时用

则得虎符。——《史记·魏公子列传》

佩虎符坐皋比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茕茕

形容孤独无依靠

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左传》

梦魂

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唐 刘希夷 《巫山怀古》诗:“頽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 楚 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 谢 桥。” 元 萨都剌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词:“ 楚 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 江 东。”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自别 沧浪 ,梦魂常绕。”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张炜,朝代:宋代
    天街清晓似香林,压担秋花塞市心。总被时人低价得,苇帘茅屋尽黄金。
  • 作者:苏辙,朝代:宋代
    檐下枯槎拂荻梢,山川迤逦费公瓢。幽泉细细流岩鼻,盆水弥弥涨海潮。但爱坚如湖上石,谁怜收自灶中焦。苍崖寒溜须佳荫,尚少冬青石茧苗。
  • 作者:綦崇礼,朝代:宋代

    官闲一何幸,安坐阅光阴。

    世事来无端,循环那可寻。

    名高毁易至,官达忧常深。

    岂敢慕华屋,且愿依中林。

    主人真好客,置酒每共斟。

    里仁知有托,计决拟投簪。

    乐饮不泰至,归夜从深侵。

    梅英苦留恋,著人香满襟。

  •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标签:咏史怀古怀才不遇抒情写人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含 * 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 作者:梅尧臣,朝代:宋代
    {上上下贝}物还见惊,从来人所悼。今看古壁画,应合当时好。
  • 作者:宋庠,朝代:宋代
    温诏封芝出帝居,秘曹星秩示优除。舜庭已茂三年绩,魏谤初销一箧书。丹地拾遗思汲黯,中宸批草待相如。前期雀厦无因恋,归从清尘六尺舆。
  • 作者:张艾,朝代:宋代
    渚云弄湿,烟缕际晚,江国遥碧。鸿过无迹。怕闻野寺孤钟动凄恻。小桥路窄。疏袖暗拂衰草,愁听蛩语还寂。可堪过了,龟纱负瑶席。荏苒露华白。一夜秋窗惊晓色。柳影孤危,残蝉空抱叶。想摇落关情,归梦频折。物华消歇。尽倒断寒塘,幽香先灭。怨红供、拒霜啼颊。
  • 作者:姚合,朝代:唐代
    穷节弥惨栗,我讵自云乐。伊人婴疾恙,所对唯苦药。寂寞行稍稀,清羸餐自薄。幽斋外浮事,梦寐亦简略。雪户掩复明,风帘卷还落。方持数杯酒,勉子同斟酌。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标签:清明节

    桐生茂豫逮春三,遂有桐华枝妙含。

    花落实成青则美,实孤花望白应惭。

    孰知周室琢圭戏,却忆鄘风作瑟堪。

    萋菶待他鸣凤集,卷阿吉士喻良谈。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平旦面数箸,晡时饭一杯。枝梧长日过,怅望早秋来。团扇寻诗写,缁巾借样裁。惟应水边坐,待得市船回。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