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题傅寅禹贡说断六韵原文 诗词名句

题傅寅禹贡说断六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傅寅禹贡说断六韵原文

指南向已题毛晃,说断兹当属傅寅。

五服九州辨贡赋,三江四海析涯垠。

积年累月而穷究,继晷㷊膏亦苦辛。

代易时陈因失旧,定讹补阙为完新。

祇台妄以知德先,纷彼奚辞注语频。

更有诸家难著笔,流沙今越海西滨。

诗词问答

问:题傅寅禹贡说断六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傅寅禹贡说断六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傅寅禹贡说断六韵是什么体裁?答:七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排律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九

2. 前于永乐大典内集得毛晃禹贡指南一书曾为题识六韵兹复校辑传寅禹贡说断四卷其于五服九州三江四海辨论甚精吕祖谦唐仲友皆亟称之其书实可傅布也

参考注释

指南

(1)

(2) 为人们提供指导性资料或情况的东西(如旅游指南、操作手册)

(3) 比喻辩别方向的依据

五服

(1).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 孔 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 周 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

(2).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孔 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 郑玄 注:“五服,王及公、卿、大夫、士之服。”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荷旃披毳,安知五服之仪!”

(3).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礼记·学记》:“师无当於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孔 传:“五服,斩衰至緦麻之亲。” 孔颖达 疏:“五服,斩衰也,齐衰也,大功也,小功也,緦麻也。”

(4).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 黄麻子 道:‘同高祖还在五服之内,是亲的,不算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 雪渔 道:‘ 忠烈公 是五服之内的先伯。’”

九州

(1) 中国的别称

(2) 日本四主岛中最南的岛

贡赋

土贡和赋税。《国语·鲁语下》:“今我小侯也,处大国之间,缮贡赋以共从者,犹惧有讨。” 唐 杜甫 《有感》诗之三:“ 洛下 舟车入,天中贡赋均。” 明 徐光启 《拟缓举三殿及朝门工程疏》:“民乐生则贡赋完而帑藏实,材用备而工役劝。”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所分的贡也有许多不近情理,譬如 中国 铁器的使用似乎一直到 周 初才萌芽了的,而在 梁州 的贡赋上便已经有‘铁’。”

三江

(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 汉 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 韦昭 注以 吴江 、 钱塘江 、 浦阳江 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 郭璞 说以 岷江 、 松江 、 浙江 为三江。《书·禹贡》 陆德明 释文引《吴地记》以 松江 、 娄江 、 东江 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 颜师古 注以 北江 、 中江 、 南江 为三江。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 天台 隔三江,风浪无晨暮。” 元 方回 《听航船歌》诗之六:“南到 杭州 北 楚州 ,三江八堰水通流。” 清 龚自珍 《胡户部集同人祀汉郑司农作祀议一篇质户部户部属檃括其指为韵语以谐之》:“《尚书》有今文,隻义餽贫送,四辨餽《尧典》,三江餽《禹贡》。”

(2). 蜀 有三江,即 岷江 、 涪江 、 沱江 。 明 杨慎 《嘉州刘介川进士母寿诗》:“三江化作长春酒,戯綵恒斟 爱日亭 。”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 蜀 之三江:外水 岷江 ,中水 涪江 ,内水 沱江 也。”

(3).指 广东 境内的 西江 、 北江 、 东江 。 清 黄遵宪 《羊城感赋》之二:“手挽三江尽北流,寇氛难洗 越 人羞。”

(4).指 鸭绿江 、 松花江 、 黑龙江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 鸭緑江 、 松花江 、 黑龙江 ,称三江,其源在 长白山 顶。”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涯垠

边际。《淮南子·天文训》:“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刘文典 集解引 王念孙 曰:“此当为‘宇宙生元气,元气有涯垠’……今本脱去两‘元’字,‘涯’字又误为‘汉’。” 宋 苏轼 《和犹子迟赠孙志举》:“失身堕浩渺,投老无涯垠。”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七:“纵观古人作,浩然絶涯垠。”

积年累月

积累了很长时间,比喻有恒心,事则成

穷究

(1) 彻底追究;深究

穷究根源

(2) 聊天(多见于早期白话)

继晷

(1).谓夜以继日。 唐 韩愈 《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慰夏孤》:“刺绣添灯,每伴读书过夜半;採蘩烹釜,更思继晷惜春残。”

(2).指上灯之时。 明 吕坤 《与总河刘晋川论道脉图》:“安得对案指图,自詰朝至於继晷,必豁然大同,无分毫扞格,亦平生一大快也!”

苦辛

(1).犹辛苦。劳苦艰辛。《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軻长苦辛。”《后汉书·孔奋传》:“ 奋 力行清絜,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元 罗志仁 《绝句》:“囓雪 苏郎 受苦辛, 庾公 老作北朝臣。” 清 顾炎武 《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诗:“出营甘旨入奉母,崎嶇州里良苦辛。”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男的舍不得女的再担负母亲的苦辛,所以情愿把新生的孩子送掉。”

(2).草名。《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九十里,曰 阳华之山 ,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其草多藷藇,多苦辛。”一本作“ 苦莘 ”。

代易

更替;轮流。《新唐书·杜兼传》:“ 德宗 既厌兵,大抵刺史重代易,至歷年不徙。”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札子》:“臣切恐施行之际,新旧代易之初,庶工之间,或吏属因循,或簿书缘絶,其於督察漏略,检防散逸,弥纶之体,不可不早有飭戒。”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叙》:“德怀二三之臣,负众自用,令之不从、召之不至者尚数十,皆束衽来庭,代易奔走,如水凑下。”

陈因

犹言陈陈相因。《带经堂诗话》卷二“ 竟陵 钟伯敬 集中《早朝》诗一联云:‘残雪在帘如落月,轻烟半树信柔风。’閲之不觉失笑” 清 张宗柟 按:“‘残雪’一联,若作早春即景诗,亦不失为秀句。渠意在屏絶陈因,竝欲扫却‘银烛朝天’等作,而不觉自堕鬼趣耳。”

失旧

忘却故旧情分。《后汉书·朱穆传》:“昔在 仲尼 不失旧於 原壤 , 楚严 不忍章於絶缨。”

补阙

(1).匡补君王的缺失。《左传·襄公元年》:“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闕,礼之大者也。” 杜预 注:“闕,犹过也。”《后汉书·胡广传》:“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闕之益。”《明史·孙磐传》:“请定建言者为四等:最上,不避患害,抗弹权贵者;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闕拾遗。”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且使外廷共见共闻,则怀忠抱义之士,於朝廷之得失,皆得以补闕拾遗,随时论捄。”

(2).引申为弥补缺漏。 吴格 《<诗三家义集疏>点校说明》:“搜残补阙,网罗遗佚,为后人提供迄今最完备之三家《诗》读本。”

(3).官名。 唐 武后 垂拱 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 北宋 时改为司谏。 南宋 及 元 明 重又设置,均随设随罢。《新唐书·仪卫志》:“左补闕一人在左,右补闕一人在右。”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监察为合口椒,諫议为大坡、大諫,补闕(今司諫)为中諫,又曰补衮。”

知德

(1).懂得道德。《论语·卫灵公》:“子曰:‘ 由 ,知德者鲜矣。’”《国语·周语下》:“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皆无謫,则可以知德矣。” 明 刘基 《梅颂》序:“予与 仲文 交,敬其好学而知德也。”

(2).知道别人施与的恩德。《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民未知德,惧若在己。” 李周翰 注:“天下之有未闻知君德者,是辅臣之过,故惧若在己也。”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恨不得展草韁。”

才智与德行。 章炳麟 《訄书·订孔》:“﹝ 孔丘 ﹞下比 孟軻 ,博习故事则贤,而知德少歉矣。”

注语

用作说明解释的文字。 傅增湘 《藏园群书经眼录·集部二》:“诗中註语未刻。”

诸家

(1).各个人家。《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 伯升 杀我’。”

(2).各个学派,亦指研究某一方面学问的各个专家。《周礼·地官·大司徒》“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 唐 贾公彦 疏:“ 司农 据此经,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与《鲁颂》、《论语》合,亦是破诸家之意。” 朱东润 《杜甫叙论》第四章:“这首诗诸家认为是 乾元 二年(七五八)春后作的。”

(3).别的人家。 唐 刘禹锡 《浑侍中宅牡丹》诗:“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唐 白居易 《樱桃花下有感而作》诗:“风光饶此树,歌舞胜诸家。”

流沙

随风或水移动的沙

海西

(1).古 大秦国 ,即 罗马帝国 。《史记·大宛列传》“北有 奄蔡 黎轩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魏略》云:‘ 大秦 在 安息 、 条支 西大海之西,故俗谓之 海西 。从 安息 界乘船直载 海西 ,遇风利时三月到,风迟或一、二岁。’”《后汉书·南蛮传》:“ 永寧 元年, 掸 国王 雍由调 復遣使者诣闕朝贺……自言我 海西 人。 海西 即 大秦 也。”

(2).指西域一带或位于我国西方的国家。 唐 张说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之二:“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 清 魏源 《江南吟》之八:“ * , * ,产海西,来海东。”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海西之乐,近又东来。”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