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大受赴选天官原文
元佑真人初御天,四门穆穆来忠言。阆风学士望朝野,即日赐环司谏垣。
当时同列继登用,独先朝露归九原。
位不酬身在孙子,嶷嶷诸子声名喧。
叔也纵横五经内,娱目未始窥家园。
苟闻某所有贤者,弊车趼仆从之奔。
甘陵南北正分党,攘臂其间无怨恩。
未见其止见其进,会须一反映收乾坤。
素冠俛首琴复御,鹏飞九万方化鲲。
于今怙恃只明主,肯与世俗均寒暄。
旦年妙笔三千牍,矧已恸哭论元元。
诗词问答
问:磅大受赴选天官的作者是谁?答:邹浩
问:磅大受赴选天官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邹浩的名句有哪些?答:邹浩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真人
(1) 亲身和活着的人
在银幕上…但决非真人
(2) 道教称有养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多用做称号
御天
(1).控御天道,统治天下。《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 孔颖达 疏:“乾之为德,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以控御於天体。”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朕秉籙御天,握枢临极。” 唐 黄滔 《景阳井赋》:“御天失措,且四方之大何从;没地无慙,顾九仞之深可匿。” 明 王鸿儒 《凝斋笔语》卷一:“天之六阳时序如此,圣人加画乾封亦如此,此所以御天也。”
(2).宫门名。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三三:“又是宫车入 御天 ,丽姝歌舞太平年。”
四门
(1).指明堂四方的门。《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闢四门而开四聪。”
(2).学校名,即四门学。《旧唐书·归崇敬传》:“其国子、太学、四门三馆,各立五经博士。”详“ 四门学 ”。
(3).佛经有 释迦牟尼 ( 净饭王 太子)出四门受天帝感化而出家修道的传说。《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 殷 鉴四门,幽求六岁。” 李善 注引《瑞应经》曰:“太子至十四,启王出游,始出城东门,天帝化作病人,即迴车,悲念人生俱有此患。太子出城南门,天帝化作老人,迴车而还,愍念人生丁壮不久。太子出城西门,天帝化作死人,迴车而还,愍念天下有此三苦。太子出城北门,天帝化作沙门,太子曰:‘善哉,唯是为快。’即迴车还,念道清浄,不宜在家。”
(4).武术名词。使刀弄棍或打拳的一种架势。《负曝闲谈》第二回:“因他四门开得好,蒙本处提标营营官的少爷赏识了,替他补了一分粮,又给了他一道八品军功的奬札。”参见“ 四门斗里 ”。
穆穆
(1).端庄恭敬。《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曾运乾 正读:“宾读为儐。四方诸侯来朝者, 舜 宾迎之也。四门穆穆,《史记》云:‘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尔雅·释训》:“穆穆,敬也。”《大戴礼记·五帝德》:“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2).仪容或言语和美。《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毛 传:“穆穆,美也。”《荀子·大略》:“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晋书·王澄传》:“ 澄 尝谓 衍 曰:‘兄形似道,而神锋太儁。’ 衍 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 澄 由是显名。” 明 方孝孺 《蜀府敬慎斋》:“愔愔于思,夔夔于守,穆穆语言,不惊左右。”
(3).宁静;静默。《楚辞·远游》:“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羣而遁逸。” 晋 陶潜 《时运》:“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唐 胡宿 《天街晓望》诗:“金波穆穆沙堤月,玉树琤琤上苑风。”
(4).盛集貌。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十数年间,异人杰士,必穆穆于王庭矣。”
忠言
忠直之话
进尽忠言。——诸葛亮《出师表》
忠言逆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阆风
即 阆风巅 。《楚辞·离骚》:“朝吾将济於 白水 兮,登 閬风 而緤马。” 王逸 注:“ 閬风 ,山名,在 崑崙 之上。”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二十:“扬盖造辰极,乘烟游 閬风 。” 章炳麟 《答铁铮书》:“观其以 閬风 、 玄圃 为神仙羣帝所居,是即以 昆仑 拟之天上。”参见“ 閬风巔 ”。
学士
(1) 学位的一种,通常是初级或最低级学位
文学士
(2) 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朝野
朝廷和民间,现指政府方面和非政府方面
即日
(1) 当天;当日
即日因留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本规定自即日起实施
(2) 近几天之内
本片即日放映
赐环
亦作“ 赐圜 ”。旧时放逐之臣,遇赦召还谓“赐环”。语本《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 杨倞 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 唐 张说 《出湖寄赵冬曦》诗之二:“ 湘浦 未赐环, 荆门 犹主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繫》:“自解一官,又经数载。 軾 儿謫任 武林 ,未获赐环消息; 辙 儿召居諫院,犹然落魄规模。” 清 陈康祺 《壬癸藏札记》卷一:“他书多称 稚存 赐圜,由 文正 力,盖非事实也。”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呜呼 长素 ,何乐而为是耶?热中於復辟以后之赐环,而先为是齟齬不了之语,以耸东胡羣兽之听,冀万一可以解免。”
谏垣
指谏官官署。 唐 权德舆 《酬南园新亭宴会琚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诗:“予壻信时英,諫垣金玉声。” 宋 欧阳修 《谢知制诰启》:“代 * 掖,已愧才难,兼职諫垣,犹当责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以余所闻, 嘉 道 之间, 苏廷魁 、 陈庆鏞 、 朱琦 为諫垣三直。”
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同列
位次相同。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君与廉颇同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序八州而朝同列。——汉· 贾谊《过秦论》
登用
进用。《史记·夏本纪》:“ 舜 登用,摄行天子之政。”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我想方今贤臣登用,际遇圣主。”《明史·儒林传序》:“嗣世承平,文教特盛,大臣以文学登用者,林立朝右。”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夫建立一政,登用一人,而肺腑昵近之地,羣相讙譊,朋疑众难,杂沓而至。”
先朝
(1).前朝,多指上一个朝代。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扬子云 ,先朝执戟之臣耳。”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 ,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 清 顾炎武 《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绩书来以诗答之》:“先朝旧事君休问,鼓角凄其满御街。” 黄人 《<钱牧斋文钞>序》:“迨北师南下,首僉降表,不能取巧於先朝者,欲为 冯道 、 王溥 ,以收桑榆之效。”
(2).指先帝。《南史·袁粲传》:“ 武帝 詔曰:‘ 袁粲 、 刘彦节 并与先朝同奬 宋 室。’” 宋 苏轼 《县榜》:“先朝值夷狄怀服,兵革寖息,而又体质恭俭,在位四十有二年。”
九原
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县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
汝在九原。——清· 袁枚《祭妹文》
孙子
儿子的儿子
嶷嶷
(1).幼小聪慧貌。《诗·大雅·生民》“克岐克嶷” 汉 郑玄 笺:“嶷,识也。其貌嶷嶷然,有所识别也。” 唐 韩愈 《原性》:“ 后稷 之生也,其母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岐然,嶷嶷然。”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乳下秀嶷嶷,椒蕃泣喤喤。” 林纾 《诰授光禄大夫郭公墓志铭》:“翎章墨綬,仲叔连軫;嶷嶷羣从,孙枝尤振。”
(2).高耸貌。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 宋 曾巩 《京师观音院新堂》诗:“駢罗嶷嶷三秀石,藂迸娟娟两脩竹。”
(3).形容道德高尚。《史记·五帝本纪》:“其色郁郁,其德嶷嶷。” 司马贞 索隐:“嶷嶷,德高也。” 宋 王安石 《主客郎中叔祖墓志铭》:“嶷嶷之节,因时乃发,曰黜予咎,匪仇予遏。” 清 姚鼐 《四川北道按察使鹿公墓志铭》:“公之在官,嶷嶷刚毅;公之在家,愉愉孝弟。”
(4).形容壮盛、威武。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诗之二:“王师嶷嶷,熊羆是式;衔勇韜力,日思予殛。”
诸子
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诸子及经史。——明· 顾炎武《复庵记》
声名
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纵横
(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五经
五部儒家经书,即易、书、诗、礼、春秋
五代时始印五经。——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
娱目
悦目。 汉 枚乘 《七发》:“练色娱目,流声悦耳。” 三国 魏 曹植 《辩道论》:“若夫玄黄所以娱目,鑑鏘所以耸耳。”
未始
同“未尝”
未始无春。——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这么办理也未始不可
家园
(1) 家里的庭院
(2) 故乡
(3) 泛指家庭
所有
(1) 占有,有支配权
这些都归你所有
(2) 占有的东西
尽其所有
(3) 全部,一点也不剩下
贡献我所有的力量
他所有的抱负、志向、希望、前程,全被一笔勾销——《阿Q正传》
仆从
(1)
(2) 旧指跟随在身旁的仆人
大人物的武装仆从不得不寻找独立的生活来源
(3) 从属于外界影响的东西
它们并不能成为同盟者而只不过是仆从
(4) 帮助管家、上菜、照看门户、搬运行李、包裹、干些跑腿差事的男仆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正分
正半,恰好一半。 宋 林逋 《鸣皋》诗:“皋禽名秖有前闻,孤引圆吭夜正分。”
确定的标准。 北齐 刘昼 《新论·殊好》:“执其所好而与众相反,则倒白为黑,变苦成甘,移角成羽,偑蕕蒜当薰,美丑无定形,爱憎无正分也。”
攘臂
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表示振奋
于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史记·苏秦列传》
攘臂高呼
其间
(1) 在中间
两幢房子及夹在其间的院子
颓然其间者。——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时出于其间焉。——蔡元培《图画》
(2) 指某一段时间
参加这项工作已有半年了,这其间,他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会须
(1).适逢需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 北征, 袁虎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2).应当。 唐 项斯 《山友赠藓花冠》诗:“会须寻道士,簪去遶霜坛。” 元 王恽 《平湖乐》曲:“会须满载,百壶春酒,挝鼓荡风猗。” 沉砺 《送穷》诗:“会须立马 昆仑 上,散髮披襟唱《大风》。”
反映
(1) 反照。比喻表现出客观事物的本质
(2) 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及有关部门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素冠
(1).白色的帽子。古代遭凶丧事时所戴。《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踰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 孔颖达 疏:“素衣、素裳、素冠者,今既离君,故其衣、裳、冠皆素,为凶饰也。”
(2).《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欒欒兮。” 毛 传:“庶,幸也;素冠,练冠也。”又《〈素冠〉序》:“《素冠》,刺不能三年也。” 毛 传:“丧礼,子为父,父卒,为母,皆三年,时人恩薄礼废,不能行也。”后因以“素冠”为对不能克尽孝道者的讥刺语。《晋书·顾和传》:“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於万分,祇足以示轻忘孝道,貽素冠之议耳。”《北史·孝行传序》:“斯乃诗人所以思素冠, 孔 门有以责衣锦也。” 宋 王禹偁 《记孝》:“古者大臣有丧,三年不呼其门。故 閔子 腰絰从公,《春秋》谓君使之非也,《素冠》之诗,疾之已甚。”
俛首
低头,表示服从
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汉· 贾谊《过秦论》
万方
(1) 指各地;四方
(2) 指形态多种多样
仪态万方
(3) 种种方法;各个方面
于今
(1) 至今
车站一别,于今十年
(2) 如今;到现在
怙恃
(1) 依仗;凭借
古恃其险
(2) 父母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小雅·蓼莪》
(3) 后来用“怙恃”为父母的代称
少失怙恃
明主
贤明的君主。《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史记·刺客列传》:“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他原是 妲己 的舅公的干女婿,做着祭酒,因为知道天命有归,便带着五十车行李和八百个奴婢,来投明主了。”
世俗
(1) 世间一般的习俗
世俗之见
(2) 非宗教的
她不允许他们在去教堂来回的路上谈论世俗的事情
寒暄
问寒问暖。今多泛指宾主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温暖)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杀生。——白居易《桐花》
妙笔
(1).神妙之笔。 宋 仲殊 《减字木兰花》词:“谁将妙笔,写就素縑三百匹?” 元 贡奎 《赠任丹碧炼师》诗:“丹葩碧树光熌烁,妙笔可作诗无声。”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只消三箇字,把我辈满肚的牢骚,发舒殆尽,就烦妙笔写起来。”
(2).指书画或文字的高手。 宋 梅尧臣 《观杨之美盘车图》诗:“ 子虔 与 贤 皆妙笔,观玩磨灭穷岁年。” 元 虞集 《题范德机诗后》诗:“玉堂妙笔交游尽,投老 江 南隔死生。”
(3).犹佳作。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王氏图画》:“卿所进墨蹟并古画,復遍看览,俱是妙笔。”
三千牍
《史记·滑稽列传》:“ 朔 ( 东方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后用以指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三千,极言其多。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千之姪》:“闭门试草三千牘,仄席求人少似今。” 金 元好问 《帝城》诗之一:“悠悠未了三千牘,碌碌翻随十九人。”
恸哭
放声痛哭,号哭
听见青年和老人抽泣和恸哭
宫中皆恸哭。——唐· 李朝威《柳毅传》
捧诏恸哭。——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元元
平民;老百姓
只觉苍天方愦愦,莫凭赤手拯元元。——《洪秀全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