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奴字韵寄李廷吉原文
霜余菊暗荷叶枯,千头喜见君家奴。离离丹实照绿叶,不减五松官大夫。
迩来万木冻欲死,东君信到梅花须。
一枝亚竹斜照水,便觉清香无处无。
李君江南我江北,正如员峤邻方壶。
操修迥与世俗异,政事赖有神明扶。
文书甚简民甚喜,老吏往往寒无襦。
项侯秀发西楚后,作诗语带山仙癯。
愿因徐辟见孟子,折简未敢先招呼。
异时鼎社遂酣畅,会使王衍悲黄垆。
诗词问答
问:再用奴字韵寄李廷吉的作者是谁?答:王之道
问:再用奴字韵寄李廷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之道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之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君家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离离
(1).盛多貌。《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毛 传:“离离,垂也。” 郑玄 笺:“其实离离,喻其荐俎礼物多於诸侯也。” 孔颖达 疏:“言二树当秋成之时,其子实离离然垂而蕃多,以兴其 杞 也其 宋 也二君於王燕之时,其荐俎众多。”《文选·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 薛综 注:“离离,实垂之貌。” 前蜀 贯休 《经弟妹坟》诗:“泪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塚离离。” 宋 叶适 《哀巩仲至》诗:“君文蚤贵重, 蜀 锦载胡车,离离三千首,雅正排淫哇。”
(2).浓密貌。 三国 魏 曹操 《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唐 陈昌言 《白日丽江皋》诗:“鬱鬱长堤土,离离浅渚毛。” 明 高启 《与杜进士寅登白莲阁对雨》诗:“远愁高树共离离,风逆潮声上浦迟。” 清 陈梦雷 《青青河畔草》诗:“离离万丈松,青青河畔草。” 李瑛 《战斗的城》诗:“如今,我看见当年签约的楼阁,早埋进离离的荒草。”
(3).井然有序貌。《尚书大传》卷三:“《书》之论事也,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若参辰之错行。”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皎皎白间,离离列钱。” 隋 虞世基 《讲武赋》:“始轩轩而鹤举,遂离离以雁行。” 宋 苏轼 《寄蕲簟与蒲传正》诗:“ 兰溪 美箭不成笛,离离玉筯排霜脊。”
(4).旷远貌;空貌。 宋 苏轼 《郭熙画秋山平远》诗:“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疎林寄秋晚。”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碧琐离离, * 窥月中之影;白榆歷歷,青龙伏天上之形。”
(5).明亮貌;光鲜貌。 五代 齐己 《还人卷》诗:“金梭札札文离离, 吴 姬 越 女羞上机。” 明 唐寅 《七夕赠织女》诗:“神云矫矫月离离,帝子飃颻即故期。” 孙世伟 《克庵寄示莅闽以来诗稿哀时感物忧谗畏讥赋此以志同声之感并呈朴庵》:“西维星象离离变,南海秋潮暗暗沉。”
(6).引申为光彩、光荣。 清 曾国藩 《彭母曾孺人墓志铭》:“离离令问,匪邇伊遥。”
(7).清晰貌;分明貌。 唐 李白 《扶风豪士歌》:“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王琦 注:“即水清石见之意。” 明 李东阳 《赤壁图歌》:“姦雄僭窃何足数,青史离离后人看。”
(8).隐约貌。 唐 卢纶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示》:“乱萤光熠熠,行树影离离。” 唐 李贺 《长歌续短歌》:“夜峯何离离,月明落石底。” 明 张居正 《人日对雪赠朱镇山》诗:“九逵密如绣,双闕影离离。”
(9).若断若续貌;相连貌。 隋 卢思道 《孤鸿赋》:“行离离而高逝,响噰噰而相续。”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吟断章而离离若间,引妙囀而一一皆圆。” 宋 苏轼 《文与可飞白赞》:“离离乎其远而相属,缩缩乎其近而不隘也。” 元 杨谦 《不碍云山楼歌》:“海之山兮离离,障我流兮东之。”
(10).懒散疲沓貌。《荀子·非十二子》:“劳苦事业之中,则儢儢然,离离然。” 杨倞 注:“离离,不亲事之貌。”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儢儢离离,谓不耐烦苦劳顿,嬾散疏脱之容也。”
(11).飘动貌;摇荡貌。《文选·张衡<思玄赋>》:“拽云旗之离离兮,鸣玉鸞之譻譻。” 张铣 注:“离离,飞貌。” 唐 白居易 《杂兴》诗之一:“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 明 方孝孺 《游石镜山》诗:“离离莫云合,矫矫孤鴈鸣。” 清 洪亮吉 《游幕府山十二洞及泛舟江口记》:“随波离离,影界水陆,下拂鱼尾,上憇鸟足者,名曰葑田。”
(12).轻细貌。 唐 谢偃 《乐府新歌应教》诗:“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詎障尘。”
(13).悲痛貌;忧伤貌。《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曾哀悽欷,心离离兮。” 王逸 注:“离离,剥裂貌。”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离离掛空悲,慼慼抱虚警。” 清 孙枝蔚 《寄怀方尔止》诗:“离离怕见花枝动,蔼蔼长教酒盏亲。”
(14).独特貌;孤独貌。 唐 卢照邻 《病梨树赋》:“愍兹珍木,离离幽独。” 唐 常建 《客有自燕而归哀其老而赠之》诗:“离离一寒骑,嫋嫋驰白天。” 清 刘火炤 《泗州道上》诗:“极目离离土一丘, 汉 皇陵庙此山头。”
(15).象声词。 唐 李德裕 《唐故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刘公神道碑铭》:“落槭槭之霜叶,叫离离之晚鸿。” 唐 温庭筠 《罩鱼歌》:“风颸颸,雨离离,菱茭刺,鸂鶒飞。” 清 金人瑞 《境智二童子》诗:“满口离离含黑墨,杏花坛上读书回。”
丹实
(1).红色的果实。 南朝 梁 吴均 《步虚词》:“絳树结丹实,紫霞流碧津。” 宋 苏辙 《奉同子瞻荔支叹一首》:“青枝丹实须十株,丁寧附书老农圃。”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安石榴》:“榴者瘤也,丹实垂垂如赘瘤也。”
(2).赤诚的心。《宋书·徐湛之传》:“臣每惧异闻,皆略而不答,惟心无邪悖,故不稍以自嫌。慺慺丹实,具如此启。”
不减
不次于,不少于
其英雄本色不减当年
五松
(1). 秦始皇 登 泰山 ,避雨松树下,因封为五大夫松。后人误以为是五株松树,故称五松。 唐 李白 《奉钱二翁寻桃花源序》:“虽五松受职,草木有知,而万象乖度,礼刑将弛。” 金 元好问 《送仲梁出山》诗:“五松平头白日静,千山万山如乱云。”《秦并六国平话》卷下:“ 始皇 等待雾开,见五松遮盖车驾。 秦始皇 遂封为五大夫。”详“ 五大夫 ”。
(2).山名。在今 安徽 铜陵县 东南。 唐 诗人 李白 曾筑室居此。 唐 李白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诗:“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躋攀,徵古絶遗老,因名 五松山 。” 明 嘉靖 《铜陵县志·地理志》:“ 五松山 ,在县南四里,山旧有松,一本五枝,故名。 唐 李白 筑室于上,为 五松书院 。”
大夫
古代官名。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大夫十 * ,“大夫”世袭,且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
孤之过也,大夫何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迩来
最近以来
东君
传说中的太阳神
晋巫祠五帝、东君、云中、司命之属。——《史记·封禅书》
花须
花蕊。 唐 杜甫 《陪李金吾花下饮》诗:“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鬚。” 宋 张表臣 《蓦山溪·游甘露寺》词:“寻柳眼,觅花鬚,春色知何处。”《花月痕》第四三回:“ 芝友 大家来看 痴珠 ……重过 秋心院 ,觉得草角花鬚,悉将溅泪。”
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斜照
(1) 光线斜着照射
(2) 斜阳;夕阳
清香
清淡的香味
则有荷叶之清香。——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无处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 ,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 注:“我在 齐 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
(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2).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江北
(1) 长江下游江苏、安徽两省靠近长江北岸的地区
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2) 泛指长江以北
正如
就像,和什么一样。
例句:
正如你所说,词典网的书法字典很受书法爱好者欢迎!
员峤
神话中的仙山名。《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 杨伯峻 集释:“《释文》云:嶠,渠庙切,山鋭而高也。” 宋 沉辽 《陪客游山》诗:“峭岭想 员嶠 ,横溪胜 若耶 。”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三:“何时出此围,中宵梦 员嶠 。”
方壶
(1).腹圆口方的壶。古代礼器的一种。《仪礼·燕礼》:“司宫尊于东楹之西,两方壶。” 郑玄 注:“尊方壶,为卿大夫士也。” 贾公彦 疏:“以其燕总有卿大夫士,又别有公尊瓦大两,故知方尊为此人也。”《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国子执壶浆” 汉 何休 注:“壶,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
(2).传说中神山名。一名 方丈 。《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 殷敬顺 释文:“一曰 方丈 。” 汉 班固 《西都赋》:“滥 瀛洲 与 方壶 , 蓬莱 起乎中央。”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题冷泉亭》词:“是当年、玉斧削 方壶 ,无人识。” 清 金农 《龙涎香二首寄吴秀才焯厉孝廉鹗》诗之二:“ 方壶 岛客渺难逢,一饼凄凉话故宫。”
修迥
同“脩迥”。
长远;辽远。
世俗
(1) 世间一般的习俗
世俗之见
(2) 非宗教的
她不允许他们在去教堂来回的路上谈论世俗的事情
政事
政府施政的事务
过问政事
神明
(1) 神灵;神祗
那个被他奉为神明的人不公正地谴责过他
奉若神明
(2) 指人的精神和智慧
神明顿飒爽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 英明;圣明
皆颂其神明
文书
(1) 指公文、书信、契约等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 白居易《卖炭翁》
文书下行直省。——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
(3) 文字书籍
简民
怠惰之民。
老吏
(1).旧吏;精于吏事者。《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復见 汉 官威仪!’”《世说新语·德行》“ 管寧 、 华歆 共园中锄菜” 刘孝标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及 歆 为司徒,上书让 寧 , 寧 闻之,笑曰:‘ 子鱼 本欲作老吏,故荣之耳。’”
(2).熟谙公务案牍的胥吏。《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原来这书办,是本衙门刑房的一掌案的老吏,平日无论有甚么疑难大事,到他手里,没有完不了的案。”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无襦
没有短袄。谓衣服单薄。《后汉书·廉范传》:“﹝百姓﹞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絝。’”《晋书·刘弘传》:“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
秀发
(1).指植物生长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宋 林逋 《山舍小轩有石竹二丛》诗序:“山舍小轩有石竹二丛,鬨然秀发,因成二章。” 元 许有壬 《寻梅》诗:“何以慰吾衰,梅花秀发时。”
(2).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 晋 陆机 《辨亡论》上:“ 长沙 桓王 逸才命世,弱冠秀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今圣歷方兴,文思光被,海岳降神,才英秀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公子秀发,何但做富家翁乎!”
(3).形容诗文书法俊逸不群。 唐 杜甫 《石砚》诗:“ 平公 今诗伯,秀发吾所羡。”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梦楼太守》:“其书亦天然秀发,得 松雪 、 华亭 用笔。”
(4).形容山势秀美挺拔。 宋 曾巩 《 * 山送南城尉罗君》诗:“爱此层崖峻壑之秀发,开轩把酒可緃观。” 宋 曾巩 《万山》诗:“ 万山 临 汉皋 ,峯岭颇秀发。”
西楚
(1).古地域名。 三楚 之一。《史记·货殖列传》:“夫自 淮北 沛 、 陈 、 汝南 、 南郡 ,此 西楚 也。” 南朝 梁 沉约 《为晋安王谢南兖州章》:“进不能闲诗 西楚 ,好礼 北河 ;退无以振采六条,宣风万里。”参见“ 三楚 ”。
(2).古国号。 秦 亡, 项羽 自立为 霸王 ,有 西楚 、 东楚 与 梁 地共九郡,因建都於 西楚 彭城 ,国号“西楚”。《文选·邹阳<上书吴王>》:“兵不留行,收弊人之倦,东驰 函谷 , 西楚 大破。”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项羽 自号 西楚霸王 。” 晋 潘岳 《西征赋》:“外罹 西楚 之祸,内受牧竖之焚。”
诗语
诗的语言。《汉书·礼乐志》:“其威仪足以充目,音声足以动耳,诗语足以感心,故闻其音而德和,省其诗而志正,论其数而法立。” 宋 刘攽 《和杨十七伤苏子美》:“穷途诗语尤慨慷,暮年笔法加豪逞。” 郭沫若 《我的作诗的经过》:“诗语的定型反复,是受着 华格讷 歌剧的影响。”
孟子
(1). 春秋 时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称呼。如 宋国 子 姓,其长女嫁给他国的多称“孟子”。《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杜预 注:“ 子 , 宋 姓。” 孔颖达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妇人以字配姓,故称 孟子 。”又讳言同姓通婚,亦称与国君同姓的夫人为“孟子”。《左传·哀公十二年》:“夏五月, 昭 夫人 孟子 卒。 昭公 娶于 吴 ,故不书姓。” 杜预 注:“讳娶同姓,故谓之 孟子 ,若 宋 女。” 杨伯峻 注:“国君夫人必繫以母家之姓……此 昭公 夫人若称‘ 吴姬 ’或‘ 孟姬 ’,显然违‘同姓不婚’之礼,故改称‘ 吴孟子 ’。”
(2). 战国 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轲 ,字 子舆 。其言行被编为《孟子》一书。
折简
(1) 写信
面缚水次,曰:“凌若有罪,公当折简召 凌,何苦自来邪?”帝曰:“以君非折简之客,故耳。”——《晋书·宣帝纪》
(2) 也作“折柬”
折柬招之。——《聊斋志异·婴宁》
招呼
(1).用言语、手势或其他方式招引、呼唤。 唐 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东省南宫兴不孤,几因诗酒谬招呼。” 宋 苏轼 《新酿桂酒》诗:“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老残游记》第二十回:“派人到省城里招呼个大戏班子来,并招呼北柱楼的厨子来,预备留 老残 过年。”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一章:“我在屋子里招呼了一声,他竟没有听见。”
(2).招附;招抚。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 肜 乃思所以离间二寇,以分其势。招呼 鲜卑 ,示以财利。”《三国志·蜀志·诸葛诞传》:“后 毌丘俭 、 文钦 反,遣使诣 诞 ,招呼 豫州 士民。”
(3).用言语、点头、招手、行礼等方式表示问候。《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羣人来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儿的,有作揖的,大半打千儿的多。”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老孙头 接二连三地跟从 元茂屯 出来的赶车的招呼,问长问短,应接不停。”
(4).照料;关照;照管。《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我想着受主子恩典,又招呼了你这么大,撂下走了,天良何在?”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我跟车间的姐妹说一声,有啥动静,她们会来招呼你的。” 李季 《五月端阳》三四:“几十里路上请医生,全村人招呼着一个伤员。” 赵树理 《小经理》:“你慢慢养着吧,不要着急,合作社的事情我暂且招呼几天!”
(5).接待;应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侄少爷来到,本该要好好的招呼;因为老爷今日出门……等老爷回来时,再请少爷来罢。” 叶紫 《行军掉队纪》五:“这山坳里十多家店家,就只有他家的生意兴盛。招呼好,饭菜好,并且还能够保险客人平安。”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章:“ 剑平 的职务是站立柜台招呼顾客。”
(6).扶持;抬举。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九:“ 小元 他原来是你们招呼起来的人,只要 恒元 一倒,还有法子叫他变过来。”
异时
(1).不同时候。《墨子·经上》:“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路 者 颜回 父,父子尝各异时事 孔子 。” 晋 孙绰 《支遁方向子期》:“ 支遁 、 向秀 雅尚 庄 老 ;二子异时,风好玄同矣。” 唐 石贯 《和主司王起》:“絳帐青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时荣。”
(2).往时;从前。《史记·平準书》:“异时算軺车、贾人緡钱皆有差。” 司马贞 索隐:“异时,犹昔时也。”《新唐书·于頔传》:“部有湖陂,异时溉田三千顷,久廞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前代悬购遗书,咸著条目: 隋 有闕书録, 唐 有访书録, 宋 有求书録。异时人主留意若此。” 章炳麟 《訄书·订孔》:“异时 老 墨 诸公,不降志於删定六艺,而 孔氏 擅其威。”
(3).以后;他时。《史记·苏秦列传论》:“然世言 苏秦 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 苏秦 。” 宋 陆游 《跋<西崑酬唱集>》:“记之为异时一笑。” 清 姚莹 《与陆次山论文书》:“异时集成付刻,或即以此书列其首,亦无不可者。”
鼎社
轮流设乐集妓,谓之鼎社。 宋 陶穀 《清异录·鼎社》:“ 广顺 三年,以 柴守礼 子 荣 为皇子,拜 守礼 太子少保致仕。皇子即位,是为 世宗 。 守礼 居 西洛 与 王溥 、 王彦超 、 韩令坤 之父结友嬉游,裘马衣冠,僭逼逾制,当时人为一日具设乐集妓,轮环无已,谓之鼎社。”
酣畅
(1) 饮酒尽意
(2) ∶畅快
酣畅的笔墨
黄垆
亦作“黄卢”。亦作“黄庐”。亦作“黄炉”。1.犹黄泉。《淮南子·览冥训》:“上际九天,下契黄壚。” 高诱 注:“上与九天交接,下契至黄壚,黄泉下壚土也。”《淮南子·兵略训》:“放乎九天之上,蟠乎黄卢之下。”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永弃高厦,黄庐是馆。” 明 杨珽 《龙膏记·巧遘》:“幸今日相逢故人,便九地黄壚含笑。” 清 唐孙华 《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旌命下九閶,恩纶賁黄壚。”
(2).坟墓。 宋 范成大 《伊尹墓》诗:“三尺黄壚直棘边,此心终古享皇天。”原题注:“在 空桑 北一里,有砖堠刻云‘ 汤 相 伊公 之墓’。相传墓左右生棘,皆直如矢。”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黄壚处处提簞食,緑柳村村挂纸钱。”
(3).大地;地球。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悠悠苍天,荡荡黄壚,抱愚忱以埋幽壤,吾兄弟之志存焉。” 章炳麟 《西归留别中东诸君子》诗:“黄壚此摶摶,神州眇一粟。”
(4).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载:“﹝ 王濬冲 ﹞乘軺车,经 黄公 酒壚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 嵇叔夜 、 阮嗣宗 共酣饮於此壚……自 嵇生 夭、 阮公 亡以来,便为时所羈紲。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后世因用“黄壚”作悼念亡友之辞。 唐 陈子昂 《祭孙府君文》:“白马故人,青乌送往,素车永诀,黄炉谁赏?” 明 夏完淳 《闻大鸿仲熊讣》诗:“叩閽应有路,兄弟竟齐游。盱眕同时尽, 褒 融 一日收。黄壚人已变,清泪梦中流。” 郭沫若 《东风集·谒延安烈士陵园》:“拜罢黄壚闻笑语,英雄人物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