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柯山原文
姑蔑城南问烂柯,篮与踏翠晚来过。岩前云拥杉松老,席上棋敲日月多。
四序秋光浮澹荡,半空钟韵绕嵯峨。
仙人去后余残局,风雨山深长薜萝。
诗词问答
问:烂柯山的作者是谁?答:赵师圣
问:烂柯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参考注释
烂柯
(1).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信安郡 石室山 , 晋 时 王质 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 质 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 质 ,如枣核, 质 含之,不觉飢。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 质 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復时人。”后以“烂柯”谓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宋 陆游 《东轩花时将过感怀》诗:“还家常恐难全璧,閲世深疑已烂柯。”
(2).谓荒诞不可信。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况人一夕不寝必困,岂有两昼夜而不觉,朝廷为之废务?殆几於烂柯之説矣。所以 孟子 有‘尽信《书》’之嘆。”
(3).借指下棋。 唐 窦常 《哭张仓曹南史》诗:“丽藻尝专席,閒 * 烂柯。” 清 钱谦益 《<棋谱新局>序》:“安知夫烂柯之老,橘中之叟,不揶揄窃笑耶?”
(4).作听琴的典故。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烂柯事有异说》:“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云:烂柯多用为棋事,听琴亦然。”
(5).指 烂柯山 。 清 魏源 《粤江舟行》诗之五:“隔江更 烂柯 ,趾麓闑棖值。”自注:“隔江 烂柯山 即 端溪 砚坑也,与 七星厓 对峙水口。”参见“ 烂柯山 ”。
踏翠
亦作“蹋翠”。犹踏花。 唐 白居易 《从龙潭寺至少林寺题赠同游者》诗:“山屐田衣六七贤,搴芳蹋翠弄潺湲。”《西游记》第六五回:“师徒们也自寻芳踏翠,缓随马步。”参见“ 踏花 ”。
晚来
傍晚;入夜。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诗:“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郭沫若 《芭蕉花》:“白日里家务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杉松
(1).杉树与松树。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四:“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唐 韦应物 《对春雪》诗:“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
(2).树名。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叶线型,先端尖或钝,球果圆柱形。分布于 长白山 及 吉林 山区,为 东北 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也称沙松、东北杉松。
席上
(1).筵席之上首。《礼记·燕义》:“诸侯燕礼之义,君立阼阶之东南……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
(2).指筵席上。 唐 方干 《江南闻新曲》诗:“席上新声花下杯,一声声被拍声催。”《西游补》第五回:“ 行者 恐怕席上久了,有误路程,便详醉欲呕。”参见“ 席下 ”。
(3).指儒学。《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李贤 注:“清静,谓道家也;席上,谓儒也。”《南史·隐逸传下·马枢》:“束名实则芻芥柱下之言,翫清虚则糠粃席上之説。” 宋 俞琰 有《席上腐谈》一书。详“ 席珍 ”。
敲日
谓 羲和 御日车,鞭之使快行。 唐 李贺 《秦王饮酒》诗:“ 羲和 敲日玻瓈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王琦 汇解:“ 羲和 为日之御。敲日者,策之而使之行也。”
四序
指春、夏、秋、冬四季。《魏书·律历志上》:“然四序迁流,五行变易。” 唐 王勃 《守岁序》:“春、秋、冬、夏,错四序之凉炎。” 清 顾炎武 《华山》诗:“四序乘金气,三峯压 大河 。”
秋光
(1).秋日的阳光。 唐 李商隐 《商於》诗:“ 商於 朝雨霽,归路有秋光。” 清 刘大櫆 《吴氏节母墓志铭》:“悬皎日之秋光,倾 岷江 以涤也。”
(2).秋日的风光景色。 唐 陈子昂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诗:“秋光稍欲暮,岁物已将阑。” 唐 司空图 《重阳山居》诗:“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宋 王安石 《锺山西庵白莲亭》诗:“野艷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 明 杨慎 《赋得千山红树图送杨茂之》:“画作千山红树图,行色秋光两瀟洒。”
澹荡
(1).犹骀荡。谓使人和畅。多形容春天的景物。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二:“春风澹荡侠思多,天色净渌气妍和。”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 宋 朱淑真 《西江月·春半》词:“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
(2).犹放达。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宋 陆游 《春晚风雨中作》诗:“頽然耐辱君无怪,元是人间澹荡人。” 清 顾贞观 《秋晓登沧浪亭呈宋中丞》诗:“由来澹荡人,别作流传计。”
空钟
玩具名。也称空筝,俗称响铃、地龙。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空鐘者,刳木中空,旁口,盪以沥青,卓地如仰鐘。”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空钟》:“空鐘者,形如车轮,中有短轴,儿童以双杖繫棉线播弄之,儼如天外晨鐘。”
嵯峨
形容山势高峻
故园不可见,巫山田郁嵯峨。——杜甫《江海》
山顶嵯峨
怪石嵯峨
仙人
神话和童话中指神通广大、长生不老的人
去后
以后。 明 朱权 《荆钗记·启媒》:“昨闻故人 王景春 之子,堂试魁名,去后必有好处。”《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的日长日短。”
残局
(1) 处于最后阶段的棋局
(2) 失败或变乱后破败的局面
残局不可收拾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深长
(1) 含义深刻而耐人寻味;深远
用意深长
(2) 精深
学业深长
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意深长矣。——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薜萝
(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 唐 张乔 《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
(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唐 韩偓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归去空山卧薜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