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海上人知浴求颂原文 诗词名句

海上人知浴求颂

作者:释正觉 朝代:宋代

海上人知浴求颂原文

温温气象半篙津,匏杓调和冷暖匀。
直得通身浑是水,端知赤肉了无尘。
风埃面目揩磨净,丘壑形骸洗濯春。
妙触宣明佛子住,首楞严会有斯人。

诗词问答

问:海上人知浴求颂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问:海上人知浴求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正觉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正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温温

(1).柔和貌;谦和貌。《诗·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温温其恭。” 郑玄 笺:“温温,柔和也。” 唐 杜甫 《赠郑十八贲》诗:“温温士君子,令我怀抱尽。” 清 姚鼐 《赠武义大夫何君墓志铭》:“頎与 何君 ,眉目清美,揖让温温,以与余友。” 孙中山 《祭伍秩庸博士文》:“落落其神,温温其貌,铁石肺肝,强不可挠。”

(2).润泽貌。《荀子·修身》:“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 杨倞 注:“温温,有润泽之貌。”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游仙枕》:“ 龟兹国 进奉枕一枚,其色如玛瑙,温温如玉,其製作甚朴素。”

(3).和暖;不冷不热。 汉 王粲 《初征赋》:“薰风温温以增热,体燁燁其若焚。” 唐 皎然 《答豆卢次方》诗:“贤士胜朝暉,温温无冬春。”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咏炭》:“曾似茅斋风雪夜,地炉榾柮暖温温。” 叶圣陶 《未厌集·抗争》:“从玻璃窗射进来的斜方柱形的阳光,历乱地印在他们头上身上腿足上,大家感得温温地有点春意了。”

气象

(1)

(2) 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下雨、闪电、打雷等等

气象万变

(3) 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

(4) “气象学”的俗称

(5) 事物的情况、态势

生气勃勃的新气象

(6) 景色,景象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山气象

(7) 指迹象

见是伏兵气象

调和

(1) 调解使和好

调和对立的观点

(2) 配合得适当;和谐

色彩调和

(3) 折中;妥协

(4) 混和;搀和

(5) 调味

非调和之有异。——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调味品

冷暖

泛指日常生活起居

关心农民的冷暖

直得

(1).直待;直到。 唐 韩偓 《寄京城亲友》诗之二:“相思凡几日,日欲咏离衿。直得吟成病,终难状此心。” 宋 欧阳修 《论燕度勘滕宗谅事张皇大过札子》:“传闻 燕度 勘鞫 滕宗谅 事,支蔓勾追,直得使尽 邠州 诸县枷杻。” 宋 朱熹 《答黄子耕》:“已通透后,便要纯熟。直得不思索时此意常在心胸之间驱遣不去方是。”

(2).只有;必须。

(3).值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 文君 ( 卓文君 )犹直得一死, 奉倩 遗才存色,非难遇也,而以身殉之,不亦可以已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向都司 道:‘为一女子,直得如此着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林初文诗》:“ 丘 见之,愠曰:‘ 林 诗二十八字,正得二十八圈。吾诗百篇,最少岂不直得二十八圈乎?’人传以为笑。”

通身

(1).全身;浑身。《陈书·高祖纪下》:“仙人见於 罗浮山 小石楼,长三丈所,通身洁白,衣服楚丽。” 清 李渔 《蜃中楼·辞婚》:“听了使君之言,不觉通身汗下。” 曹禺 《雷雨》第一幕:“她通身黑色。旗袍镶着银灰色的花边。”

(2).整个物体。《北史·穆观传》:“ 明元 亲临其丧,悲动左右,赐以通身隐起金饰棺。” 张洁 《尾灯》:“那个暖水瓶通身雪白,上面还画了一枝蓝色的水仙。”

(3).完全,全部。《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合那刑房 张瑞风 明铺夜盖的皮缠,敢是那刑房不进去,就合那禁子们鬼混,通身不成道理!”

赤肉

(1).泛指动物的肉。《吕氏春秋·贵当》:“窥赤肉而乌鹊集,貍处堂而众鼠散。”《淮南子·说林训》:“赤肉悬则乌鹊集,鹰隼鷙则众鸟散。”

(2).犹皮肉。 唐 于濆 《边游录戍卒言》诗:“赤肉痛金疮,他人成 卫 霍 。”《五灯会元·临济玄禅师法嗣·宝寿沼禅师》:“师曰:‘不斩死汉。’院曰:‘斩。’师便打。院连道:‘斩,斩。’师又随声打。师却回方丈,曰:‘适来这僧将赤肉抵他乾棒,有甚死急!’”

无尘

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 崔橹 《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 杜荀鹤 《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风埃

(1).被风吹起的尘土。 宋 梅尧臣 《和李廷老家会饮》:“车马不畏远,风埃不畏多。”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笼饼蒸饼之属,食必去皮,皆为北地风埃设。”

(2).指世俗,纷乱的现实社会。《晋书·列女传论》:“驰騖风埃,脱落名教,頽纵忘反,於兹为极。”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释 惠远 之高居,风埃遂隔。” 宋 司马光 《君贶环溪》诗:“地胜风埃外,门深花竹间。”

(3).指仕宦。《南齐书·王僧虔张绪传赞》:“ 思曼 廉静,自絶风埃。” 宋 陆游 《泛富春江》诗:“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

(4).指危乱,战乱。 陈毅 《为苏南摩擦答某君》诗:“强梁海上来,三年战局开,怒潮翻海岳,雄鬼起风埃。”

(5).犹风尘。指娼家生活。 金 元好问 《洧川行》:“无端嫁作荡子妇,流落弃掷风埃中。”

面目

(1) 相貌

面目可憎

(2) 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

还其本来面目

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忠烈之面目

(3) 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

显出庐山真面目

(4) 指面子、脸面

愧无面目见人

何面目以归汉。——《汉书·李广苏建传》

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揩磨

拭擦。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四折:“扶持的乾坤清泰,揩磨的日月辉光。”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

(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

(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清 方文 《访林青仲兄弟》诗之二:“丘壑本繇性,渔樵岂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堕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远的意境。 宋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世祖御笔》:“上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餘,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荆 、 关 、 倪 、 黄 辈所不到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形骸

形体(多指人的)

洗濯

(1)

(2) 洗涤

(3) 除去

宣明

(1).公开表明,毫无隐瞒。《荀子·正论》:“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宣明,则下治辨矣。” 杨倞 注:“宣,露。辨,别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主以宣明,不以道胜而不招;臣务对敭,不以时艰而不进。” 毛 * 《评 * 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 * 先生在 * 十一中全会上宣称:‘应宣明中央对于 * 并无其他任何要求。’”

(2).明显,毫无遮蔽。《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日华燿以宣明。”

(3).谓使显明。 唐 李德裕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右领军卫上将军马公神道碑铭》:“帝欲具饰车旗,宣明衣服。公於是典其僚寀,重立规模。”

(4).宣扬,显扬。《汉书·元帝纪》:“相守二千石诚能正躬劳力,宣明教化,以亲万姓,则六合之内和亲,庶几虖无忧矣。”《后汉书·袁安传》:“陛下奉承洪业,大开疆宇,大将军远师讨伐,席卷北庭,此诚宣明祖宗,崇立弘勛者也。” 宋 曾巩 《襄州谢到任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奬引士伦,推崇世教,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故令优佚,俯及孤蒙,敢不拊慰此民,宣明上德。”

(5).宫殿名。 西汉 时 宣明殿 在 长安 未央宫 东,见《三辅黄图》卷三。 东汉 时 洛阳 亦建有 宣明殿 。《后汉书·桓郁传》:“帝自制《五家要説章句》,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 。” 李贤 注:“ 宣明殿 在 德阳殿 后。”

(6).里名。 梁章鉅 《文选旁证》卷十二引《三辅黄图》:“ 长安 閭里一百六十,室居櫛比,门巷脩直,有 宣明 、 建阳 、 昌阴 、 尚冠 、 脩成 、 黄棘 、 北焕 、 南平 等里。”

佛子

(1).菩萨的通称。《十住毗婆沙论·入初地品》:“诸佛子者,诸佛真实子诸菩萨是,是故菩萨名为佛子。”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石长和》:“道之两边棘刺,森然如鹰爪。见人甚众,羣足棘中,身体伤裂,地皆流血。见 长和 独行平道,俱叹息曰:‘佛子独行大道中。’”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此山非比别山阿,青黛染成千块玉,云霞粧就万堆螺。只除佛子神仙纔可到,怎许游人容易得攀摩?”

(2).受佛戒者,佛门弟子。 唐 钱起 《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仍闻七祖后,佛子继调御。” 宋 王安石 《灵山寺》诗:“ 灵山 名谁自?波涛截孤峰。何年佛子住?四面凭危空。”《西游记》第四四回:“众僧滴泪道:‘我们这一国君王,偏心无道,只喜得是老爷等辈,恼的是我们佛子。’”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但有如大乘佛教一般,待到居士也算佛子的时候,往往戒律荡然。”

(3).佛教泛指一切众生,以其悉具佛性,故称。《法华文句》卷九下:“一切众生,皆有三种性德佛性,即是佛子。”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忽中夜 宣律 捫虱,将投于地,三藏半醉,连声呼曰:‘律师扑死佛子!’” 宋 苏轼 《东坡志林》(《稗海》本)卷六:“凡能动者,皆佛子也,竹蝨初如涂粉竹叶上尔,然久乃能动者,百千为曹,无非佛子者。”

(4).称慈善的人。如 唐 末 徐守温 以宽恕为治,人称佛子。见 唐 张鷟 《耳目记》。又 宋 洪皓 为 秀州 司录,以所掌发运司钱赈济饥民,州人称之为“洪佛子”。见 宋 赵善璙 《自警篇·救荒》。

楞严会

佛教禅林古法。自农历四月十三日至七月十三日九十天中,众僧要禁足安居,设楞严坛,每日早晨粥罢,服装整齐地在坛前集合,讽诵经咒,咒罢,唱摩诃,举行楞严会。

斯人

(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刘学箕,朝代:宋代
    把酒伤春事,何人慰寂寥。才高融未荐,魂断玉空招。赋就青阳曲,吟成白紵谣。拊栏三太息,幽雅愤几磨消。
  • 作者:张九龄,朝代:唐代
    先达志其大,求意不约文。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 作者:贾岛,朝代:唐代
    来从道陵井,双木溪边会。分首芳草时,远意青天外。此游诣几岳,嵩华衡恒泰。
  • 作者:韩淲,朝代:宋代
    莫问星星鬓染霜。一杯同看月昏黄。放歌渔父濯沧浪。却忆手栽双柳句,真成云汉抉天章。苏仙何在立苍茫。
  • 作者:陈淳,朝代:宋代
    仙霞何事名仙霞,巅末得之神仙家。此山南来绝高峻,上插云表参天涯。群仙游宴绝顶上,不饮烟火汤与茶。朝餐赤霞吸其英,暮餐黄霞咀其华。日傲烟霞为洞府,不踏尘寰寸泥沙。后躅跻攀不可得,危梯峻级频咨嗟。高人欲解行者疲,掇作好语清而嘉。故取仙霞起人慕,非以仙霞为世夸。流传岁月浸久远,此意零落说又差。谓酌流霞固浅陋,谓著霞衣亦浮葩。我来登陟动幽趣,愧无洒落清襟怀。聊寓数言代岭记,未可例视为南华。
  • 作者:马钰,朝代:元代
    道毁僧,僧毁道。奉劝僧道,各休返倒。出家儿、本合何如,了性命事早。好参同,搜秘奥。炼气精神,结为三宝。真如上、兜率天宫,灵明
  • 作者:叶宪祖,朝代:明代

    小生:喜今日荷仁兄金玉言念吾曹不是。

    远人情木石转。

    幕中人空有牵丝愿。

    月下老曾无系足缘。

    生:如今尽好择配小生:我也曾。

    向兰房访丽娟我也曾。

    倩蜂媒求淑媛饶与你。

    看遍长安无数名花也只有那。

    红杏高枝近日边。

  • 作者:朱元璋,朝代:明代

    宝塔摩青苍,招提岁久荒。
    秋高栖俊隼,夜深月影长。
    寂寂星摇荡,飞霞入栋梁。
    守僧都去尽,萤火作灯光。
    鬼哭思禅度,遗经风日张。
    独有来巢燕,呢喃似宣扬。
    停骖伤古意,云合草头黄。
    闻说当年盛,钟鱼彻上方。

  • 作者:姜特立,朝代:宋代
    康乐寻山伐木,子猷爱竹叩门。我已烟霞痼疾,每逢佳处开樽。
  • 作者:卢纶,朝代:唐代
    谋身当议罪,宁遣友朋闻。祸近防难及,愁长事未分。寂寥惊远语,幽闭望归云。亲戚如相见,唯应泣向君。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