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对酒原文
行年过始衰,秋至独先悲。事往怜神魄,感深滋涕洟。
百忧纷在虑,一醉兀无思。
宝瑟拂尘匣,徽音凝朱丝。
幽圃蕙兰气,烟窗松桂姿。
我乏济时略,杖节抚藩维。
山川大兵后,牢落空城池。
惊沙犹振野,绿草生荒陂。
物变风雨顺,人怀天地慈。
春耕事秋战,戎马去封陲。
波澜暗超忽,坚白亦磷缁。
客有自嵩颍,重征栖隐期。
丹诀学仙晚,白云归谷迟。
君恩不可报,霜露绕南枝。
诗词问答
问:秋日对酒的作者是谁?答:武元衡
问:秋日对酒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秋日对酒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武元衡的名句有哪些?答:武元衡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16-6
参考注释
行年
(1).经历的年岁,指当时年龄。《荀子·君道》:“以为好丽邪?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齳然而齿堕矣。”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 清 钮琇 《觚賸·巡检附魂》:“戏语之曰:‘贵司行年几何?’则拱而对曰:‘卑职犬马齿五十七矣。’”
(2).指将到的年龄。《南齐书·武帝纪》:“詔曰:‘始终大期,贤圣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是日上崩,年五十四。” 清 李调元 《剿说》卷二:“《水经注》:‘ 吕望 行年五十,卖食 棘津 。’行,将也……行年,犹云年将,倒文也。”
(3).流年。旧时星命家所谓某人当年所行的运, 唐 张籍 《赠任道人》诗:“欲得定知身上事,凭君为筭小行年。” 金 元好问 《赠萧汉杰》诗序:“问其日事,则曰:‘止以 唐生 、 季主 之业游时贵间耳。’因与论余之行年,而有契於余心者。”
秋至
秋分。《管子·轻重己》:“以夏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秋至。”
神魄
心魄。 唐 武元衡 《秋日对酒》诗:“行年过始衰,秋至独先悲,事往怜神魄,感深滋涕洟。” 宋 张耒 《广化遇雨》诗:“萧森异人境,坐视动神魄。”
涕洟
(1).眼泪和鼻涕。《礼记·檀弓上》:“将军 文子 之丧,既除丧,而后越人来弔。主人深衣练冠,待於庙,垂涕洟。” 陆德明 释文:“自目曰涕,自鼻曰洟。” 汉 马融 《长笛赋》:“僬眇睢维,涕洟流漫。” 唐 孟郊 《秋怀》诗:“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 秋罗 导女潜出,相持呜咽,各有涕洟。” 章炳麟 《訄书·商鞅》:“而世之仁人流涕洟以忧天下者,猥以法家与刀笔吏同类而丑娸之。”
(2).涕泪俱下;哭泣。《易·萃》:“齎咨涕洟,无咎。” 高亨 注:“咨借为资……齎资涕洟,弔他人之丧之象也。” 唐 陆龟蒙 《田舍赋》:“今则阳亢而骄,苗渴而萎,十穗百粒,穫夫涕洟。” 宋 王安石 《祭周几道文》:“孰知君子,赴我称孤?发封涕洟,举屋惊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香玉》:“﹝ 黄生 ﹞恨极,作《哭花诗》五十首,日日临穴涕洟。”
百忧
种种忧虑。《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 晋 刘琨 《答卢谌书》:“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 唐 杜甫 《寄杜位》诗:“近闻宽法离 新州 ,想见怀归尚百忧。” 宋 欧阳修 《秋声赋》:“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清 金农 《题何山人琦活埋庵》诗:“一日百忧生,戚戚独茧蚕。”
醉兀
见“ 醉兀兀 ”。
宝瑟
瑟的美称。《汉书·金日磾传》:“ 何罗 褏 * 从东箱上,见 日磾 ,色变,走趋卧内欲入,行触宝瑟,僵。”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 緑綺 丽琴, 丹山 宝瑟。” 唐 骆宾王 《帝京篇》:“翠幌竹帘不独映,清歌宝瑟自相依。” 明 高明 《琵琶记·临妆感叹》:“和那宝瑟尘埋,锦被羞铺。寂寞琼窗,萧条朱户,空把流年度。”
拂尘
掸除尘土,后专指掸尘土,驱蚊蝇的用具
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红楼梦》
徽音
(1).犹德音。指令闻美誉。《诗·大雅·思齐》:“ 大姒 嗣徽音,则百斯男。” 郑玄 笺:“徽,美也。” 汉 蔡邕 《太傅胡公夫人灵表》:“至德修於几微,徽音畅于神明。”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爰定厥祥,徽音允穆。” 宋 苏轼 《永安永昌永熙陵忌辰奏告昭宪等皇后表本》:“顾明发之永怀,仰徽音之如在。”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七:“侯王宗庙求元妃,徽音岂在纤厥趾。”
(2).佳音,嘉讯。《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 浮丘公 ,长絶子徽音。” 吕良 注:“徽,美也。言我儻遇此仙公,长絶子美音信。” 明 王世贞 《过维扬有怀子相》诗:“奈何各分离,徽音邈以修。”
(3).优美的乐声。多指琴声。 汉 王粲 《公宴》诗:“管絃发徽音,曲度清且悲。” 唐 柳宗元 《李西川荐琴石》诗:“从此他山千古重,殷勤曾是奉徽音。”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听縹緲徽音清俏,似求凰声韵好。”
朱丝
(1).红色的丝绳。《左传·襄公十八年》:“ 晋侯 伐 齐 ,将济 河 , 献子 以朱丝繫玉二瑴而祷。”《淮南子·说山训》:“圣人用物若用朱丝约芻狗,若为土龙以求雨。” 章炳麟 《驳神我 * 说》:“今假众乐之言,以文饰其帝国主义,是犹借兼士之名,以文饰其兼併主义, 墨 孟 有知,必縈以朱丝,攻以雷鼓无疑也。”
(2).朱弦。用熟丝制的琴弦。 唐 刘禹锡 《调瑟词》:“朱丝二十五,闕一不成曲。” 清 唐孙华 《种树》诗:“珍材伐琴瑟,清音发朱丝。”
(3).借指琴瑟。 唐 元孚 《送李四校书》诗:“朱丝写别鹤泠泠,诗满红笺月满庭。” 宋 苏轼 《渚宫》诗:“緑窗朱户春昼闭,想见深屋弹朱丝。”
蕙兰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狭长而尖,初夏开花,色黄绿,有香味,庭园栽植,可供观赏。《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濯缨醴泉,被服蕙兰。” 晋 陆机 《鳖赋》:“咀蕙兰之芳荄,翳华藕之垂房。” 宋 邹浩 《四柏赋》:“蕙兰馥鬱乎亭槛,锦綺焜煌乎涂泥。”
(2).喻芳洁纯美。多指女子。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教女》:“杏脸桃腮,又当有松筠节操,蕙兰襟怀。”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移帐》:“却喜姬人 顾氏 ,冰雪聪明,蕙兰心性。”
烟窗
亦作“烟窗”。1.清幽的窗户。 唐 李白 《登梅冈望金陵》诗:“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 唐 皮日休 《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诗之二:“平铺风簟寻琴谱,静扫烟窗著药方。”
(2).即烟囱。 唐 崔涯 《嘲李端端》诗:“黄昏不语不知行,鼻似烟窗耳似鐺。”
济时
犹济世,救时。《国语·周语中》:“宽,所以保本也;肃,所以济时也。”《旧唐书·隐逸传序》:“退无肥遁之贞,进乏济时之具。”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经世手,济时英, 玉堂 金马 岂难登。” 周咏 《感怀》诗之三:“举目 新亭 挥掬泪,刦餘谁是济时才?”
杖节
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四方,给旄节以为凭信。《汉书·叙传下》:“ 博望 杖节,收功 大夏 。”又《王莽传上》:“以太保 甄邯 为大将军,受鉞 高庙 ,领天下兵,左杖节,右把鉞,屯城外。”后多以谓执掌兵权或镇守一方。《晋书·王敦传》:“顷者令 导 内综机密,出録尚书,杖节京都,并统六军。” 唐 武元衡 《秋日对酒》诗:“我乏济时畧,杖节抚藩维。” 章炳麟 《艾如张》诗:“借问杖节谁?云是 刘荆州 。”
藩维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后以“藩维”指藩国。 南朝 梁 沉约 《封授临川等五王诏》:“藩维广树,经朔攸属。” 清 顾炎武 《书太虚山人象象谭后》:“使是书之论得行於数十年之前,足以隆藩维而重国势,当不至於今日。”
(2).边防要地。 唐 张籍 《送裴相公赴镇太原》诗:“盛德雄名远近知,功高先乞守藩维。”
山川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大兵
(1) 人数多,声势大的军队
大兵压境
(2) 旧时对士兵的俗称,现称普通士兵
(3) 指清兵,清人撰文必作此称,以示尊敬
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落空
(1) 毫无结果,没有着落
这事有落空的危险
(2) 遭受彻底失败
两头落空
(3) 空子
城池
城为城墙,池为护城河。泛指城邑
惊沙
亦作“ 惊砂 ”。指狂风吹动的沙砾。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孤蓬自振,惊砂坐飞。”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利鏃穿骨,惊沙入面。” 清 丘逢甲 《春感次许蕴伯大令韵》:“惊沙捲塞朝呼鶻,吹浪空江夜有豚。”
绿草
绿油油的草,绿色的小草
生荒
未开垦的土地。也叫“生地”
物变
事物变化。《淮南子·泰族训》:“人之所知者浅,而物变无穷。” 唐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诗:“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宋 苏辙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之一:“空使坐中人,慨然嗟物变。”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俱载物变,统之天文。”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人怀
人心,人的情绪。 晋 张协 《杂诗》之九:“洪潦浩方割,人怀昬垫情。”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师塔铭》:“殊不知末习浇漓,人怀厌怠。”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耕事
耕作之事。亦泛指农事。《周礼·地官·闾师》:“任农,以耕事贡九穀。”《管子·山国轨》:“春十日不害耕事,夏十日不害芸事,秋十日不害敛实,冬二十日不害除田:此之谓时作。”《史记·赵世家》:“ 肃侯 游 大陵 ,出於 鹿门 , 大戊午 扣马曰:‘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秋战
(1).指秋季防御外族骚扰边境的战事。 唐 武元衡 《秋日对酒》诗:“春耕事秋战,戎马去封陲。”
(2).指秋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周克昌》:“逾年,秋战而捷, 周 益慰。”
戎马
军马,借指军事、战争
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汉书·刑法志》
戎马生涯
封陲
边疆。 唐 武元衡 《度东径岭》诗:“更看飞白羽, 胡 马在封陲。”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自此保安黎献,慎守封陲。”
波澜
(1) * 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多用于比喻
文章波澜起伏
超忽
(1).遥远貌。《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东望平皋,千里超忽。” 吕向 注:“超忽,远貌。” 唐 李白 《送杨山人归天台》诗:“客有思 天台 ,东行路超忽。” 明 许承钦 《报国寺双松歌》:“求之骨貌意已失,尚想天外超忽双云峰。”
(2).引申为精神高逸貌。 唐 皮日休 《太湖诗·桃花坞》:“穷深到兹坞,逸兴转超忽。”
(3).迅速貌。 唐 韦应物 《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诗:“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 明 唐顺之 《从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虏气凭凌恒候月, 汉 兵超忽若乘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惆怅;迷惘。超,通“ 惆 ”。 唐 刘景复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今朝闻奏《凉州》曲,使我心神暗超忽。” 唐 柳宗元 《送文郁师序》:“登高远望,悽愴超忽。”
坚白
(1).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言至坚者磨之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谓君子虽在浊乱而不能污。后因以“坚白”形容志节坚贞,不可动摇。《三国志·魏志·徐邈王基等传论》:“ 王基 学行坚白。” 唐 武元衡 《秋日对酒》诗:“波澜暗超忽,坚白亦磷緇。” 宋 司马光 《送守哲归庐山》诗:“嚣呶不可变,坚白如琼琇。” 清 金农 《冬雪》诗:“相警保坚白,勿使不洁扰。”
(2). 战国 时名家学说的一个命题。《庄子·齐物论》:“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详“ 坚白同异 ”。
磷缁
亦作“ 磷淄 ”。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磷,谓因磨而薄;缁,谓因染而黑。后因以比喻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起变化。 唐 杜甫 《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诗:“岁阳初盛动,王化久磷緇。” 宋 秦观 《庆禅师塔铭》:“呜呼我师,法妙难思,与物并作,而不磷緇。” 明 唐顺之 《赠王山人》诗:“自笑久磷緇,还真已是迟。” 梁启超 《论私德》:“即有一二达识热诚之士,苟欲攘臂为生民请命,则时或不得不用诡秘之道,时或不得不为偏激之行。夫其人而果至诚也,犹可以不因此而磷淄也。”
有自
(1).有其原因。《庄子·寓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 陈鼓应 今注:“有自也,有所由来,即有它的原因。”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 修 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2).有其来处。《元史·后妃传二·显宗宣懿淑圣皇后》:“阴功久积,衍圣绪於无疆;神器攸归,知庆源之有自。” 茅盾 《子夜》十一:“ 刘玉英 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十七岁前读过几年书……对于交易所证券市场的经络,那她更是‘渊源有自’。”
重征
重税。《商君书·外内》:“食贵,糴食不利,而又加重徵, * 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宋 戴复古 《送李来宾》诗:“逐利遭重徵,商旅亦良苦。”亦谓加重征税。 明 何景明 《何子·功实》:“重徵滥役,则结民之怨;破城侵境,则深敌之讐。”
重新征召。 唐 司空图 《贺翰林侍郎》诗之一:“今朝忽见银臺事,早晚重徵入翰林。”
栖隐
亦作“栖隐”。隐居。《隋书·隐逸传·徐则》:“遂怀栖隐之操,杖策入 縉云山 。” 唐 王维 《丁寓田家有赠》诗:“君心尚栖隐,久欲傍路归。” 明 杨慎 《蜀士》:“ 符载 、 杨衡 、 宋济 、 张仁宝 皆 蜀 人,栖隐 青城山 。” 清 魏源 《永嘉山水诗·西雁宫》:“昔贤栖隐地,静悟先天中。”
丹诀
炼丹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有人入 焦山 七年, 老君 与之木钻,使穿一盘石……四十年,石穿,遂得神仙丹诀。”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道士》诗:“终身持玉舄,丹诀未应传。”《歧路灯》第七五回:“山主有所不知,大凡天地间,只有两等异授,一曰剑术,一曰丹诀。”
学仙
亦作“ 学僊 ”。学习道家的所谓长生不老之术。《史记·封禅书》:“ 黄帝 且战且学僊。”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人姓 吴 名 刚 , 西河 人,学仙有过,謫令伐树。” 五代 徐夤 《溪隐》诗:“将名将利已无缘,深隐清溪拟学仙。” 金 元好问 《后饮酒诗》之三:“为言学仙好,人间竟何为。”
见“ 学仙 ”。
云归
乘云归去。谓仙逝。 宋 苏轼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诗:“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霜露
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南枝
(1).朝南的树枝。 南朝 梁简文帝 《双燕》诗:“衔花落北户,逐蝶上南枝。” 唐 李白 《山鹧鸪词》:“ 苦竹岭 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鷓鴣飞。” 明 吴国伦 《寄远曲》:“ 章臺 杨柳緑如云,忆折南枝早赠君。”
(2).比喻温暖舒适的地方。 唐 清江 《春游司直城西鸕鶿谿别业》诗:“ 越 客初投分,南枝得寄栖。”
(3).借指梅花。 宋 苏轼 《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南枝,梅也。” 清 宋琬 《送别李素臣归荒隐草堂》诗:“相思试折南枝寄,东阁官梅尚有无。” 田汉 《赠刘雨岑先生》诗:“南枝如雪馥雄关,又在先生笔底看。”
(4).《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胡 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因以指故土,故国。《周书·杜杲传》:“ 王褒 、 庾信 之徒既覊旅 关中 ,亦当有南枝之思耳。” 唐 储嗣宗 《早春》诗:“踟蹰 歷阳 道,乡思满南枝。” 郁达夫 《自汉皋至辰阳流亡途中口占》:“岂为行吟来 楚 泽,终期结綬到南枝。”
精彩推荐:
- 第一折(冲末扮刘太守引张千上,诗云)寒蛩秋夜忙催织,戴胜春朝苦劝耕。人若无心治家国,不知虫鸟有何情。小官姓刘名辅,字公弼。幼习儒业,颇看诗书。自中甲第以来,累蒙擢用,今除洛阳太守。某有同窗故友,乃是赵汝州,离别久矣。近日捎将一封书来与小官,书中的意思,说有谢金莲者,欲求一见。小官在此,不知此女子是何人?张千,你近前来,我问你咱;谢金莲是甚么人?(张千云)好着相公知道,这谢金莲是一个上厅行首。(太守云)原来如此。张千,你近前采,我分付你。(做打耳喑科,云)赵秀才来时,则说谢金莲嫁了人也。门首觑者,若来时,报复我知道。(张千云)理会得。(外扮赵汝州上)(诗云)虽是文章出众前,若无风月也徒然。请君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