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原文
献纳无虚日,居然迹已陈。清班区玉石,宝历顺星辰。
更化思鸣鵙,遗书似获麟。
易名无异论,今代两三人。
诗词问答
问: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献纳
(1) 委婉的提出意见以供接受、采纳
(2) 无代价地把东西献出
献纳金银
虚日
空闲的日子;间断的日子。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五:“村民见之,以鱼鱣非树中之物,咸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牲祭祀,未尝虚日,因遂名 鱣父庙 。”《宋史·食货志上三》:“祖宗建立 真 、 楚 、 泗州 转般仓,一以备中都缓急,二以防漕渠阻节,三则纲船装发,资次运行,更无虚日。” 明 刘基 《送道士张玄中归桐柏观》诗序:“ 至正 甲午,予来 会稽 ,因得与群士大夫为 宝林 之游,而赋诗倡和,无虚日焉。” 清 曹寅 《戏题王安节画》诗:“风泉浩浩无虚日,但起诗情是俗人。”
赶集的日子。 宋 陆游 《江亭》诗:“野市逢虚日,江亭候暮潮。”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二十里
清班
清贵的官班。多指文学侍从一类臣子。 唐 白居易 《初授拾遗献书》:“岂意圣慈,擢居近职……未申微功,又擢清班。” 宋 陆游 《贺皇太后笺》:“幸逢熙运,获缀清班。” 清 龚自珍 《暮春》诗之四:“禪心闢初地,小幸集清班。遂进羣藩宴,兼怡圣母颜。”
玉石
(1) 玉与石。比喻好与坏、贤与愚
玉石俱焚
(2) 未经雕琢之玉
纵饶玉石何人攻
(3) 美石
宝历
见“ 宝历 ”。
亦作“ 宝歷 ”。指国祚;皇位。《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晋朝飨乐章》:“椒觴再献,寳歷万年。”《梁书·武帝纪上》:“虽宝历重升,明命有绍,而 * 丑纵,方煽京邑。”《魏书·世宗纪》:“朕幼承宝历,艰忧在疚,庶事不亲,风化未洽。” 唐 欧阳詹 《回鸾赋》:“应千年之宝歷,承八圣之重光。”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玉佩朝元,宝历迎祥。”
顺星
旧俗农历正月初八日祭星以求吉利,谓之“顺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顺星》:“﹝正月﹞初八日,黄昏之后,以纸蘸油,燃灯一百零八盏,焚香而祀之,谓之顺星。” 翁偶虹 《北京话旧·春节话旧》:“初八日‘顺星’,家人动手,捻制一百零八只灯花,浸透香油,安置在灯花碗里。”
更化
改制;改革。《汉书·礼乐志》:“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俞竹心》:“ 娄 深信其説,弃职别进,适值壬午更化,俯就省掾,陞除 益都 府判。”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 董仲舒 主张更化,就是要求以仁德代替严刑,也就是要求以儒家学说代替法家学说。”
鸣鵙
(1).伯劳鸣叫。谓天将寒。《诗·豳风·七月》:“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毛 传:“鵙,伯劳也。” 郑玄 笺:“伯劳鸣,将寒之候也。”鵙,一本作“ 鶪 ”。
(2).鸣叫的伯劳。 汉 王逸 《九思·悼乱》:“左见兮鸣鵙,右睹兮呼梟。” 宋 黄庭坚 《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三:“更化思鸣鵙,遗书似获麟。”
遗书
(1) 前人留下而由后人制印的著作(多用做书名)
(2) 死者临死前留下的书信
生前没有留下遗书
获麟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易名
(1).指古时帝王、公卿、大夫死后朝廷为之立谥号。《礼记·檀弓下》:“ 公叔文子 卒,其子 戍 请諡於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易名之典,请遵前烈。”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幸圣明知其始末,故九品微官获邀易名之旷典也。”后亦有由崇仰者为死者议立谥,称“私謚”,亦称“ 易名 ”。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贤者故事有易名,况士哉!” 贞曜先生 为 孟郊 之私谥。
(2).换名,改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天绘亭记》:“余择胜得此亭,名曰 天绘 ,取其景物自然也。后某年某日,当有俗子易名‘ 清辉 ’,可为一笑。”
无异
没有差异;相同
在争论中又翻老账,无异于火上加油
今代
现代,今世。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诗:“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 宋 李觏 《袁州州学记》:“今代遭圣神,尔袁得圣君。”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监司待巡检》:“观此,则是使者与巡检同驛而处,同席而食,至於步行送之登舟,今代未之见也。”
两三
几个。表示少量。《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 皎然 《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两三片。” 元 萨都剌 《秋词》:“清夜空车出 建章 ,紫衣小队两三行。” 老舍 《骆驼祥子》一:“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