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忆昔飞凫来上国,作县声名动宸极。今朝颇怪空马群,十年所得真鸡肋。
笑指滁阳有佳处,手把一麾留不得。
醉翁相望百年间,琅琊自此添颜色。
诗词问答
问:《同舍饯新滁阳使群范子由寺丞于成均芳润轩分》的作者是谁?答:虞俦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虞俦的名句有哪些?答:虞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飞凫
(1).飞翔的野鸭。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体迅飞鳧,飘忽若神。” 唐 寒山 《诗》之六:“欲验飞鳧集,须徵白兔游。” 清 刘泽湘 《过西山辟支生墓》诗:“叩角谁賡 宁戚 歌,飞鳧莫辨 王乔 舃。”
(2).犹飞凫舃。 唐 吴筠 《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苟尊师兼见赠之》诗:“从此罢飞鳧,投簪辞割鸡。”
(3).箭名。《初学记》卷二二引《太公六韬》注:“飞鳧,矢名。”
(4).借指轻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 屈原 投 汨罗 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檝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鳧。” 唐 王勃 《三月上巳祓禊序》:“或昂騏驥,或泛飞鳧。”
上国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左传·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於 宗丘 。” 杜预 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声名
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宸极
(1).即北极星。《晋书·律历志中》:“昔者圣人拟宸极以运璿璣,揆天行而序景曜,分辰野,敬农时,兴物利,皆以繫顺两仪,纪纲万物者也。”参见“ 北极星 ”。
(2).借指帝王。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日月所鉴,天地所明,岂敢虚言欺妄宸极。”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风马云车,儷百顺钩陈之卫;金枝玉叶,拱万龄宸极之尊。”
(3).比喻帝位。《文选·刘琨<劝进表>》:“宸极失御,登遐丑裔。” 李善 注:“宸极,喻帝位。”《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壮,若使统临宸极,何异陛下之身。” 明 宋濂 《故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司郎中王公墓志铭》:“ 洪武 戊申春正月,皇帝正位宸极,布告中外。”
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马群
指一群同族野马,包括一匹公马、几匹母马和一些幼驹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所得
指所获得的东西
所得无几
鸡肋
亦作“鷄肋”。1.鸡的肋骨。比喻无多大意味、但又不忍舍弃之事物。《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备 因险拒守”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 杨脩 便自严装,人惊问 脩 :‘何以知之?’ 脩 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 汉中 ,知王欲还也。’” 宋 杨万里 《晓过皂口岭》诗:“半世功名一鸡肋,生平道路九羊肠。”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辞亲赴任》:“征舠已集,拜辞偷泪滴,只为鸡肋功名,把北堂杳隔。”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何华珍》:“宦海中风波岂有定哉?君前程止此,久恋鸡肋何为?”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环》三:“某些领导对咱看不惯,把咱当成‘鸡肋’!”
(2).鸡的肋骨。比喻瘦弱的身体。《晋书·刘伶传》:“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 伶 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螳臂拒辙,鸡肋承拳,万万相殊,破之必矣。”一本作“鷄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叹十分狼狈,村拳共捱,鷄肋同坏。”
佳处
(1).优美之处。《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作《天台赋》”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赤城 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而界道。’此赋之佳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引 宋 周密 《题<保母帖>》诗:“佳处将无同,閟妙未易语。” 鲁迅 《呐喊·故乡》:“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象,没有言辞了。”
(2).谓胜境。 唐 杜甫 《次空灵岸》诗:“迴帆覬赏延,佳处领其要。” 唐 韩愈 《将至韶州借图经》诗:“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宋 文同 《奉寄兴州分判诚之蒲兄》诗:“ 武兴 山水郡,左右有佳处。” 明 唐顺之 《茅处士妻李孺人合葬墓志铭》:“尝欲邀诸诗客相与入 天台 雁宕 ,访 赤城 佳处以为快。”
一麾
(1).犹一挥,有发令调遣意。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襄公 志在战,为日暮一麾,安能令日反?”
(2).形容举事简捷。 宋 范仲淹 《寄石学士》诗:“一麾了婚嫁,万事蠹精神。”
(3).一面旌麾。旧时作为出为外任的代称。 唐 杜牧 《即事》诗:“莫笑一麾东下计,满江秋浪碧参差。” 宋 曾巩 《和邵资政》诗:“拂衣久欲求三径,窃食聊须把一麾。” 清 沉涛 《迭韵和子方谢鹤》:“五貺可无诗媵鹤,一麾聊当梦游仙。”参见“ 一麾出守 ”。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醉翁
(1).嗜酒的老人。 唐 郑谷 《倦客》诗:“閒烹芦笋炊菰米,会向源乡作醉翁。” 前蜀 韦庄 《对雨独酌》诗:“荷鍤醉翁真达者,卧云浦客竟悠哉。” 宋 刘光祖 《长相思·别意》词:“画桥西,画桥东,有泪分明清涨同。如何留醉翁?”
(2). 欧阳修 的别号。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於此,饮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 也。”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寿菊士招同棕亭再可立堂诸公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到山欲问 醉翁 蹟,数间古寺支斜阳。”
相望
互相对望
雕栏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邻国相望。——《史记·货殖列传》
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东西相望。——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琅琊
见“ 琅邪 ”。
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诗文赏析
【原题】:
同舍饯新滁阳使群范子由寺丞于成均芳润轩分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