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英仲司户原文
绍兴人物赵户部,身作长城护瓜步。佛狸送死缘有人,援臂不侯得非数。
只今曾孙户掾公,吏能官政有祖风。
南山可摇判难夺,东海不冤阴有功。
吾州上了本曹印,谒帝明光当得觐。
秋风正紧送搏扶,九万程涂人莫问。
诗词问答
问:送赵英仲司户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送赵英仲司户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杨万里送赵英仲司户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绍兴
(1).承继前业,振兴昌盛。 汉 桓宽 《盐铁论·诛秦》:“赖先帝大惠,绍兴其后。”《南齐书·王融传》:“ 融 以父官不通,弱年便欲绍兴家业。”《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其间明圣相因,忧乱继作,未有不委用贤士,亲近正人,而能绍兴其徽烈者也。”
(2).即绍兴酒。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 潘先生 又把他喊回来道:‘带一斤绍兴,一毛钱熏鱼来。’” 老舍 《二马》第四段一:“ 伦敦 买不到老绍兴,嗐!还是回国呀!”参见“ 绍兴酒 ”。
人物
(1)
(2) 小说或戏剧中被描写的人
人物描写
(3) 被认为有突出或显著特性的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 * 《沁园春·雪》
恺撒是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实景。——蔡元培《图画》
(4) 讲话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励或发命令的人
由一个圈内人物指导
(5) 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个人物
户部
(1) 官名,我国古代朝廷分掌户口、财政的官署
户部主事。——《明史》
户部司务。
南京户部。
(2) 三国以后设度支尚书掌财政,隋改为民部尚书,唐时改为户部,为三省下的六部之一,长官称尚书。以后历代沿置,清末改为度支部
长城
(1) 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河北山海关,全长6700公里。公元前3世纪秦统一中国后,联结战国时燕、赵、秦之城并延长,始成长城。长城不但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文物,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2) 坚不可摧的力量或防御物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瓜步
地名。在 江苏 六合 东南。有 瓜步山 ,山下有 瓜步镇 。古时 瓜步山 南临 大江 , 南北朝 时屡为军事争夺要地。公元450年, 北魏 太武帝 攻 宋 ,率军至此,凿山为盘道,设毡殿,隔 江 威胁 建康 (今 南京市 )。 明 清 时设巡检司于 瓜步镇 。步,今写作“埠”。 唐 白居易 《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见寄》诗:“日落 龙门 外,潮生 瓜步 前。” 宋 陆游 《登赏心亭》诗:“黯黯 江 云 瓜步 雨,萧萧木叶 石城 秋。” 清 吴伟业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南内方看起 桂宫 ,北兵早报临 瓜步 。”
佛狸
(1). 北魏 拓跋焘 ( 太武帝 )的小字。《宋书·索虏传》:“ 嗣 死,謚曰 明元皇帝 ,子 燾 字 佛貍 代立。”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 佛貍 愁。”《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并写臺格以与之云:‘斩 佛貍 首,封万户侯。’” 胡三省 注:“佛,读如弼。”
(2).借指 江苏 六合县 。因县城东南有 瓜步山 ,山上有 佛貍祠 ,故名。 清 陈维崧 《减字木兰花·广陵旅邸送三弟纬南归》词:“ 佛狸 城下,兄弟禪房通夜话。” 清 陈维崧 《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词:“万家帘幙火微明, 佛狸 城。”
(3).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者。 宋 陆游 《自凤州来客言岐雍间事怅然有感》诗:“前日已传天狗堕,今年寧许佛貍生?”
送死
(1) 自寻死路
何必白白去送死
(2) 指父母丧葬之事
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孟子·离娄下》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史记·货殖列传序》
有人
(1).谓有杰出的人物。《晋书·忠义传序》:“ 卞壼 、 刘超 、 钟雅 、 周虓 等已入列传,其餘即敍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 晋氏 之有人焉。”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房 故为官族,称世有人。”
(2).谓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
(3).泛指有某人。《孟子·尽心下》:“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樱桃小口娇声颤,不防花下,有人肠断。” 巴金 《春》一:“有人从梅林那面走过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
得非
犹得无,莫非是。《魏书·郭祚传》:“ 祚 曰:‘高山仰止。’ 高祖 曰:‘得非景行之谓?’”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得非 玄圃 裂,无乃 瀟湘 翻。” 清 洪昇 《长生殿·雨梦》:“呀,何处歌声,凄凄入耳,得非梨园旧人乎?”
只今
如今;现在。 唐 李白 《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吴王 宫里人。”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清 李国宋 《朝天宫感怀》诗:“自昔鼎成龙已去,只今松老鹤还飞。” 郭沫若 《雄师百万挽狂澜》诗:“只今双喜大临门,‘七一’佳期水库成。”
曾孙
(1).孙子的儿子。《左传·昭公七年》:“余将命而子 苟 与 孔烝鉏 之曾孙 圉 相 元 。”《晋书·荀勗传》:“ 荀勗 字 公曾 , 潁川 潁阴 人, 汉 司空 爽 曾孙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还有个曾孙,叫做 卜兑 ,只有八岁,代人家放牛去了。”
(2).对曾孙以下的统称。《诗·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 文王 ,曾孙篤之。” 郑玄 笺:“曾,犹重也。自孙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称曾孙。” 清 金人瑞 《古墓吟》:“物理自无定,曾孙非不贤。”
能官
善于为官;能干的官。语出《国语·晋语四》:“ 先且居 之佐军也善,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 唐 岑参 《凤翔府行军送程使君赴成州》诗:“拜命时人羡,能官圣主闻。”《宋史·刘敞传》:“ 吴充 以典礼得罪, 冯京 救之,亦罢近职。 敞 因对极论之。帝曰:‘ 充 能官, 京 亦无他,中书恶其太直,不相容耳。’”
祖风
祖辈的风范;祖辈的遗风。 唐 顾云 《苏君厅观韩干马障歌》:“乃孙屈跡寧百里,好奇学古有祖风。”《旧唐书·魏謩传》:“ 宣宗 每曰:‘ 魏謩 绰有祖风,名公子孙,我心重之。’” 清 钱谦益 《祖锺华赠中大夫南京光禄寺卿制》:“节身乃用以昌后,餘其善庆,詒尔孙谋,试观世德之蝉连,益见祖风之绵邈。”《文汇月刊》1981年第2期:“我们的青年美术家都大有祖风……对于外来的美术流派和表现手法,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东海
(1) 亚洲东部边缘海,西接中国大陆,北连黄海,南接南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广阔的东海大陆架是良好的渔场
(2) 泛指东方的大海
有功
(1).有功劳,有功绩。《易·需》:“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汉 范晔 《宦者传论》:“﹝宦人﹞其能者则 勃貂 管苏 ,有功於 楚 晋 。”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士卒本将,一朝相失,心孤意怯,难以有功。”
(2).有功之人。《战国策·秦策三》:“明主则不然,赏必加於有功,刑必断於有罪。”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於是正明堂之朝,齐君臣之位,举贤才,布德惠,施仁义,赏有功。” 晋 羊祜 《让开府表》:“然臣等不能推有德,进有功,使圣听知胜臣者多,而未达者不少。”
明光
(1).日光。亦指白日,太阳。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五:“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幃綺帐脂粉香。”
(2).铠甲名。铁铠。 三国 魏 曹植 《上先帝赐铠表》:“先帝赐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领。”
(3).明亮;光亮。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小夫人将一串一百单八颗西珠数珠,颗颗大如鸡荳子,明光灿烂。”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俩的雨衣都让雨水洗得明光发亮。”
(4).指神话中昼夜常明的 丹丘 。《楚辞·王褒<九怀·通路>》:“朝发兮 葱岭 ,夕至兮 明光 。” 王逸 注:“暮宿东极之 丹峦 也。”《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 汉 王逸 注:“因就众仙於 明光 也, 丹丘 昼夜常明也。《九怀》曰‘夕宿乎 明光 ’, 明光 即 丹丘 也。”按,《九怀》中之 丹峦 即 丹丘 。
(5). 汉 代宫殿名。后亦泛指朝廷宫殿。 唐 武元衡 《出塞作》诗:“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謁 明光 一报恩。”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老入 明光 踏旧班,染鬚那復唱《阳关》。”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 明光 ,鱸鱠娱亲请尚方。”参见“ 明光殿 ”。
当得
(1).应该;理所当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孚 ( 羊孚 )雅善理义,乃与 仲堪 道《齐物》。 殷 难之, 羊 云:‘君四番后,当得见同。’”《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小娘子放心,令尊与我是老兄弟,当得早晚照管。” 清 洪昇 《长生殿·私祭》:“这是当得的,待我写个牌位儿供养。”
(2).承受。《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巢大郎 ﹞怎当得妻妾两个,推班出色,递换来扰,不勾几时,把所得之物乾浄弄完。”川剧《谭记儿》第一场:“姑姑,想你我都是苦命之人,这‘夫人’二字实实不敢当得。”
秋风
秋天的风
涂人
(1).普通人。 宋 曾巩 《咏史》之一:“国士忧社稷,涂人养声利。”《孟子·告子上》“好是懿德” 宋 朱熹 集注:“ 程子 曰:‘性即理也,理则 尧 舜 至於涂人一也。’”
(2).路人;陌生人。 宋 苏洵 《苏氏族谱》:“情尽则喜不庆,忧不弔。喜不庆,忧不弔,则涂人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河南妇死》:“妇已妻千户某,饶于财,情好甚洽,视夫姑若涂人。”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十》:“子既娶妇,与父母别居异财,甚者不相闻问,虽较之 中国 父子贼恩,妇姑勃谿者转觉稍愈,然以骨肉至亲,不啻推远之若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