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莲华本从淤泥出。
智者无心趣涅盘。
法性如空像兔角。
诗词问答
问:《五七言禅诗·其五·光明崖五首》的作者是谁?答:敦煌曲子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补遗
2. 努力
参考注释
莲华
见“ 莲花 ”。
淤泥
(1) 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
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颐《爱莲说》
(2) 参见“软泥”
智者
有智谋或智慧过人的人
心趣
情趣;意识。 李大钊 《平民主义》:“那有诗的心趣的平民主义者,想冲着太阳飞,想与 谢勒 (Shelley)和 惠特曼 (Whitman)抟扶摇而上腾九霄。” 郭沫若 《文艺论集·文学的本质》:“我们的心境呈现情绪状态的时候,我们的心趣的进行,根据 温德 (Wundt)的分类,可得到七种的波状线。”
涅盘
亦作“湼槃”。 1.佛教语。梵语的音译。旧译“泥亘”、“泥洹”。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晋 僧肇 《涅槃无名论》:“涅槃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魏书·释老志》:“湼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浄,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 宋 王安石 《请秀长老疏》:“虽开方便之多门,同趣涅槃之一路。”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佛湼槃时,受我最后法供。”
(2).作为死亡的美称。 徐迟 《火中的凤凰》七:“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
法性
佛教语。真实不变、无所不在的体性。各宗所说不一。《大般泥洹经·如来性品》:“如来真法性,闻佛为众生。” 南朝 齐 周颙 《难张长史门论》:“般若所观,照穷法性。” 清 龚自珍 《法性即佛性》:“宗--今立法性即佛性。”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四章:“ 弼 耽好玄理,尝与 孝静帝 谈佛性、法性。”
兔角
兔不生角,故以“兔角”喻必无之事。《楞严经》卷一:“无则同於龟毛兔角,云何不著?” 前蜀 贯休 《闻赤松舒道士下世》诗:“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