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峰原文
山根连上竺,石骨漱空潭。
冷冷四时雨,鲜鲜终日岚。
□讹来灵鹫,恶道凿瞿昙。
我到兹峰下,先怀邵古庵。
诗词问答
问:飞来峰的作者是谁?答:李寄
问:飞来峰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飞来峰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李寄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寄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参考注释
山根
(1) 鼻梁的别名。古人认为可作心望诊的参考,因其位于阙庭之下,又称为下极
(2) 山脚
石骨
坚硬的岩石。 宋 王炎 《游砚山》诗:“涧水抱石根,石骨多紺碧。”《英烈传》第四九回:“那 富阳县 治,前面大江,后枕峻岭,右有 鹤山 ,插出江口,石骨崚嶒,朝夕当潮水浸射。” 清 刘大櫆 《重修孙公桥记》:“岸侧石骨,坡陀下趋。”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可是终于太平静了, * 不过高如从前的山,像是陆地的处所便露出棱棱的石骨。”
空潭
澄澈的深渊。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洗炼》:“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冷冷
(1).寒凉的样子。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并序》:“冷冷碧江,下浸秋石。” 元 揭傒斯 《奉同柯博士甘内掾下直赋》:“冷冷草露白,华月隔林生。” 叶圣陶 《隔膜·母》:“弱小的菊科的花开出来使人全不经意,却颤颤地冷冷地铺满了庭阶。无力的晚阳照在那些花上面,着实有些儿寒意。”
(2).冷淡;严肃。 茅盾 《子夜》一:“她忽然冷冷地瞥了 范博文 一眼,鼻子里轻轻一哼,就懒洋洋的走开了。”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说话很简短,表面是冷冷的。”
(3).表示讥讽的意味。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三月的租界》:“三月里,就‘有人’在 上海 的租界上冷冷的说道--‘ 田军 不该早早地从 东北 回来!’”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毂》:“﹝ 王轂 ﹞未第时尝为《玉树曲》云:‘壁月夜,琼树春,鶯舌冷冷词调新。’”一本作“ 泠泠 ”。 明 何景明 《赠王文熙》诗:“冷冷朱丝絃,听我别鹤操。” 明 高启 《稚儿塔》诗:“寻跡殊窅窅,闻声每冷冷。”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鲜鲜
亦作“鱻鱻”。好貌;鲜丽貌。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十一:“鲜鲜霜中菊,既晚何用好。” 钱仲联 集释引《方言》:“鲜,好也。” 宋 王安石 《酬裴如晦》诗:“鲜鲜细菊霜前蕊,漠漠疏桐日下阴。”《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盈盈嫩緑,有如剪就薄薄轻罗;裊裊轻红,不若裁成鲜鲜丽绵。”《再生缘》第三一回:“冶鲜鲜,玉裹金围富贵妆。”
终日
从早到晚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荀子·劝学》
灵鹫
(1).山名。在古 印度 摩揭陀国 王舍城 之东北,梵名 耆闍崛 。山中多鹫,故名。或云山形像鹫头而得名。 如来 曾在此讲《法华》等经,故佛教以为圣地。又简称 灵山 或 鹫峰 。《古诗类苑》卷一○二引 晋 庐山 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灵鷲 邈矣,荒途日隔。”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钦鹿野之华苑,羡 灵鷲 之名山。”自注:“ 灵鷲山 ,説《般若法华》处。” 唐 刘禹锡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诗:“常説 摩围 似 灵鷲 ,却将山屐上丹梯。” 清 谭嗣同 《怪石歌》:“不然 天竺 亡 灵鷲 ,月黑深林歗猨狖。”
(2).山名。即 浙江 杭州 西湖 的 飞来峰 。传说由 印度 飞来。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顷在 钱塘 ,惠然我覯,相从半岁,日饮醇酎,朝游 南屏 ,莫宿 灵鷲 。” 金 元好问 《云峡》诗:“飞堕不嫌 灵鷲 小,奇探已觉 太湖 空。” 清 厉鹗 《西林过满月精舍》诗:“秋蟾圆几夕, 灵鷲 约同登。”
(3).山名。在 广东 曲江 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瀧水 又南歷 灵鷲山 。山本名 虎羣山 ,亦曰 虎市山 ,以虎多暴故也。 晋 义熙 中沙门释僧 律 葺宇巖阿,猛虎远跡,盖 律 仁感所致,因改曰 灵鷲山 。”
(4).山名。在 江西 上饶 东南。一名 灵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广信府》:“ 灵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灵鷲山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实郡之镇山也。”
(5).峰名。在 山西 五台山 中台 之东南,亦称 菩萨顶 。峰有 真容院 ,黄教喇嘛 札萨克 居此。 清 陈梦雷 《拟游五台山不果》诗:“势控 太行 蟠巨镇,派分 灵鷲 落曇花。”
恶道
(1).不正之道。 汉 刘向 《说苑·君道》:“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
(2).佛教语。指地狱、饿鬼、畜生三道。《坛经·行由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持世 告假 帝释 曰:‘我修行日久,悟法分明,不可取你人情,交我再沉恶道。’”《法苑珠林》卷九六:“寧止不行,勿行邪道,身坏命终,堕於恶趣。” 唐 白居易 《画弥勒上生帧记》:“遍念一切恶趣众生,愿同我身,离苦得乐。” 明 无名氏 《四贤记·构衅》:“ 王氏 女子,双亲早逝,继亡祖母,恐沦恶趣,仰祈超度上 瑶池 。”
瞿昙
(1). 释迦牟尼 的姓。一译 乔答摩 (Gautama)。亦作佛的代称。 宋 陆游 《苦贫》诗:“此穷正坐清狂尔,莫向 瞿曇 问宿因。”《辽史·礼志六》:“ 悉达太子 者,西域 净梵王 子,姓 瞿曇 氏,名 释迦牟尼 。以其觉性,称之曰‘佛’。”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这花呵,不学他 瞿曇 对 迦叶 糊涂笑捻,谩劳他诸天女访 维摩 撒漫飞旋。”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但是, 瞿昙 ( 释迦牟尼 )从夜半醒来,目睹宫女们睡态之丑,于是慨然出家。”
(2).借指和尚。 明 张煌言 《过仙洞访石田出荔枝为供》诗:“君自瞿曇我自客,相逢疑是 岭 南时。” 清 方文 《水月庵同盛伯含宿兼呈退谷师》诗:“湖上相逢如梦寐,风前一笑两瞿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