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真宗御制二首原文 诗词名句

真宗御制二首

作者:真宗 朝代:宋代

真宗御制二首原文

鸿源濬发,睿图诞彰。
高明锡义,累洽延祥。
巍巍艺祖,溥率实生。
煌煌文考,区宇大康。
珍符昭类,实历绵长。
物性茂遂,民欲阜昌。
甫田多稼,禾黍穰穰。
含生嘉育,鸟财跄跄。
八绂统域,九服要荒。
沐浴惠泽,祗畏典常。
隔谷分坏,望斗产方。
闰袭冠带,来奉生璋。
峨峨双阙,济济明堂。
诸侯执帛,天后当阳。
何以产等,兗衣乡裳。
何以褒德,略车乘黄。
声明焕赫,雅颂汪洋。
启兹丕绪,祐我无疆。
大统斯集,大乐斯掦。
俯隆宗祏,仰继穹苍。

诗词问答

问:真宗御制二首的作者是谁?答:真宗
问:真宗御制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真宗的名句有哪些?答:真宗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鸿源

长河的源头。比喻初创的王业。《隋书·音乐志中》:“庆绪千重秀,鸿源万里长。”《宋史·乐志九》:“肃肃 艺祖 ,肇基鸿源。”

濬发

从深处发出。 唐 柳宗元 《祭杨凭詹事文》:“实期濬发,再光文陛。谁谓昊天,遽兹降厉。” 清 刘大櫆 《程府君墓志铭》:“其深爱之情,蔼然濬发於一室独知之地,而其家人咸被其风而化焉。” 揆郑 《哀政闻社员》:“天才濬发,则有 吴汝纶 。”

睿图

(1).皇帝的谋划。《隋书·音乐志下》:“皇矣上帝,受命自天。睿图作极,文教遐宣。”《旧唐书·王彦威传》:“臣谬司邦计,虔奉睿图,輒纂事功,庶裨圣览。”

(2).指 孔子 的画像。《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虞庠饰馆,睿图炳睟。” 李善 注:“睿图, 孔圣 之图画也。”

高明

具有独到见解,高超技艺的人

另请高明

累洽

谓太平相承。《文选·班固<东都赋>》:“至于 永平 之际,重熙而累洽。” 张铣 注:“熙,光明也;洽,合也。言 光武 既明而 明帝 继之,故曰重熙累洽也。” 宋 文天祥 《明堂庆成恭进》诗:“中严外辨三千礼,累洽重熙四十年。”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至於二百餘年,重熙累洽,因时变制,未易缕数。”

巍巍

高大壮观的样子

巍巍乎可畏。——明· 刘基《卖柑者言》

艺祖

亦作“萟祖”。有文德之祖。《书·舜典》:“归,格于艺祖,用特。” 孔 传:“巡守四岳,然后归告至 文祖 之庙。艺,文也。” 孔颖达 疏:“才艺文德,其义相通,故蓺为文也。”后用以为开国帝王的通称。 唐 张说 《唐享太庙乐章·光大舞》:“肃肃艺祖,滔滔濬源。” 宋 沉遘 《五言陈桥驿》诗:“萟祖昔臣 周 , 周 德久已衰。”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艺祖》:“人知 宋 人称太祖为艺祖,不知前代亦皆称其太祖为艺祖……然则﹝艺祖﹞是歷代太祖之通称也。”

率实

坦率真实。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 洪 期於守常,不随世变,言则率实,杜絶嘲戏。”

煌煌

明亮辉耀貌

明星煌煌

文考

周文王 死后, 武王 颂之为文考。后用为帝王亡父的尊称。《书·泰誓下》:“予克 受 ,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 孔 传:“言 文王 无罪於天下。”《后汉书·明帝纪赞》:“懋惟帝绩,增光文考。” 唐 张说 《上党旧宫述圣颂》:“尊文考而御天,帝王之孝也。”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后生辰表》:“弼成文考,既隆逮下之风,共养 太姜 ,益著《思齐》之美。”

区宇

区域,天地

别一区宇。——《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大康

(1).《诗·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陆德明 释文:“大,音泰。” 朱熹 集传:“大康,过於乐也。”后以“大康”指安丰泰乐。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昔者 唐虞 崇举九贤,布之於位,而海内大康。”

(2).表示使安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雎水》:“大康 华夏 ,绥静黎物。”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大康黎元,慎择牧守。”

珍符

珍奇的符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或谓且天为质闇,珍符固不可辞;若然辞之,是 泰山 靡记而 梁父 靡几也。”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言天道质昧,以符瑞见意,不可辞让也。” 唐 崔融 《进洛图颂表》:“陛下圣烈丰懿,应期首出,珍符炳烁,旷代罕闻。”《宋史·乐志十二》:“真人在御,来献珍符。”

绵长

亦作“緜长”。1.延续久远。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赉林檎启》:“ 丹徒 故苑,岁绵长而不见; 岷山 旧植,路重阻而来难。”《西游记》第十一回:“普諭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如大 清 歷数绵长,延臣寿命,臣当益加勤勉,谨保终始。”

(2).犹漫长。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传》:“疆宇修阔,道路緜长。”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臣自用兵以来,三次肃清 楚 境,而边界绵长,与其布兵各卡……不如分两路游兵。” 柯灵 《香雪海·时间》:“十年过去了,在时间的长河里,这只是无限绵长中的一瞬。”

物性

事物的本性。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呜呼!地土风气之能移物性如是耶?”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鹤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惟有阴阳五行之僻论,跋扈于学界,语及物性,则缘附以为辞,怪诞支离,不可穷詰。”

茂遂

繁荣滋长。 唐 郭子仪 《享太庙乐章·保大舞》:“万物茂遂,九夷宾王。”《新唐书·陈子昂传》:“使人乐其业,甘其食,美其服,然后天瑞降,风雨时,草木茂遂。”《宋史·乐志九》:“物性茂遂,民俗阜昌。”

民欲

民众的欲望。《书·泰誓上》:“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吕氏春秋·达郁》:“民欲不达,此国之鬱也。”

阜昌

(1).繁盛;昌盛。《楚辞·大招》:“田邑千畛,人阜昌只。” 王逸 注:“阜,盛也。昌,炽也。言 楚国 ……人民炽盛,所有肥饶,乐於他国也。”《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闻王会之阜昌,知函夏之充牣。” 李善 注:“阜,盛也。”

(2).丰盛。 宋 司马光 《瞻彼南山》诗:“君子之燕,籩豆洋洋,鼎俎将将,百羞阜昌。”

甫田

(1).大田。《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孔 传:“甫,大也。”《汉书·礼乐志》:“登成甫田,百鬼迪尝。” 颜师古 注:“甫田,大田也……言此粢盛,皆因大田而登成,进於祀所,而为百神所歆饗也。” 晋 陆机 《瓜赋》:“殷中和之淳祜,播滋荣於甫田。” 明 何景明 《雨颂》:“甫田之坼,阴液膏之。”

(2).《诗·齐风》篇名。 朱熹 以为诗的主旨是“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后引为戒“务大而无功”的典实。 明 范濂 《观濠堂记》:“ 顾 君务广其地,越数十餘年,志犹未竟,识者不无《甫田》之讥。”

(3).《诗·小雅》篇名。《诗·小雅·甫田序》云:“《甫田》刺 幽王 也,君子伤今而思古焉。”后用为伤今思古的典实。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晋 文公 出亡,周流天下, 舟之侨 去 虞 而从焉。 文公 反国,择可爵而爵之,择可禄而禄之, 舟之侨 独不与焉……遂歷阶而去。 文公 求之不得,终身诵《甫田》之诗。”

古泽薮名。《诗·小雅·车攻》:“东有 甫 草,驾言行狩。” 郑玄 笺:“ 甫 草者, 甫田 之草也。 郑 有 甫田 。” 陆德明 释文:“ 郑 音‘补’,谓 圃田 , 郑 藪也。” 朱熹 集传:“今 开封府 中牟县 西 圃田泽 是也。”

黍穰

黍秆。

含生

一切有生命者。多指人类。 晋 傅玄 《傅子·仁论》:“推己之不忍於飢寒以及天下之心,含生无冻餧之忧矣。”《魏书·崔光传》:“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考仁圣之风,习治国之道,则率土属赖,含生仰悦矣。” 宋 梅尧臣 《冬雷》诗:“春以动含生,夏以奋风雨。” 章炳麟 《訄书·订文》:“今夫含生之属,必从其便者也。”

跄跄

(1).形容走路有节奏的样子。《诗·小雅·楚茨》:“济济蹌蹌,絜尔牛羊。” 高亨 注:“蹌蹌,步趋有节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恚恨》:“岂不畏天下窥公侯之浅深与,著緑袍,乘驄马,蹌蹌正色,谁敢直言?”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 唐 则诗人济济, 宋 则文士蹌蹌。”

(2).飞跃奔腾貌。《汉书·扬雄传上》:“秋秋蹌蹌,入西园,切神光。” 颜师古 注:“秋秋蹌蹌,腾驤之貌。”

(3).舞貌。《书·益稷》:“笙鏞以间,鸟兽蹌蹌。” 孔 传:“鸟兽化德,相率而舞,蹌蹌然。” 陆德明 释文:“蹌,七羊反,舞貌。” 汉 扬雄 《法言·问明》:“凤鸟蹌蹌,匪 尧 之庭。” 李轨 注:“蹌蹌者,步趾之威仪也。”

犹踉蹡。醉步貌。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醉学士歌》:“ 宋生 微饮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骤蹌蹌。”

九服

(1).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三国志·魏志·何夔传》:“先王辨九服之赋以殊远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乱。”

(2).指全国各地区。 南朝 梁 沉约 《法王寺碑》:“济横流而臣九服,握乾纲而子万姓。”《周书·文帝纪下》:“俾九服寧謐,诚赖翊赞之功。”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人见其令雷行于九服,而不知其令未至阶闥也。”

(3).古代王和后的九种服制。《周礼·天官·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屨” 汉 郑玄 注:“王吉服有九。”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九服》:“九服:冕服六(大裘至玄冕),弁服三(韦弁、文弁、冠弁)。”

要荒

要,要服;荒,荒服。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亦泛指远方之国。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昔者 唐 虞 崇举九贤,布之於位,而海内大康,要荒来宾,麟凤在郊。”《文选·班固<典引>》:“卓犖乎方州,洋溢乎要荒。” 李周翰 注:“要荒,违国也。” 元 耶律楚材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诗:“何日要荒同入贡,普天鐘鼓乐清平。”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荆 楚 之音,圣人不録,实以要荒之故。”

沐浴

(1) 洗澡

(2) 蒙受;受润泽

一轮晚月升上天空,仓库的空场沐浴在月光之中

惠泽

惠爱与恩泽

祗畏

敬畏。《书·金縢》:“用能定尔子孙於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汉书·匡衡传》:“陛下祗畏天戒,哀閔元元,大自减损。”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之二:“惕然祗畏,敢有荒怠。”

典常

常道,常法。《易·繫辞下》:“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韩康伯 注:“能循其辞以度其义,原其初,以要其终,则唯变所适,是其常典也。”《书·周官》:“其尔典常作之师,无以利口乱厥官。”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固合抚绥黎庶,上副天心,蠲减征徭,内荣乡里,而乃横徵暴赋,不奉典常,擅破人家,自丰私室。” 郭沫若 《祭昆明四烈士》诗:“全民奋起,共树典常。魂其有灵,来格来饗!”

冠带

(1).帽子与腰带。《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漱。” 宋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归来褫冠带,杖履行东园。” 明 沉鲸 《双珠记·弃官寻父》:“今日解了冠带,扮做常人。轻囊健步,有何不可?”《老残游记》第三回:“只画了一箇人,仿佛 列子 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

(2).戴帽子束腰带。《战国策·楚策一》:“ 秦王 闻而走之,冠带不相及。” 三国 魏 曹操 《薤露》诗:“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彊。”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先生﹞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红楼梦》第六二回:“ 寳玉 清晨起来,梳洗已毕,便冠带了。”

(3).指装束,打扮。《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楚 阵 韩员 打扮虎皮磕碯……此人如何这般冠带?名呼做 杀虎壮士 。”

(4).本指服制,引申为礼仪、教化。《韩非子·有度》:“兵四布於天下,威行於冠带之国。” 宋 洪迈 《容斋四笔·饶州风俗》:“ 宋 受天命,然后七 闽 、二 浙 与 江 之西东,冠带诗书,翕然大肆。”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引《宣布满清皇室罪状檄》:“山河依旧,先人之庐墓可亲;冠带奚存,九世之仇讎宜復。”

(5).谓使习礼仪。《旧唐书·玄宗纪下》:“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谓冠带百蛮,车书万里。”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冠带 月支 ,旅应騶牙之瑞,梯航日出,咸输象齿之珍。”

(6).比喻封爵,官职。《战国策·魏策四》:“且夫 魏 一万乘之国,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 秦 之强足以为与也。”《明史·唐胄传》:“遇赦復冠带,卒。”

(7).指官吏、士绅。《文选·张衡<西京赋>》:“冠带交错,方辕接軫。” 薛综 注:“冠带,犹搢绅,谓吏人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 晋朝 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僕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 宋 叶适 《北村记》:“相为市者,皆鱼虾之友,菱芡之朋,而冠带车马之来絶矣。” 明 张煌言 《祭延平王文》:“中原冠带,夹道壶浆。”

(8).指男子。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盈盈弱女,僭称冠带之雄。渺渺丈夫,反袭裙釵之饰。”

峨峨

(1) 山体高大陡峭

(2) 态度庄重严肃

双阙

(1).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两宫遥相望,双闕百餘尺。” 唐 吴融 《送僧归破山寺》诗:“别来双闕老,归去片云閒。” 明 王宠 《入消夏湾》诗:“千山翫迴转,双闕开嶙峋。”

(2).借指宫门。 唐 广宣 《驾幸天长寺应制》诗:“宸游双闕外,僧引百花间。”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比亦再过於双闕,未尝一对於清光。”

(3).借指京都。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闕间。” 唐 杜甫 《承间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十:“意气即归双闕舞,雄豪復遣 五陵 知。” 仇兆鳌 注:“双闕,谓都中。” 明 戴缙 《楚江旅怀》诗:“客梦悬双闕,乡心逐五羊。”

济济

(1).众多貌。《诗·大雅·旱麓》:“瞻彼 旱 麓,榛楛济济。” 毛 传:“济济,众多也。” 唐 卢纶 《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诗:“济济延多士,躚躚舞百蛮。”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数年之后有不人才济济者,吾不信也。” 李劼人 《 * 》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广场,已是人众济济。”

(2).整齐美好貌。《诗·齐风·载驱》:“四驪济济,垂轡濔濔。”《隋书·音乐志中》:“昭昭车服,济济衣簪。”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二折:“空那般衣冠济济,状貌堂堂,却为甚偏嫌俺妓女,怕见婆娘?”

庄敬貌。济,通“ 齐 ”。《诗·大雅·公刘》:“蹌蹌济济,俾筵俾几。” 郑玄 笺:“济济,士大夫之威仪也。”《管子·形势解》:“济济者,诚庄事断也。”《汉书·刘向传》:“臣闻 舜 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隋书·音乐志上》:“其容穆穆,其仪济济。” 宋 司马光 《乞罢详定押班札子》:“朝廷不闻肃雍济济之风,数有变色分争之丑,臣窃为陛下惜之。”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章程》:“堂堂 * ,不齿於列邦;济济衣冠,被轻於异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

明堂

(1) 〈方〉∶打晒粮食的场地;院子

(2)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诸侯

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宋· 苏洵《六国论》

执帛

楚 官名。亦为孤卿(少师、少傅、少保三孤)的别称。《史记·曹相国世家》:“ 楚怀王 以 沛公 为 碭郡 长,将 碭郡 兵,於是乃封 参 为执帛,号曰 建成君 。”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执帛,孤卿也,或曰 楚 官名。” 唐 王维 《汧阳郡太守王公夫人成氏墓志铭》:“曾祖休寧,某官;祖某,某官,袭封常山公,贰公执帛,调护储闈。”

天后

(1). 唐高宗 永徽 六年废 王皇后 ,立 武宸妃 ( 则天 )为后。 高宗 称 * , 武后 称 天后 。见《旧唐书·则 * 后纪》。

(2).道教神名。 唐 陆龟蒙 《入林屋洞》诗:“题之为 左神 ,理之以 天后 。”自注:“ 林屋洞 为 左神 幽虚之天,即 天后真君 之便闕。”

(3).即天妃。海神名。 清 袁枚 《新齐谐·天后》:“ 林远峯 曰:‘ 天后 圣母,余二十八世祖姑母也。未字而化,灵显最著,海洋舟中,必虔奉之。遇风涛不测,呼之立应。’”参见“ 天妃 ”。

当阳

现在湖北省当阳县。又指太阳能晒着的地方

这块地当阳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乘黄

(1).传说中的异兽名。《山海经·海外西经》:“﹝ 白氏 之国 ﹞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郭璞 注:“即飞黄也。”

(2).传说中的神马名。《管子·小匡》:“地出乘黄。” 尹知章 注:“乘黄,神马也。”后用以指御马。《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 李彪 ﹞坐舆禁省,私取官材,輒驾乘黄,无所惮慑。” 胡三省 注:“乘黄,御马也。”

(3).泛指良马。 明 何孟春 《馀冬序录摘抄》卷五:“ 番 饶马而无茶,故 中国 得以摘山之利易彼乘黄。”

四匹黄色的马。《诗·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黄。” 毛 传:“四马皆黄。”《礼记·杂记上》:“陈乘黄大路於中庭。” 孔颖达 疏:“陈四黄之马於大路之西。”

声明

(1) 公开表态或说明

庄严声明

我们则公开声明,恰是为着促使这些东西的消灭而创设条件,而努力奋斗。——毛 * 《论人民民主专政》

(2) 指声明的文告

发表声明

焕赫

炽热明亮;光亮显赫。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吾闻无炽不灭,靡溢不损,焕赫有委灰之兆,春草为秋瘁之端。”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稚圭书》:“尚足以为一方故事,焕赫塞上。” 辽 孟初 《玉石观音唱和诗》:“瑞毫辉映紫金臺,鏤石尊容焕赫哉。”

雅颂

亦作“ 雅讼 ”。1.《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乐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论语·子罕》:“子曰:‘吾自 卫 返 鲁 ,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刘宝楠 正义:“《诗》之风、雅、颂以体别,乐之风、雅、颂以律同,本之性情,稽之度数,协之音律,其中正和平者,则俱曰雅颂焉云尔。”

(2).指盛世之乐、庙堂之乐。《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 孔颖达 疏:“雅以施正道,颂以赞成功,若听其声,则淫邪不入,故志意得广焉。”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干戈戚羽之舞,管籥琴瑟之会,号呼歌謡,声音不中律,燕乐雅讼逆乐序,凡此其属,詔工之任也。”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雅颂播 吴 越 ,还如太阶平。”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有形者皆足悟乎目,不特閲典謨雅颂而后至理可乐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引《申报》:“聆其节奏,庄严肃穆,不同凡响,令人悠然起敬,如亲 三代 以上之承平雅颂。”

汪洋

(1) 形容水势浩大,宽广无边

(2) 形容人的气度宽宏或文章气势磅礴

丕绪

指国家大业。《陈书·世祖纪》:“朕以寡昧,嗣膺丕绪,永言勋烈,思弘典训。” 唐 皮日休 《悼贾》:“嗟大汉之丕绪兮,虯其贤於污潢。” 宋 苏辙 《拟殿试策题》之一:“朕奉承祖宗丕绪,上观三王,下览 汉 唐 ,考其为治之实。” 清 龙启瑞 《读曹参传书后》:“﹝ 曹参 ﹞佐少主光显 高皇 之丕绪,而措天下於磐石之安,其功烈岂仅与刀笔吏比长而已耶!”

无疆

没有穷尽;无限

万寿无疆

大统

(1) 指一统国家的事业

(2) 指帝位

继承大统

大乐

古代指典雅庄重的音乐。用于帝王祭祀、朝贺、燕享等典礼。《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汉 徐干 《中论·治学》:“大乐之成非取乎一音。” 唐 皮日休 《忧赋》:“大乐既没,淫声是起。”

(1).极大的快乐。《二程语录》卷二:“ 孟子 言万物皆备於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

(2).指共同的快乐。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徧观世法,捨大同之道而欲救生人之苦,求其大乐,殆无由也。”

官名。 秦 汉 奉常(太常)属官有大乐令。 东汉 永平三年改大乐为大予乐,凡国祭祀掌其奏乐及大饗之乐舞。历代因之。 宋 有大乐令, 元 有大乐署, 明 置神乐观,亦属太常。参阅《通典·职官七》、《续通典·职官七》。

宗祏

(1).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室。亦借指宗庙,宗祠。《左传·庄公十四年》:“﹝ 原繁 ﹞对曰:‘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杜预 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 孔颖达 疏:“宗祏者,虑有非常火灾,於庙之北壁内为石室以藏木主,有事则出而祭之,既祭纳於石室。” 南朝 陈 沉初明 《陈武帝哀策文》:“铭功德於旂常,被徽音於鐘石,迴天仪於清庙,附祖考而来格,播茂实与英声,鬱氛氲於宗祏。”《新唐书·高郢传》:“ 代宗 为太后营 章敬寺 , 郢 以白衣上书諫曰:‘……夫庙犹不越礼而立,况寺非宗祏所安、神灵所宅乎?殫万人之力,邀一切之报,其为不可亦明矣。’” 明 胡翰 《明义士墓表》:“当寇发难时,巨族寒畯男女,扶携走道上,以脱一旦之命。不顾宗祏,弃骨肉者,里相比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段氏》:“ 怀 问母,始知其故。曰:‘既属两姓,各有宗祏,何必在此承人百亩田哉!’”

(2).引申指朝廷,国家。《明史·奸臣传序》:“然小人世所恒有,不容概被以奸名。必其窃弄权柄,搆结祸乱,动摇宗祏,屠害忠良,心跡俱恶,终身阴贼者,始加以恶名而不敢辞。”

穹苍

地球上空巨大的圆拱或穹窿;天空,苍穹

舒愤诉穹苍

杀气凌穹苍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马永卿,朝代:宋代

    久知仕宦有升沉,此际门阑不觉深。

    半世人间初识面,一朝林下遽论心。

    依依落日催归骑,袅袅秋风动客襟。

    乡里小儿何太喜,异乡流落有知音。

  • 作者:戴炳,朝代:宋代

    一城方九里,宛在水中坻。

    额揭颜公字,碑传杜牧诗。

    昔年称上郡,今 * 边陲。

    莫望长江北,天寒风正悲。

  •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代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澦,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夏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齐斧言旋早洗兵,更无拓远祇持盈。

    集鳞流仰宁当拒,厚往惟嘉底贡诚。

  • 作者:杨凭,朝代:唐代
    巴丘过日又登城,云水湘东一日平。若爱春秋繁露学,正逢元凯镇南荆。
  • 作者:邢宥,朝代:明代

    举头问月月无辞,俯首衔杯有所思。

    棘院观光 * 策,茅斋刻影独吟诗。

    入秋欲养身丰羽,试酒先将面点朱。

    今夕桂条凭折尽,来科留取最高枝。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何必传讹辨齿牙,燕周讵不本同家。

    西流科进原东注,上涧浑应挟下沙。

    敷奠万年资乐利,食衣比户赖鱼虾。

    治民悟得无多术,淆浊澄清理岂赊。

  • 作者:郑寅,朝代:宋代
    地隔一区石,山高两漈深。弓旌已陈迹,泉石高余音。若不登兹境,何由见古心。遗编湮没久,思与共追寻。
  • 作者:陈允平,朝代:宋代
    顶上新成九转丹,衔花日日到诗坛。夜深飞上云霄去,华表月明风露寒。
  • 作者:李复,朝代:宋代
    理容本求妍,造次遽成丑。兢兢早夜思,犹或失于偶。放而不知察,美种杂稂莠。吾居日三省,参也吾所友。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