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阳别墅放歌原文
山南为阳山北阴,水南为阴1一1水北阳。
阴阳错综无定位,南北对峙有定方。
淮阴亦有韩,汉阳亦有张。
首阳亦有夷,山阴亦有王,彼皆幸生文字邦。
地灵人杰相膻芗,滦阳别墅开书堂。
此山此水岂非有自禅通循蜚之鸿荒,惜无人而过问,然未失其真常。
是时秋风八月含微凉,寒潭潦水澄滦江。
扁舟径渡少留憩,庭前松树蟠龙苍。
山自崇崇,水自汤汤。
即此今昔,谁曰沧桑。
痴哉岘山之碑,令人徒笑叔子羊。
诗词问答
问:滦阳别墅放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滦阳别墅放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二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
参考注释
南为
见“ 南讹 ”。
阳山
(1).山名。 秦 汉 时称 阴山 最西的一段为“ 阳山 ”。即今 内蒙古 乌拉特后旗 的 狼山 。《史记·蒙恬列传》:“於是渡 河 ,据 阳山 ,逶蛇而北。”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五原 西安 阳县 北有 阴山 。 阴山 在 河 南, 阳山 在 河 北。”参见“ 阴山 ”。
(2).古县名。在今 广东省 阳山县 东。 汉 置,属 桂阳郡 , 后汉 改为 阴山县 , 三国 吴 复置,历代因之。 唐 韩愈 《送区册序》:“ 阳山 ,天下之穷处也。”旧注:“ 阳山 ,县名,属 连州 。”
北阴
(1).即北方。古人以北方属阴,故称。 汉 焦赣 《易林·否之蹇》:“北阴司寒,坚冰不温,凌人情怠,大雹为灾。”
(2).谓山的北面。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北阴之竹兮,百尺而不见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常以十二月,採冰於河津之隘,峡石之阿,北阴之中。”
水南
见“ 水南山人 ”。
阴阳
(1)
(2)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3)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4)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错综
(1) 纵横交叉
错综复杂
(2) 交错配合;综合
错综群言
定位
(1) 确定方位
决定爬上小屋的屋顶定位
(2) 确定或指出的地方;确定场所或界限(如通过勘察)
给这个地产的界限定位
(3) 用三角测量方法确定位置
试图给这二十几个山顶定位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对峙
相对耸立
山峡越来越狭,前面两山对峙,看去连一扇大门那么宽也没有,而门外完全是白雾。——刘白羽《长江三峡》
首阳
山名。一称 雷首山 ,相传为 伯夷 、 叔齐 采薇隐居处。《诗·唐风·采苓》:“采苓采苓, 首阳 之巔。” 毛 传:“ 首阳 ,山名也。”《论语·季氏》:“ 伯夷 、 叔齐 ,饿于 首阳 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按, 首阳山 在今何地,旧说不一。《论语》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 首阳山 在 河东 蒲坂 , 华山 之北, 河曲 之中。” 蒲坂 故城,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
山阴
山坡背阴的一面;山的北侧
幸生
谓侥幸偷生。《管子·七法》:“朝无政,则赏罚不明。赏罚不明, * 幸生;赏罚明,则人不幸。” 尹知章 注:“侥倖以偷生也。”《荀子·王制》:“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吴子·治兵》:“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地灵人杰
谓人物杰出,盖因地之灵秀。《红楼梦》第四八回:“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性情的。”参见“ 人杰地灵 ”。
膻芗
同“ 羶薌 ”。烧煮牛羊肉的气味。亦泛指牛羊肉。 清 黄遵宪 《番客篇》:“赤足络绎来,大盘荐膻薌。”
滦阳
河北省 承德市 的别称。因在 滦河 之北,故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乾隆 己酉夏,以编排秘籍,于役 滦阳 。”
别墅
在风景区或在郊区建造的供休养的住所
书堂
(1).学堂。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就经黌舍,略见书当;习武兵栏,偏知剑术。”《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达生 辞了母亲,又到书堂中去了。”
(2).书房。 唐 赵嘏 《送权先辈归觐信安》诗:“小斋松岛上,重叶覆书堂。” 宋 陆游 《戏咏闲适》:“暮秋风雨暗江津,不下书堂已过旬。”
岂非
难道不是…?用于反问
岂非咄咄怪事?
有自
(1).有其原因。《庄子·寓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 陈鼓应 今注:“有自也,有所由来,即有它的原因。”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 修 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2).有其来处。《元史·后妃传二·显宗宣懿淑圣皇后》:“阴功久积,衍圣绪於无疆;神器攸归,知庆源之有自。” 茅盾 《子夜》十一:“ 刘玉英 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十七岁前读过几年书……对于交易所证券市场的经络,那她更是‘渊源有自’。”
循蜚
亦作“ 循飞 ”。传说太古时代十纪中的第七纪。《春秋命历叙》:“自开闢至获麟,二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摄提纪,四曰合雒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叙命纪,七曰循蜚纪,八曰因提纪,九曰禪通纪,十曰疏讫纪。”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历代论·十纪》作“循飞”。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来存》:“ 李 因言其客 喀尔喀 时,其人骑兽,似鹿而非有语言,无文字,亦无机械,如游循蜚、因提之世。” 雷昭信 《名说》:“盖在疏仡、循蜚之上世,盱盱其俗,沕穆其天,各安其澹泊。”参阅《广雅·释天》。
鸿荒
(1).太古,混沌初开之世。 汉 扬雄 《法言·问道》:“鸿荒之世,圣人恶之。” 南朝 宋 鲍照 《石帆铭》:“在昔鸿荒,刊启源陆;表里民邦,经纬鸟服。” 宋 陆游 《游武夷山》诗:“巢居寄千仞,鸿荒想 羲 轩 。” 郭沫若 《创造者》:“我要高赞这最初的婴儿,我要高赞这开辟鸿荒的大我。”
(2).边远荒僻之地。 唐 李白 《明堂赋》:“点翠綵于鸿荒,洞清阴乎羣山。” 王琦 注:“鸿荒,大荒也,谓旷远之地也。”
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过问
操心,干预,参与
我是“亲戚门外客”,不便过问。——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
看样子,我得亲自插手过问一下。——《红岩》
真常
释道用语。真实常住之意。《楞严经》卷十三:“性真常中,求於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唐 吕岩 《敲爻歌》:“达圣道,显真常,虎兕刀兵更不伤。”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夫释道之书,以真常为性,以清浄为宗,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清 黄宗羲 《<翁元铠禅师语录>序》:“出其语録读之,絶去枝蔓,独露真常。”
秋风
秋天的风
寒潭
寒凉的水潭。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凄凄阳卉腓,皎皎寒潭絜。”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许地山 《鬼赞》:“有一次,我独自在空山里走,除远处寒潭的鱼跃出水声略可听见以外,其余种种,都被月下的冷露幽闭住。”
潦水
雨后的积水。《墨子·非乐上》:“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非直掊潦水拆壤垣而为之也。” 唐 王勃 《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清 金人瑞 《秋雨甚田且坏》诗:“幸入圣人新世界,如何潦水坏田畴。”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松树
松属(Pinus)的植物
蟠龙
(1).盘伏的龙。《尚书大传》卷一下:“蟠龙賁信於其藏,蛟鱼踊跃於其渊。” 郑玄 注:“蟠,屈也。”《方言》第十二:“未陞天龙谓之蟠龙。” 唐 李商隐 《赛灵川县城隍神文》:“逐清泠之耕父,不使扬光;迴沮泽之蟠龙,皆令洒润。”
(2).回环的龙形。《淮南子·本经训》:“寝兕伏虎,蟠龙连组。” 高诱 注:“蟠龙,詰屈相连,文错如织组文也。”《秦併六国平话》卷下:“门外苍松踞虎,阶前古檜蟠龙。”
(3).发髻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古人呼髻为蟠龙,蟠龙者,髻之本体,非由粧饰而成,随手綰成,皆作蟠龙之势。”
崇崇
(1).高貌,高大貌。《文选·扬雄<甘泉赋>》:“崇崇圜丘,隆隐天兮。” 李善 注:“崇崇,高貌也。” 唐 张说 《唐故处士张府君墓志》:“ 中条 之北, 大河 之东,丘陵桑梓,鬱鬱崇崇。”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禾麻芃芃,仓庾崇崇。” 明 方孝孺 《归田图赞》:“ 庐山 崇崇,其下 江 水;清风穆然,盛德之士。”
(2).谓崇高伟大。 唐 李翱 《杂说》:“昔 管仲 以 齐桓 霸天下,攘夷狄,华夏免乎被髮左袵,崇崇乎功亦格天下,溢后世。”
(3).连绵广大。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持国新植西轩》:“开地临广衢,崇崇十餘亩。”
(4).尊敬貌。 唐 孟郊 《劝善吟》:“我愿拜少年,师之学崇崇。从他笑为矫,矫善亦可宗。”
(5).象声词。 晋 夏侯湛 《雷赋》:“掣丹霆之燄燄兮,奋迅雷之崇崇。” 唐 元结 《补乐歌·六英》:“我有金石兮,击考崇崇。”
汤汤
(1) 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 清凉山。——《歌声》
(2) 广大貌;浩茫貌
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南朝 梁· 沈约《待罪江南思北归赋》
(3) 形容非常流利
别人拿上书去,汤汤的背了,号上书,正了字,好不省事。——《醒世姻缘传》
即此
就此;只此。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清 李渔 《奈何天·师捷》:“好一个山名。凤为百鸟之王,又是祥瑞之物,即此就是佳祥了。”
今昔
现在和过去
不知今昔是何年
今昔对比
沧桑
“沧海桑田”的缩语
久经沧桑(比喻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
岘山
(1).山名。在 湖北 襄阳县 南。又名 岘首山 。东临 汉水 ,为 襄阳 南面要塞。 西晋 羊祜 镇 襄阳 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晋书·羊祜传》:“ 祜 乐山水,每风景,必造 峴山 ,置酒言咏,终日不倦。” 唐 孟浩然 《岘山送朱大去非游巴东》诗:“ 峴山 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羊叔子 镇 襄阳 ,尝与从事 邹湛 登 峴山 ,慨然有‘湮没无闻’之嘆, 峴山 因是以传。”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显山 ,后避 唐中宗 ( 李显 )讳,改名 岘山 。 宋 苏轼 任 湖州 太守时,曾登此山,有诗云:“ 吴兴 胜 襄阳 ,万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
(3).山名。在 浙江 东阳县 南。原名 三丘山 。 晋 义熙 间 殷仲文 守 东阳 ,常登此山。后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岘山 。
令人
使人
令人发指
令人兴奋
叔子
亦称“小叔子”,丈夫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