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李子木·其一原文
好鸟择高木,潜鳞避急湍。
人世居处间,宁不审所安。
嗟予陈朽人,息影依林峦。
言笑虽寡俦,俯仰聊自宽。
中夜发浩歌,远念平生欢。
遵养嘉若人,静气如幽兰。
植根露畹中,扬芬紫气端。
一枝独高寄,野衲相盘桓。
只今天地间,世道何漫漫。
朔风特地来,扑面殊辛酸。
诗词问答
问:寄怀李子木·其一的作者是谁?答:李觉斯
问:寄怀李子木·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李觉斯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觉斯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寒韵
参考注释
潜鳞
即鱼。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潜鳞在渊,归雁载轩。” 唐 杜甫 《上后园山脚》诗:“潜鳞恨水壮,去翼依云深。” 明 李东阳 《与顾天锡夜话》诗:“潜鳞自足波涛地,别马长怀秣饲心。”
急湍
急流
人世
整个人类社会;人类世界
降生人世
非人世所堪。——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居处
(1).指平日的仪容举止。《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淮南厉王 朝,杀 辟阳侯 ,居处骄甚。” 唐 韩愈 《赠太傅董公行状》:“公居处恭,无妾媵,不饮酒,不諂笑,好恶无所偏,与人交,泊如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 澄 帅官僚赴弔, 宝寅 居处有礼,一同极哀之节。”
(2).指日常生活。《论语·阳货》:“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汉书·刑法志》:“居处同乐,死生同忧,祸福共之。”《南史·孔靖传》:“ 曲阿 富人 殷綺 见 奂 居处俭素,乃餉以衣氊一具。” 明 唐顺之 《赠彭石屋序》:“ 侯 为人貌古而气凝,恬淡而寡欲,其居处苦约,有寒士所不能堪者。” 清 唐甄 《潜书·太子》:“亲其妇子,知其生养;入其庐舍,知其居处。”
(3).安置;处置。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孟子 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 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元史·食货志四》:“八年,令各路设济众院以居处之,於粮之外,復给以薪。”蒲仙剧《父子恨》第七场:“可恨 杜国忠 ,心术不端,多方挑唆你要害我一家,此事你要如何居处?”
指住所,住处。《后汉书·袁安传》:“居处仄陋,以耕学为业。”《太平广记》卷一六五引 宋 庞元英 《谈薮》:“﹝ 长孙道生 ﹞虽为三公,而居处卑陋,出镇之后,子颇加修葺。” 清 唐甄 《潜书·两权》:“百金之贾,必有居处,以安妻子,固管籥,结邻里,无盗窃之虞,乃可以转贩于四方。” 鲁迅 《书信集·致翟永坤》:“我因居处不大,所以书籍稿件,无法布置,至于常易散失,实为困难。”
不审
(1).不察;未审察。《吕氏春秋·察微》:“公怒不审,乃使 郈昭伯 将师徒以攻 季氏 。” 高诱 注:“审,详也。”
(2).不知。《战国策·楚策四》:“ 汗明 憱焉,曰:‘ 明 愿有问君,而恐固,不审君之圣孰与 尧 也?’”《汉书·英布传》:“謁者 随何 进曰:‘不审陛下所谓。’”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春喧,不审尊候如何,伏惟以时善保尊重,不胜鄙劣之望。”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此怪非鬼非狐,不审何物。”
(3).指不清楚。《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员外远观不审,近睹分明,正是向日化香罗木的和尚。”
(4).不慎重;不周密。《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宋 曾巩 《与王介甫第二书》:“致此者岂有他哉,思之不审而已矣!” 明 方孝孺 《绿畴轩记》:“ 黄 君 公谨 以学行重於乡,乡民有疑必问焉,有愬必赴焉,有乏必求焉。 黄君 应之不倦而处未尝不审。”
(5).不准,不确。
朽人
年迈衰老之人。多作谦词。 唐 柳宗元 《起废答》:“黧老进曰:‘……朽人不识,敢以其惑,愿质之先生。’”
息影
停止活动,也指退隐闲居。也作“息景”(“景”与“影”同)
林峦
(1).树林与峰峦。泛指山林。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唐 王昌龄 《山行入泾州》诗:“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宋 朱熹 《休庵》诗:“别岭有精庐,林峦亦幽絶。” 明 皇甫冲 《维摩寺雨坐》诗:“林峦忽不见,但闻山涧响。” 清 汪懋麟 《送劳书升之任黔中》诗:“风景怜殊俗,林峦想故关。”
(2).指隐居的地方。 唐 李白 《赠参寥子》诗:“长揖不受官,拂衣归林峦。”
言笑
说笑
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庄重)
寡俦
(1).缺少同伴。《三国志·魏志·董昭传》:“ 曹公 愍其守志清恪,离群寡儔,故特遣使 江 东。” 唐 孟郊 《投赠张端公》诗:“鸞步独无侣,鹤音仍寡儔。”
(2).犹无匹。 清 曾国藩 《答刘孟容书》:“ 孟 氏而下,唯 周子 之《通书》, 张子 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儔。”
俯仰
(1) 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左传·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时间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自宽
(1).自我宽慰。《列子·天瑞》:“ 孔子 曰:‘善乎,能自宽者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盎 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 宋 陆游 《书叹》诗:“作诗自宽亦慰汝,吟罢抚几频歔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绿窗遗稿》:“﹝ 孙 淑 ﹞死之日,母大慟。既瞑目,久,忽徐起,止母哭,令自宽。”
(2).自我宽慰。《列子·天瑞》:“ 孔子 曰:‘善乎,能自宽者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盎 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 宋 陆游 《书叹》诗:“作诗自宽亦慰汝,吟罢抚几频歔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绿窗遗稿》:“﹝ 孙 淑 ﹞死之日,母大慟。既瞑目,久,忽徐起,止母哭,令自宽。”
夜发
(1).夜不寐。《晏子春秋·谏上六》:“ 晏子 曰:‘君奚故不朝?’对曰:‘君夜发不可以朝。’” 张纯一 校注:“谓竟夜未眠。”
(2).夜间出发。《晋书·陶侃传》:“ 侃 便夜发。 敦 引其子 瞻 为参军。” 唐 韦应物 《将发楚州》诗:“孤舟欲夜发,祇为访情人。”
浩歌
放声高歌,大声歌唱。《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唐 杜甫 《玉华宫》诗:“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 陶潜 诗喜説 荆軻 ,想见《停云》发浩歌。” 鲁迅 《野草·墓碣文》:“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远念
对远方人或物的思念。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远念长想,超然自失。” 明 高启 《送倪雅》诗:“文游结深欢,离别生远念。”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此系老病,服药数天即愈,乞勿远念为要。”
平生欢
素来交好。语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上使 泄公 持节问之箯舆前。﹝ 张耳 ﹞仰视曰:‘ 泄公 邪!’ 泄公 劳苦如生平驩,与语,问 张王 果有计谋不。”《汉书·张耳陈馀传》作“平生欢”。 宋 张淏 《云谷杂记·侍郎徐公帖》:“﹝ 徐公 ﹞不妄交於人,一日,忽过予,一见之,如平生欢。” 明 张岱 《陶庵梦忆·姚简叔画》:“ 简叔 无半面交,访余,一见如平生欢,遂榻余寓。”
遵养
谓顺应时势或环境而积蓄力量。《晋书·明帝纪》:“属 王敦 挟震主之威,将移神器,帝崎嶇遵养,以弱制强,潜谋独断,廓清大祲。” 宋 苏辙 《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 夏 人公然桀傲,不遣谢使,再遣兵马蹂践 涇原 ,朝廷方务遵养,不復诛讨。” 明 高启 《顾荣庙》诗:“崎嶇诸王幕,沉湎务遵养。”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十八章》:“在夫子立言之旨,则以见时未至而事未起,则 文王 遵养以为道;时已至而事已集,则 武 周 忧劳以见功。”
静气
在通常情况下呼吸时留在肺部的空气
幽兰
(1).兰花。《楚辞·离骚》:“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前蜀 韦庄 《上春词》:“幽兰报暖紫芽折,夭花愁艷蝶飞迴。” 陈毅 《冬夜杂咏·幽兰》:“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2).古琴曲名。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臣援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曹风》以 * 比色, 楚 謡以《幽兰》儷曲。” 唐 白居易 《听幽兰》诗:“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慇懃更弄看。”
植根
扎根。比喻深入到人或事物中去,打下基础。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臣歷观庶姓在世,无党於朝,无援於时,植根之本,轻也薄也。”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今丑虏之植根既久,不可以一举而遂灭。” 郭沫若 《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植根于利己主义或个人主义的作品,无论它有怎样高的技巧,我相信它是害人的东西。”
紫气
紫色的霞气,古人以为瑞样的征兆
紫气舒其石。——唐· 李朝威《柳毅传》
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高寄
志怀高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时復託怀玄胜,远咏《老》《庄》,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 唐 陆龟蒙 《幽居赋》:“彼护落而无容,且萧条而高寄。” 清 戴名世 《蓼庄图记》:“先生寻还京师,然抗怀高寄,尝书 苏文忠 诗於壁曰:‘惟有皇城真堪隐,万人海里一声藏。’”
野衲
指山野中的僧徒。 元 黄溍 《过乌伤墓》诗:“牧童昼卧看碑路,野衲春耕祭墓田。” 明 何景明 《寺僧留宿》诗:“独吟依野衲,不寐听山泉。”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 陈第 ﹞身为名将,手握重兵,一旦弃去之,缾鉢萧疏,野衲不若。”
盘桓
徘徊;逗留住宿
怅盘桓而不能。——曹植《洛神赋》
盘桓数日
盘旋环绕
只今
如今;现在。 唐 李白 《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 西江月 ,曾照 吴王 宫里人。”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清 李国宋 《朝天宫感怀》诗:“自昔鼎成龙已去,只今松老鹤还飞。” 郭沫若 《雄师百万挽狂澜》诗:“只今双喜大临门,‘七一’佳期水库成。”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世道
指社会状况、风气
唉!别提那 * 的旧世道了
老人家,如今世道变了。变得不用吃糠了。——赵树理《传家宝》
漫漫
(1) 广远无际
水漫漫
(2) 长;久
漫漫人生路
夜漫漫
(3) 平缓
海流漫漫
(4) 遍布
草漫漫
春雾漫漫
(5) 众多
漫漫群生
(6) 昏愦糊涂
县官漫漫
朔风
北风
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三国 魏· 阮籍《咏怀》
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清· 袁枚《祭妹文》
特地
特意;特为
他昨晚特地来看你,你不在家
扑面
迎面而来
香气扑面
辛酸
指辣味和酸味;比喻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