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书圆觉经后原文
圆觉十二菩萨问,吾取一二余鄙哉。若是如来真实语,众生却自胜如来。
诗词问答
问:戏书圆觉经后的作者是谁?答:辛弃疾
问:戏书圆觉经后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答:辛弃疾名句大全
辛弃疾戏书圆觉经后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圆觉
佛教语。指佛家修成圆满正果的灵觉之道。 南朝 梁元帝 《扬州梁安寺碑序》:“旃檀散馥,无復圆觉之风。” 宋 曾慥 《类说·佛书杂说·无漏法门》:“人弗为恶,通乎昼夜之道,而即所谓圆觉也。”《红楼梦》第一二○回:“方知 石兄 下凡一次,磨出光明,修成圆觉,也可谓无復遗憾了!”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菩萨
(1) 佛家语。梵语 bodhisattva 的音译,也是菩提萨埵的省略,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译为大道心众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为神而加以崇拜者
(2) 泛指佛
(3) 泛指某些神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儒林外史》
(4) 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一二
(1) 一两个;少数
常有一二。——清·洪亮吉《治平篇》
一二人立决。——清·方苞《狱中杂记》
(2) 一点点,一些
略知一二
(3) 少数;一两个
邀请一二知己
(4) 逐一
一二谈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若是
——一般用在偏正复句中偏句的开头,表示假设,相当于“要是”、“如果”,正句中常用“就”、“便”跟它相呼应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水浒传》
他若是不去,我们就让别人去
如来
佛的别名。梵语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 释迦牟尼 的十种法号之一。《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西游记》第七回:“众神随至 寳莲臺 下啟知, 如来 召请。”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
真实
与事实相符
真实的故事比虚假的小说还要奇妙
众生
(1) 一切有生命的,也指人和动物
芸芸众生
(2) 〈方〉∶畜生
自胜
克制自己。《老子》:“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 宋 苏轼 《谢韩舍人启》:“感荷激切,不能自胜。” 明 方孝孺 《送太学赵孝先从军诗序》:“ 孝先 得命,喜不自胜,如疾甚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