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原文
静后,小葫芦入大葫芦。”又云:“大葫芦干枯,小葫芦行沽。一住金仙宅,一住黄公垆。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或请以此意倚声律作词,使人歌之,为作渔家傲
踏破草鞋参到了。等闲拾得衣中宝。遇酒逢花须一笑。长年少。俗人不用瞋贫道。
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提著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
诗词问答
问:渔家傲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渔家傲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名句大全
黄庭坚渔家傲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葫芦
(1)
(2) 一年生蔓草,叶如心形、互生,花白色,果实如大小二球重叠,除其果肉,可充器皿
(3) 该蔓草之果实
(4) 葫芦属某些植物的泛称
(5) 用作中药的该种植物的干燥果实,用于利尿消肿
(6) 滑车的俗称
(7) 由葫芦壳做的器具(如瓶、壶)
取一葫芦。——宋· 欧阳修《归田录》
(8) 糊涂,宋元时有“葫芦提”俗语,意即糊里糊涂;葫芦庙,《红楼梦》里虚拟的庙名。意即糊里糊涂的地方
干枯
(1)
(2) 草木衰亡,失去水分
地上落满了干枯的树叶
(3) 皮肤干燥且皱缩
(4) 无水,枯竭
干枯的古井
行沽
行苦。谓货物质量差。《周礼·地官·司市》“害者使亡” 清 孙诒让 正义:“﹝ 郑玄 ﹞云:‘害,害於民,谓物行沽者’者,沽《释文》作苦, 宋 婺州 本及旧注疏本并同。 段玉裁 云:‘行,今俗所谓行货不精者也。’《方言》注谓之行敝。” 王国维 《观堂集林·书郭注<方言>后三》:“沽之言苦,不攻緻也,行敝犹言行沽矣。”参见“ 行苦 ”
金仙
指佛。 唐 李白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诗:“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王琦 注:“金仙,谓佛。”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一折:“忽被閒情恼,徘徊夜未眠,月中乘兴去,还拟问金仙。” 清 姚鼐 《岳麓寺》诗:“试将万古怀,移问金仙术。”
黄公垆
亦作“黄公罏”。 “黄公酒庐”的略称。 唐 李颀 《别梁鍠》诗:“朝朝饮酒 黄公 壚,脱帽露顶争叫呼。” 宋 苏轼 《庆源宣义王丈求红带》诗:“不学 山 王 乘駟马,回头空指 黄公 壚。” 清 赵翼 《扬州哭秋园之讣》诗:“都成 黄公 罏,并负素车约。” 李光 《集诗杂感》诗:“剩得行间心血在, 黄公 壚下感山河。”
大道
(1) 宽阔的道路
(2) 正确的道理
合于大道
令人
使人
令人发指
令人兴奋
不问
(1).不慰问。《周礼·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积,不问壹劳。”
(2).不过问;不询问。《史记·陈丞相世家》:“ 汉王 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 陈平 ,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唐 李商隐 《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夕,不问苍生问鬼神。” 宋 曾巩 《兜率院记》:“至于浮屠人虽费如此,皆置不问,反倾府空藏而弃与之。” 夏衍 《不愁没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这样的可以放置不问了吗?”
(3).不管;无论。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溼得所为佳。”《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变文》:“雀儿出来,不问好恶,拔拳即搓。”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不问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来你客店里,你便来叫我。”
(4).不依法处分;不追究刑事责任。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朕即赦 元济 不问,迴军讨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弁杀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祸,何以置 兴 不问? 兴 寻病,得伏枕死。” 毛 *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不可偏废。”
以此
(1).犹言用这,拿这。《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因谓 武侯 曰:‘试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 刘大白 《小鸟之群》:“如果枷锁镣铐,是一种荣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骄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是时,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刚为柔, 朱家 亦以此名闻当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
倚声
1.依照歌曲的声律节奏。 2.指按谱填词。使人
佣人,奴仆。《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 魏博 搜捕金盒,一军忧疑。这里却教了使人送还他去, 田承嗣 一见惊慌,知是剑侠,恐怕取他首级,把邪谋都息了。” 萧红 《生死场》三:“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门前,地主们就连一块铜板也从不舍弃在贫农们的身上。”
奉命出使的人。《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赵孟 曰:‘牀笫之言不踰阀,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 唐太宗 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明史·太祖纪》:“六月戊寅, 察罕 以书来报,留我使人不遣。”
为作
(1).造作;做作。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豕俛仰嚘咿,为作容声,司原愈益珍之。” 唐 柳宗元 《辩<列子>》:“其文辞类《庄子》,而尤质厚,少为作。”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三折:“那婆娘打扮来便似女猱,全不似好人家苗条,上坟处説不尽乔为作。”
(2).犹作为;行为。 唐 李翱 《去佛斋论》:“使佛生於中国,则其为作也必异於是。”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风俗习惯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语暨其他为作,俱欲去上下贤不肖之间,以大归乎无差别。”
渔家傲
(1).词牌名。因 宋 晏殊 《珠玉词》中“神仙曲渔家傲”一句而得名。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各五句,仄韵。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九:“先是数载前一渔者,持蓑笠纶竿,击短版唱《渔家傲》,其舌为鸣桹之声以参之,自号 回同客人 。” 清 沉大成 《玉兰泉舍人三泖渔庄图》诗之四:“从今翻作《渔家傲》,细雨斜风尽入诗。”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而以南曲为常见,属中吕宫。其字句格律有与词牌同者,用作引子;与词牌不同者,用作过曲。
草鞋
用稻草或其他长纤维草手工编制的一种简易鞋
到了
到底;毕竟。 唐 吴融 《武关》诗:“贪生莫作千年计,到了都成一梦间。” 宋 袁去华 《念奴娇》词:“身外纷纷,儻来适去,到了成何事。”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你这三条计,比当日 曹公 在 灞陵桥 上三条计如何?到了出不的 关云长 之手。” 马烽 《太阳刚刚出山》:“不过,到了她还是没有拗过我去。”
等闲
(1) 轻易;随便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寻常,平常
烈火焚烧若等闲。——明· 于谦《石灰吟》
(3) 又如:
卫朝奉有心要盘他这所住房,等闲再不叫人来讨。——《初刻拍案惊奇》
(4) 无端;平白地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宋· 岳飞《满江红》
等闲平地起波澜
花须
花蕊。 唐 杜甫 《陪李金吾花下饮》诗:“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鬚。” 宋 张表臣 《蓦山溪·游甘露寺》词:“寻柳眼,觅花鬚,春色知何处。”《花月痕》第四三回:“ 芝友 大家来看 痴珠 ……重过 秋心院 ,觉得草角花鬚,悉将溅泪。”
长年
(1) 〈方〉∶船的主人
(2) 船工
(3) 指老年人
俗人
(1) 佛教指没有出家的世俗之人
僧人生活比起俗人来,还是属于苦行一类
(2) 平庸的人;庸俗的人
(衡)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后汉书·张衡传》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贫道
古时僧道谦称自己,后来专用于道士谦称自己
诏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水浒传》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青旗
(1).青色的旗帜。《墨子·迎敌祠》:“敌以东方来,迎之东坛……青旗青神,长八尺者八。” 北周 庾信 《答赵王启》:“都尉青旗,即时春色。” 倪璠 注:“此言 赵王 出师,载青旗,与春同色也。” 南唐 陈陶 《冬夜吟》:“八埏螻蚁厌寒栖,早晚青旗引春帝。” 清 曹寅 《北行杂诗》之四:“青旗来 粤 甲,黄马尽 吴 船。”
(2).指酒旗。 唐 元稹 《和乐天重题别东楼》:“唤客潜挥远红袖,卖炉高掛小青旗。” 宋 张孝祥 《拾翠羽》词:“想千岁, 楚 人遗俗。青旗沽酒,各家炊熟。” 清 查慎行 《清苑道中》诗:“青旗卖酒竿竿影,红袖骑驴幅幅纱。”
(3).借指帝王车驾、师旅。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钓矶立谈》:“一旦青旗入 洛 ,社稷邱墟,其时故老遗臣,犹未尽没,黍离之感,旷古为昭。”
醉乡
饮酒沉醉之后,似乎进入了另一番乡境,飘飘然别有滋味
路上
(1) 路面上
路上没有一个行人
(2) 路中;旅程中
一路上要小心,别把东西丢了
芳草
(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落帽
《晋书·孟嘉传》:“﹝ 嘉 ﹞后为征西 桓温 参军, 温 甚重之。九月九日, 温 燕 龙山 ,寮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 嘉 帽堕落, 嘉 不之觉。 温 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 嘉 良久如厕, 温 令取还之,命 孙盛 作文嘲 嘉 ,著 嘉 坐处。 嘉 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唐 韩鄂 《岁时纪丽·重阳》:“授衣之月,落帽之辰。” 唐 钱起 《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诗:“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明 何景明 《九日独酌简何太仆》诗:“愁来转觉登臺懒,病里谁传落帽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