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已未生日)原文
新来衰态见,书懒读,镜休看。笑量窄才悭,卷无警策,杯有留残。
思量减些年甲,怎奈何、须与鬓难瞒。
假使诏催上道,不如敕放还山。
数年前乞挂衣冠。
耄矣尚盘桓。
且行歌拾穗,未应天上,解胜人间。
仙家更无理会,至今传、都厕处刘安。
莫怪是翁矍铄,止缘老子痴顽。
诗词问答
问:木兰花慢(已未生日)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木兰花慢(已未生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木兰花慢(已未生日)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新来
(1).新近前来;初到。《左传·襄公四年》:“ 魏絳 曰:‘诸侯新服, 陈 新来和,将观於我。’”《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是新来的那位 顾师爷 一个人儿在屋里弹琵琶呢。” 茅盾 《子夜》十五:“ 蔡真 说着就跳了起来,坐在那新来的男子 克佐甫 的旁边。”
(2).近来。 宋 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 * 》词:“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你道是新来加你做 寿亭侯 。” 清 吴伟业 《仿唐人<本事诗>》之四:“新来夫婿奏兼官,下直更衣礼数宽。”
警策
(1).谓以鞭策马。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僕夫警策,平路是由。”
(2).引申为督教而使之儆戒振奋。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二:“若今所委付果已得人,尤宜晓夕用心,事事警策,件件理会。” 谢觉哉 《不惑集·学习常谈》:“因而时常要把这些教训来警策自己。”
(3).形容文句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动人。亦指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动人的文句。《文选·陆机<文赋>》:“文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李善 注:“以文喻马,言马因警策而弥骏,以喻文资片言而益明也。驾之法,以策驾乘,今以一言之好,最於众辞,若驱驰,故云‘警策’。”《宋史·隐逸传上·魏野》:“ 野 为诗精苦,有 唐 人风格,多警策句。” 孙犁 《澹定集·读一篇散文》:“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第一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有名的警策之句。”
思量
(1) 思索
你思量思量这事儿该怎么办
(2) 放在心上;惦记
方才我是怕说话防头招的我们奶奶哭,所以催你出来的。别思量。——《红楼梦》
几个月不见了,思量你哩
怎奈
无奈
怎奈天不作美
假使
提出一种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
假使你遇见这桩事情,你怎么办?
上道
(1).君上之道。《易·节》:“ * :安节,亨。《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高亨 注:“ * 为阴爻,为柔;九五为阳爻,为刚。 * 居九五之下,是为柔从刚。象臣民遵从君上之道。”
(2).玄妙之道。 马王堆 汉 墓帛书《道原》:“上道高而不可察也,深而不可则(测)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卷四:“遂开上道,允得妙门。”《云笈七籤》卷九:“此三洞经符,上道之纲纪,太虚之玄宗,上真之首经矣,岂中仙之所闻哉。”
(3).指太阳近北极的轨道。《隋书·礼仪志一》:“自 开皇 以来,日近北极,行於上道,晷度延长。” 明 叶子奇 《草木子·钩玄》:“或者谓有道之国,日行上道而长。”
(4).通衢,大路。 唐 严维 《酬谢侍御喜王宇及第见贺不遇之作》诗:“柳映三桥发,花连上道明。”
出发上路,启程。 晋 李密 《陈情事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 明 苏伯衡 《瞻云轩记》:“ 武毅公 尝上休致之请矣,及 云南 之命下,即日上道,初不以老为辞,其为忠也,何以加诸。” 郭小川 《雪兆丰年》诗:“万里前程,就从此上道。”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放还
释放回家。《周书·明帝纪》:“及诸村民一家有犯,乃及数家而被远配者,并宜放还。”《水浒传》第四七回:“二位放心,我这封亲笔书去,少刻定当放还。” 茅盾 《子夜》十四:“小姊妹!他们捉了我们五六个人!他们不放还,我们拚性命。”
挂衣冠
犹挂冠。 宋 刘克庄 《最高楼》词:“辛亥后,六请挂衣冠。”参见“ 挂冠 ”。
盘桓
徘徊;逗留住宿
怅盘桓而不能。——曹植《洛神赋》
盘桓数日
盘旋环绕
行歌
歌,吟,抽咽的哭。行,走动着。行歌意为一边走着一边抽抽咽咽地哭。是孩子的哭状
儿闻之亡去入山林行歌。——晋· 干宝《搜神记》
应天
(1).顺应天命。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汤 受命而正,应天变 夏 作 殷 号。”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应天才不小,得士契无隣。” 明 刘基 《煌煌京洛行》:“应天顺民心,戡暴安痍伤。”
(2).犹震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於是那姓 朱 的,便请他吃花酒,逛 大明湖 ,盘桓了好几天,老把兄叫得应天响。”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仙家
(1).仙人所住之处。《海内十洲记·元洲》:“ 元洲 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万里,上有五芝玄涧……亦多仙家。” 唐 牟融 《天台》诗:“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
(2).指仙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癸卯春,余游 黄山 ,见絶壁之上,刻‘ 江丽田先生 弹琴处’,疑是古之仙家者流。”《老残游记》第九回:“这屏上诗是何人做的?看来只怕是个仙家罢?”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仙家、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3).旧时迷信,用以称狐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渠畏怖不出,我亦实不忍火攻。苟无大罪,乞仙家捨之。”原注:“里俗呼狐曰仙家。”
无理
没有道理,毫无理由
无理要求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都厕
大厕所。《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迁大理正。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 晋 葛洪 《神仙传·刘安》:“﹝ 安 ﹞坐起不恭……於是仙伯主者奏 安 云不敬,应斥遣去。 八公 为之谢过,乃见赦,謫守都厕三年。” 宋 王安石 《八公山》诗:“身与仙人守都厕,可能鸡犬得长生。”
矍铄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矍铄哉,是翁也。——《后汉书·马援传》
精神矍铄
老子
(1) 父亲
(2) 老年男子的自称。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这一套
痴顽
亦作“痴顽”。1.谓藏拙,不合流俗。 唐 王建 《昭应官舍》诗:“痴顽终日羡人閒,却喜因官得近山。” 宋 陆游 《杂感》诗之二:“古言忍字似而非,独有痴顽二字奇。”
(2).愚蠢顽劣;愚蠢无知。有时亦用作谦词。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一折:“大姐,孩儿痴顽,待打时你駡几句,待駡时你处分咱。”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蝇最痴顽,无毒牙利嘴,而其搅人尤甚。”《红楼梦》第一回:“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