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素处士畴隐次郑遂昌韵原文
沧海扬尘澒洞时,茫茫白日闪朱旗。
田间勿怪小结屋,世上更谁能采芝。
烟雨荒村归牧竖,风波极浦见渔师。
清晨出耕晚入息,三尺黄鱼足办炊。
诗词问答
问:安素处士畴隐次郑遂昌韵的作者是谁?答:虞堪
问:安素处士畴隐次郑遂昌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安素处士畴隐次郑遂昌韵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虞堪的名句有哪些?答:虞堪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参考注释
沧海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扬尘
(1).激起尘土。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夫庶人之风,塕然起於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鬱烦寃。” 汉 王粲 《杂诗》:“风飇扬尘起,白日忽已冥。”《三国演义》第七九回:“乡中父老,扬尘遮道,奉觴进酒,效 汉高祖 还 沛 之事。”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第三封》:“地面在你底下扬尘,桥在发吼。”
(2). 晋 葛洪 《神仙传· * 》:“ *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 ,水又浅於往者,会时畧半也,岂将復还为陵陆乎?’ 方平 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復扬尘也。’”后用为世事变迁之典。 宋 陆游 《护国天王院过之有感》诗:“古传 东海 会扬尘,君看此地亦荆榛。” 陈三立 《次韵答金大润培金》:“扬尘沧海弹指耳,苦对鶯飞草长时。”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西风残照, 汉 家之陵闕已非, 东海 扬尘, 唐 代之冠裳莫问。”
(3).喻征战。《北史·高允传》:“帝( 魏庄帝 )亲送於 河桥 上,举酒指水曰:‘卿兄弟 冀 部豪杰,能令士卒致死。京城儻有变,可为朕 河 上一扬尘。’”
澒洞
(1).绵延;弥漫。 汉 贾谊 《旱云赋》:“运清浊之澒洞兮,正重沓而并起。”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西圻野老》:“哀声澒洞彻四极,草木惨澹颜色伤。” 明 李东阳 《徐用和侍御所藏云山图歌》:“何人醉写云山图,浮云澒洞山模糊。” 李大钊 《青春》:“吾 华 自辛亥首义,癸丑之役继之,喘息未安,风尘澒洞,又復倾动九服,是亦欲再造其神州也。”
(2).水势汹涌。 宋 苏轼 《庐山二胜·栖贤三峡桥》诗:“空濛烟靄间,澒洞金石奏。”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岷江 ﹞又受 彭蠡 之流,阻以 小姑 之险,澒洞震动,不可方物。” 赵朴初 《周总理挽诗》:“大星落中天,四海波澒洞。”
(3).引申为冲击、震动。 黄中黄 《孙逸仙》第四章:“一时謡变,澒洞全 粤 ,针小棒大,遂流言有人马数万之众。”
(4).虚空混沌貌。 宋 范成大 《不寐》诗:“丹田恍澒洞,银海眩眵黑。”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朱旗
红旗。多指战旗。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杖玉华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 三国 魏 曹植 《东征赋》:“挥朱旗以东指兮,横大 江 而莫御。”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絳节朱旗分日羽,丹心 * 酬明主。” 宋 陈师道 《和魏衍三日》:“虎头鱼尾不知数,朱旗一点来奔云。” 清 洪昇 《伴城书所见》诗:“铁衣带残雪,朱旗翻朔风。”
田间
(1) 田地里
田间劳动
田间管理
(2) 农村;乡间
结屋
构筑屋舍。 晋 无名氏 《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师乃与弟子数十人南适 荆州 ,居 上明寺 ,念旧与同门 慧永 约,结屋於 罗浮 。” 宋 王安石 《结屋山涧曲》诗:“结屋山涧曲,挂瓢秋树颠。” 明 李东阳 《与李中舍应正同饮》诗:“读书 金华郡 ,结屋 齐山村 。”
世上
世界上;人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采芝
秦 末有四皓 东园公 、 甪里先生 、 绮里季 、 夏黄公 见 秦 政苛虐,乃隐于 商雒 ,曾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疗飢。 唐 虞 世远,吾将何归?駟马高盖,其忧甚大,高贵之畏人,不及贫贱之肆志。”见《史记·留侯世家》、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四皓》。后因以“採芝”指遁隐。名其歌为《採芝操》或《四皓歌》,亦省称《採芝》。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採芝操>序》引《琴集》及 南朝 陈智匠 《古今乐录》。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十:“去去行採芝,勿为尘所欺。” 宋 陆游 《对酒》诗:“寄谢採芝翁,无为老青壁。” 明 万寿祺 《入沛宫》诗:“我亦远随 黄 綺 去, 东山 重唱《採芝》歌。” 清 秋瑾 《题<松鹤图>》诗之二:“勋名浪説 凌烟阁 ,争是 商山 歌《採芝》。”
谓摘采芝草。古以芝草为神草,服之长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隐居。 汉 张衡 《思玄赋》:“留 瀛洲 而采芝兮,聊且以乎长生。”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清 翁照 《送归愚沉少宗伯予告归里》诗之二:“弭櫂 香水 溪,采芝 砚山 麓。”参见“ 採芝 ”。
烟雨
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烟雨空ň。——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荒村
偏僻荒凉、人烟稀少的村落
牧竖
亦作“ 牧竪 ”。牧奴;牧童。《楚辞·天问》:“ 有扈 牧竖,云何而逢?”《汉书·刘向传》:“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 始皇 者也,数年之间,外被 项籍 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宋 陆游 《识愧》诗:“几年羸疾卧家山,牧竪樵夫日往还。”《明史·刘基传》:“初, 太祖 以 韩林儿 称 宋 后,遥奉之。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 基 独不拜,曰:‘牧竖耳,奉之何为?’”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一章:“ 启 讨灭了 有扈氏 后,就罚他们作‘牧竖’(牧奴)。”
风波
(1) 风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变迁
世路风波
惹出风波
(2) 乱子;纠纷
风波迭起
极浦
遥远的水滨。《楚辞·九歌·湘君》:“望 涔阳 兮极浦,横 大江 兮扬灵。” 王逸 注:“极,远也;浦,水涯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惠连<赠别>》:“停艫望极浦,弭棹阻风雪。” 唐 许浑 《凌歊台送韦秀才》诗:“帆势依依投极浦,鐘声杳杳隔前林。” 清 曹寅 《过燕子矶》诗:“峭帆的的空濛去,极浦回闻十里鐘。”
渔师
(1).古代官名。掌鱼之官。《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吕氏春秋·季夏》:“是月也,令渔师伐蛟,取鼉,升龟,取黿。” 高诱 注:“渔师,掌鱼官也。”
(2).渔人。《宋书·隐逸传·王弘之》:“ 上虞江 有一处名 三石头 , 弘之 常垂纶於此。经过者不识之,或问:‘渔师得鱼卖不?’” 宋 于真人 《凤栖梧》词:“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清晨
天亮的最初时辰
晚入
迟到。《新唐书·百官志一》:“凡朝,晚入、失仪,御史録名夺俸,三夺者奏弹。”
三尺
(1) 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
(2) 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黄鱼
(1).鱼名。(1)鳣的别名。《尔雅·释鱼》“鱣” 晋 郭璞 注:“鱣,大鱼,似鱏而鼻短,口在頷下,甲无鳞,肉黄,大者长二三丈,今 江 东呼为黄鱼。” 唐 杜甫 《黄鱼》诗:“日见 巴东峡 ,黄鱼出浪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三·鳣鱼》﹝释名﹞:“黄鱼,蜡鱼,玉版鱼。”(2)海鱼。分大黄鱼、小黄鱼两种。也称石首鱼、黄花鱼。《三国志·吴志·薛综传》:“侵虐百姓,彊赋于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
(2).旧时指轮船水手、汽车司机等为捞取外快而私带的旅客。 洪深 《鸡鸣早看天》第二幕:“规定带几个客人,就只能带几个;多一条黄鱼都不能行的。” 沙汀 《航线》:“三个‘黄鱼’笔直地站在船主面前,枯黄的手指 * 着钮扣和衣领子。”
(3).指金条。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 朱延年 以为又提到那五十两黄金的事,赶紧表明,‘欠他那五条黄鱼,等我复业,生意发达了,一定还他。我知道他念念不忘这五条黄鱼,他就没想到我目前的困难。’”
(4).旧时 苏南 一带称大脚女子为黄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里 南京 人,叫大脚妓女做黄鱼。” 苏曼殊 《绛纱记》:“此亦由於黄鱼学堂之害。”自注:“ 苏 俗称女子大足为黄鱼。”
足办
(1).谓足够处理。《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汜 与 傕 ﹞相攻击连月,死者万数” 裴松之 注引《献帝起居注》:“ 郭多 ,盗马虏耳,何敢乃欲与吾等邪?必欲诛之。君为 凉州 人,观吾方略士众,足办 多 不?”
(2).备办充分。《晋书·宣帝纪》:“吾城已固,诸军足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