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五更原文 诗词名句

五更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五更原文

五更军书至,云速六百里。

宵衣急披阅,乃知报捷喜。

呢吗已俘获,并系其妻子。

去岁重猖獗,祸魁实曰此。

札努噶尔卜,倡和如鱼水。

执魁讯厥踪,云亦就拘矣。

乃因彼中乱,操戈同室里。

达瓦及浑齐,缚献赎罪已。

先是我北军,早擒巴雅尔。

乱首大半歼,所馀惟二耳。

哈萨克锡拉,组颈期可指。

阿睦尔撒纳,喙息尚逃死。

斯实魍魉渠,亦失三窟恃。

伫待白练牵,绝域兵草弭。

诗词问答

问:五更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五更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纸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四

2. 二台吉名

参考注释

五更

(1) 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军书

军中的公文

军书十二卷。——《乐府诗集·木兰诗》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宵衣

(1).天不亮就穿衣起身。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 唐 许浑 《秋日早朝》诗:“宵衣应待絶更筹,环珮鏘鏘月下楼。”《旧唐书·懿宗纪》:“况荷十七圣之鸿休,绍三百年之庆祚,将求理本,敢忘宵衣。” 宋 王禹偁 《献转运使雷谏议》诗之二:“父子有才同富国,君王无事免宵衣。”参见“ 宵衣旰食 ”。

(2).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 綃 ”。《仪礼·士昏礼》:“姆纚笄宵衣在其右。” 郑玄 注:“宵,读为《诗》‘素衣朱綃’之綃;《鲁诗》以綃为綺属也;姆,亦玄衣;以綃为领,因以为名,且相别耳。”《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纚笄宵衣,立于房中,南面。” 郑玄 注:“宵,綺属也。此衣染之以黑,其繒本名宵……凡妇人助祭者同服也。”

披阅

翻看;展卷阅读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出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红楼梦》

报捷

报告胜利的消息

俘获

(1)

(2) 作战中,俘虏的敌方人员和缴获的装备、物资、马匹、文件等的统称

(3) 原子核与基本粒子(如中子、电子)的聚合,可释放γ射线或产生核裂变

妻子

(1) 男子的正式配偶

(2) 妻子和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去岁

去年

猖獗

(1) 凶恶而放肆

外受流言,沉迷猖獗。——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旧时中国猖獗多年的天花,后来灭迹了

(2) 失败;倾覆

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三国志·诸葛亮传》

魁实

壮实。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第一章一:“十九年的风雨阳光,滋润得他的身姿多么魁实、威武。”

倡和

(1).一人首唱,他人相和,互相应答。语出《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礼记·乐记》:“倡和清浊。” 孔颖达 疏:“先发声者为倡,后应声者为和。”

(2).指以诗词相酬答。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五:“﹝ 陈后主 ﹞与倖臣各製歌词,极於轻荡,男女倡和,其音甚哀。”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折:“全凭着花月为媒,共佳人倡和传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赵 以寒士,而留余仍住 王公 旧屋,供饔飱,彼此倡和。”

(3).一人提出主张,他人附和,以相呼应。《左传·昭公十二年》:“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 杜预 注:“不相违也。”《新唐书·宦者传下·田令孜》:“宰相 卢携 素事 令孜 ,每建白,必阿邑倡和。”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其后上无明君,朝无是非,诸名士乃争相倡和,树朋党,然上下知畏清议, 汉 之赖以维持者数十年。”

(4).犹倡随。特指夫唱妇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河 北人事,多由内政……倡和之礼,或‘尔’‘汝’之。”

鱼水

鱼和水的融洽关系,比喻双方相处很好,关系密切

彼中

犹那里。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之四:“彼中有屋,卖时请商量。”《元典章·户部八·盐课》:“今后前去上流贩盐船隻,须由彼中批验。”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四:“ 漳州 龙屿 出布,宽一尺六寸,冬不冰体,夏不蔽风。彼中 角尾 地方,出棉花,其大如树,以此花织成,故与他产异。”

操戈同室

谓兄弟相残或内部纷争。 孙中山 《大总统劝告北军将士书》:“以 满 人窃位之私心,开 汉族 仇杀之惨祸,操戈同室,貽笑外人。”参见“ 同室操戈 ”。

浑齐

犹混同。《弘明集·正诬论》:“夫佛经自谓得道者,能玄同彼我,浑齐脩短。”《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浑万象以冥观” 唐 李善 注:“妙悟玄宗,则荡然都遣,不知己之是己,不见物之为物,故浑齐万象以冥观。”

赎罪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认为人类有“原罪”,故人生来皆负有罪孽。其后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即代表流其宝血为世人赎罪,使世人免去其原罪;又指以功劳抵免刑责

立功赎罪

先是

在此以前。多用于追述往事之词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先是贝勒统军。——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北军

(1). 汉 代守卫京师的屯卫兵。 未央宫 在京城西南,其卫兵称南军; 长乐宫 在京城东面偏北,其卫兵称北军。 文帝 时合南北军,其后宫室日增,南军名没,而北军名存。 东汉 沿之,置北军中候,掌监五营,称为北军五校。《史记·吕太后本纪》:“七月中, 高后 病甚,迺令 赵王 禄 为上将军,军北军; 吕王 产 居南军。”《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帝疑其 光 ,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於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参阅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汉南北军义》。

(2).指 唐 代皇帝的北衙禁军。 唐 张说 《颍川郡太夫人陈氏神道碑》:“ 神龙 三年七月五日,北军作难, 西华 失守,骑入宫壼,兵缠御楼。公孤剑 * ,羣凶夺气,仓促之际,安危是属。”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自 叔文 归第, 伾 日诣中人并 杜佑 ,请起 叔文 为相,且总北军。”《资治通鉴·德宗贞元十九年》:“ 建中 初,敕京城诸使及府县繫囚,每季终委御史巡按,有寃滥者以闻;近岁,北军移牒而已。” 胡三省 注:“宦官势横,御史不敢復入北军按囚。”

(3).指北洋军阀的军队。 鲁迅 《书信集·致蔡元培》:“近知 江 北一带,颇有散兵,半是北军旧属。”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一:“车是普通的三等客车,因为车上的电灯设备被北军破坏了还没有复元,车厢中只点着几盏马灯。”

乱首

(1).祸乱的开端。《老子》:“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汉书·刑法志三》:“今不正其本,而置 廷平 以理其末也,政衰听怠,则 廷平 将招权而为乱首矣。”

(2).作乱的头子。《文子·道德》:“夫失道者,奢泰骄佚……作难结怨,为兵主,为乱首。” 马王堆 汉 墓帛书《十六经·顺道》:“不为乱首,不为宛谋(怨媒)。”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三二回:“ 川 督勒令交出乱首,方准代为调停。”

(3).头发散乱。《晏子春秋·谏下十五》:“被髮乱首,南面而立,傲然。” 三国 魏 应璩 《与崔援书》:“岂有乱首抗巾以入都城,衣不在体而以适人乎?”

大半

(1) 很可能

他大半不来了

(2) ,大概

喙息

(1).有口能呼吸者。代指人和一切动物。《史记·匈奴列传》:“元元万民,下及鱼鳖,上及飞鸟,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司马贞 索隐:“虫豸之类,或企踵而行,或以喙而息。”《汉书·公孙弘传》:“跂行喙息,咸得其宜。” 颜师古 注:“喙息,谓有口能息者也。” 明 唐寅 《柱国少傅守溪先生七十寿序》:“在物则翾飞喙息,草夭木乔……无不蒙其福音。”

(2).犹喘息。短暂的休息。 严复 《原强》:“当是之时,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盖几靡有孑遗,耗矣!”

逃死

逃避灾祸或致死的危险。《国语·楚语下》:“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夏馥》:“一人逃死,祸及万家。”《明史·申佳胤传》:“君父有难,焉逃死?”

魍魉

传说中的一种鬼怪

三窟

三个洞穴。《战国策·齐策四》:“ 冯諼 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復凿二窟。’”后以喻多种图安避祸的方法。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深蒙 薛公 折节之礼,而无 冯諼 三窟之效。” 宋 苏轼 《再用前韵寄莘老》:“君不见 夷甫 开三窟,不如 长康 号痴絶。”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他得救之后,无非以为占了便宜,何尝改悔;并且因为是早已营就三窟,又善于钻谋的,所以不多时,也就依然声势赫奕,作恶又如先前一样。”

白练

(1).白色熟绢。 唐 张籍 《凉州词》:“无数铃声遥过磧,应驮白练到 安西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我不如白练套头儿寻个自尽。”《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又走到山顶上,望着城内万家烟火,那 长江 如一条白练。”

(2).喻指像白绢一样的东西。 唐 庄南杰 《雁门太守行》:“跨下嘶风白练狞,腰间切玉青蛇活。” 明 袁宗道 《题瘦马卷》诗:“时去黄金 燕 市空,瘦来白练 吴门 短。” 唐 孟郊 韩愈 《秋雨联句》:“簷垂白练直,渠涨清 湘 大。” 茅盾 《子夜》十七:“船头激起的白浪有尺许高,船左右卷起两条白练,拖得远远的。”

绝域

极其遥远的地方(多指国外)

愿从谷吉,效命绝域。——《后汉书·班超传》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刘长卿,朝代:唐代
    竹房遥闭上方幽,苔径苍苍访昔游。内史旧山空日暮,南朝古木向人秋。天香月色同僧室,叶落猿啼傍客舟。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
  • 作者:陈造,朝代:宋代
    簿书棼如丝,取乐得少空。悠然杯勺兴,藉此歌舞送。从事来官厨,醉不睡邻瓮。衣裳剩兰泽,言议杂嚣哄。人生醒忌独,胜日饮须痛。向来韝上鹰,府公解其纵。先生作禅卧,肯以静嗤动。形臞诗则昌,万境供日用。文字与红裙,宁非一理共。退之强分别,分乃梦中梦。丝竹娱中年,耐此发种种。明当解予酲,酒德赓旧颂。
  • 作者:方回,朝代:宋代
    天河泻水洗心君,瞎眼能观聩亦闻。不是唐皇迎佛骨,大颠焉得见韩文。
  • 作者:金履祥,朝代:宋代
    钱君杖履到横山,为我传声谈话间。术动诸君应一笑,不教垂橐怨空还。
  • 作者:刘晏,朝代:唐代

    汉祚惟永,神功中兴。夙驱氛祲,天覆黎蒸。
    三光再朗,庶绩其凝。重熙累叶,景命是膺。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游山自西降,落岭仍循谷。

    石谷窈而深,有居抱岩曲。

    食蔗以是名,得甘因远俗。

    金风拂皓日,秋光已满目。

    信哉白驹阴,谁能挽其速。

  • 作者:黄庭坚,朝代:宋代
    未衰筋力先扶杖,能救衰年十二三。八百老彭嗟杖晚,可怜矍铄马征南。
  • 作者:王士祯,朝代:清代

    楚云直下大江流,铁瓮城高落木秋。

    宋帝南徐犹作镇,萧公北顾更名楼。

    江山胜迹留三国,海道烽烟动五州。

    见说孙卢西犯日,青燐白浪使人愁。

  • 作者:李龙高,朝代:宋代
    谩说师雄醉月边,稚川曾隐此山巅。料伊不是丹砂力,只服梅花换得仙。
  • 作者:徐逊绵,朝代:宋代
    士死惟留姓与名。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