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阎帅侍郎见寄原文
继祖岁在丙午少城试闱,与宪车张大著、涪陵卢史君诸公酬唱,不谓误蒙安抚侍郎赏许。兹承宠赐汉中所和七诗,敛袵庄诵,舂容大篇,寂寥短章,皆一代之杰作,骊珠宝璐,知所守宝矣。
唐人有言尝于诗集中曾相见,继祖晚出无闻,何以辱大君子见知于未尝参觌之初,是以益自奋励,不敢怠弃以负鉴裁。
抑闻韩子苍谓作诗文必得印可,乃自不疑,是以前辈汲汲求知也。
因尽用前韵赓赋。
诗词问答
问:和阎帅侍郎见寄的作者是谁?答:沈继祖
问:和阎帅侍郎见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沈继祖的名句有哪些?答:沈继祖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少城
城名。在 成都 城西。少,小。言少城,对 成都 大城而言。《文选·左思<蜀都赋>》:“亚以 少城 ,接於其西。” 刘逵 注:“ 少城 , 小城 也,在 大城 西,市在其中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诗之四:“东望 少城 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宋 陆游 《成都书事》诗:“ 大城 少城 柳已青, 东台 西台 雪正晴。”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台城少城》:“ 晋 益州 刺史治 大城 , 蜀郡 太守治 少城 ,皆在 成都 ,犹云大城、小城耳。 杜子美 在 蜀 日赋诗,故有‘东望 少城 ’之句。今人於他处指 成都 为 少城 ,则非也。”参阅《太平寰宇记·剑南西道一·益州》。
试闱
科举时代的考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方翥》:“他年, 翥 为馆职,偶及试闈异事,因及之。”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急办行装赴试闈,父亲严命怎生违?”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闻喜》:“ 春香 ,我同 柳郎 至此,即赴试闈。”
宪车
犹宪驾。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 蜀 道多山鬼。有小吏远迓宪车,同徒数人,日将暮,见道傍一妇人,携汲器立溪侧。”参见“ 宪驾 ”。
张大
(1) 扩大;夸大
张大其事
(2) 张得很大
他张大了眼睛看着,似乎还不太明白
史君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史,通“ 使 ”。 宋 范仲淹 《绛州园池》诗:“絳臺史君府,亭阁参园圃。” 宋 王安石 《送潘景纯》诗:“赖有史君能好士,方看一鶚在秋天。”参见“ 使君 ”。
诸公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 * 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酬唱
用诗词互相赠答唱和
积雪巷深酬唱夜,落花墙隔笑言时。——郑谷《酬右肖补阙张茂枢》
不谓
(1).不告诉。《诗·小雅·隰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陈奂 传疏:“‘遐不谓矣’《礼记》引《诗》作‘瑕不谓矣’。遐、瑕古通用。 郑 注云:瑕之言胡也,谓犹告也。”
(2).不以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括 ﹞尝与其父 奢 言兵事, 奢 不能难,然不谓善。” 晋 干宝 《晋纪总论》:“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谓浚己以生也,是以感而应之,悦而归之。”
(3).不算作;不称为。 清 戴震 《徐节妇传》:“ 徐氏 之祸,可不谓烈哉!微节妇, 徐氏 不祀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生色》:“ 金氏 子其神乎!谆嘱醮妇,抑何明也!一人不杀,而诸恨并雪,可不谓神乎!”
(4).不意,不料。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 唐 杜甫 《赠韦左丞丈济》诗:“不谓矜餘力,还来謁大巫。” 清 王韬 《淞隐漫录·悼红仙史》:“乖隔以来,靡日不思,不谓今日又有相见之期。” 毛 * 《反对本本主义》:“不谓 * 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
安抚
安息、抚慰发怒或焦虑的人
侍郎
中国古代官名,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次于尚书
兵部侍郎
承宠
承受恩宠。《后汉书·袁安传赞》:“惟德不忘,延世承宠。” 唐 王昌龄 《 * 曲》:“ 平阳 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汉中
(1)
(2) 古郡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东);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留坝、勉县以东,乾祐河流域以西及湖北部分地区
(3) 陕西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水北岸阳安铁路线上。人口40万。为陕南最大城市和物产品集散地
敛袵
见“ 敛衽 ”。
舂容
(1).用力撞击。《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郑玄 注:“‘从’,读如‘ 富父 舂戈’之‘舂’。舂容,谓重撞击也。”
(2).声音悠扬洪亮。 唐 张说 《山夜闻钟》诗:“前声既舂容,后声復晃盪。” 宋 王禹偁 《籍田赋》:“太簇之乐,奏之而舂容。” 明 何景明 《听琴篇》:“含官移羽何舂容,冷冷万壑吟风松。”
(3).指香气飘扬。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燕香舂容,俗客莫陪。”
(4).犹溶溶。形容月光荡漾。 宋 范成大 《次韵知郡安抚元夕赏倅厅红梅》之二:“晴日暖云春照耀,温风霽月夜舂容。”
(5).舒缓从容。 元 祖铭 《径山五峰·大人峰》诗:“五髻生云雨,镇踞何舂容。具此大人相,题为 大人峰 。”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至意当含蓄,语务舂容,则二者一律也。”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叶居仲》:“若公之诗文,尤舂容浩瀚。”
(6).闲雅。 清 邵玘 《浣溪沙·秋闺》词:“西风依约到帘櫳,晚妆情态儘舂容。”
大篇
(1).指篇幅大的诗文。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2).称对方的诗文,犹言大作。 清 周亮工 《尺牍新钞·张九徵与王阮亭》:“三日夕读大篇,几不成寐。”
寂寥
(1) 空廓
寂寥无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寂静;无人倍伴的,独自一人的
短章
指篇幅较短的诗文篇章。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虽稗贩短章,苇茆恶札,靡不上之佳諡,弁以吴词。” 阿英 《六十年前的相声》:“虽只是一个短章,但已足使我们看到在近六十年前,相声就已有了怎样的发展。”
一代
(1) 一个朝代
一代宗臣
(2) 一个时代,当代
一代英豪
(3)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一代一代地辛勤劳动
(4)
(5) 某一类人的一辈
鼓舞了整个一代的理论家
(6) 生物的一个世系
现在这一代昆虫似乎对这一喷剂有了抗药性
杰作
出色的作品
所谓杰作只不过是毕业作品而已
骊珠
(1).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唐 温庭筠 《莲浦谣》:“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明 刘兑 《娇红记》:“红牙缓引驪珠串,个个一般圆。” 清 卓尔堪 《海市歌》:“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
(2).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踰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故能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 唐 元稹 《赠童子郎》诗:“ 杨公 莫讶清无业,家有驪珠不復贫。”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解元抄袭陈文》:“主司閲文,合意者少,至十八日犹未定元。外舅适得一卷,大喜,以为独得驪珠矣。”《孽海花》第十三回:“这回 章自蜚 、 闻韵高 都没有中,驪珠已失,所得都是鳞爪罢了。”
(3).杨梅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杨梅》:“ 陆游 诗:‘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頷得驪珠。’按,谓杨梅也。”
(4).龙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
宝璐
美玉
被明兮佩宝璐。——《楚辞·屈原·涉江》
唐人
(1).指 唐 代人。《宋史·文苑传六·米芾》:“冠服効 唐 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
(2).指 中国 人。 元 吴鉴 《<岛夷志略>序》:“自时厥后, 唐 人之商贩者,外蕃率待以命使臣之礼。”《明史·外国传五·真腊》:“ 唐 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汉人唐人秦人》:“昔予在礼部,见四译进贡之使,或谓 中国 为汉人,或曰 唐 人。谓 唐 人者,如 荷兰 暹罗 诸国。盖自 唐 始通 中国 ,故相沿云尔。” 闻一多 《洗衣歌》:“你说洗衣的买卖太 * ,肯 * 的只有 唐 人不成?”又,华侨或亦自称 唐 人。
有言
(1).有名言,有善言。《论语·宪问》:“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杨伯峻 注:“有言,意为有善言。”
(2).泛指有话。如:有言在先。
集中
(1) 把分散人、物或事集合在一起
集中精力
(2) 把意见、经验等归纳起来
相见
彼此会面
整个代表团在终点站与他们相见
晚出
(1).犹晏驾。指帝王死。《文选·江淹<恨赋>》:“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吕延济 注:“天子崩谓宫车晏驾。晚出,晏驾也。”
(2).傍晚或晚间外出。 唐 白居易 《晚从省归》诗:“朝回北闕值清晨,晚出南宫送暮春。” 前蜀 李珣 《浣溪沙》词:“晚出閒庭看海棠,风流学得内家妆。”
(3).迟出现。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戊派的爱国论最晚出,我听了也最寒心。”
无闻
(1) 没有名声;没有成名
默默无闻
(2) 指耳聋
耳无闻,目无见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大君子
称道德、文章受人尊仰或地位高的人。《荀子·仲尼》:“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汰也,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后汉书·高彪传》:“故不待介者而謁大君子之门,冀一见龙光,以叙腹心之愿。” 宋 王安石 《上杜学士言开河书》:“不敢因循苟简,以孤大君子推引之意。” 清 冯桂芬 《与吉抚部书》:“某何人斯,获与此数,此盖大君子一艺必庸、小善必録之盛心,而自不肖者得之,乃循省涯分而直无以自处焉。”
见知
(1).见而知之。指同时代的事,以别于后代对前代事的“闻而知之”。语本《孟子·尽心下》:“由 尧 舜 至於 汤 ,五百有餘岁。若 禹 、 皋陶 ,则见而知之;若 汤 ,则闻而知之。” 清 颜元 《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其效使见知闻之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谈名理,不作恶,不奉释 老 名号。”
(2).谓明见明知,并不隔膜。《韩非子·难一》:“有赏者君见其功,有罚者君知其罪,见知不悖於前,赏罚不弊於后,安有不葬之患。”
(3).受到知遇。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飞廉 以善走事 紂 , 恶来 多力见知。 周武王 伐 紂 ,兼杀 恶来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王逢原》:“ 王逢原 见知 王荆公 ,一时附丽之徒,日满其门,进誉献諛,初不及文字间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刘元子》:“ 嵩阳 守 重庆 , 铜梁 大司马 张襄宪公 佳胤 以童子见知,爱如己子。”
(4).为人所知。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而天下之文雅鉴赏者,固虽欲观之,而祕阁禁严,不能到也,是终无由见知於世也。”
(5).见“ 见知法 ”。
未尝
(1)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是以
所以;因此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奋励
奋厉。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樊噲 为上将,云‘愿得十万众横行 匈奴 中’,愤激奋励未失臣节也,不顾计之当与不当耳。” 宋 苏轼 《论特奏名》:“朝廷所放恩榜,几千人矣,何曾见一人能自奋励,有闻於时?” 明 张居正 《答宣大巡抚》:“然今后亦须奋励自检,以保晚节。”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但我们目前的 中国 是当以精神奋励为前提的。”参见“ 奋厉 ”。
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怠弃
怠惰荒废。《书·甘誓》:“ 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孔 传:“怠惰废弃天地人之正道。” 唐 白居易 《补逸书》:“惟 葛伯 反易天道,怠弃邦本,虐於民,慢於神。”《东周列国志》第二五回:“﹝ 虢公 ﹞耽於声色,将怠弃政事,疎斥忠良。”
鉴裁
亦作“鉴裁”。1.审察识别人、物优劣的才能。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然託諭清远,良有鑑裁,亦未失高流矣。”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斯皆鉴裁非远,智识不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漆烟对胶》:“ 令嘏 庄敏公 之子,所蓄古墨至多,而有鉴裁。”
(2).指审察识别人、物的优劣。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称多量少鉴裁密,岂念幽桂遗榛菅。” 宋 欧阳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自慙衰病心神耗,赖有羣公鉴裁精。” 清 赵翼 《酬啬生郡博见赠韵》:“先生鉴裁擅隻眼,苦心肯为披沙拣。”
韩子
(1).指 战国 韩非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论》:“ 韩子 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陈书·袁宪传论》:“ 韩子 称为人臣委质,心无有二。 宪 弗渝终始,良可嘉焉。”
(2).指 唐 韩愈 。 宋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序说》:“ 韩子 曰:‘ 尧 以是传之 舜 , 舜 以是传之 禹 。’” 明 高启 《驱疟》诗:“ 韩子 盖有託,谁能辨其诗?”按, 韩愈 有《谴疟鬼》诗。 清 刘大櫆 《程书原传赞》:“余未识 秋官 , 秋官 一见余文,即以为今之 韩子 。” 清 董正位 《<归震川先生全集>序》:“ 唐 之中叶称 韩子 ,而与 韩子 同时者有 柳子厚 、 李习之 。”
(3).书名。《韩非子》的旧称。《汉书·艺文志》:“《韩子》五十五篇。名 非 , 韩 诸公子,使 秦 , 李斯 害而杀之。”
诗文
(1).指诗歌。《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望慕结不解,貽尔新诗文。” 李周翰 注:“新诗文,则此诗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曲文之词采,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且要判然相反。”
(2).指《诗经》的文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诗》文弘奥,包韞六义。”
(3).诗和文。 唐 韩愈 《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尚书於 大历 初名能为诗文,及公为文,亦最长於诗。” 明 焦竑 《玉堂丛语·任达》:“少孤力学,能诗文,好权略,每论事,輒倾其座人。”《新华文摘》1983年第7期:“嫁一个会种田的男子汉,最好会弹唱,又会做诗文。”
必得
必须,一定要
必得如此
印可
佛家谓经印证而认可,禅宗多用之。亦泛指同意。《维摩诘经·弟子品》:“若能如是宴坐者,佛所印可。”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书》:“皇情印可,今便奉行。”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序》:“顾独学寡识,安敢以为是。将求印可于先觉之士。”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余不觉大笑,而首肯者再,喜师弟之印可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如果弟子思索得一个公案的答案,说给师听,得师同意(称为印可),那就表示得道了……这些人从禅师口里取得成佛的印可。”
以前
指时间上某点、某个转折或某个事件之前
今三世以前。——《战国策·赵策》
神农以前。——《史记·货殖列传》
视三十年以前。——清· 洪亮吉《治平篇》
汲汲
形容急切的样子,急于得到
其送往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礼记·问丧》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扬雄传》
求知
探求知识;检查或研究以便获得更多的知识
前韵
先后作旧体诗二首以上,用韵皆同,第一首对以后各首来说,其所用之韵称“前韵”。常在题中指明。如 宋 苏轼 《赵郎中往莒县逾月而归复以一壶酒遗之仍用前韵》诗即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香玉》:“揽衣更起,挑灯復踵前韵曰:‘山院黄昏雨,垂帘坐小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