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秋兴一首原文 诗词名句

秋兴一首

作者:苏籀 朝代:宋代

秋兴一首原文

进贤哗玉青云侣,十二阳秋閟城府。
飞鸣众里何少多,根墢道旁诚李苦。
肃然注仰耋浮图,珍重谁家木居士。
袖章陈列有伦叙,终更右移聊改步。
贝多小品老耽伽,高屋帽檐持论古。
丹青简素写真行,茗醖鲞腒频草具。
俸清不足赈贫交,雨潦涉旬鱼跃釜。
时书檄尾文昌台,月曳敝裾槐棘府。
昔贤浩歌金马门,或亦箪瓢松菊主。
空空自笑两端竭,志愿不应惟阿堵。
初平兄弟羝眠所,山下逍遥返民亩。
大道安知利与劳,唐彬何人高此举。

诗词问答

问:秋兴一首的作者是谁?答:苏籀
问:秋兴一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籀的名句有哪些?答:苏籀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进贤

荐举贤能的人

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阳秋

(1).指 孔子 所著《春秋》。 晋 时因避 晋简文帝 郑后 阿春 讳,改春为“阳”。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虽乏润色之功,夙慕《阳秋》之旨。” 清 钱谦益 《与吉水李文孙书》:“循览行状,文直事覈,大阐 定 哀 之微词,一洗《阳秋》之典笔。”

(2).史书的通称。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钱深推官见寄》:“无才不敢学《阳秋》,嗜酒时能问大酋。” 清 孙枝蔚 《广化寺谒忠烈祠步吴梅村韵》之三:“何人直笔擅《阳秋》,可惜清流葬浊流。”

(3).谓褒贬。《晋书·褚裒传》:“ 譙国 桓彝 见而目之曰:‘ 季野 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生》:“ 王 諦视之,其所涂留,似有阳秋。”

(4).指年龄。《晋书·王献之传》:“陛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

城府

城内官府所在地。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

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晋书·愍帝纪论》

为人心无城府

飞鸣

(1).边飞边鸣。 晋 潘岳 《射雉赋》:“越壑凌岑,飞鸣薄廩。” 宋 苏轼 《后赤壁赋》:“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2).比喻显身扬名。语本《韩非子·喻老》:“﹝鸟﹞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五:“嗟我摈 南海 ,无由助飞鸣。” 宋 曾巩 《杂诗》之一:“三季已千载,古道久荒榛,纷纷 东汉 士,飞鸣不当辰。”

少多

(1).稍多。 汉 王充 《论衡·言毒》:“食甘旨之食,无伤於人。食蜜少多,则令人毒。”

(2).少量。《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葬 高陵 ”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华 《博物志》:“习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鴆酒。”

(3).少和多。 睡虎地 秦 墓竹简《田律》:“稼已生后而雨,亦輒言雨少多,所利顷数。”

(4).喻进退得失。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刘孝仪令》:“同僚已陟,后进多升,而怡然清静,不以少多为念。”

肃然

(1)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肃然起立

(2) 严肃谨慎的样子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注仰

抬头注视。引申为仰慕。 南朝 梁 萧统 《解法身义》:“众生注仰,妄见丈六。”《梁书·贺琛传》:“天下顒顒,惟注仰於一人。” 宋 曾巩 《回枢密侍郎状》:“但注仰於门阑,实鏤铭於肺腑。”

浮图

(1) 梵语音译,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专指和尚。也作“浮屠”“佛图”

唐浮图 慧褒始舍于其址。——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指佛塔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珍重

(1) 重视;爱惜

珍重两国的团结

(2) 保重身体

临别时互道珍重

负载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传》

谁家

(1).何家,哪一家。《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举人 道:‘去年在谁家作馆?’”

(2).谁,何人。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

(3).何处。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张元干 《石州慢》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

(4).怎样。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张炎 《数花风·别义兴诸友》词:“好游人老,秋鬢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

(5).怎能。 唐 韩愈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吴文英 《瑞龙吟·送梅津》词:“ 西湖 到日,重见梅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为什么。 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双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 ,懒诵《南华》。”

(7).甚么。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张炎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8).甚么东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駡我?”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

木居士

对木雕神像的戏称。 唐 韩愈 《题木居士》诗之一:“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清 赵翼 《一枕》诗:“庸福寧求木居士,高踪或比地行仙。”

袖章

套在袖子上表明身分的标志

陈列

把物品摆放出来给人看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伦叙

亦作“伦叙”。有条理;顺序。《三国志·吴志·陆抗传》:“夫俊乂者,国家之良宝,社稷之贵资,庶政所以伦敍,四门所以穆清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亦有躬为史臣,手自刊补;虽志存该博,而才闕伦叙。” 清 戴名世 《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一时名流以伦敍有定,请早建太子。”

右移

(1).向右转移;向右转头。《左传·宣公十二年》:“ 晋 师右移,上军未动。”《文选·张衡<西京赋>》:“巾车命驾,廻旆右移。” 薛综 注:“回车右转,将旋也。”

(2).犹右迁。升职。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马厅记》:“凡内外文武官左迁右移者第居之。”

改步

见“ 改步改玉 ”。

贝多

(1).梵语的音译。意为树叶。古 印度 常以多罗树叶写经。亦指佛陀在其下成道的菩提树。《佛说自誓三昧经》:“佛告天子:昔吾出家,以汝为证;诣贝多树,汝復为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贝多,出 摩伽陁国 ,长六七丈,经冬不凋。此树有三种:一者多罗娑力叉贝多;二者多梨婆力叉贝多;三者部婆力叉多罗多梨。并书其叶,部闍一色取其皮书之。贝多是梵语, 汉 翻为叶。贝多婆力叉者, 汉 言叶树也。 西域 经书,用此三种皮叶,若能保护,亦得五六百年。” 清 阎尔梅 《遂初园诗》:“东隣賸有逃禪地,更向 祗园 种贝多。”亦译作“贝多罗”。 清 吴伟业 《送张玉甲宪长之官邛雅》诗之三:“欲问辟支诸佛土,贝多罗树即关头。” 清 陈维崧 《贺新郎·中元感怀》词:“亟倩兰陀张浄饌,抛作贝多罗子,早勘破人间生死。”

(2).借指佛经。 唐 张鼎 《僧舍小池》诗:“贝多文字古,宜向此中翻。” 清 顾景星 《<楝亭集>序》:“贝多、金碧、象数、艺术,无所不窥。”

(3).传说中的国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周成王 元年, 贝多国 人献舞萑, 周公 命返之。”

小品

某种类似或使人联想到短论的东西,特别是在对某事提出详尽的分析、解释或评论性意见

高屋帽

顶部高起的帽子。 唐 陆龟蒙 《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 梁王 高屋好欹来”自注:“ 梁 朝有白纱高屋帽。” 宋 苏轼 《椰子冠》诗:“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髮不知。更著短簷高屋帽, 东坡 何事不违时。” 王文诰 辑注:“ 李廌 《师友谈记》:士大夫近年倣 东坡 桶高簷短帽,名曰子瞻样。”参见“ 高屋 ”。

持论

把自己的主张发表出来;立论

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汉书·儒林传》

持 * 允

持论有据

青简

(1).竹简。古代用以书写的狭长竹片。《后汉书·吴祐传》:“ 恢 ( 吴恢 )欲杀青简以写经书。” 李贤 注:“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復不蠹,谓之杀青,亦谓汗简。”

(2).借指青史,史书。《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虽復青简缔芳,未若玉石之不朽。”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 云臺 终日画,青简为谁编?” 清 王式丹 《睢阳庙》诗之一:“名先 李 郭 悬青简,血并 南 雷 染碧莎。” 郭沫若 《志愿军凯歌》诗:“红旗夹道风中舞,青简留芳域外传。”

(3).泛指书籍。 唐 白居易 《秘书省中忆旧山》诗:“厌从薄宦校青简,悔别故山思白云。” 宋 叶适 《叶路分居思堂》诗之一:“苔色迷青简,虫文蚀素书。”

(4).借指著作。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沼书》:“余悲其音徽未沬,而其人已亡;青简尚新,而宿草将列。” 宋 邹浩 《送薛唐卿赴省试》诗:“緑衣春色知谁共,青简风流自此开。” 清 钱谦益 《挽西蜀尹西有长庚》诗之一:“ * 上黄扉寝,七字诗来青简休。”

(5).道家的神仙名录。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三:“六日往 东华 ,见尔名已上青简。”《云笈七籤》卷一一七:“天尊曰:‘尔之青简列於方诸矣。’”

真行

(1).指行书而兼真书笔意的一种书体。 唐 张怀瓘 《书断》卷四:“ 太宗 为真草书屏风以示羣臣,笔力遒利,为一时之絶;购求得人间真行凡三百九十纸,装为七十卷。” 明 陆深 《书辑》:“ 刘德昇 小变楷法,谓之行书,兼真谓之真行,带草谓之行草。”

(2).真书与行书。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沉简庵词翰品行》:“ 沉简庵 先生草圣擅一时,真行皆佳。” 清 钱泳 《履园丛话·书学·隶书》:“ 五代 、 宋 、 元 而下,全以真行为宗,隶书之学,亦渐泯没。”

草具

(1).粗劣;粗劣的饭食。《战国策·齐策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弗信,使舍食草具,待命岁餘。” 司马贞 索隐:“谓亦舍之,而食以下客之具,然草具,谓麄食草莱之饌具。”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卷一:“以麦饭对葱叶,谓草具之食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英豪举动》:“﹝ 熊廷弼 ﹞供枯鱼焦腐二簋,粟饭一盂, 冯 下箸有难色……﹝ 熊 曰:﹞似此草具,当非所以待子,然丈夫处世,不应於饮食求工,能饱餐麤糲者,真英雄耳。”

(2).初步制定,草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 以为 汉 兴至 孝文 二十餘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汉书·贾谊传》:“乃草具其仪法。” 颜师古 注:“草谓创造之。”《南史·文学传·杜之伟》:“ 中大通 元年, 梁武帝 幸 同泰寺 捨身,敕 勉 撰仪注。 勉 以先无此礼,召 之伟 草具其仪。” 宋 王安石 《叔孙通》诗:“草具一王仪,羣豪果知肃。”

(3).用草编制的器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芳云 止勿行,下车取篮中草具,偕 明璫 数辈,布置如法,转眼化为巨第。”

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贫交

贫贱时交往的朋友。《史记·货殖列传》:“﹝ 陶朱公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唐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诗:“ 鲁 縞如白烟,五縑不成束;临行赠贫交,一尺重山岳。” 清 吴之振 《迭韵送叶星期岁暮还山》诗:“老去贫交难聚首,眼前生客怕输心。”

雨潦

大雨积水。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雨潦四集,浮动牀几。” 元 虞集 《吴张高风图序》:“自是夏多雨潦,规再往未能也。”

见“ 雨涝 ”。

涉旬

经过十天。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于凝》:“故人宰 宜禄 ,因访饮酒,涉旬乃返。”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纵兵出猎,涉旬不返。”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瑞兰雪涕拜题》:“然涉旬以来,惟见以眼泪洗面。”

鱼跃

(1) 鱼跃出水面

鱼跃有时可预兆自然变异

(2) 像鱼那样跳跃

他一个鱼跃,将球扑住

书檄

书简与檄文。泛指文书。《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太祖 并以 琳瑀 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 琳 瑀 所作也。” 宋 苏轼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诗:“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书檄往来,水陆诸巢络绎,能保不为贼得?”

文昌台

唐 代尚书省之别名。 武则天 光宅 元年,改尚书省为文昌台。 唐 陈子昂 《临卭县令封君遗爱碑》:“遂用畴咨旧章,允怀甿诵,夺之公礼,上之於文昌臺。”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槐棘

(1). 周 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因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位。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上自槐棘,降逮皁隶,论道经国,莫不任职。” 南朝 梁 任昉 《桓宣城碑》:“将登槐棘,宏振纲网。” 清 赵翼 《哭王述庵侍郎》诗:“奏凯归来大策勋,屡擢崇班到槐棘。”参见“ 三槐九棘 ”。

(2).《礼记·王制》:“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后因以“槐棘”指听讼的处所。《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古者刑政有疑,輒议於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是故先王之制,虽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於槐棘之下,可赦则赦,可宥则宥,可刑则刑,可杀则杀。”

浩歌

放声高歌,大声歌唱。《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唐 杜甫 《玉华宫》诗:“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 陶潜 诗喜説 荆軻 ,想见《停云》发浩歌。” 鲁迅 《野草·墓碣文》:“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金马门

汉 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史记·滑稽列传》:“ 金马门 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唐 刘禹锡 《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诗:“籍通 金马门 ,身在 铜驼陌 。” 宋 高似孙 《纬略》卷七:“待詔 金马门 , 汉 盛选也。以 汉 之久,而膺此选者仅若此耳,殊不轻畀也。”亦省称“ 金门 ”。 汉 扬雄 《解嘲》:“与羣贤同行,歷 金门 上 玉堂 有日矣。” 唐 李贺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 金门 石阁 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

箪瓢

(1).盛饭食的箪和盛饮料的瓢。亦借指饮食。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劲气侵襟袖,簞瓢谢屡设。”《北史·薛辩传》:“ 濬 遗书 謨 曰:‘吾以不造,幼丁艰酷,穷游约处,屡絶簞瓢。’”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五:“簞瓢取自给,此外復奚须?”

(2).见“ 簞食瓢饮 ”。

松菊

松与菊不畏霜寒,因以喻坚贞节操或具有坚贞节操的人。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赠别》诗:“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絶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八:“ 陶潜 酷似 卧龙 豪,万古 潯阳 松菊高。”

空自

徒然;白白地。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不瞒长兄説,我自幼空自学了一身武艺,遭天伦之惨,奔波辛苦,数十餘年。”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令爱不堪偕伉儷,老堂空自费调停。”

两端

(1).事物的两个顶端;两头。《论语·子罕》:“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颖达 疏:“两端,终始也。” 宋 王禹偁 《大阅赋》:“出游兵以定两端,握奇数而制四面。”《元史·礼乐志二》:“相鼓二,制如搏拊,以韦为表,实之以糠。拊其两端,以相乐舞节。”

(2).谓两个极端。《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郑玄 注:“两端,过与不及也。”

(3).犹两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已罢朝,出止车门,召 韩御史大夫 载,怒曰:‘与 长孺 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宋书·律历志中》:“古之为历者, 邓平 能修旧制新, 刘洪 始减《四分》,又定月行迟疾, 杨伟 斟酌两端,以立多少之衷,因朔积分设差,以推合朔月蚀。” 唐 欧阳詹 《江夏留别华二》诗:“乡路我尚遥,客游君未回。将何慰两端,互勉临岐杯。”

(4).指游移于两者之间的态度。《史记·魏公子列传》:“ 魏王 恐,使人止 晋鄙 ,留军壁 鄴 ,名为救 赵 ,实持两端以观望。”《晋书·王浚传》:“及 赵王 伦 篡位,三王起义兵, 浚 拥众挟两端,遏絶檄书,使其境内士庶不得赴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 世衡 知城事,寨下属 羌 率持两端,向背不常。”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上以 第巴 始终反覆持两端,乃追还其使。”

(5).犹两种、两类。《荀子·正论》:“而圣王之分,荣辱是也。是有两端矣:有义荣者,有埶荣者,有义辱者,有埶辱者。”

志愿

(1) 志气与心愿

他的志愿是当个教师

(2) 自告奋勇;甘愿

志愿提供情况

不应

(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阿堵

俗指银钱

任是亲儿女,还随阿堵移。——《二刻拍案惊奇》

初平

传说中的仙人。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四十:“共爱 初平 住九霞,焚香不出闭 金华 。” 郁达夫 《秋日偕曾荫千游金华承黄志雄导游北山诸胜并示新辑<双龙记胜>读后题诗》之二:“游罢洞天三十六,归来辛苦记 初平 。”

兄弟

(1)

(2) 专指弟弟

(3) 男子自称

逍遥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民亩

农田。 唐 韩愈 《送牛湛序》:“登第於有司者,去民亩而就吏禄,由是进而累为卿相者,常常有之。”

道安

书信结束时的问安语。如:并请道安。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龙德不可系,变化谁能谋。骅骝亦骏物,卓荦地上游。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辙迹古所到,山川略能周。鸿蒙无人梯,沆漭绕天浮。巉岩拔青冥,仙圣所止留。欲往辄不能,视龙乃知羞。
  • 作者:梅尧臣,朝代:宋代
    前日去春城,今朝还故陌。马有甚烦意,人多远行色。暂尔厌风埃,那堪为久客。
  • 作者:王士祯,朝代:清代

    先生旧隐三峰椒,太乙玉女时招邀。

    秦都汉畤一蚁垤,目玩易象穷昏朝。

    蒲车应诏谢宾客,城西古寺风萧萧。

    残碑老树气象古,凉衫重戴风神超。

    八驺喧阗不到此,两三素侣还相要。

    残冬气暖似吴越,佛香入院钟鱼飘。

    徐出一轴自拂拭,古光黯澹生鲛绡。

    青峰出没高历历,海天万里回春潮。

    仙人绰约驾云气,飞龙决起横烟霄。

    六铢衣轻逐风举,荧荧颜色如陵苕。

    四座咨嗟叹奇绝,倏乘六气游空寥。

    子春一去伯牙逝,海波汩没秦人桥。

    君归西岳望东海,齐烟九点非迢遥。

  • 作者:贺铸,朝代:宋代
    梦草池南璧月堂。绿阴深蔽日,啭鹂黄。淡蛾轻鬓似宜妆。歌扇小,烟雨画潇湘。薄晚具兰汤。雪肌英粉腻,更生香。簟纹如水竟檀床。雕枕并,得意两鸳鸯。
  • 作者:李云龙,朝代:明代

    三江鼓棹前,五岳杖藜边。

    何苦投尘网,频年负胜缘。

    忘机惟鹿豕,适意是林泉。

    不见浮丘伯,乘鸾向紫烟。

  • 作者:虞俦,朝代:宋代
    凹沼几平岸,晴云故出溪。已添新绿润,尚有暗芳栖。风雨将春去,樽罍欠日携。归田吾未果,愧尔杜鹃啼。
  • 作者:刘克庄,朝代:宋代
    标签:爱国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 作者:曹勋,朝代:宋代
    此身江海一浮沤,遇坎乘流莫预谋。莱子奉亲真是乐,塞翁失马定无忧。关山照眼长安近,裘褐生香鳄水秋。隐忍功名丈夫事,行知富贵自相求。
  • 作者:高翥,朝代:宋代
    老来浑不爱春游,来对兰亭烂熳秋。亭下水非当日曲,山前竹似旧时修。二三客子因怀古,八百余年续胜流。试与山灵论往事,不知还肯点头不。
  • 作者:曹雪芹,朝代:清代
    标签:写花梅花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